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买篆刻书籍的经验与故事(此帖不断更新)

之前在翻看刀友吴悬阳兄的帖子时,见到其中一册《王福庵印存》我不禁落泪。兄问及为何?我说为了逃命没来得及带上而遗失了。前几天突然兴致一来把家里的篆刻书重新整理了一遍,好多往事又都浮现在了眼前。今天我机缘巧合买到我最欣赏的当代音乐家的音乐会门票,以致我拿刀都兴奋的手抖。所以就改发文字帖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买当时买书的故事和心得(以后会不断更新)。


故事:从前自己看篆刻很肤浅,认为它就是在印章上刻篆体中国字。现在虽想来很好笑,但我当时却不知。所以,就以当时自己的认识在当时还没拆迁的交通路古籍书店买了这两本书。



心得1:学刻篆字印章,一要会刻,二还要为写。所以买了一个教刻的书和一个带有篆体的常用字字帖。这里有必要对书和作者作下我的看法:《篆刻入门》作者孔白云为著名篆刻家方介堪(韩天衡授业恩师)在民国时的学生(与弟子不是一个概念)。此书为剽窍老师课件稿所成,在篆刻界已公认。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此书为方介堪原作、孔白云整理,内容很简洁明了,还是比较适合我这个初学者的。《常用字学帖(增补本)》书和新华字典一般大,内容却十分丰富,3000左右的常用字楷行草隶篆都有,还附了楷书的繁体,书者都是当时很有名的书法家。单说篆体书写者为当时中书协副主席、西泠副社长方去疾先生就够了(书中他还对通假字作了区分,多细心的前辈先生呀)。这两本就是我自学篆刻时最早买的两本书。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5 15:26:00 +0800 CST  
故事2:开初学印时我虽然有点书法底,但我之前不是练篆的还是要买一些篆书字帖学下。当时想到字帖,我就一下子想到了文物出版社的历代法书选系列的经典字帖。为省事于是就一下子把篆体的买齐了。




心得2: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东西多自己是不可能学完的。那几年我只学了这款中的《袁安袁敞碑》和《邓石如篆书》,一些东西近几年才碰。看来东西要一点点学,上小学数学时不能为喜欢而买高等数学的书看。特别是它还是书法字帖!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5 15:50:00 +0800 CST  
故事3:教材看完了,篆书字帖在练,石头也在挖。但日子一久总感觉自己刻的像石刻不像印,于是在武胜路一家书店中买了我的第一本字帖。当时的印象我今天还记得~印原来这么丰富多彩呀。由于自己还是学生手上也没多少钱,看中了两本却只买了书薄钱少最爱的一本(共有三本,第三本当时欣赏不来没买,再买时已是多年后的事了)。而第二本厚书还是存钱到第二月才买回来的。记得袖海印中有说日有一钱唯买石,当时我是月有余钱就买书。条件虽差,但人很充实,呵呵。



心得3:从前买书多计较内容,看一页书只印一枚印并一个边款的必认为这是买纸不是买书。现在这样的朋友还多不多呢?这两本的编辑就是《赵之谦印谱》页面排的满,而《吴让之印谱》排的疏。但只要内容好并对之有用,好书还是值得买的。这两本就是如些。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5 16:24:00 +0800 CST  
故事4:学习篆刻每每于书中和旁人处闻及一句经典名言~印宗秦汉。于是有了下面这个故事:一次无聊去北湖一个大型图书市场逛书店,无意间看到一处放有三册印谱。其中有两册名字上赫然写有‘汉铜印~’,翻开一看大致估了下每册收印差不多要过千方,二话没说当即拿下出了门。走着走着到一个特价处理书摊前,我发现一本找了好久不得见的汉印字典。一样也是将其带回。这天的丰收便是我后来学习‘印宗秦汉’的开始,当然后来我也发现踏了一个雷。呵呵






心得4:清代有两个‘印痴’,一个陈介祺、一个汪启淑,藏印都过万,但一个痴其内一个痴其外,水准是有高低上下之分的。或话说句不敬前人的话有个痴得快到白痴了(略有点夸张),具体是哪个我就不说了。下面来谈书,说《汉印分韵》是建国前最好的汉印文字字书应该都认同。那这个就属学篆刻必须要买的经典书了。既是经典我觉得可以不用再多说了。《汉铜印原》和《汉铜印丛》属古文献,买来欣赏那是绝对的可以,且后者艺术更胜于前者。至于学习,建议等自己水平再高些,可以对前人作品加以订正和改造时再学。如是初学还是先不碰为好,如果水平不够硬要去学去临摹,那谁学谁知道。呵呵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5 17:43:00 +0800 CST  
故事6:随着印谱买的多了,自己的眼界也不知不觉间地提高了。自己回头再看自己的篆书觉得又要买字帖来练了。这时我已经不像从前似的买书凭喜好来择帖,更多了一分有意的规划。并且对于今天的字对应古体篆书如何正确用字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所以又买了几本当时能找到的古字典。




心得6:学吴让之的篆书不仅对自己写吴氏风格的篆书作品很有帮助,对刻吴让之的印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说文解字》经典中的经典,必备之书,不作解释。《订正六书通》是清初嗜古时期的产物,虽有不少问题,但当你具有眼力时你也可以用灵活并合理的的去使用它。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5 18:45:00 +0800 CST  
刚刚看了下自己之前写的东西,打字上面很不严谨。看来长年出差,语言文字能力也差了。反正不是书,大家能理解明白也就可以了。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5 19:37:00 +0800 CST  
故事7: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篆刻的理解也比以前深了。渐渐地也不满足于从前买的一些篆刻理论书和篆字字典了。所以我又开始了四处觅书。直到我找到了这四本加以学习,自己才算懂得了什么是篆刻而什么不是。而从前走的算不算弯路呢?个人认为从时间上算,但从经历上不算。因为没有从前的一点点进步就没有后来的明白。当然,这里是指眼学上的,不是指自己手上的能力。眼高手低很正常,眼若不高就无法指导自己的手,而手也说不定早已坠入魔道了。这就是这时起我自己才算搞明白什么是篆刻,才算是思想上真正的入了门。瞧这一大段弯路过来多不容易呀。





心得7:这四本书我个人觉得都是值得买来学的经典。著名篆刻家邓散木以手写小字工楷所撰抄的《篆刻学》,洋洋洒洒数万字的小楷原样印刷,连做刀的钢如何锻造都讲十分细致,甚至于可以当小楷的书法字帖来看待。这前辈艺术家的态度着实让人敬佩。《篆刻常用字字典》由刘江先生主编,分甲骨文、金文、古玺文、简文、摹印篆、小篆,并由六位书家书写。如果只能买到一本字典,那就应该是这本。《篆刻字典》(近代篆刻字典)为日本友人中西庚南先生所编。每个单字收录了从中国明清时期的‘三堂’印谱到齐白石三百余年数十位的篆刻家印作中能找到的文字,真是洋洋大观让人眼界大开。叶一苇先生的《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是一部把中国篆刻史中不同流派和风格梳理的极好的一本薄书。它不厚,但在这个厚度中没有那个书比它写的好。我自有了它后,孔白云的《篆刻入门》就再未动过了(毕竟是入门书)。总之,这四个都是非常值得拥有的。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5 20:34:00 +0800 CST  
故事8:当自己明白了要在篆刻里找什么适合自己时,就要朝自己的追求的路走去了。资料还是要买的,不然学什么呢?这时再买书我已有了自己的方向。虽然偶尔好奇还是买了些意义不大的东西,但我看待这些是当丰富自己见识。下面这些书分别是多年前在湖北、湖南美术出版社下直属书店及以地安门附近一书店所购(那次是我第一次去首都)。这四本中有三本已经成了我一直的最爱。其中那本最小的因为可以放入口袋,陪我去了很多地方,也伴我度过了很多在异国的不眠夜。





心得8:《顾氏集古印谱》是中国传世最早的古玺印印谱,它是传世印谱之祖。收印过千,并且精美,是明代最优秀的古玺印印谱(没有之一)。个人觉得它是每个学印人必备的印谱,如果它再版时你看到一定别错过。《十钟山房印举选》是从《十钟山房印举》(中国古代收印最多的印谱)的一万几的印中选出的最具代表且优秀的两千方而成。是清代最优秀的古玺印印谱,这本书学印者必须要有。《甘氏集古印正》成书于明代,称为‘印正’,正什么印呢?即正《顾氏集古印谱》翻刻于木版后成书的《顾氏印薮》中的那些失真印品。书中印为甘畅用铜为材属刻订正的古印,最后两页为原创名印。如果只见《顾氏印薮》,《甘氏印正》是可以称为印的。但若看过《顾氏集古印谱》,再回头看《甘氏印正》则一样也失真。该书喜欢可以看,不值得学,谁学谁知道。最后说说《十钟山房印举粹编》。它和《十钟山房印举选》内容一模一样,收印同样是那两千方。不同的是重排了版面编辑成了新华字典一样的大小和厚度,十分便于携带。当时我基于此买了它,后来它伴我一起四处芳草天涯。当你同时看到《印举选》和《印举粹编》时,我推荐你买后者。因为后者只有前者一半的价,大可买两本,一本用眼看,一本用笔摹。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5 22:48:00 +0800 CST  
故事9:篆刻、篆刻,要篆要刻。自之前那册吴让之字帖写了一些时日基本掌握后(字少好掌握),我又开始物色新的字帖和字典了。当时学印以宗秦汉为主,而练字自然是以工整的为佳。我就又此为标准见个有卖这类书的书店就淘呀淘的买了这些。讲一个笑话大家听,当时我连王福庵是谁都不知道。而买这《篆书千字文》只是觉得他的小篆千字文有一千个字的篆字,学起来对认更多的字有帮助。当时我是不是很单纯?





心得9:清代隶书大家桂馥的《缪篆分韵》成书于《汉印分韵》之前。在文字摹写上前者不如后来者,时代压之没有办法,当文献资料看是可以的。《王福庵篆书千字文》书中的字笔画很细,还全往往后斜。后来才知道是手臂被日本人炸伤所致,而且在落款处他还特意作了说明没写好,如果几年前写会更好什么的。老先生对待艺术真是让人敬佩。《王福庵书说文部目》一本初学或深学都好的书。但强调一点如果是取法金文或豪放写意路的建议你别学它。吴让之的篆书又来了!之前那本字少,便于初学,这本字多可以做加强训练。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6 00:07:00 +0800 CST  
故事10:那段日子篆书继续学清人的同时(想学秦以前,但水平自觉还要等几年),印继续宗秦法汉。而明清人所编的古玺印印谱(古玺印和古玺是不同的概念,请勿混淆)除老蒋派人从故宫搬到台湾去的那几箱印的印谱外,值得自己买的好的我基本上全买完了。传世古玺的资料收得差不多了,眼光再往哪看呢?回答只有一个~当然是出土的印了。而后就买了这些。




心得10:请大家看看这三本书的作者名下面写的是什么字。所以它们是有差别的,而且还不小。前两册王翰章的加一起收印不超过500方。但是内容真好。每方印的材质及印从什么地方出土写的清清楚楚。且官印在当时是什么官衔制度下用,私印中的名字历史上有没有叫这个名的名人。并根据两者出土地判断考证可能是谁的物品等。他这书属于地地道道的古代印章文献资料。而伏海翔所编的这本是从印章艺术角度上的,属于印谱艺术书籍,收印过千。书都不错,但两者角度不同,重复的也极少,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来决定是否买他。第一本书的内容中有个非常有趣的事,我且做个好事提下,或许对印不满10年天赋又不太好的朋友能有非常大的启发~第一本书中有一方出土印文为‘渭成令印’的汉瓦的钮官印,和传世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渭成令印’处理印文的艺术手法几乎一样(见《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第50页)。远隔千里,一个古人发现传世一个20世纪出土,这说明了什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想下,当明白时表明你已经找到了学习篆刻的方法了。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6 01:13:00 +0800 CST  
今天(应该算昨天)很开心!17年没见的同学们一起聚了个小会,又是吃饭喝酒又是K歌玩乐,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些年的旧时光。幸好各自爱人不在,不然真难得这么尽兴。回到家时已是凌晨2点半。进门便看桌上放着一张上海的演出票,我的手都兴奋的发了抖。敬爱的科大师,晚生仰望您18年了,今生能现场感受您的非凡艺术,坐飞机看您演出我也愿意。您75岁了,希望你保重身体,我希望我在家时您以后还来中国。开心之余难入眠,不说远了,继续说说那些年买书的经验与故事。


故事11:那时我自学有日,自觉水平算入了门。手上汉印类的资料也有不少,正开始找汉印之外的篆刻资料。我平日很爱逛书店,特别是在夏季里。找个没人的地方一坐,一边纳凉一边翻旅行方面的书,好不惬意。在之前那个叫北湖的书市和尤李村书市逛时我买了这些。记得当时得书后,回家看呀看呀一直看到后半夜,现在想想,那段时光好令人怀念。



心得11:印宗秦汉是一个口号,关于这个口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至少我便是这样。当时我的看法是学印可从秦汉印入,也可以不从之入。而现在,我不敢说那时观点是完全正确,但那时这观点至今看来却绝对没错。罗福颐先生的《古玺汇编》是秦以前古玺资料收录最多(好像有五千方左右)的一部巨著,若只买一本古玺印谱,建议你一步到位把它拿下(再配本先生另一部巨著《古玺文编》)则所有古玺方面的资料就一网打尽了。但是,如今先生在紫禁城的百年纪念学术集现在都难觅了,更何况这版?而这时我就严重建议你选日本著名篆刻家小林斗盦先生所编的《中国玺印类编》。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书。小林先生在序言里说当时得知罗先生的两本巨著出来后,正在编这书的他一时茫然,差点放弃了这书的编辑。但后来他用新观点还是把他的这部同样的巨著编成了。感谢小林先生!因为你,我们才有了这一部以字典方式编排的印谱。该书以字为根,把含该字的印列入其中,一字既能知其字法,亦能在体会在印中的章法,大好。能合罗福颐先生古玺两巨著于一书者唯小林斗盦先生(但收印比《汇编》少)。日本学者的治学态度真是让人敬佩。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9 03:45:00 +0800 CST  
故事12:这次说说好朋友,学艺有年头了,朋友在这方面送的东西不少。什么笔、墨、纸、砚、字、画,刀、石、书、印泥、印等等。这里只说说关于书的那些事。有一次和一朋友聊天。谈到学印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吴昌硕先生的印谱(从前看到但没钱买,后来没卖的了)而心有遗憾。岂知在下次与这位朋友相见时,他竟然送了我一本《吴昌硕篆刻作品集》(这本书是我至今为止所见收吴昌硕印最多的)。当时我说自己到处都没找到,你这全新的书是从哪买的?他笑而不语。从此,我心中便有了这位朋友。后来在网上又认识了一位网友。与他认识也算一段奇缘,他说他是因为看了我照片才加的我。后来他送了我一本韩天衡的《篆法辨诀》,在我心中也自然而然的有了他一块位置。岂知,后来他竟然变成了我学生。算得上奇缘了。



心得12:朋友送书代表了朋友对我的一份心,这种朋友不应忘记。而从人送出的书也反应了一个人的品位。送内容好的书和内容垃圾的书是很不一样的。《吴昌硕篆刻作品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收印差不多有3000方,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收印最多的吴昌硕印谱。喜欢这类印风并想向这路发展的朋友看到了别错过哈。再说说韩天衡那书。世人尽知韩天衡先生篆书以草篆名世,而且也出版了不少草篆的书法字帖。有朋友不知来由一味模拟,结果入了恶道。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篆书也一样。有人一笔一画还没写稳就要草写那想不入恶道都难。但韩先生写的篆书字帖不少,但真正以一笔一画不草的样子写篆书的字帖却只有早时候写的这本《篆法辨诀》。它不但可以告诉我们韩先生草篆的来历,还以口诀的文字内容告诉了我们如何识篆。这是多么好的一本书(送我书的人也是)。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9 16:17:00 +0800 CST  
故事13:之前说过日本著名篆刻家小林斗盦先生编的书,这次再来谈下另一本日本人编的字典。本人因工作之故经常会去日本,但却不是一味崇日的亲日派。学术讲求就事论事,日本一些学者所编的篆刻类资料中确实有很多我们不易做到的优点。所以我就四处寻觅,找到了这一本也非常不错的书。


心得13:这本书为日本学者牛漥悟十所编(有正字版和反字版),我这本属于天津人美引进的首版正字版。书的印刷精美,是我见到的印刷质量最好的篆刻字典(没有之一)。但自从刘江先生主编的《常用篆刻字字典》问事后,这本书在内容上就失去竞争力了。因为刘江先生的书比这书多了甲骨和简文两个字体,而且收字比这书多。更重要的是,刘先生的书中如果一个字在某个体中找不到对应的,这时就根据六书约定俗成的大胆造字。不像牛漥先生具有典型日本学者似的严谨,不越旧典雷池的空着(感觉有点学究呵呵)。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29 21:52:00 +0800 CST  
故事14:这本书据一些朋友说很难找,并且现在还比较贵。但我所幸身在比较大的城市,当时上架时就没多想,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没有错。书是在交通路书店买的,是文史哲艺类比较全面的书店,可惜在改制后与新华书店合了并,从此以后也就彻底改变样子。


心得14:这书分为两部分,前为馆藏原印印石照片,后者为馆藏印谱。当时我看原石印面的照片,对林皋的刀功非常惊叹。他刻白文用刀精准的仿佛像数控切割。而刻朱文时他把印底铲得像镜面一样平,而凸出的细致朱文仿佛像是把铁条弯成曲线后焊接在一个平面上一样。纵观古今人的印面,从没见过如此效果。所以当时的我极力模仿,但终究当时能力有限没能做好。后来自己能力提高了些感觉能向林皋这感觉靠近了,但是那时我又不追求这感觉了。关于铲底,各人有各好,各人有各法,不能统一要求。我以前对铲底的这些观点也就仅供参考了。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1-30 19:20:00 +0800 CST  
本人在南京进行异地维权索赔,若没结果,誓与之耗到过年。此帖待本人回家后再续写后面的故事。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2-01 02:01:00 +0800 CST  
终于回到了家,今天继续讲一些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2-12 12:01:00 +0800 CST  
故事15:记不清是哪位大师(好像是齐白石)说过自己学篆刻是‘印见丁黄始入门’。丁者丁敬也,黄者不好说。如果这句话指的是从浙派入门,那么黄是黄易(非写武侠小说的那位大家)。若指从两派(一为浙)受到启发,这个黄当是黄牧甫。这话如真出自齐白石,我个人现在认为当是后一种解释。但是当年我的见解却是前者。所以我当时就买这两本书。这些人来买的篆刻资料不少,可在家里从多的资料中对我有深深影响的却不多。当时买书,只买名家经典,一类风格必备一二本作参考用。可后来随着渐渐地长大,也发现了人生寿命有限,精力再多也学不完自己喜欢的东西。悟性高的人可以多掌握一些,我的悟性差,所以只能挑选几样来学。而我后来也正应了开始的一句话‘印见丁黄始入门’。






心得15:这两本书当年是很好买的,现在时间入了也慢慢被人忘了。可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这本书,我才明白一些道理得以入门。如书名一样,一本书中有四人的作品,算是浙派印谱最有代表的两本了。浙派印风在清代纵横印坛百余载,到晚清时也已走入了末路。是什么原因,当年我不知道,现在是明白了,代也不好说穿。如果引用先秦‘天行有常’一语,此问题倒是可以一语中地。至于大家能否明白我说不好,但我相信到一定水平的朋友看了会会心一笑。这里又说到印宗秦汉的问题。何为宗秦汉?是宗秦汉印的样子,还是秦汉印的精神。初学当然选前者好,而不选前者也不一定不好。前几年刚刚去世的当代有名的篆刻家马士达先生就有不一定非从汉印入手的观点。有些话我还是不愿多说,给大家讲个《笑傲江湖》中的故事吧。有很多朋友一定看过这段,不知往学术上联想的朋友多不多。话说令孤冲在华山后山面壁得遇风清扬老前辈传独狐九剑。后来岳不群得知告于冲儿当年华山派气宗与剑宗两派的由来。百年前五岳剑派围攻黑木崖的日月神教总坛,发现了葵花宝典。而当时的掌门师兄和不是掌门的师弟在武学取法上有了分歧。一个重练气一个重练技,后来两宗门徒分歧渐渐大了,直到最后打了起来。岳不群告诫冲儿,一人学气宗一人学剑宗,各练十年后比武,剑宗胜。二十年后再比武,打平手。三十年后再比武,气宗胜。其中道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细细想想。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2-12 12:52:00 +0800 CST  
故事16:这两本字典前者为朋友所送,后者为自己所买。有懂自己的知心朋友真好。一本好书,一番相知,一位朋友,还求什么呢!





心得16:这两本书排版不一,各有优劣。中华书局版查字最方便,什么查字的方法都有。而内容为原康熙版影印,竖排版无句读,看得较吃力。上海辞书版查字很不方便,只有四角码查字(本人至今用不习惯)。而内容为现代重排句读有标点的横排版道光版,阅读最方便。这两部字典都有篆体字字头,而且字的解义十分详实,古今通假和正俗体式都有说明。可以这么说,有篆体字头的康熙字典,涵盖了古代所有字典的成果。我自从有了它后,《说文解字》从此被冷藏。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2-12 13:17:00 +0800 CST  
故事17:从前是学生,经济不宽裕,买书讲性价比,错过好多东西。《甲骨文编》和《甲骨文字典》都太厚太贵,令我一学生只有叹气的份。后来无意中在书店里翻到了赵诚先生的《甲骨文简明词典》,打开看了看觉得挺不错,于是就买了回来。时间又过了好久后,我在邗江看到了王本兴编的《甲骨文小字典》。当时只有一个感觉~书小方便于翻,所以也跟着买了回来。现在学习甲骨文时我都会看赵先生的书,因为王先生不是专业古文字学家,所以他的书只能用下不能学。







心得17:当下出书的人不少,但也有精与不精之分,特别是工具书的选择很是重要,切不可马虎对待。编和著一字之差,区别也是很大的。我有位名为蠹庐的朋友家里书特多,挑错字功夫厉害的狠。他说王本兴的书他一概不看。我反问他,人家把书整的这么小也是便于查阅呀,总比像砖头似的书要方便吧。他当时只是笑。转眼间与这朋友的对话已是几年前的事了。手机的功能是日新月异,好多书也根本不用带了,点开手机可谓一应具全。这就是新时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2-12 15:24:00 +0800 CST  
故事18:2007年我到上海出差两个月。就在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到人民广场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在里面我学习了不少书画印方面的知识,收获颇多。当时在馆里我买了这本书和五套这种扑克牌。每逢家里来艺友时,我都会邀请他们打斗地主。他们每人出牌时都常常被骂打的太慢。问其原因,他们中人却说看着古代名印的印蜕忘记了自己该出什么牌了。顿时我们其他人哄堂大笑。







心得19:一直很想买《上海博物馆藏印选》,可一直无缘。后来在上海博物馆买了这两样东西后,我也不再迷之前的所想了。与其强求一些东西,不如在有替代品时该放下就放下。这书相信有些朋友有,我这里就专门说说这款扑克。一副扑克54张牌,这54张牌精选上海博物馆印章馆所藏的历代印章中最具代表的印54枚。遇到的朋友我强烈推荐你们买一副。

楼主 诗籁  发布于 2015-02-12 18:26:00 +0800 CST  

楼主:诗籁

字数:49450

发表时间:2015-01-25 23: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09 13:43:48 +0800 CST

评论数:89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