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念琅琊】浅谈言侯,兼谈言氏父子情

然而当我注意到靖王说话时的一个眼神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靖王这里看似不合理的态度背后合理的解释

说到“皇长兄”的时候,靖王的眼睛是向下看的,眼神放空,显然是在努力克制自己的回忆和怀念。

但是当他说到“林氏”的时候,眼睛向上向右转了一点,眼神也明显凝了起来——他用一种尖锐而审视的目光,看了言侯一眼:
梅长苏从来没有用这样的眼神看过言侯,他看言侯的眼神里全都是对长辈的钦敬和尊重,而这种感情,完全没有在靖王的眼神里出现。
为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靖王对言侯,并没有他对林帅,或者苏兄对言侯那么敬重。
至于造成他和小殊对言侯态度巨大差异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他不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言侯曾经因为对林家感情,不惜身家性命试图炸掉祭台谋刺皇帝。
我觉得正是炸祭台这件事情,让梅长苏确定了言侯对林家的感情没有变,当年的慧心铁胆也没有变,所以他才会帮靖王拉拢言侯,才会至始至终,对言侯保持了一份很高的敬意。
但是这一切他都不可能跟靖王讲。所以靖王所看到只是,当年和林帅交好的人这些人里,出面死保的基本上满门被灭;穆王府因为一纸婚约造了皇上的忌惮死了一位王爷,逼得霓凰不得不十九岁披战袍上战场,沙场铁血十多年;他自己为此屡屡顶撞父皇,十多年里几乎是被放逐于京城之外,受尽委屈和冷眼。可是言侯呢?当年和林燮手足相称,林家出了事之后他却是这么多年置身事外一言不发,侯爵高位依旧——这种事情说的好听一点叫明哲保身,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薄情寡义。更何况靖王还是那种沙场铁血耿直到不行的性子,就算他不至于因此鄙视言侯的为人,心里肯定还是有个疙瘩的。
所以找言侯做出面首告的备选,这个主意应该也是梅长苏出的,靖王心里其实并不确定“置身事外”这么多年的言侯还肯不肯为了当年的兄弟出面冒这个险——所以,他才会用这么尖锐而审视的目光,看了言侯一眼。
而言候最终给出的答案是


言侯的舍生取义,重义轻身,就在这几句话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2 20:21:00 +0800 CST  
梁帝寿辰
这一段群戏,给言侯的镜头不多,而且基本都是没有对手戏没有台词的镜头,只是几个眼神,就把言侯的心理状态刻画的很到位:


笙歌燕舞,言侯根本都看不进去,脸色凝重的思考着将要发生的事情。

莅阳长公主排众而出的时候,言侯看向她的眼神里,一丝惊讶,几分敬叹。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17:46:00 +0800 CST  
长公主开始讲话的时候,言侯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的。毕竟谁也不能确定长公主到底有没有这个勇气把所有的话说完,言侯这个时候还是在做万一长公主说不下去,他随时出来顶上的准备。
目光决然。今日无论如何,也要为挚友,为七万赤焰忠魂,争回一份本就该属于他们清白,为这个天下,争回一份公明正义。
哪怕为此赔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然而在讲到谢玉与夏江骗得皇上兵符伏兵梅岭的时候,言侯的头微微转开了。
当年挚友的蒙冤惨死梅岭的尸横遍地,至今是他心里最惨伤的记忆,就像是一道十三年不能愈合的伤口,即便只是轻轻一碰,都会痛彻心扉。
所以,不愿听,不敢听,不能听,又不能不听。
只能转头,满目沉痛。
而言候看向皇帝的眼神,尖锐,鄙夷,厌恶,憎恨。在蔡荃说道“贤明圣德”四个字的时候,言候甚至直接转头了。
就这样一个屠戮功臣醉心权术的皇帝,可有半点当得起“贤明圣德”四个字?
简直是笑话。
看都不想再多看他一眼。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18:23:00 +0800 CST  
单开一楼为王劲松老师炸裂的演技献上膝盖。眼神简直不能再到位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18:35:00 +0800 CST  




一开始臣子们说话还是比较客气的,什么“恳请陛下再纳谏言”啦,什么“以彰陛下贤明圣德”啦,场面话说的一套儿一套儿的,还算是照顾这个皇帝的面子。
到穆青站起来的时候,话就已经不那么好听了:“案子审错了那就应该重申,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了陛下。”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吗陛下?
穆青还算是给这个皇帝保留了最后的面子,没把最后那句反问句说出来。
但是言侯就根本连一点面子都不给这个皇帝留,直接就是质问的语气

最后那一跪,重逾千斤。
其实我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就一个问题,这里演员有没有带护膝啊,这么直直跪下去膝盖多疼啊,演员真的是敬业啊啊啊啊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19:01:00 +0800 CST  
中间的一片宗亲里,只有言侯和穆青没有叩首。两个人跪在阶上的两角,两相呼应,两相映衬——即使言侯如今已经年近耳顺,依然不改当年年少热血,铁骨铮铮。
一开始是中书令柳澄出来说了一句“蔡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然后下面的朝臣就一个个开始离座跪下喊“臣附议”了。
这里言侯刚跪下来大理寺卿叶士祯就喊了一句“言侯所言极是,臣等附议”,然后大殿上就再次掀起了一股“臣等附议”的声浪。
言侯在朝堂上不容忽视的人脉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19:32:00 +0800 CST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20:11:00 +0800 CST  









在隐忍独活了那么多年以后,言侯终于为当年的挚友红颜,尽了自己一份心力,还了他们一份清白。

挚友终于沉冤得雪,然而终究人死不能复生。亡者未竟之志,未完之愿,还要活着的人,替他们一一做到。即使言侯如今已经年近耳顺,起码他还活着,他还有明天,也还有希望,还有希望为林燮大哥,完成他们当年,共同的心愿。
愿大梁江山永固,愿生民安居乐业,愿天下盛世清明。
这是一个结束。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21:13:00 +0800 CST  
其实帖子更到这里就应该可以完结了,不过楼楼还是想为豫津多更一章。毕竟题目写的是“兼谈言氏父子情”,加上这一章,也不算跑题了。


十、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边境告急,朝廷募兵。对于豫津投军入伍的愿望,言侯态度只有两个字:“准允”。
其实完全可以想象,在猎宫,在儿子就在一门之外血肉厮杀的时候就已经担心到近乎失态的言侯,如今把儿子送到千里之外的真正的战场上去,心里到底会有多担心,多牵挂。
可是他还是放豫津去了。
是尊重,是成全,或许,更是一种懂得。
觉不觉得此时的豫津,像极了三十多年前的言阙?
明明父亲已是官爵显赫,明明靠着祖辈荫封就可以有一份仕途坦荡,明明可以留在金陵城中继续锦衣玉食鲜衣怒马,他们,却都选择了为了家国大义,为了男儿壮志,不惧征途漫漫,不惧边境苦寒,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我们讨厌自己的父母,却最终也逃不过那双叫命运的大手的拨弄,还是变成了那个曾经自己都讨厌的人;我也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我们敬仰自己的父母,也最终在经历了风吹雨打之后,变成了他们的模样。而豫津,显然是那个幸运的后者。
那个曾经年少风流的贵公子,那个曾经只是渴盼着可以和父亲过一个除夕的孩子,终于在残忍又温柔的的如梭岁月里一点点被爱的温暖所包绕,一点点的退去青涩与稚嫩,从容长大。我也相信豫津最终可以像自己的父亲那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父辈的光环下长大却不被父辈的光芒所掩,最终,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完————————————————————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21:25:00 +0800 CST  
啊啊啊啊啊终于更完啦~~~
感谢各位看帖子的亲们的支持鼓励

依然欢迎吐槽欢迎拍砖只要有冒泡都欢迎啊~~
后期番外敬请期待
亲们的鼓励是我码字最大的动力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06 21:33:00 +0800 CST  
上课上到一半,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原来秦般若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然而琅琊榜从头到尾都念错了。。。。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15 11:57:00 +0800 CST  
新贴链接,说好的同人:http://tieba.baidu.com/p/5118766491
还请各位看文的亲们多多支持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5-16 21:40:00 +0800 CST  

楼主:如燕1998223

字数:38176

发表时间:2017-02-23 21:3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1 04:04:18 +0800 CST

评论数:6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