从红香绿玉说开去兼谈红楼人物色彩搭配美学

一楼给百度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19:47:00 +0800 CST  
红楼女儿有属于她们的代表花卉植物,这些代表花卉有的专属一人,有的兼指多个女儿的。书中黛玉的代表花卉植物众多——竹子,芭蕉,水仙,芙蓉,桃花,柳絮等,其中有些是黛玉专有的,有些是和其他的女儿共有的。比如,芭蕉既能代表黛玉,也能代表探春(秋爽斋“梧桐芭蕉尽有”,且外号“蕉下客”);芙蓉花也代表了晴雯(这个在书中很明显);桃花是袭人的主花。
我为什么认为桃花既可以代表一部分黛玉呢?黛玉作《桃花行》,从全篇情节发展来看,可以说是命薄如桃花的黛玉夭亡的象征写照,所以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流下泪来,是因为领会了这“哀音”。但是桃花是袭人的代表花卉,第63回抽花签已经明了,我这里称为“主花”吧,就是说桃花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袭人,而这袭人跟黛玉生日在同一天——花朝节。
芙蓉花是黛玉的主花,所以63回黛玉抽到了芙蓉花,此回晴雯没有抽到花签,是因为无花可抽,因为芙蓉花也可指晴雯。63回的抽签顺序也是一个有趣的安排,非泛泛笔墨,晴雯摇花签筒传至宝钗开始,黛玉抽花签传至袭人抽花签结束。晴雯——宝钗(开始),至众人,黛玉——袭人(结束),这抽签顺序可见曹雪芹的匠心。
好了,回到宝玉题的怡红院匾“红香绿玉”上,“红香”特指海棠,“绿玉”特指芭蕉,这在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海棠是湘云的主花无疑,但是我这里提出个人看法,就是海棠明指湘云,但暗指了黛玉。
怡红院的西府海棠,“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湘云的丫头名叫翠缕),葩吐丹砂”,但是宝玉说“大约蚤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这里暗含了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这一明一暗,明指湘云,暗合了黛玉。
还有一例就是晴雯被撵后,宝玉说:“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而晴雯就是黛玉的一个影子,所以海棠暗合了黛玉,这又是黛玉之死的另一个征兆。 “红香(湘)”切湘云,“绿玉(绿玉也是竹子的另一个别号,更暗合了黛玉之名)”切黛玉。怡红院以红为主,以绿为从(绿已隐去),但是“红香绿玉”连起来却象征黛玉多一些,人物的色彩上,黛玉有绿有红,湘云有红无绿,所以黛玉“才是真正的香玉”(宝玉:“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19:51:00 +0800 CST  
在“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中,黛玉,湘云,宝钗的所属颜色一览无余:


黛玉的牙牌令第一张是天牌,全绿,三张连起来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很贴合黛玉绛珠仙草的身份,草是绿色,名“绛珠”(血泪之珠),可不是绿中一点红嘛。


湘云三张地牌,清一色大红,牌名也佳,与湘云的纯粹、明亮、热烈正好相应,所以湘云有红无绿。


说了黛玉 、湘云再说宝钗:




宝钗清一色的绿色,与红无缘,也就是与“怡红公子”无缘,与“绛洞花王”无缘(宝玉有爱红的毛病)。


理清楚这一点,我们再看63回抽花签的座次也很有趣,湘云的上家是黛玉,下家是宝玉,宝玉是跟湘云坐在一起,或许也预示了宝玉湘云真正的命运归宿,这个看起来永远不可相交的两条线,在命运的流离下,可能在一起。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宝玉和黛玉是要饮“双杯”的。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19:57:00 +0800 CST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05:00 +0800 CST  
红色与绿色是组成宝玉的生命中最主要的颜色,天界的神瑛侍者是从事管理花花草草(红红绿绿),而人间的宝玉则是“绛洞花王”。 “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所以宝玉说“蕉棠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缺一,人生都带有巨大的缺憾。
80回书中,关于黛玉和宝钗的穿着描写也可一探究竟。第8回“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可见黛玉是穿大红的, 第49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又是大红,但是“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可见红绿二色正是黛玉的组成色。可巧的是这两回对宝钗的衣物也作了描写,第8回宝钗“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第49回宝钗“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丝的鹤氅”,可见宝钗的生命里没有红色。
因为爱你,世上的人便都有了你的影子。纵观曹雪芹的笔下,黛玉的影子最多。红楼十二官中的龄官便是黛玉的影子,二人不仅相貌相像,连脾气性格身体多病也如出一辙。龄,林读音相近,红楼十二官中,还有一个宝官、玉官,宝玉二官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二人同时出现在怡红院中,第二次出场就是“情悟梨香院”,跟龄官一起出现,可见这宝官、玉官是作为龄官的陪衬,这带有象征意义的情节中,也是三人最后一次出场,十二官中唯有龄官,宝官、玉官没有详细交代下落。龄姑娘“走了”,宝官、玉官也跟着“走了”,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林姑娘走了,宝玉也跟着走了(林姑娘死了,宝玉的心也跟着去了),也想到70回,黛玉的风筝不知道落在哪里去了,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宝玉特点“寂寞”正合了第5曲子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他的心是陪着林姑娘走了的。
在39回,刘姥姥故事里的那个茗玉,又可以看作是黛玉的一个侧影,宝玉说她“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黛玉在宝玉心里是虽死而犹未死的。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06:00 +0800 CST  
黛玉和湘云是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子,应该也是宝玉心中真正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恰巧这两位女子,一个外号“潇湘妃子”,一个名叫“湘云”,她的葵官偏偏被她改作“韦大英”,76回黛玉湘云中秋节联句,二人坐在湘妃竹墩上,真的是恰巧乎?如果80回后,黛玉与宝玉已经订婚但尚未过门,“三月香巢已垒成”,黛玉已经是宝玉名义上的妻子了,宝黛二人实际上是要喝双杯的,但是命运的阴差阳错,宝玉最终失去了黛玉。就像晴雯已经是贾母内定的姨娘人选,但是却被撵了出去。黛玉是想念“林姐夫”而“泪尽而亡”,是把黛玉放在妻的位置上写的,“林姐夫”在书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湘云提起的,第二次是探春提起的。
第50回,宝玉乞红梅。他的红梅诗写道: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其中两句: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暗含了两个女子的名字,冷- - 雪(宝钗) 和香- -云(湘云),一去一来,宝钗和湘云正是日后宝玉的妻子。 这一回里,宝玉共乞了两次梅(谐音“媒”),暗示他有两次婚姻。
这第一次乞梅,湘云曾玩笑着对宝玉说:“吃了我们的酒,你要取不来,加倍罚你”。 可见湘云是要取(娶)来的, 更有趣的是,黛玉捧酒杯,湘云执壶斟酒,宝玉喝的是黛玉湘云两个人的酒。第二次乞梅时,与宝玉同行的宝琴是薛家人,让人就联想到薛宝钗。
但是在第31回中,湘云已有了未婚夫。湘云的第一次婚姻应该是跟卫若兰(“才貌仙郎”),但是这段美满的婚姻并不长久。遥想日后,宝玉跟湘云的再次重逢必定经历了种种磨难。有过两次婚姻放在湘云身上非但不煞风景,反而彰显了湘云的名士风流。湘云才思敏捷,爱饮酒,诗词很有李清照的风格,她咏絮的《如梦令》让人想起李清照咏海棠的《如梦令》,而李清照一生二嫁,更暗示湘云与她境况颇似。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10:00 +0800 CST  
宝玉生日时,湘云醉眠芍药茵,而她醉眠的地点就是红香圃,前面已经说过“红香”是切湘云的。古代的牡丹和芍药是不分家的,故有“木芍药”和“草芍药”之说,渐渐地木芍药成了牡丹,草芍药则是现在的芍药。牡丹在4月中下旬开花,等牡丹花儿谢了,芍药到5月上中旬的初夏才绽放 。足见“牡丹”在先,“芍药”在后,宝钗湘云二人,也是一先一后入主宝玉的婚姻。宝玉的这个生日里,白天寿宴湘云醉眠芍药茵,怡红夜宴宝钗占花名就掷到了牡丹。湘云的出场也别有意思,元春省亲,富丽繁华的夜宴里,不见湘云。海棠联诗,大观园诗社刚成立的当日,湘云仍不在场…. 而每每热闹的盛宴结束,湘云便登场。可见黛玉属于前部中的繁华风月,而湘云属于后部的破败萧条,宝钗在宝玉的婚姻中只是过渡。第49,“琉璃世界白雪红梅”,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这回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落雪吃鹿肉的章回里,真正的主角却是“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宝玉和湘云是真正的“金玉姻缘”。而黛玉看到二人吃的那么香,笑说“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日后的宝玉湘云可能真的成了“叫花子”(雪夜围破毡,寒冬噎酸齑)。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11:00 +0800 CST  




接着黛玉话头说的,正是宝钗“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上些,以完此劫”。这一劫难,在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中,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后,宝玉湘云二人在一起勉强度日,相互取暖,怎不是人生一慰藉?


宝玉湘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宝玉的金麒麟经历了从张道士那里得到,然后遗落在蔷薇花架下,然后被湘云拾到重新归还给宝玉的过程。这不正是宝玉湘云的人生际遇吗?宝玉失而复得的金麒麟正暗示了他与湘云的关系。
第23回,宝玉作的四季即事诗中的《秋日即事》里有“苔锁石纹容睡鹤”,《冬日即事》里面有“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鹤又是史湘云的一个象征(“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寒塘渡鹤影”,云是鹤家乡,一般都是“云鹤”相连),怡红院里面有仙鹤。下一句中“梨花满地不闻莺”,应该是说宝钗的,梨花(“离”,白色是宝钗的主色调,这里是以梨花喻雪,“雨打梨花深闭门”,宝钗又曾经住过梨香院),“不闻莺”,宝钗的丫头名叫“莺儿”。
这两句诗连起来象征了,宝钗已去,而只有湘云陪在身边。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14:00 +0800 CST  
红楼梦一再强调“石”与“鹤”的文学意象, 湘云诗:“石楼闲睡鹤”,宝玉诗:“苔锁石纹容睡鹤”都是直通63湘云醉后卧石之事。李端所写的诗 《提崔端公园林》:
上士爱清辉,开门向翠微。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
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旧山东望远,惆怅暮花飞。
我觉得湘云和宝玉最终走到一起的心境正像这句诗所表现的那样: 世间之事风云无常,每时每刻每人每事,都在发生着变化。它们变化莫测,令我们无法阻挡。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接受现实,以一种平常心态“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归隐去吧,带上喜爱的古琴,枕着石头,在山间赏野花,听鸟儿自由自在的鸣叫,享有这最自然最美好的自然风光去吧,远离黑暗颓废的环境,用朴素的生活历练自己,与世无争,以达到修道的本来目的。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16:00 +0800 CST  
如果黛玉属于爱情悲剧,那宝钗就是婚姻悲剧,黛玉与宝玉有缘无份,宝钗与宝玉有份无缘。宝钗的灯谜诗中“琴(情,琴瑟和谐, 寓意夫妻关系)边衾(被子,夫妻床笫之爱)里总无缘”,宝钗与这两者都没有缘分,宝钗的住处“蘅芜苑”(恒无缘)的环境预示了宝钗孀居的生活,在第58回中,“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在这具有象征意义的回目中似乎暗示了宝玉和宝钗是一对“假凤虚凰”,黛玉之死再加上现实的变故,或者结婚不久宝玉便成了囚徒,二人似乎只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


宝钗的金锁上镌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也就是芳龄永继是以“不离不弃”为前提的,当“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而后宝玉弃她而去,“运败金无彩”,她的芳龄而以为继?何况她从娘胎中带来一种热毒,宝玉“悬崖撒手”后,她在思念和后悔中离世(“悔叫丈夫觅封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 “金簪雪里埋”,钗是两股,簪是一根,宝钗是孤零零一人而卒……宝玉对黛玉至情,固矣,从另一方面说则对宝钗太绝情,所以脂砚斋感叹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 情到极处是无情(情极之毒)。


再看宝钗的金锁“芳龄永继”其实暗含了两个女孩的名字——芳官和龄官,芳官是湘云的影子,龄官是黛玉的影子。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18:00 +0800 CST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19:00 +0800 CST  
芳官和湘云都喜欢女扮男装,都比较豪爽,有男孩子气质,在第63回中,宝玉过生日倚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划拳,大家评论说芳官和宝玉像双生的兄弟两个,而第31回说湘云穿上宝玉的袍子,让贾母错认成了宝玉;湘云和宝玉相貌相似,正符合了民间的一个说法“夫妻相”。


宝玉过生日的当晚,是芳官睡在旁边,而白天的史湘云醉眠芍药荫是睡在石头上,同样的湘云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曹公借黛玉之口强调了湘云的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应把“夜深”要改作“石凉”,而石即是玉,曹公巧妙的用芳官映射了未来宝玉和湘云的关系。金玉姻缘一虚一实,芳官是众芳之冠,湘云和宝玉才是最后的命定归宿,就像海棠诗社中真正夺魁的冠军是迟来的史湘云一样,正暗合了“红香绿玉”那命定的归宿。
金玉姻缘其实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黛玉、宝钗和宝玉的金玉缘,主要发生在贾家兴盛的时段,是风月宝鉴的正照, 两个“王妃”(元春和探春)隔开了两对“金玉”。而到风月宝鉴反照的时候,四个家族衰败以后,那时的金玉缘中的女主角是史湘云和妙玉(当然宝玉与妙玉的缘分并非并无儿女私情,宝玉妙玉都属于畸人,太虚幻境中的四位仙姑“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 “度恨菩提”,刘心武说分别指黛玉,湘云,宝钗,妙玉有一定的道理)。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20:00 +0800 CST  
小生的藕官给了黛玉,演正旦的芳官给了宝玉,演小旦的蕊官给了宝钗,小生配正旦,黛玉得小生而宝玉得正旦, 灵活角色调换,而藕官、菂官两个名字的暗示别有意味,这两者之间跟荷莲一脉相承,而跟宝钗的蕊官,又来源了宝钗所吃冷香丸的药方——四季的白色花蕊。湘云得花面葵官——葵花是朝阳花,正象征了湘云的明亮,乐观。


整部《红楼梦》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贾宝玉的成长史,跟黛玉宝钗湘云三段感情既不重复又互不相犯。


第一个阶段:性的启蒙(第5回),第6“初试云雨情”,对爱情处于混沌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宝玉对情爱摇摆不定,而对性充满了好奇,吃丫鬟嘴上的胭脂,和丫鬟调笑等。属于是青春燥热期,这个时期的他性格有点喜怒无常,比如摔茶盅迁怒茜雪,因为丫鬟不开门误踢袭人。


第二阶段:爱情的启蒙(第23回宝黛共读《西厢记》),这个时候宝玉虽然爱情已经萌芽,却不专情,爱博而心劳,与丫鬟举止轻佻。
第三个阶段:情悟识分定(第36回),宝玉对黛玉绝对专一的爱情,浪漫的情感世界,思想相通的爱情。以36回为分野,此后没看到宝玉对丫鬟种种轻浮的行为。
第四个阶段:婚姻的启蒙(第58回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此回幻中弄幻,影外生影,原来最深的感情不是陪着情人一起死,而是为了让“死者心安”好好活着。其实重新另一段感情比“不把死了的丢过不提”来得更加艰难,“孤守一世”只是外在的形式,而情却由心至诚来决定,在历经了人事的变迁和岁月的洗礼,有了外界的干扰和时间的剥夺侵蚀,“即值仓皇流离之日”仍坚守着这份感情,其实这份爱情比殉情、孤守一世来得更加沉重更加真挚。所以对一个人至情,不是由他是否结婚是否续弦,是否开始新的一段感情来判断。
第五个阶段:非爱情的结合,无共同语言的家庭, “自色悟空”,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逃避现实,对世间一切绝情。妙玉充当了超渡人的角色(度恨菩提,超越于“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俗不俗”),原来大彻大悟的极致不是绝情,也不是归于寂灭空无。
第六个阶段:情悟,与湘云走到一起,最终找到心灵的归宿,禅悟不是让人离弃现世,离弃人生,而是让人去除障蔽,超越相对,回归本心自性,所谓‘明心见性,达到一种真正的澄澈空明的境界。


红楼梦此书本旨是“大旨谈情”,末回又是“情榜证情”,全书不离情字。从“菩萨心肠,秉刀斧之笔”,就证实了红楼梦中的慈悲,不是世俗中空门中的形式上的枯坐死禅,比如曹雪芹对现实庵门中的静虚,马道婆,圆通等都是持否定的态度。“情僧”的来历,真正的禅是对世间充满了大慈悲,大怜悯的菩萨心肠。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25:00 +0800 CST  
@河心云影河心大吧 拜吧。。。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7 20:28:00 +0800 CST  
我摘抄一段:第50回湘云写《点绛唇·耍的猴儿谜》是以曲子的形式写的谜语。小说中,史湘云念了这个谜语后,“众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只有贾宝玉一下子就猜着了。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8 08:11:00 +0800 CST  
湘云这个谜,作者大有深意。谜儿众人不解,只让宝玉猜中,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句句适用于宝玉:大荒山青梗峰的顽石,幻形入世,成了怡红公子,这不正是“溪壑分离,红尘游戏”吗?“真何趣”的感慨与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说的“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的意思一样;“名利犹虚”,是他蔑视仕途经济的反抗思想;“后事终难继”,或者说“剁了尾巴去”,正应了他“悬崖撒手”、弃家为僧的结局。这样,谜语就简括了宝玉一生的道路。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8 08:12:00 +0800 CST  
从整个贾府后来“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来看,也完全符合谜语末句所言。当时湘云以猴儿断尾解说它,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如果这些人知道这句话所预示的真正含义,还有谁能笑得出来呢?
谜语的巧妙,还在于它又可以成为对当时政治上各种丑恶人物的无情的嘲讽。因为,在作者那样“旁观冷眼人”看来,世上一切热中于功名利禄之辈,从他们套上名利的绳索的那一天起,也就像“耍的猴儿”一样,上窜下跳在扮演着滑稽的角色。他们洋洋得意于一时的高官厚禄,俨然摆出一副了不起的姿态,这完全像“沐猴而冠”那样虚妄可笑。戏总是要演完的,那时怕也免不了落得个“后事终难继”的下场。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8 08:14:00 +0800 CST  
红楼梦中第50回51回灯谜诗真的是很麻烦的事,到现在都没完全破解。第50回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四人分别以诗或词做了一首灯谜诗,诗谶的意味很浓,比如宝玉的灯谜诗很明显是为黛玉作的悼亡诗。这且不提,为什么湘云的诗谜别人猜不出来,她的灯谜诗既不是写的和尚也不是道士,只有宝玉一人能猜出来,我想大有深意在吧。

楼主 潇湘夜00  发布于 2016-11-08 08:25:00 +0800 CST  

楼主:潇湘夜00

字数:7098

发表时间:2016-11-08 03: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3 15:37:58 +0800 CST

评论数:12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