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放映室话稿之香港喜剧七话·社会喜剧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4:00 +0800 CST  
香港自有电影以来,喜剧一直是主流。但是说到喜剧电影创作意识的真正兴起以及影响规模的扩大还是近三十年间的事情。当然,由于地域和语言的局限,对于极具本土特色的香港喜剧电影,我们理解起来或许有一定的障碍,但在香港喜剧辉煌的三十年间,依然出现了一大批能够突破地域界限,让所有观众开怀大笑和共鸣的影片。从这个角度上说,喜剧电影成了推动整个香港电影业繁荣的关键之一。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4:00 +0800 CST  

1973年,善于拍摄古龙武侠电影的楚原执导了《七十二家房客》,电影改编自展现旧上海小市民百态的战前话剧,却巧妙地反映了香港时弊,嬉笑怒骂、妙趣横生。影片上映后广受欢迎,票房收入远远超过李小龙的《龙争虎斗》,名列当年的票房冠军,更成功地让粤语片起死回生,堪称经典喜剧。《七十二家房客》的故事发生在一栋旧式的庭院里,包租婆八姑限制房客每天只能用两桶水,引起了许多是非。到了2004年,这一幕关于水的喜剧在当年大卖的周星驰电影《功夫》里得到了再现。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自然是《功夫》中的搞笑,比较符合我们的胃口。然而,抚今追昔,我们又何尝不能把经典的再现,视作香港电影人的一次集体情感投射。三十年间,香港喜剧逐渐开枝散叶,分出了很多类型,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将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分支——社会喜剧。顾名思义,社会喜剧就是用喜剧的方式,针砭时弊的电影作品,《七十二家房客》就是一个典型,把最沉重的问题用嘴轻松的方式表现出来,是社会喜剧有别于社会正剧的最大优势,尤其是香港这个快餐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城市里,社会喜剧巧妙地反映了近几十年的社会状况。以草根为基础,在嬉笑怒骂、妙趣横生中,张扬着逆境中求生存的香港精神,在创意少,跟风多的香港电影中界,社会喜剧却能够独树一帜、大放光芒。七八十年代,是许氏兄弟鬼马喜剧的天下;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社会喜剧百花齐放的年代,而到了现在,则是新世纪、后现代的拼贴结构式喜剧最受观众欢迎。但是在这三十年间,社会类喜剧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却大同小异,因此能使香港民众跟着电影一起对上层人物嬉笑怒骂,为笑中带泪的劳碌生活唏嘘感慨,无形中成为迷惘现实中最大的解脱。社会喜剧的笑点究竟在哪?究竟涉及了哪些令香港民众动容的社会现象?要知道这些,不如让我们在情节虽简单,构思却精心的故事中一同开怀大笑,或许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4:00 +0800 CST  

一、社会哈哈镜之人际关系是非多

让我们回到骠叔一家的故事中来,如果只是单讲彩票的故事,《富贵逼人》系列可能不会引起我们如此之大的共鸣。这套三部曲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骠叔一家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折射当时香港小市民的普遍行为和心态。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5:00 +0800 CST  

A、家庭关系

在彩票中奖之前,骠叔是一个典型的香港小市民,他的家人自然也是小市民,每天关心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事情,尤其是和钱有关系的,总能让骠婶发狂。彩票中奖之后,骠叔一家自然也表现出小市民该有的态度。影片《富贵逼人》系列在进行的过程中,导演为我们着力刻画了几段梦境。其中一段是:骠叔和骠婶在这段梦里变成了暴发户,不仅家里铺着绘有彩票图案的地毯,连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都变成了家仆。发财心切的小市民可能具有的陋习都在这段梦境里得到了展示。但生活中看来无法忍受的举止,到了喜剧电影里就成了让人发笑的必要夸张。并且,从一个引申意义上说,做梦既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也折射了现实中做梦者的本性。电影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梦境照进现实的段落讽刺了香港人渴望不劳而获的投机心态。骠叔一家所中的巨额奖金,不过是黄粱一梦,即使再梦里都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反而成为了一连串不幸的开始。不过,一旦真的天降横财,却又失去之后,骠叔一家的亲情就面临了考验。但《富贵逼人》毕竟是一部张扬人性本善的喜剧电影。在这类喜剧电影中,最终都会向善的方向进发。骠叔一家虽然是小市民,但在面临亲情受到考验的时候,却表现出一种大智慧和大善良来。正是这种千金难买的亲情感动了绑匪之一——开口笑,让他下定决心,改邪归正,帮助骠叔的小女儿逃跑。什么钱财得失,在亲情面前都必须让步,领悟了这一点的骠叔一家获得了大团圆的结局,这样的喜剧模式或许今天看来并不稀奇,但在《富贵逼人》上映的1987年,却获得了空前的好评和成功,这证明在设计家庭关系的电影中,大多数的观众还是比较倾向于乐观、积极和好笑的结局。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5:00 +0800 CST  

B、邻里关系

骠叔一家住在香港的廉租屋内,熟悉香港的观众可能都知道,这里向来人多地少,寸土寸金,很多买不起房子的香港市民都会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屋里,这种高达几十层的建筑通常会容纳无数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人,一层之中的邻里关系复杂无比。尤其是当丈夫出去上班之后,留在家里的太太和孩子们每天只能靠打打麻将,闲聊八卦度日。但说到底,这些整日里家长里短的邻居们,可以说就是社会喜剧在廉租屋内的缩影。因为社会喜剧正是借着八卦的表象来表现社会中一切的繁杂琐碎。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小市民之间虽然吵吵闹闹,可是一旦邻居有难,大家都会义不容辞地帮忙。《富贵逼人》系列的第二集,《富贵再逼人》中,骠叔一家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是原本住在廉租屋内的邻居们帮了大忙。后来骠婶发现自己在加拿大买的彩票中了两千万,但此时一家人已经一文不名,为了赶去加拿大兑奖,骠叔去求原本公司的经理,被拒之门外。大家只好到原本的廉租屋,骠婶撒谎说大女儿在加拿大出了车祸,要赶去看她,这时,也是邻居们东拼西凑,筹足了路费。因此,骠叔一家中了巨额奖金之后,还会感念旧日恩情,回到廉租屋给大家发还红包,其乐融融的景象和从骨子里透出的草根情谊贯穿了整个《富贵逼人》电影系列。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5:00 +0800 CST  

二、社会哈哈镜之家庭问题无小事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反应家庭问题的社会喜剧一直在香港观众间拥有广泛的认同度,尤其是以《大富之家》和《家有喜事》系列为代表的展现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家庭中发生的故事的电影,在贺岁档期尤其受到喜爱。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6:00 +0800 CST  

A、沟通和交流

《大富之家》故事围绕着香港富翁大宽一家,这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但无奈代沟相隔,烦恼事不断。大儿子夫妻不和,二儿子与父亲冷战,小儿子不懂事,女儿又在外求学。冬至这天,任嫂又跪在佛像前祈祷,希望菩萨保佑三女儿求安早日从法国归来。不久,求安归国,却带回来一个高鼻梁、黄头发的罗伯特。从此开始,任家每个人生活都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首先改变的,是求安与表格忠孝的婚事。原来,忠孝一直暗恋求安,但求安却对他没有感觉,只好求助于罗伯特,在大庭广众之下上演了抢婚的戏码,让措手不及的一家老小人仰马翻。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任家小儿子求其带着二哥求贵的漫画书去学校,被训导主任何守贞发现,认为这漫画书的意识不良,要求其请家长来学校。求其无奈,找二哥求贵假扮父亲,求贵和何守贞发生了争执,拂袖而去。求贵虽然痛恨何守贞,却与守贞的妹妹守洁感情日深。被守贞知道后,上门找求其的爸爸算账,又与任嫂发生了误会。在这一连串的误会之中,家庭矛盾达到了巅峰。

《大富之家》里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家庭之间的代沟问题,以及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上。最明显的是旧式爱情观和道德观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罗伯特从小生活在国外,行为举止都很西化,而何守贞痛恨的漫画也与传统的课堂教育背道而驰,但电影正式因为这样的冲突,才让人发笑,并且还能在笑声中体会中国人的团圆情结。岁末来临,罗伯特也告辞而去。大年三十的晚上,任嫂对着家人不齐的饭桌掉泪,任不宽也深深后悔自己平日对儿女过于严厉。缺少爱心。这时,门铃响起,影片的高潮也一同来临。一家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中,一副大富之家、以爱为本的大红对联被挂上了厅堂。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6:00 +0800 CST  

B、道德和责任

无独有偶。影片《家有喜事》也是以一个问题多多的家庭为背景展开故事的。但和《大富之家》不同的是,《家有喜事》把重心从沟通和交流转到了道德和责任上来,顺应了香港当时的社会变化。香港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一样,会面临很多家长里短的问题,由于助于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中,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顺应发展和变化,是每一个香港人都要解决的问题。故事围绕在常满、常欢、常苏,这三个性格迥异的兄弟身上。老大常满表面恭顺,每天享受着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却掀起她糟糠妻式的外形,暗地里又交了一个女朋友;常家的老二常欢是典型的花花公子,主张博爱;老三常苏又是娘娘腔,行事诡异。男人婆梁无双死他们的表姑妈,时常来吃白食,也和常苏是死对头。接着,《家有喜事》的电影导演特意安排了一段三兄弟之间充满谐趣的对话,反映了当时香港社会面度道德和责任时的不同态度。

《家有喜事》和《大富之家》都以合家欢乐为主题,引发矛盾的焦点也都在很多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比如:打麻将、生意应酬、唱卡拉OK等等,编得非常完整、有理有据,既疯狂爆笑,又温馨感人。虽然个别细节难免流俗,却也无伤大雅。这些电影可说是完全城市化、本地化、讲究娱乐性、现代感强烈的香港电影。影片中都塑造了地道的香港小人物形象。他们有时候自作聪明,有时候甚至作威作福,但终于大出洋相、弄巧成拙,这些都是香港人眼中的自身弱点,深深唤起了观众的认同,并且懂得节制,不会陷入胡闹和傻笑之中。举例来说,娘娘腔常苏和男人婆梁无双之间的恩怨。无论看多少遍都会让人忍俊不禁。这场麻将桌上的对决正是将市民生活和喜剧电影结合的最佳范例。毫不意外,大哥常满的风流韵事终于曝光,得知此时的大嫂在伤心之中茫然无措。此时小弟常苏又出了馊主意,让原本就乱七八糟的事态变得雪上加霜。没了当家的女人,家里天下大乱,常满悔不当初,想尽了办法要追回大嫂,但无奈,又碰上了挡路人,令他的追妻计划再度受挫。

合家欢式的喜剧最大亮点在于,无论是多大的矛盾,到了影片的最后都会得到合理的补偿。这不仅迎合了观众的心态,也符合社会喜剧在轻松中使人舒缓压力的一贯特征。《家有喜事》的结局十分美好:老二常欢终于明白了“真爱难求”的道理;老三常苏则与男人婆梁无双擦出了爱情火花,还弥补了彼此性格上的不足;而失去大嫂的大哥常满也幡然悔悟,在全家人的帮助下,追回了自己的妻子。《家有喜事》和《大富之家》两部电影结局类似,都是其乐融融的大团圆,而电影中的明星们表演收放自如、绝无冷场,娱乐程度货真价实,而且电影充满了人性、温情、浪漫,这期间对包装的讲究,对噱头的安排,对分寸的掌握,都大有学问,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绝非偶然。更难得的是,作为香港电影贺岁档期的主流,合家欢式的喜剧电影其实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回归。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6:00 +0800 CST  


喜剧是一种影像传承,或许搞笑的桥段会层出不穷,但是隐藏在背后的深刻社会主题,却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亲情、友情、梦想、坚持,我们随着电影亦喜亦忧,也随着电影或顿悟,或潜修。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对喜剧电影的不同需求,也会有顺应这股潮流的电影人应运而生,这只能说是电影的更新换代罢了。社会类的喜剧总会随着不同社会问题的滋生,给我们带来似是而非的惊喜。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6:00 +0800 CST  

三、社会哈哈镜之中西冲突问题多

记得《97家有喜事》里,老非的女朋友金毛玲的出场,可以说造成了相当震撼的一幕。代表速度和机械的摩托车喷出的黑气毁掉了老爹最喜欢的含蓄悠然的兰花。这种带有隐喻性质的镜头为评论家解读电影提供了有趣的依据。在《富贵逼人》系列电影的第二集里,骠叔一家曾经因为工作调动前往加拿大生活。在加拿大生活期间,我们跟随电影一起充分见识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不同。大女儿的几个外国同学让崇尚东方审美情趣的骠叔经受了巨大打击。

由此看来,东西方文化冲突似乎成了不可调和的现象,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抛开小市民常关心的柴米油盐的问题不谈,另一部反应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电影《鸡同鸭讲》中,冲突之后的融合,才是香港这个既中又西,或者说不中不西的地方生活的电影人。所在意的关键。《鸡同鸭讲》拍摄于1988年,是阔别多年之后,许冠文再度演绎刻薄老板的巅峰之作。将社会现象融入到电影中的许冠文成功地演活了旧式烧鸭在西式炸鸡入侵后挣扎转型,并且生存的故事。《鸡同鸭讲》的故事发生在一家传统的烧鸭店里,老板阿文平日刻薄无比,专门欺压下属,并且店里脏乱不堪,服务态度恶劣,全靠没有竞争才能保证生意兴隆。但有一天,街对面开了一家连锁炸鸡店,整洁的就餐环境和亲切和善的服务拉走了几乎全部的顾客。顷刻之间让老许记烧鸭店面临倒闭的危险。屋漏偏逢连夜雨,老许记烧鸭店不仅失去了大部分顾客,甚至连伙计也为了更光明的未来,跳槽到炸鸡店去了。为了争取生意,国产烧鸭和外来炸鸡在香港街头上演了一幕精彩绝伦的追逐大战。这场戏的搞笑噱头可能赶不上《半斤八两》中的厨房大战,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却是那场戏所不及的。香港社会中,既有东方的细腻,也有西方的直接。但古老的东方意识在西方商业化潮流的冲击之下,如果不能依时改变,必然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这场令人忍俊不禁的鸡鸭大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7:00 +0800 CST  
幸好老许记烧鸭店并没有就此被市场所淘汰,在一次口角中,原本跳槽的员工被炸鸡店开除,走投无路之下,还是老板阿文收留了他。由此,店里开始了一连串的改变。首先是员工的训练,食品的推陈出新,还有面对市场进行适度的宣传。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心许记烧鸭店终于登场了。

《鸡同鸭讲》是许冠文作为出品人投资的首部电影,制作阵容在当时可谓空前强大,包括许冠英、张艾嘉、吴启华、高志森、于仁泰等等。还有阔别七年,重新合作的许冠杰客串演出并撰写主题曲。这部电影为许冠文获得了198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电影的桂冠,以及美国电影学会国际喜剧最佳男主角的奖项。并且,影片作为午夜场首映,竟然创下了全场爆满的记录,并成为当年暑期最卖座的电影。许冠文由此获得了商业奇才娱乐界荣誉奖。和电影中那位成功转型的老板,阿文相同,《鸡同鸭讲》或许解释了一个事实:适应现实的传统并非和过去背离,而是为了让它走向更远的路。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7:00 +0800 CST  

四、社会哈哈镜之喜剧传承新世纪

1959年,大批粤语片电影人为筹款兴建华南影联会址拍摄了《豪门夜宴》。32年后,这部电影的重拍版又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一次是为了捐助华南水灾的公益演出。《豪门夜宴》是一部汇集了香港众多大牌明星的电影,据说前后出场的演员共有200余人之多。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制作班底集中了香港影坛的精英,他们在短时间内以极高的效率拍摄而成,使得本片让观众津津乐道。

电影由曾志伟和郑裕玲担纲主演,梅艳芳、叶倩文、李嘉欣、张艾嘉、梁朝伟、张国荣、周星驰、王祖贤、张曼玉等明星或任配角,或为客串。如此盛大的景象,在香港电影史上可谓空前绝后,甚至还有《富贵逼人》中的骠叔一家出马,在电影中继续自己的彩票梦。最让人惊讶的应该是电影的最后一幕,冷面笑匠许冠文和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争抢一块鸡头。两位搞笑高手的对手戏或许令人大呼过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未尝不是在故意强化新老喜剧天王的对峙和传承意味。拍第一部电影时,许冠文三十岁,1991年出演《豪门夜宴》的他已经年届五十,但同片献艺的周星驰刚巧是三十岁,面对这位喜剧新贵的冲击,许冠文的电影似乎开始落伍。因为新一代影迷的诞生和观众固有的喜新厌旧的习性使得许冠文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虽然在《豪门夜宴》中,许冠文对自己塑造的银幕形象进行了总结性的恶搞,我们依然更倾向于周星驰式的搞笑表演。之后不久,在经历了《富贵人间》和《创业玩家》的票房惨败后,冷面笑匠终于渐渐淡出了幕前。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7:00 +0800 CST  
如果从《七十二家房客》算起,社会喜剧已经在香港辉煌了三十年。这三十年间,社会、人文、经济都经历了几多变迁。七十年代,随着粤语电影复兴,许氏兄弟的鬼马桥段让香港观众耳目一新,在银幕上刮起了一阵,用喜剧的眼睛看社会和知识分子喜剧的风潮。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社会类喜剧旁征博引,百花齐放,和民众一起随着香港蓬勃的经济发展嬉笑怒骂。然而从九十年代后期到新世纪,许氏电影和社会类喜剧却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或许是因为社会的飞速变化,包括新媒体在民间的普及,使得观众不一定需要借用喜剧电影舒缓日程生活的压力了。据说,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更新换代迅速。正因为如此,喜新厌旧才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反之,需要投入感情的怀旧,却变为人们格外珍惜的美德。诚然,新世纪喜剧的风格已经成了大杂烩,逢剧便打、逢剧便笑,奇情鬼马都被揉成一团,让观众目不暇接,导致滥竽充数的喜剧电影层出不穷。但从心底热爱电影的香港影人,依然孕育出了《金鸡》系列和《麦兜的故事》系列电影。前者借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折射香港社会的变迁,后者也以草根民众的视角,传达出生活的美好和无奈,这样的影片才是用喜剧的眼睛看社会问题当之无愧的典范。因为它们在这个城市里土生土长、不屈不挠地顽强生存者,并且能活得潇洒和快乐,或许这就是香港人的精神。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7:00 +0800 CST  



香港社会喜剧共通之处:性格鲜明的滑稽角色,忠奸立判的诙谐斗智,天生幽默的喜感,充满市井谐趣的主题曲。情节虽简单,构思却精心。

这个时段的电影:在商业与艺术间取得平衡。

一位香港影人原话:如今泛滥成灾的廉价喜剧,令人味同嚼蜡,不忍卒观。两相对照,不知从事喜剧创作的香江电影人作何感想。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2-03-04 19:47:00 +0800 CST  

第十放映室话稿之香港喜剧七话·
浪漫爱情喜剧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4-01-26 03:22:00 +0800 CST  

楼主:十导

字数:3875

发表时间:2012-03-05 03: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20 13:58:11 +0800 CST

评论数:1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