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攻略——新手向.

谨以此贴助攻一波刚刚入门或者想要入门的朋友,愿以后篆刻吧更加兴旺,多出些大师.
欢迎各位前辈,大师各种补充及拍砖.先祝各位看官万福.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5-16 23:14:00 +0800 CST  
索引:印泥,刻刀,章料,杂项补充.
印泥
通俗易懂的分两大类,办公印泥,书画印泥.
作为刚入门的新手,印泥的选择其实不太多.要么是办公印泥,便宜,成本低,如果刻了几个印发现并不喜欢这个"消遣"那么损失并不大.但是办公印泥的弊端实在太多,所以如果不是想玩两下就放弃,或者实在手头拮据的话.真心不建议用办公印泥.
书画印泥(暂且这么叫吧)其实也可以笼统的分两大类:大牌大厂印泥,私人作坊印泥.
私人作坊的我没用过,不敢枉加评论,说好了有广告嫌疑,说不好又容易招骂.各位前辈可以跟贴补充.
大牌大厂的印泥几乎被西泠独霸天下了.我手头有3种,其实都挺适合新手的.


从上到下分别是杭州西泠还朴--50块左右1两带印缸,杭州西泠闲泉135左右1两带印缸,上海西泠潜泉镜面50左右一两不带印缸,我的印缸是后配的,里面是2两印泥.
朱砂印泥基本分两类,朱砂和朱磦.其实成分是一样的.但是朱磦是朱砂洗的时候浮在上面的那一小点点,产量低,所以贵一些.本质上没区别,都是汞的化合物.朱砂比较大红,朱磦比较橘黄.各有所爱吧.当然不排除有些朋友会有不买最好但求最贵的心里.
从销量上看,最上面的还朴有印缸,还基本包邮,颜色又是红色,卖的很好.但是不得不吐个槽~这个印泥实在是有点坑.不光涨线,而且绒特别短.动不动印面上就沾几跟艾绒,且不说我印刻的好不好,动不动上面一个艾绒形成的大点点就很不爽.所以想入这个印泥的朋友真的要三思.
杭州西泠闲泉其实用起来真的不错,朱磦色,艾绒细腻,没那么油,几乎不涨线(这个可能搀杂了个人情感).如果比较喜欢橘黄,手头又宽裕一些的话.可以入这个.性价比不是很高,但是挺好用的.
上海西泠潜泉镜面,之前一直听大家说它性价比高.拿回来用了用,性价比确实高!单纯作为新手来讲,颜色不那么深沉,不掉绒(和还朴比起来,其他的都不算掉绒...)价格还很美丽.我买的是散装的,50块1两.挺推荐大家用这个的.当然,不喜欢橘色,或者有其他想法的也可以多看看其他人意见.
其他印泥也有很多,漳州啊,耘萍啊,很多很多,我没用过,不敢瞎说.欢迎大家补充,给新手点小指引.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5-16 23:39:00 +0800 CST  
刻刀
粗略的也可以分两大类给入门的朋友看,分的越简单越好吧.
一是大牌大厂的刻刀(没错,永字牌,说的就是你!)另一类是自制的刻刀.
自制(很多吧友也自己买材料来做)的刀有它的优点,更合手,更适合个人的使用习惯,当然也更好看.我自己没做过,也没用过自制的刻刀,不敢枉加评论.此贴主要讨论永字牌入门级刻刀.


我目前用过永字的这3种刻刀,从上到下分别是缘字,驭字,游字.(永字牌号称只要你的刀没有和硬物磕碰,比如掉到地上,那就永远不用磨刀,反正我目前没需要磨过)
缘字和游字的其实价格差不多,我个人感觉区别主要在于缘字的规格是3,5,8毫米的刀刃(8MM的放在家里几乎不用),游字是2,4,6毫米的刀刃.(我只入了一把4MM的)其实我感觉有一把3毫米一把5毫米的就够用了.5毫米的刻,3毫米的修修边角.如果入门的朋友手头紧,可以考虑像我一样进一把4毫米的,基本大大小小的印也都应付了.
说到驭字的刀就得说说材质.永字牌的刀始终也没详细的说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我查了一下,驭字的刀好像是强度和刚性要比缘和游要高.使用起来确实有细微的区别,驭字的吃石更爽快一些.冲刀和钉刀入石的时候有感觉更流畅.(不是心里作用,天天和工具打交道的人,对工具的敏感性还是有的)但是驭字的刀也确实贵了点,我记得着两把3MM5MM就90多块.
新手入门不差钱可以小一步到位进驭字的刀.差钱的可以考虑缘字的一把3MM一把5MM.以后有需求了再补其他大小的刀或者自制的刀.实在手头拮据的,进一个游字的4MM或者缘字的5MM.大多数情况下就够用.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5-16 23:59:00 +0800 CST  
章料
新手入门的话,不用买太贵的石头,某宝上2-4块钱一块的石头就挺好.简单说说常见的几种---低端---章料吧.
青田
好的青田不便宜,刀感也好.但是新手买到的青田却并不是那么回事.练习石的特点比较容易崩,所说的崩就是会成块的随着刀的推动而脱落下来.它的优点是便宜...那是真便宜啊...就算刻坏了不用磨,直接刻下一块也不心疼,少抽两根烟,一块2厘米见方的青田钱就出来了.并且容易创造金石感,说土了就是石头迸裂时的那种自然的残破.缺点是买到的练习石品质很一般,容易有钉(钉就是石头中的沙砾,它的硬度非常高,刻到那里会刻不动,硬刻的话还可能伤刻刀)容易有裂.如果说能找到靠谱的卖家,石头质量好点,那么青田是一个很好的练手石.
冻石
现在某宝上搜索的冻石,不管是墨绿色的那种还是白色的那种,刀感都很粉,有点像刻粉笔.但是它很吃刀,如果是妹子学篆刻,拿这个找找感觉还是不错的,起码刻起来不那么累手,价格也非常便宜.偶尔会有"钉"绕过就可以了.顺便说,那种墨绿色的练边款挺好,一刀下去,刀痕是白色的,其他地方是墨绿色,一眼就能看出刻的效果.缺点是太粉了.不太容易体现出金石感.
寿山
现在某宝上的寿山很难说到底是什么石头,某家卖的是浙红,某家卖的是萧山红,反正我买的那家(销量挺高的)发来的石头还是不错的.暂且叫它寿山吧,毕竟搜索寿山出来的(方便新手去搜索).这种红色石头我很喜欢的,不像青田那么容易崩,也不像冻石那样粉.要单刀也能体现金石感,要刻元朱文也受刀.最主要的是不贵.
老挝石
老挝石料挺贵的.一个1厘米见方的小印章料就要10块钱上下.但是它确实很好看,用光一照还能透光.刻上去的刀感也非常好,感觉上介于青田和冻石之间.拿来送人啊很讨巧的.缺点是贵.真贵...当练习石肯定是不合适的.我目前最喜欢的石头也是老挝石.
下图右边的那7块都是老挝石.有点半透光的感觉.


下图中左边的那些墨绿色的就是冻石.立着的右边那些红色的就是某宝的"寿山"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5-17 00:24:00 +0800 CST  
杂项补充:想到哪写到哪.
关于选字,可以在书法字典那个网站直接查篆刻字体的字.在里面选一个适合你印的字.
拿刀的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但是篆刻视频里的那种方式有它的好处,灵活,可以用手指发力,建议各位新手还是用这种比较"标准"的拿刀方式吧.
下图是我的拿刀方式.我喜欢把中指拿的更靠近刀尖,感觉好控制一些.


顺便说,我的刀都自己又缠了缠.分享个小经验,我是用羽毛球手胶(专门缠羽毛球拍把手的东东)一直缠到刀头,这样拿着就不那么硌手了.同时还很防滑.
刻完的石头在沾印泥之前一定要用刷子刷干净.不要把石屑带到印泥里.印泥最好也别混用,理论上要换印泥的话应该把印面彻底刷洗干净,避免印泥之间相互污染.
还有一个小经验,想看看自己刻出来的效果如何,不必非要沾上印泥盖出效果.用一个小镜子对着看看(镜子里是镜象的嘛,反字就边正了)或者用手机照一下,然后用软件镜象翻转一下,都可以.
关于印稿上石.水印法,洗甲水法...我都没用过...我是用铅笔反写在石头上.因为我懒...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5-17 00:38:00 +0800 CST  
余下部分,随时想起来随时写写.
因为是完全针对刚入门新手的,所以很多地方写的不完全,欢迎大家补充和拍砖.
说一千道一万,我觉得还是要先保持对篆刻的热爱和热情,这比什么都重要.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5-17 00:40:00 +0800 CST  
请各位吧主前辈过目
@石家庄梁氏篆刻@河南刘海清@火键卫@天翁左行士@河南尹波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5-17 00:42:00 +0800 CST  
组织了挺长时间的语言和思路,接下来斗胆说说印面上的文字。
关于印宗秦汉这种大道理就不说了,关于线条挺拔有力这种飘渺的也不提了,就只说说刚入门的朋友在印面上刻点什么比较好。
刀买好了,印泥翻完了就该在石头上刻字了。我真心建议刚刚入门的朋友刻一个回纹,就算不是回纹,用格尺打上横线,刻点横线也行,一来练习刀感,二来感受石头。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心里有数——刻石头没那么简单。刀稍微抖一点就咬线条了,迟一点又离的线条太远。
刻完回纹以后,建议临摹几个有名的汉印。这里就涉及到上石问题。
洗甲水上石,水印上石,反写上石,盲刻,这些方法很多。但是不建议洗甲水上石,因为没有创作,那真就成石匠了。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没有书法功底但是又想玩篆刻当消遣,图省事的方法可以反写。磨好了印面,用铅笔在石头上写(实际上是画)印稿。写完对着镜子看看,不就变成正着的字了么。哪里不足补几笔,哪里多了用橡皮擦擦。别怕返工重写,把印稿写好了很重要。我写的时候有个小技巧,就是用铅笔在纸上先写正的,然后用手机照下来,用软件镜相翻转,就成反字了,然后按着手机上的反字写(画)到石头上。这里要郑重的说一下。这不是入门的最好选择。但是如果你不想当专业的大师,就是消遣,那这是个省事的方法。因为你毕竟写的是正字,用软件翻转了。所以笔势笔意多少能留下点。
最好的当然是水印上石,几乎能完全保留书法的痕迹和意境,笔画,粗细,笔势等等。这个网上教程非常多,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墨要浓。因为我没有书法功底,也没怎么用过水印上石,所以没有太多心得。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正路,想发展,想进步,想上层次。毫无疑问要练书法,要练水印上石。
印的内容,可以在书法字典那个网站上查,每个字都有好多种写法,找一个适合你的字。怎么算适合呢?比如4个字,你可以把4个字的写法都找出来,不同的组合写在纸上自己感觉感觉。然后选出来一个组合去上石。我觉得印上的是文字,也是图案(其实书法也是图案嘛)。字要写对(毕竟是新手,先把字写对比较重要),“图案”要看着舒服。上石以后,如果印稿满意了,就一定要用刀刻成印稿的样子。不然的话还写印稿做什么呢。
初稿刻完,用小刷子刷去石屑,我比较败家的方法是用印泥钤一个出来,直观的看,哪多了哪少了,用铅笔标记一下在石头上修改。其实用镜子去看也一样的,只是我比较败家,用印泥直接打出来看。
最后说说这个印上字的一点感悟和感受。咱现在社会节奏挺快的,篆刻是个慢活,需要耐心慢慢研究,慢慢刻。别着急,想要刻一个看得过去的印,从打磨印石到选字到写印稿,修改印稿,刻完了改,改完了刻,怎么着也得几个小时。所以别指望说咱们新手就能10几20分钟弄出来一个满意的答卷。耐心下来慢慢弄,别浮躁。有的朋友和我一样,不指望篆刻扬名立万养家糊口,那能保持兴趣就更加重要一些。如果真的从书法练起,说不定篆书没怎么练好,兴趣早没了,这样对篆刻文化也是一种损失。所以这里介绍了很多简单省事的方法。不是想把大家带坏,希望能保持兴趣先。就像相声里说的:相声还是先搞笑吧,不搞笑的话就太搞笑了。
刻印入门时挺累,累手,累眼睛。平时休息的时候。建议大家多看看殿堂级的印,比如吴昌硕,赵之谦,陈巨来,等等。看多了,你才能知道什么样是好的,什么样是美的。就好象没来过夏天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你就总会觉得家乡的妹子最漂亮。印章看的多了,也能总结出经验和可以模仿借鉴的部分,用到自己的印里,就是一种进步。审美能力很重要!!!审美能力很重要!!!审美能力很重要!!!就算有朝一日你不再刻章了,但当你看到某个书画作品时,你也能评价出这个印章的好坏。进步,总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嘛!
PS:不要怕别人跟你说什么:你这么能说,你刻的怎么那么烂?呵呵,你看现在有几个篮球教练能比得上现役球员?有几个足球解说,评论员,能踢得过2线3线的足球队?我们刻的不好,但是我们有一双发现美认识美的眼睛。这就够了。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5-19 10:58:00 +0800 CST  
发了3次都没通过。我都哭了。干脆不打什么字了。
下图表示印泥该翻了,油已经出来了。有什么问题咱们跟贴交流吧。。。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6-01 10:00:00 +0800 CST  
接下来说一说印石的预处理.
新买回来的石头,有很多上面都有蜡,目的是保护石头和--遮瑕--因为处理石头的工艺如果粗糙的话,石材表面会有各种划痕,用蜡糊上确实好看得多~某些卖家的石头上面糊了厚厚一层蜡.导致不管是水印还是反写,把字上石都很难.这里介绍一下我处理这些蜡的方法.
之前我是用手术刀或者美工刀先把蜡刮去,注意不要用力太大,不要把石头一并刮下去...之后用砂纸磨.如果不用刀刮直接用砂纸的话,蜡很快会把砂纸面糊满导致砂纸寿命大大降低...后来随着买石头越来越多,这个方法就有点麻烦有点慢.于是干脆用热水烫.这个温度要接近70度蜡才能化(实际温度还要更高点,或者热水的量要大,不然石头吸收大量的热,温度就不够了),用热水泡个20秒,之后用粗布擦就可以轻松去掉大部分蜡,剩余一点点影响就不大了,而且还能保留部分保护石料的功能.
我试的是青田石,直接用70度热水浇上去反正是没事儿,太贵的石头不建议这么做,很可能由于温度剧烈变化导致章料炸裂或者出现裂痕.不过话说回来,贵点的石头也不会用蜡糊...
之后是磨印面,刚买回来几乎80%的练习石的印面不平整,如果不处理,在刻好之后钤盖的环节就会出现各种镂空.所以印面在去掉蜡之后要磨一下.我用过砂纸和"魔方"--就是金刚砂磨片.我还是建议用砂纸.虽然是耗材,但是磨的效果确实好,而且可以分各种标号的砂纸从粗到细的磨.需要注意的是用砂纸的话,下面尽量垫一个玻璃板,为了要一个平面.才不会把印磨偏或者磨出弧.
魔方我买了2块,分别是600目和1000目.说实话非常不好用.不知道是我买的质量问题还是怎么着,上面总会有某一个小砂粒高出来,一磨石头就出一个道道...我也试过稍微轻一点,手感不好掌握.还不如砂纸简单...当然了,魔方的优点是反复用,就算被蜡糊上了,用开水一浇就下去了,也不用再找玻璃板当平面了.反正各有优劣.也可能是那个磨片我使用方法不对~~~欢迎大神说说使用经验.
印面在磨的时候,要向一个方向推,不要来回的磨,不然由于受力不均匀会出现弧面的.耐心点,从粗砂纸磨到细砂纸.我个人用的是从320磨600磨,用800或者1000的再简单磨几下.磨好了以后把石头按在平面上稍微摇一摇看看是否平整.其实磨的手法正确,不来回的磨,一般是很平的.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6-06 23:12:00 +0800 CST  
今天进了杭泠的鼎级朱砂.发上来给大家对比一下.大家看看是否喜欢再买.这样一比,也能省下很多钱.
左上闲泉,右上鼎级朱砂,左下潜泉镜面,右下还朴.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6-23 19:59:00 +0800 CST  
最近在写印稿上又有了点心得.
再次重申,以下是写给新手新手新新手的.
之前我写印稿都用铅笔直接在石头上反写.觉得如果错了,可以用橡皮擦擦改.有时候哪笔写的不好,可以描描.但是我刻出来的章一直被家师说线条没力量,软趴趴.我反省了一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铅笔描来描去,粗细不一样了.到时候又不敢下刀,留的多一点,然后一刀一刀的薄进去.所以这个线条早就失去了当时写下去的样子了.
所以我现在的改进方法是用铅笔写个稿在石头上.然后用记号笔再写一下(注意,到记号笔这里就不再是画了,是写),记号笔有细的那种.这样可以尽量准确的写出最后的稿,不用描.粗细也可以掌握成一致,下刀的时候直奔笔画就可以了.不用再一刀一刀的薄进去.也不怕在擦石屑时擦掉了铅笔印.刻白文的时候,在刻去记号笔印了以后,可以把整个印面涂黑.看上去效果也非常明显.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小技巧,只是有点败家~直接用印泥印出来在纸上.这样看到的字是正字.也能看到最后的效果.差在哪里,直接就显示在纸上.擦掉印面上的印泥,留在刀痕里的印泥也能指示出印面的情况.只是这样挺浪费的.
最后重点说一下.这个只是新手入门的时候,图简单图省事的做法.正道应该是练习篆字,然后水印上石.
弄出这些小技巧只是想把篆刻门槛降低些,能让新入门的朋友保持刻下去的热情和兴趣.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6-23 20:14:00 +0800 CST  
到这里,永字牌的刀我几乎就用全了.所以这一层单独来说说永字的刀.
我用过5种永字的刀.缘,游,驭,颂,还有一个非常非常老的,没有系列的刀.那个刀很像游,所以不单独说了.
这里先统一说一点.因为个人习惯原因,我的每把刀都用羽毛球手胶缠了.一直缠到刃.这样就不会被棱把手磨出茧,也没那么硌手了.一开始用杂牌子的手胶缠,后来发现还是用YY(尤尼克斯)好,吸汗防滑效果非常好.注意,别买成龙骨手胶和毛巾手胶...会很尴尬...
图1的刀从上到下分别是缘字号,3,5,8(下问出现的数字基本都是表示刀刃的宽度,单位毫米),8的刀在家里,只用过几下就再也没用过了.中间的是驭3,5.下面是游,4.图2是颂3,5.图3里黄色的刀就是缠好手胶的颂.
说一下使用的感觉.说真的,区别真心不大!但是我常年用各种工具,所以这里面有细微的差距还是能感受出来的.
缘字的刀可以说是最基础最基本的刀.价格也非常便宜.很亲民,圆杆(除了游,和我没用过的风字号以外好像都是圆杆)
吃石的效果不错,但是耐磨性确实不高.材质感觉更接近白钢.说是硬质合金,但是这个刀的韧性确实相对来说没那么好,价格也放在那呢...
之后是游字的刀.我只买了把4的.要说游和缘的区别,感觉就是缘是3,5,8宽度圆杆,游是2,4,6宽度,方杆.材质看上去和用上去真的很接近白钢...
再往后我买了驭字3,5两把.也是前一段时间的功臣.手感非常好,用这个刀刻了40多块石头,表现的都非常满意.非常推荐入门选手买这2把,直接可以一步到位.用起来非常顺手.
前两天收到礼物,就是颂字的3.5两把.这两把刀号称纳米处理了一下,耐久提升至少3倍.用这两把刀试了一下浙红.感觉就像切冰一样...冲上去阻力非常小.简直爱死这两把刀.我下刀深,所以冲刀阻力一般很大,但是这两把刀表现的远超出我的想像.但是价格实在是非常高.性价比并不高.如果送人当礼物的话~相信我,这个系列绝对不二之选!刀刃像镜面一样,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我感觉照片上能看出来那种闪耀的感觉.确实非常喜欢.
在这也感谢送我这两把刀的那个人.谢谢支持.
入门级的朋友推荐买2个规格的刀.3,5.或者4,6.~~~2MM和8MM真心用的少.别花那冤枉钱先.等真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再买.3或4用来刻边款.5或者6用来刻印面.当然,用小刀来处理一些细节也很好.
如果钱不足,只买一把,那就买5!边款也没问题,印面一般规格的都能很好的处理.钱实在少.就一把缘字号5MM.钱要是稍微够一点,缘字号3,5.如果能花90左右的话,驭字3,5.就足够了.其他斜刃,尖的,用处都不大.暂时不用入手的.
至于私人定制的刀,其实只是更突出个性.真从材质上论的话,未必会比驭字的好.更符合个人的使用习惯和个性化的表现.等各位朋友过了入门的阶段,再考虑定制或者自己打造一把刀会比较好.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06-30 21:32:00 +0800 CST  
这一层更新一下边款。
还是要先说,这个贴是写给最最最入门阶段的朋友。所以很多观点和方法只适用于这个阶段。等大家自己入门以后,再去寻找更准确更正确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篆刻的方法。高手肯定是说,边款的下刀方法不重要,但是对新入门的朋友还是有必要的。至少先有个了解。我这个贴的作用和目的也是让大家入门的路更轻松一些。
最初学边款的时候我挺蒙的,找了很多视频,文字,发现刻边款的方法真的好多。我在这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然后具体想选择哪种,大家还是自己找视频看一看。
款识(kuan3声zhi4声),其中一种说法是,阴文(白文)为款。阳文(朱文)为识。但是现在基本都把刻在印章侧面的文字都叫边款。
边款的总的来说分2种,阴文和阳文。当然,还有一种是图案,我们暂时不说。最常见的比较基础的是阴文,就是文字凹进去的那种。阴文的边款总体来说也有2种刻法,单刀和双刀。单刀法就是每个笔画只刻一刀(冲或者切)双刀法是指一个笔画的来回刻两刀完成,也就是笔画的两个边都刻(一般是冲刀),比如一竖,竖从下往上冲一刀,再在另一侧从上往下冲一刀,使笔画两边都是光滑的。
一般的,双刀法刻边款多少都要有书法功底,不然刻出来的字简直没法看。。。我就是没功底,所以干脆只用单刀。
这里我只说单刀的切刀法,因为我也只看了单刀的资料和视频~单刀实际上也要分3种,重点区别在于竖和撇。
第一种,竖和撇是用切刀的,上方起笔的地方丁刀入石,然后向下切。
第二种,是从下往上冲的,收笔的地方开始冲,而且一开始不用把刀丁进石里,而是随冲随往下压刀,收笔的地方可以把刀尖再往前顶一下,做一个起笔的头。这样笔画就好象起笔的地方粗,因为丁刀深嘛。收笔的地方实际是起刀的地方就细,因为入石浅。这个方法是有一个台湾腔的人讲的视频用的这个方法,练习惯了笔画很好看。
第三种,是从上往下冲的,说是冲,其实更像是划。从笔画起笔的地方丁刀入石,然后中指推刀杆,推下来。
下图,刻刀下面的笔画左边一组是第一种切出来的效果。中间是第二种冲出来的效果。右边是第3种。第3种我个人用不太习惯,有抹黑的嫌疑。请大家多看教学视频什么的~自己选择判断一下。


我个人用的还是最左边的第一种。仁者见仁吧~还是看大家的习惯。高手肯定会说,用什么方法不重要。但是说真的,我还是新手的时候,这几种刻法真给我搞晕了。所以在这写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至于剩下的笔画,横啊,一般都是从右往左切的(我没写反)。点都是用刀丁一下石头。捺基本也都是冲出来的。大家自己看视频就好。还是在于多练。我买石头那家送了我很多这样的边角料,我刻每个边款之前先在这上面练一练。还是挺好的。估计等我把这些石头都练完了,说不定也能刻出点样子来~~~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再交流一下,我哪没写明白,没说明白的,咱们可以再唠唠。
说到底还是希望篆刻的入门尽量简单点,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别让这门艺术没落了。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10-16 15:55:00 +0800 CST  
小更一下最近心得
刻了这么长时间,回头想想其实对于篆刻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
如果真想在篆刻的路上长远的走下去,篆字一定要练的.我就是没有任何书法基础,到了瓶颈期简直血亏.印稿我只能反画上石.不是反写,是反画.我的字不能叫写.因为我不会写篆字.带来的问题是,不管你布局,间距,刀法怎么进步.在线条这个问题上却永远躲不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新手,而且很难有大进步.画出来的线条和写出来的线条是没法比的.永远都软.我姐姐篆字写的很好.我看她写的一张一张的,和我刻出来的东西一比,高下立判.所以说,与其天天刻,真不如抽1,2天的时间,拿个水写布都行,写写篆字.一天就只写20个字.日积月累,一年下来也写出7000个字了.提升绝对是质的飞跃.除非只想拿篆刻当打发时间的小兴趣.不然的话写篆这个懒是偷不得的.
其次重要的,应该算兴趣和热情.没有用坚持这个词是因为觉得如果把爱好变成痛苦,那反倒失去它的意义了.我也有一天刻3个印的时候.连续几天下来右手指掌关节的腱鞘炎就犯了.稍微用力就疼.然后就把频率降下来了.不疼的时候才刻.但是空闲的时间,我有用会拿起网上买的印谱来翻翻,哪怕只细看1,2个印就放下.你的热情不会减.怕就怕因为什么事突然放下刀来.很有可能就真的放下了.即使不能天天刻,也应该天天关注.有的朋友恨不得一天刻一个印.这不是不好.只是怕三分钟热血,或者一下就弄厌倦了.不如细水长流.咱们吧置顶的活动就很好.一周一次,跟着刻也能保持热情.对篆刻的兴趣和热情才是发展篆刻的关键呀.我希望更多的人喜欢篆刻,更多人加入到篆刻的行列里,所以劝各位新人真的没必要把自己挤兑的那么紧.放松下来细水长流.
接下来的关键词是--进化.
全方面的进化,刀法,章法,篆法等等.每个印刻出来.自己先看,哪做的不好.下一个印一定要试图改正.可能一次两次改变不了.但是要去改变.这样才能进化.要做到刻的好.先要知道什么是好.空闲的时间看看殿堂级大师的印章.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手机这么方便,搜完放手机里,坐车时看10分钟,分析他们的印为什么这么设计.积累下来都是很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我常说,并不是说足球评论员要比现役足球运动员踢的好.但是他们要知道什么是好.只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就有评论它的资格.篆刻也一样,我们可以到最后都刻的很菜,但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好.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去朝着好的方向进化.一点一点日积月累,篆刻和其他的匠人一样,都不是一天就练成的.有兴趣,有热情,继续进化下去,就会有好的结果.
大半夜的更新这一点点~写的可能不太好.哪有表达错的,表达不清楚的,咱们可以私信,留言再交流嘛.新手和新手之间的交流不用考虑那么多.就是简单的聊天嘛.
顺便说,我的私信是可以直接发的,不用加好友也可以给我发私信.电脑上不能通过好友验证~所以就没设置那个.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7-12-06 00:30:00 +0800 CST  
停更了挺长时间,因为进步的比较慢,没有书法功底瓶颈很快就到了.而我写的又都是自己入门阶段的感悟和体验,所以没什么进步就没什么感悟也就没有更新.
之前挺多朋友想听我谈谈刀法和线条.我知道,大家想听听朴实的语言,浅显的理解.毕竟我是个刚刚入门的新手,也写不出太高深的东西.那这次就谈谈刀法和线条.再次重申,以下内容是写给新手新手新新手朋友看的,目的是为了给刚入门和想入门的朋友,在门槛上当个扶手.
其实没有视频和图片的话,刀法是很难讲出什么的.我只是试着说一说,抛砖引玉吧.欢迎各位大神补充,指正.
刀法如果细分的话有好多,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冲,和切.对这两种刀法有太多视频的解说了.我在这只说说一些细节和心得吧.
冲刀
冲刀爽快,能在单侧创造出光滑而有力道的线条,另一侧如果不补刀(双刀法)的话,会出现石头的自然崩裂,也就是某些程度上的金石感.冲刀的重点是稳,刀刃不能晃动(排除摆刀法,后面会说),晃动的话线条就很难形成直线.
要稳的话我的方法是找个支点,就是扶在刀头刀尖的手指一边扶在刀上,另一边顶住石头.(感觉像是刀和石头夹住了手指,这么形容可能好理解些)这个手指不动,刀就不会晃动.还有的前辈是用印床,一手持刀掐得稳,用另一个手的拇指(或者其他什么手指和方式)来推刀.这样看上去更稳,因为持刀手只负责稳定不负责发力了.咱们初学者怎么检验冲刀的基本功呢.用直尺和笔在石头上划一条直线.把这个直线当朱文冲出来.然后打个印花出来看看你就知道了.咱们吧里有很多高手冲出来的线条又细又稳又劲.向他们看齐就好.再往上看的话,看看陈巨来的印.
冲刀也分正刃冲和反刃冲.(刀丁到石头里,离开石头的那侧刀刃倾向线条的情况我称之为正刃,反之,为反刃,为了方便表达,暂且这么称呼)正刃冲出来的线条光滑,反刃冲出来的线条视石头不同,效果不同,有金石感.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表达,来选择冲刀的正反刃.
之前还提到过摆刀,摆刀是正刃冲的时候刀身来回摆动(刀刃和石头的夹角来回变化),出来的线条有波浪感.这个大家自己试试就知道了.我是基本不用,用好了有金石感,用不好就实在太媚俗了.
切刀
切刀有点像用老式的罐头刀去起罐头.其实切刀也能切出光滑的线条.而且切刀也很容易制造金石感,因为是一刀一刀切的,所以在丁刀入石的时候,石头上就有自然的崩裂.切刀也可以有摆刀的感觉,来加强金石感,同样,弄不好就媚俗.如果想要线条直点光滑点,就用长切,把刀刃多压下去些.如果想要金石感沧桑感,就少压下去点,丁刀入石以后稍微压一下刀刃就好.切刀也可以更稳定安全的处理一些转弯,边往下切,边转石头或者刀.我是转刀的,这个动作更像是~"剜"这个方式未必正确,但是我觉得还满好用.
虽然把冲刀和切刀分开说.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是不分开的.我经常是一个短冲接一个短切,因为不是每个线条都很长.如果冲刀过程中感觉刀阻力太大,不知道前面是暗砂丁还是什么,可以顺势切一下,如果感受到非常硬,就不要再切了,免得伤刀.很多短线条都可以这样,冲到80%然后剩下20%切一下.这样操作可能更稳一些(再强调一下,我写的这些都是我的个人习惯,未必是良好习惯也未必是正确习惯)免得冲的劲太大或者石头质地不统一,导致一刀冲过了就坏了,所以用切的来收尾更安全.有些长线条结尾处是转弯,如果不好控制,也可以用切的,就是冲到需要转弯的地方,用边转边切的方式来过渡.都可以.所以冲刀和切刀并不是完全分开的.
最后建议大家如果刚入门,刻一个回文印,什么是回文印请自行搜索.印出来以后看看线条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那么即使你的印稿写的再好,也体现不出来.这就是刀法的重要性.
最后还是建议大家多看殿堂级大师的印谱(吴昌硕,赵之谦,丁敬,吴让之,王福庵,等等等等),现在的网络多发达呀,手机也很厉害,功能很全,得空了就看两眼.看得多了审美能力强了,才能刻出好印来.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8-07-11 22:13:00 +0800 CST  
我看了一下.上次的更新是7月中旬.本来都想好说说刀法和线条,但是对线条的理解上还是不太到位.这次在10月底更新一下我对线条的理解吧.
还是要再次重申.我只是个喜欢篆刻的新手.我说的这些未必全对,甚至未必对.只是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希望能给想进篆刻门的人,给刚进篆刻门的人,扶一把,送上短短的一程,我这个"门扶手"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次主要说说篆刻的线条.
各位新人一定经常听别人说,线条软,线条软.但是你去问他,又十有八九的说不出什么叫线条软,什么叫线条硬.什么叫线条挺劲有力.
我之前一直刻浙派,直棱直角的,我坦白...因为我没练过书法,浙派相对来说能隐藏一下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近期我买了纸墨笔砚,动手写了写.感觉收获非常非常大.综合着看了很多大师的篆书讲座,里面也有谈到线条劲道的问题,我自己又总结了一下.
用朴实点的话来说.一个笔画,一个线条,它应该是自然弯曲的.那个弧线和弧度,让你感觉这根线是一条铁丝.钢丝.仿佛你用手去挤压线条的两端,它就会很有弹性的弯曲,当你松手的时候,它又会绷回来.你去拉它的两端,会变直,松手之后又弹回来.这样的线条就是有劲道的线条.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柳树的枝条,它自然垂下来的那种感觉.你用力拉它,它会变直,松手以后,它又会弹回去.
什么是软的线条?就是那根线的弯曲不自然.你想像着用手去按线条的两端,它会坍塌下去,或者断掉,松手之后不会绷回来,或者你拉伸它拉直,松手之后也不会弹回来.这样的线条就是软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情况)
接下来举两个例子.都是我自己刻的,用别人的图来品头论足的不太好.
先是反面教材


守拙这方印,守字左边那条线的上面,就是肩膀的位置.那里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用手去挤压它,它会向左上角坍塌下去,不会弹回来的.还有拙字提手那几根竖,按下两端都会是坍塌的结果,或者说会按成死死的弯折,不再弹回来.
下面这方印是我写了几天篆书笔画之后刻的,我感觉要比之前好很多.(当然,不足也很多)


这里的线条和弯折部分处理的就比上面守拙好很多.大家可以自行对比一下.大部分的线条能做到你挤压两端,它会弯曲,松手之后还会弹回来.
其实我的这个描述方法挺土的.而且不太标准.但是希望对新入门的朋友来说容易理解一些.如果大家对线条的劲道有什么其他的理解,可以跟贴我们一起讨论,也给后来再看这个贴的朋友一些启示.
最后总结两点:
一,写篆对刻印的帮助真的非常非常大!我买了1刀50X50的毛边纸,一根笔,一瓶墨.这些真没多少钱,每天我也就只写1-2张纸.但是进步很明显的.
二,希望各位前辈,各位高手,或者同为刚入门的朋友,不要总用线条软这个词来打击新手,尤其是你不能描述什么样的线条软,哪根线条软的情况下.不要拿自己都搞不透的理念去批评新人.如果要说,请为他指出哪条线软,软在哪,怎么改才能硬郎一些.书画这门艺术现在本来就挺低迷的,做为附属品的篆刻更是低迷,如果各位不能拉新入门的朋友一把,也请不要往门外推他.我希望篆刻这门艺术能兴旺发展起来.这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8-10-31 22:38:00 +0800 CST  
近日总有新入坑的朋友说写的太复杂,看不懂.那我就出个简化版.
再次再次再再次声明,写给刚刚入门的新手的.(看到不太合理的地方请想起开篇的这句话)
刻刀:不想折腾就直接永字.选平口刀,选平口刀,选平口刀,重要的事情说3遍.
如果只选一把,5MM或者6.5MM主力刻印面.如果2把,3MM(处理细节,边款,简单清底)和5MM或6.5MM的.至于8MM的刀可买可不买,以后刻多了再选就行.8MM甚至1厘米的刀有它的好处,刻大点的印比如2.5厘米方的印会稳一些.但是我最近给我姐刻用于扇面和小品的章大多数是1.5厘米方甚至1厘米方的,就不太适用了.
印石:新手就青田或者浙红(某宝所谓的寿山,搜索的时候是搜寿山的.实际买到手一般是浙红).青田偏爽脆,浙红相比青田偏粉末感.巴林偏粘,昌化没刻过.卖的也少.老挝石刀感偏向巴林,优点是好看,缺点是贵.青田石买2厘米印面为主吧.大了不好把握,小了不好控制.过了新手期再随便折腾.别买贵的石头!没啥用,没丁少裂就行.
印泥:新手就不用想太多了.沪泠潜泉镜面.好用,不贵.如果觉得自己财大气粗,再多买个沪泠上品朱BIAO(石票,我的输入法打不出来)或者箭镞.沪泠印泥性价比还是不错的,不乱搞,不太贵.杭泠的太坑.耘萍的微贵.镜面打稿,箭镞打成品效果.
印泥要团成球,方法自行百度.好处是方便沾印泥,也能看出印泥是否渗油需要重新翻(搅拌)这都是后话.新手朋友印泥团成球以后半年左右都不用翻的.
上石方法:反着写在石头上,或者水印上石(具体方法自行百度).
反写可以先用铅笔.先把印面上的腊去掉,砂纸磨个平.买来石头一般都是平的,就用砂纸打出一个粗糙点的面.插一句砂纸用200目加600目就行.200的找平,600的稍微磨光一点.后续再想买800目1000目磨的更好看,那都是后话.
反写上石可以照一下镜子,就是正着的字了.橡皮可以擦掉修改.写好以后用细记号笔描一下,免得刻时不小心擦掉.
至于洗甲水,风油精上石(方法自行百度)不是不能用.只是不能依赖.有目的性的刻一个两个没问题.比如刻一个和原印对比,看看印花差多少.把刻完印出来的效果尽量接近原印.然后再看自己的印面,就知道应该刻成多细的了.或者刻图案印的时候也方便.
总之,用可以,别依赖就行.
印文:去书法字典查.(这是个网站)
印文字体要尽量统一.要用小篆就这个印上所有字都小篆,要用大篆就都大篆.要金文,甲骨,都行.风格要统一.
至于布局,多看殿堂级大师的印谱.吴昌硕,赵之谦,丁敬,邓石如,陈巨来等等(我举例的这几个人风格都非常鲜明,可以多看多了解).找这样级别的看.顺便说,齐白石先生的单刀风格不适合新手.看着爽,刻着爽.但是印出来就不爽了.
刀法:核心就是:冲,切.
具体怎么冲怎么切,自行百度.在这补充的是,刀与石面的夹角是有变化的(就是说刀刃是立着还是放扁.请注意,是刃面不是刀杆)新手朋友可以拿一块练习石自己试.试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而且冲和切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可以冲完以后直接连贯着切一刀,也可以边冲边切.总之变化很多.其他那些刀法大多是噱头,新手阶段不用太在意.
其实讲到这,就完全可以刻了.刻的时候我建议新手先刻1-3个回文印(自行百度)看线条能否刻细刻直.
最后就是设计出来的印稿,尽量看看线条起码粗细要一致吧.留白留红的空间也尽量一致.别搞成一个印章挺大,就中间挤挤挤着两个小字...那就不好看了.
比如一个长字.上面那几横粗细要整体一致,中间留的空也要一致.只是举个极端的例子.请自行理解.
提升:多看,一定是多看印谱.不一定要多刻.但是一定要多看.多理解.多感悟.
写篆!总有人喜欢说线条软.我以前就总被人说线条软,回头你问他,软在哪.他又说不出来.这点挺烦人的.他都未必知道哪笔软哪笔不软,反正学会这么个词就拿出来说.所以想要线条有劲道,终归还是要写篆的.有条件的买毛边纸买笔买墨写邓石如.没条件的水写布,再没条件的,用铅笔照着写也行!总之要写.
后面再有什么问题可以跟贴交流.还是那句话.我希望篆刻圈发展壮大.能在入门的大门口给各位新入圈的朋友当个扶手就值了.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9-02-23 01:38:00 +0800 CST  
我补一句……有一些发私信交流的朋友,你也得开放那个叫什么,就是接收所有人的消息。不然你的消息我收到了,一回信息就是个大红叹号……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9-02-24 15:47:00 +0800 CST  
距离上次更新已经快半年了,最近贴吧里出了点事,受到了很多启发,在这个贴里留下一些我的个人看法.供后来人评价吧...这一层更新的部分性质更像是对之前内容的澄清,详解,分析.
还是要先声明,我是个篆刻新人,写这个贴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刚进篆刻门,或者想进门的朋友当个扶手,送进门去,这个贴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里面的内容是针对新人的,各位高手大神在评价这个贴之前,请先搞清楚这个贴的定位和读者人群.等各位新朋友进了篆刻的门,有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自然能知道正确的路该怎么走.
关于汉印.
对于新入门或者要入门的朋友,学习汉印一定是效率最高的办法.汉印首先经历了千年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并且明清的篆刻殿堂级人物也都对汉印评价极高.足以说明汉印是一种能经得住考验的印风.加之汉印的古朴,大气,沉稳,规整,等等这些特点,都是新手朋友们需要的养分.所以学习汉印毋庸置疑是篆刻入门效率最高的办法.
那么学汉印应该学什么?我认为要学习的是局部,线条,朱白分布,章法的设计安排,以及残破的规律等等.这个过程是一个立规矩的过程,我要强调的是,规矩,不是绊腿绳.任何创新都要有功底.首先具备了比较高的审美眼光,再去创新.不然创新只是求怪而已.汉印的字与字之间的布局,大小的安排,笔画粗细,笔画的间距.这些都是很规整的.没有那么多的怪.能顺利的把新人的篆刻观建立起来.
学汉印应该怎么学?我觉得没必要一个一个临,当然了,能选几个经典的汉印临摹一下,再和原印对比,尽量模仿的像.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方法.但是很多朋友对篆刻只是爱好,那至少要多看汉印.即使是以后创作中找不到感觉了,回头看看汉印,找找灵感,也是非常好而且非常必要的.所以学习汉印并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买本汉印的印谱放在手边,有空了拿起来看2分钟都是好的.
新手入门应该先学汉印这个说法最近遇到很多质疑,说实话我有点理解不了.下面我对几种主流质疑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说学很多大师都是学其他流派入的门,我记得没有哪个记载是明确的说哪位大师在学流派印之前完全没学过汉印.所以这点并不能拿来说明什么.反倒是很多殿堂级大师在功成名就之后反倒建议新手先学汉印.自己走了弯路,自然不希望后人也浪费这么多时间经历.比尔盖茨大学没读完,也成就了一个帝国,并不是说读完大学就没用了.他至少能考得上名校!而且没记错的话他母亲是IBM的总裁(记得是,也可能是其他高管)如果您的母亲或者直系亲属不是这样身份显赫的话,建议别学他.同样的道理,并不是其他的大师没学汉印就成了大师,很多人都是有很强的书法绘画功底然,有很高的审美标准,然后才从一个并不那么新手的阶段直接接触篆刻.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功底,建议不要学他们.婴儿学会爬行是本能,看似自然就会,但是不要忽略婴儿之前成千上万次的试图用双手支撑起自己的身体.没有这种锻炼,他爬不了!
有人说,一味学汉印,怎么创新?首先这个论点就有问题,没人说要一味学汉印.其次,创新是要有文化底蕴和技能积累的.并不是谁都能凭空创造的.那种创新只是求怪.吴昌硕先生的风格如果没有深厚的石鼓文功底,成就不了他的风格.赵之谦先生的线条也是有强大的篆书功底支撑的.齐白石先生的单刀风格也是因为他先从事了很多年的雕刻工作,对艺术有认识,对腕力有积累.所以请各位新手朋友不要着急的去创新,没有这些积累,一切的创新都是求怪而已.历史的大潮中从不缺乏创新者的身影.但是同时请看看海底躺着的更多的是自以为是的创新者残骸.纵观篆刻的发展史,再看看当下流行最广的几种印风.九叠篆已经接近绝迹了,浙派也很少有人刻了,齐老的单刀风格也基本没什么人去刻了.再过100年呢?所以就更别提那些没有积累一味求怪的创新了.说这些并不是为了阻挡创新,只是希望新人朋友不要还没学会走就看人家跑的开心,就也要跟着去跑.最后摔的鼻青脸肿爬出跑道就不好了.
还有人说,可以从流派印入手.我也是从流派印入手的,因为我没书法功底.很多人都没功底,那怎么办?浙派简单啊,横平竖直.只要量好笔画的间距,刻个横竖还不简单嘛.但是我刻了半年多以后发现不行.其他风格的印根本根本就刻不了,只能刻浙派.因为不涉及到线条力道,朱白分布,等等很多问题都涉及不到.最后才又去从新学汉印.其他流派的印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基础根本入不了门.哪个新手能上来直接搞一个赵之谦的劲道?陈巨来的细朱?吴昌硕的苍劲?齐白石的老辣?那不是痴人说梦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印依然是一个入门的不二之选.把汉印学个差不多,其他流派印上手就很简单,但是从某个流派印入门(注意,是入门),再想学其他流派印就很难!
为什么很多人非常反感别人说回去学汉印?个人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种,一是压根不想守规矩的,这类选手直接沉在创新的浪潮之下就行了,不用理...二是觉得自己已经学了这么多汉印,你怎么看不出来?要么是没学到精髓,要么是逐渐跑偏了,印的朱白布局突兀,边框残破肆意妄为,结字松散无力,都成这样了,确实该好好回去学学汉印.三是很多人别的不懂,就知道用汉印的名头来压人,对这种人不仿问他一句,应该着重看汉印的哪个特点呢?如若对方答得上来,那可能真是你自己跑偏了,在求新的路上走成了求怪.如果答不上来,让他哪凉快哪呆着就行了.同理,上来张嘴说你线条软的,让他指出几笔来,哪几笔软了.说得出来,好好改进改进,说不出来,哪凉快哪呆着!顺便补充一下,线条软,指的并不是线条不直!在这里,软的反义词绝对不是硬!!!而应该是劲!!!线条要有劲道,有弹性,而不是一味的直!爽!这绝对是错误的.陈巨来,王福庵,赵之谦,这些大师的印,哪有那么多直来直去的笔画,但是谁能说他们线条软?
并不否认,学汉印和线条软是很多装X犯的称手武器,但是只需要多问一两句,也就把他装X的外衣扒开了.所以没必要过分反感.
再补一句.并不是所有大师刻的章就一定是好的.谁还没刻过几个烂章呢?我们应该参考,学习,借鉴的是大师的名印,好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捧着大师拉出来的SHI也要边舔边说真香!
还有一个事最近也是挺火.关于入门用的石料.
我建议是用青田或者浙红.最最最主要的原因是便宜!其次它们的石性适合篆刻.一种章料,它不能太软,不能太粉.不然很多刀法的效果是出不来的.有人说青田石太崩怎么办?不断练习,不断尝试,去适应去掌握!当你能熟练的掌握每种刻石的角度和力道能得出什么样的石面效果的时候,你就能掌握这种石头了,能驾驭这种石头,并且用他们组合出各种你需要的艺术效果。这两种石料所能表达出来的效果是非常丰富的!!!而有的石料所能表达的效果就非常片面,所以不适合新手选用.
以上,欢迎大家的理性讨论。

楼主 dragon4649  发布于 2019-06-23 23:12:00 +0800 CST  

楼主:dragon4649

字数:173

发表时间:2017-05-17 07: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5 03:12:42 +0800 CST

评论数:65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