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言碎语】从多余人的角度简剖贾宝玉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41:00 +0800 CST  
贾宝玉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文学人物形象。他是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取出的原型,经过作者精心的雕琢和概括,杂取众人之特色,打造成的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典型人物。贾宝玉性格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艺术山来说已经达到一种难分善恶的境地,从不同的角度看就能品出不同的人物个性。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说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事物,看到的便有所不同。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简单日常生活的观察,其实从文学角度来看也是适用的。从佛家文化角度看贾宝玉这个人物,他是历劫后悟道之人;从老庄思想道家脉路来看,他是适性自由但求无功无名的赤子;在程朱理学下,他是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的反面教材……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41:00 +0800 CST  
这些不同的角度当然是不完善的,像盲人摸象一样,一个角度只能品出一种风味。如果错误地将一个视角当作人物的全部,当然就会失之偏颇。但是,如果把一个视角当作一扇窗户,那么,能打开的窗户越多,我们的视角也就更开阔,看到的也更全面。这篇文章试图跳出儒释道的传统视角,用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角度来品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41:00 +0800 CST  
“多余人” 是19 世纪六十年代俄国文学中的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多余人这个概念是俄国作家赫尔岑在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里提出来的,因此奥涅金成为了第一个典型的多余人。多余人指得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贵族子弟,他们普遍对贵族社会的生活感到厌倦,却又因为自己的身份,无法脱离这样的生活;因为孤立存在,又不能改变现状,所以多余人大多精神空虚, 无所事事,他们的力量是弱小的,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身份和心理的矛盾,所以疲惫不堪。在那一套现行的社会规范面前,他们是可有可无的多余的人。他们的思想是具有时代进步性的,但是因为没有付诸行动的能力,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有许多缺点。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42:00 +0800 CST  
多余人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是和现实社会处境密不可分的。十九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开始与俄国封建农奴制产生了剧烈的社会冲突。当时的一些贵族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的一代,由于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对现实普遍不满,他们找不到改变现状的出路,苦闷与傍徨。这样的社会基础刺激了当时大批的文学创作者,一时间创造了大量的多余人,奥涅金是其中的典型,其余著名的多余人形象还包括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塑造的毕巧林和那个将生命浪费在躺在床上的奥勃洛莫夫。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42:00 +0800 CST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52:00 +0800 CST  
处于转型的社会最容易激发人们的探索一路,俄国的多余人现象与中国的红楼梦正是面对变化时人们思索和彷徨产物。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彷徨决定了他们笔下塑造的人物也是同样的茫然。所以,多余人和贾宝玉在这一方面是相似的,在他们面前没有一条清晰的人生之路,没有确切的人生目标,他们统统感受到旧事物的落后和社会的不合理,不自觉的排斥传统的生活,却又没有新的立足点,又无法割断自己生活的处境。因为他们思想的超前性,在自己生活的阶层中少有知音,被旁人视为“异端”、“无礼之徒”和“呆子”。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52:00 +0800 CST  
就拿典型多余人奥涅金来说吧,跟贾宝玉一样,他也是出生贵族的少年,都是靠着上流的身份而过着奢华的生活。他们的言行都让周围人觉得怪异:奥涅金为了躲避客人,从家里后门而入,他最讨厌“乱七八糟的来宾”;贾宝玉讨厌跟官场的人往来,“素日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来等”。奥涅金说过,前人的书都是“欺骗, 呓语和无聊的话,……/陈词滥调……都是老一套……那里不讲良心全无意思…… 一切都套上了清规戒律”;贾宝玉说前人杜撰的书甚多……除了明明德之外无书,更不喜欢读八股文,把八股文指斥为“饵名钓禄之阶。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53:00 +0800 CST  
奥涅金每天在镜子面前至少要花三个钟头的时间装扮自己;他每日的生活便是无所事事,书中写他起床后到河边游泳、喝咖啡、看书、浏览杂志,然后就是穿衣打扮,或者玩台球一直到吃晚饭。

另一方面,贾宝玉的号便是“富贵闲人”。元春省亲后贾府是“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而宝玉则是“宝玉是极无事最闲暇的……只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作戏”;入住大观园之初,宝玉是“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53:00 +0800 CST  
为什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有这些相似之处呢?本人认为,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大致是呈发展状态的,贾宝玉和多余人都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社会的客观条件已经允许社会向更高级的方向迈进,但是现实的政治制度和思维还处于强行的抗拒状态之中。社会的必然走向和现实的不可实现这个冲突导致了矛盾的产生,这就导致了这样一批生活在夹缝中的矛盾而彷徨的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模糊的清醒,他们能够看到现有社会的不合理,憧憬一种更自然更合理的生活方式,然而那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梦境,是不可求的。没有出路,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将贾宝玉写入空门,用世间一切都是空来弥补心中的遗憾;奥涅金向自己一直深爱的女子表白,却被拒绝,独自面对茫茫然不可知的未来。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53:00 +0800 CST  
贾宝玉历来被文学界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个体之一。他身上具备的矛盾性是全方位,无所不在的:他本是下凡来享受荣华富贵的,结局却是不得不应劫而去;一边他依附着贵族而生存,一方面又极其厌恶带来富贵的经济仕途;他自己是男儿,却讨厌须眉浊物;他本具一身才华,却不愿意走科举之路……而通过与多余人的比较,我觉得可以看到,他的矛盾跟多余人矛盾的产生其实是有相通性的:即是社会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53:00 +0800 CST  
@雨夕寻梦@二两俩仁@河心云影@0欢休0@雨夕晓梦响应自己的活动建议而写的文章

楼主 jeenny1109  发布于 2017-03-21 08:56:00 +0800 CST  

楼主:jeenny1109

字数:2299

发表时间:2017-03-21 16: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3 15:10:44 +0800 CST

评论数:21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