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看錯,他也沒寫錯,這些都是異體字

是鵞還是鵝?是舘還是館?在現今的電腦打字年代,大家或許認為後者更為面善,然而在昔日手寫字的年代裡,兩者幾乎相通,挑哪一個來寫,悉隨尊便。電腦的出現,確實令字體統一,然而卻令大量異體字逐漸消失。幸好現在還有不少老招牌,多以手寫書法為主,走在街上,只要細心留意舊式招牌,仍能發現很多有趣的異體字。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0:00 +0800 CST  
台灣有國字標準字體,內地的簡體字亦有通用規範漢字表,唯獨香港政府並沒有頒發相類似的字表。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指,歷史因素讓異體字在香港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香港早於清朝時割讓給英國,本地流傳下來的漢字,就是清朝時所用的字體。加上殖民時期非華人政府接掌,港英政府沒有要求漢字系統化,令民間自行發揮很多漢字寫法。」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1:00 +0800 CST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2:00 +0800 CST  
太平館餐廳建於1860年,招牌及橫額出自「嶺南才子」陳荊鴻手筆,特別之處是將餐廳的「餐」寫成「飡」。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2:00 +0800 CST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2:00 +0800 CST  
圖中的異體「繩」字,於《龍龕手鏡》有記載此字。「龍龕」象徵佛經,未知此位郭西醫是否佛教徒?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3:00 +0800 CST  
昔日香港甚多冰室,而多數寫成「氷」,大概是因為簡筆,方便書寫。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4:00 +0800 CST  
朙,實為篆體字,灮,則為隸書。寫起來搶鏡有餘,唯美感不足。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4:00 +0800 CST  
如何辨正、異
陳雲指六十年代聽一些教人寫字的電台節目,節目中的訓詁學家主要參考《康熙字典》。而鄧教授則指,香港教育署於1984年開始制定「常用字字形表」,用了兩年時間,於1986年出版。鄧教授說︰「初時字形表是手寫的,後來才有印刷版,現稱為『香港中文學習字詞表』。字形表主要是給老師教書時作參考用,列明哪個是正體字,哪個是異體字。」雖然有字典和字形表作參考,但由於始終沒有官方規範,異體字在本地民間還是可自由使用。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5:00 +0800 CST  
而異體字成為招牌,趣味在於用意,其一是刻意寫出古怪字形引人注意,而這些較少考慮字形美感。陳雲指,六十年代廣州有些酒樓,招牌上刻意將「點心」的「心」字中間寫少一點︰「也有些是富美感的古怪字形,例如我任教的嶺南大學,門牌所寫的『南』字是古字,上面的『十』部寫成『亠』,很多人途經也會討論一番。」另外,招牌也講究字形公整,陳雲繼續說︰「例如麵包店,寫成麵麭店,看起來更勻稱,這是字形的美感。」

楼主 Deng达  发布于 2017-03-15 09:15:00 +0800 CST  

楼主:Deng达

字数:857

发表时间:2017-03-15 17: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02 22:26:02 +0800 CST

评论数:1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