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念琅琊】浅谈言侯,兼谈言氏父子情

言侯和梅长苏的这一场对话,大致可以分成两段。第一段从言侯语带机锋的寒暄开始,到那句掷地有声的“愿意”为止,是两个人之间迂回地彼此试探直到最后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两个人正式结盟。第二段则是言侯与梅长苏终于打开天窗说亮话,默契地达成了第一次合作的协议。
先来看第一段。在这一段里,言侯除了铮铮风骨以外的另一个特点鲜明的表现了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个特点让他得以在疑心甚重的梁帝手下,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和言府上下——那就是极深的城府和绝对的谨慎。在确定来者的立场和目的之前,哪怕梅长苏试探再三,言侯都没有暴露哪怕一点点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倾向。
一开始,客套的寒暄,同时就把话题带到了朝局上: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两句台词有一点怪。言侯一开始说的话主语是誉王,中间没有换过主语,那这句“气色不好”应该指的也是誉王,如果他指的是苏兄,这个表达应该变成“怎么先生的气色看上去反倒不好了呢”才对啊?为什么豫津一开口解释的就是为什么苏兄的气色不好。。。。
好吧,楼楼可能只是高考语文病句题做多了。。。。无视我。。。。。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08 12:37:00 +0800 CST  
客套的问候与客套的回答之后,梅长苏开始了他对言侯的第一次试探——试探言侯对现在朝局的看法:

然而,无果。再试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08 12:44:00 +0800 CST  
两次试探之后,言侯终于谨慎地发表了一点点对于朝局的分析

其实,哪里是誉王想要另寻对手呢?明明是另外一个对手凭空冒了出来,誉王不得不对付才对。言侯这里这样说,其实是在有意地避免提及靖王,因为一旦他提及靖王,梅长苏就有可能通过他的话判断出他对靖王的态度,而这显然是言侯不希望发生的。
不过言侯在声明自己不会帮誉王这一点上倒是一点都不含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08 13:23:00 +0800 CST  
梅长苏是再三试探加暗示,言侯却是宛若木鱼不开窍,但是问题就在于,言侯真的看不出来梅长苏不是真心帮誉王吗?
一年之前太子与誉王分庭抗礼,景琰还只是一个小小郡王;一年之后,太子被囚,誉王损兵折将,景琰却是异军突起。连当局者迷的誉王和秦般弱都看出来不对了,言侯旁观者清,还能看不明白吗?就算他不能确定梅长苏的真正目的在哪里,起码他一定可以看出来梅长苏不是真心帮誉王,但是在梅长苏亲口承认之前,他却选择一直装作不知。这就是言侯的谨慎与城府了。与人交往,最忌交浅言深,言侯一直自问看不透梅长苏,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透露给梅长苏。官场上难得的不是聪明,是聪明而不卖弄,难得的不是看破,是看破而不说破,这里的言侯,就是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梅长苏估计也是感觉到了言侯的戒备,觉得再暗示也无用了,所以,自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08 14:01:00 +0800 CST  
在梅长苏对言侯开诚布公之后,言侯确定了自己的猜想,也很快猜出了梅长苏到京城来的真实目的——扶持靖王。


瞬间get到重点的小豫津,果然是遗传了他爹的智商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08 14:06:00 +0800 CST  
苏兄终于不绕了,直截了当的问言候愿不愿意。

然而言侯依然是很谨慎的,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而是言简意赅的将现在朝堂的局势和自己的处境分析了一遍。那段话太长了我就不放上来了,其实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最后这两句:



在言侯分析局势的时候响起的低沉宏厚渐转高昂的背景音乐,其实就是在暗示言侯内心长期压抑的不满与愤懑壮志与豪情在一点点复苏。其实那个时候言侯就已经动心了,但是他还没有明确的给回答梅长苏,因为他想搞清楚,梅长苏请他相帮靖王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和目的。甚至更深的,他想知道梅长苏自己,放着太子和誉王两条捷径不走,选择相扶靖王这条不合常理又无胜券可握的路是为什么。在没有搞清楚对方的想法之前,谨慎的言侯不想过早的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梅长苏只是一个普通的追名逐利的谋士,这个时候就会跟言侯剖陈利弊,分析一番靖王的胜算在哪里,答应言侯他今天冒了多大的风险扶靖王上位,到时靖王位临九五就会给他多大的富贵尊荣——晓之以名动之以利,就像当时他向靖王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帮他的时候那样。当然,如果言侯得到的是这样的回答,他是一定不会答应的。
但是梅长苏并不只是一个谋士,他更不是一个追名逐利的谋士,他在骨子里,是林殊。所以,没有任何的解释,他只是反问了言侯一个问题:
不计得失,不论成败,只问本心:您可愿意?
言侯闭目良久,最终也没有让梅长苏失望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08 20:13:00 +0800 CST  
对于言侯“先生是何用意”的问题,梅长苏的一句反问看似是答非所问,其实是不答之答——因为我知道你会愿意的,所以才会来向你提出这样的请求。
站在言侯的角度来看,梅长苏能这么笃定地问出这样的话,显然知己甚深,而且这种“知”并不是来源于理性的观察推理和判断(毕竟言候没有在梅长苏或者任何人面前表现出过愿意相帮靖王的意思),所以只能来自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那么推己及人,梅长苏可能是出于和他相似的原因——为了心中的理想与大义,为了这世间的清明,为了大梁未来的中兴——才选择了不顾千难万险而相助靖王。
所以在这句反问之后,言侯收起了自己的戒备,明白无误的给出了“愿意”的回答,从此正式跟梅长苏,或者说跟靖王,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
此时,屋外宫阙深深层云密布,却有一缕阳光在努力的破云而出。而这缕阳光,终有一天会变得光芒万丈,照亮整个世界。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0 23:11:00 +0800 CST  
然而此时的言侯,已经不再是一年以前那个一意孤行而不把儿子的处境和感受放在心上的言侯了。如今的他固然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但是也开始在意这个儿子的感受和看法,所以这里他唤了豫津的名字,想听听儿子的看法





这里的豫津,用四个字形容就足够了:深明大义。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0 23:35:00 +0800 CST  








虽然,豫津不懂朝局,也不知道靖王夺嫡会有多大胜算,父亲相助靖王要冒多大的风险,但是他知道,像太子或者誉王那样只知道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代明主,大梁需要一个像靖王那样胸怀社稷道义在心的主君。所以他知道,父亲的选择是对的。
既然是对的,那就应该去做。既然做出这个选择的人是他血脉相连的父亲,那就应该生死相随。
大道至简,血脉至深。得子若此,夫复何求?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1 00:19:00 +0800 CST  
此刻言侯的心里,想必是感慨万千亦无比安慰吧。总算老天对他还不是太残忍,在夺走了他的知己好友和挚爱红颜之后,还是给了他一个儿子,一个虽然被他忽视了二十多年却依然愿意等在他身后,伴在他身旁的儿子。言侯没有再多说什么,其实,也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他只是用力地握住了儿子的手。在以后的日子里,哪怕风起云涌,哪怕荆棘密布,只要有至亲的人在身旁陪伴,此心可安。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1 00:43:00 +0800 CST  
中国父亲,很多的不会说爱你,不会和你一起游戏,不会让你看见他的脆弱,不会给你更多的灿烂笑脸。但会在你熟睡时看着你,在你18岁时依然把你留在家里,在你危难时出现,也就两个字: 回家。
转自王劲松微博。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1 17:11:00 +0800 CST  
话说,亲们是比较想看楼楼更帖子呢,还是比较想看楼楼写小豫津和言侯的同人呢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1 22:03:00 +0800 CST  
接上。其实个人觉得这一段戏停在这里就好了,一切尽在不言中余味深长。结果苏兄非要又把豫津夸了两句,反而给我一种很蛇足的感觉。。。。
然后,就是言侯那句义薄云天的“君子一诺,生死相随”了。





其实从语法上讲,这句话缺一个很重要的宾语:君子一诺,诺的是什么?生死相随,随的又是什么?是靖王吗?嗯楼楼这里买个关子,放到后面再讲。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5 13:18:00 +0800 CST  
在言侯的郑重承诺之后,两个人开始谈正事了: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5 13:20:00 +0800 CST  
这应该是全剧言侯唯一一次截了别人的话。
当然以言侯的城府和教养,他不会连听梅长苏说完一句话的耐心都没有就要插话的,只不过这里呢,既然答应了要帮忙,总要给对方看到自己的诚意和实力。所以这里言侯插了梅长苏的话,对当前局势梅长苏的来意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5 13:30:00 +0800 CST  
梅长苏显然也对言侯的反应很满意

不得不说言侯也是带话题的高手啊,几句话就把话题从自己身上引到了梅长苏的身上


然后,抛出了一个重磅问题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5 13:38:00 +0800 CST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5 13:57:00 +0800 CST  

为名为利,梅长苏用这个理由瞒了景琰一年多,但是在言侯面前,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不过这也不能怪景琰。毕竟梅长苏最想瞒住的人就是景琰,所以他在景琰面前装的也是最厉害的,从来都是一脸冷漠的剖陈利弊,努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名利之徒。但是相比之下,他在言侯面前就没有伪装的那么厉害,言语之间还是暴露了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的。就像我前面说的,那句“您可愿意”,根本就不是一个名利之徒能够说得出来的话,加上梅长苏和言侯第一次见面的那句“不忘宸妃是为情,不忘林帅是为义,这世上有情有义之人太少了,我能救一个是一个”,言侯往祁王府的旧人这个方面想也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5 14:10:00 +0800 CST  
梅长苏知道,以言侯的敏锐,说假话是瞒不过去的,所以他也没有说假话。虽然,说的也不是全部的真话。而最后那句如此而已,显然是不想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的意思。



往事如烟,不易追之过深。言侯说这句话的时候,绝对是想起了宸妃。



言侯其实一直对梅长苏的身份心存疑虑,但是他从头到尾没有说破没有问破。我不知道言侯在不久的以后回想起这里自己的一带而过会不会遗恨心痛,但是我相信对于梅长苏来说,言侯的不深究不追问,才是最让他安心的态度。
因为哪怕他用着梅长苏的相貌和身份,他的骨子里,依然没有抹掉属于林殊的骄傲。曾经意气风发叱咤三军的林殊,对于如今只剩病体残躯搅弄风云的自己,内心深处还是厌恶的吧。所以他需要梅长苏这个身份,不仅是为了掩人耳目,也是因为这个身份就像一件铠甲,遮盖住十三年前的不堪回首,保留下曾经天之骄子的林殊最后的尊严与骄傲。戳破了,只会让往昔狰狞的伤口再一次暴露在空气之下,让彼此都再一次痛彻心扉。
所以,还不如不问,不说。
而言候,无疑是体贴的。既然你不想说,我就不问。虽然他没有给林殊一个父辈的关怀与温暖,起码,他给了梅长苏足够的尊重。而对于梅长苏亦或林殊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5 19:05:00 +0800 CST  
五、对面相逢已不识,火本烈,岁如刀

下面这张图只是想给大家看看言侯那件暗金色灰灰旧旧的长袍下面那个精致繁复的华丽丽的一大串玉佩啊,皇帝带着的那个都没有他这个这么复杂。有人说这个装束里外的巨大反差暗示了言侯闷骚的性格(原谅楼楼词穷想不到更合适的词了)。。。想想好像也很有道理。。。毕竟城门截囚闹得这么大,豫津无意间做了个神助的事言侯应该也知道,所以这里一猜就中。

这里梅长苏继“有情有义”“热血未冷”之后,给言侯的第三个形容词:“爽快”。但是言侯从一出场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压抑克制(对皇帝的恨十三年了没有被人看出来过)和小心谨慎(参见言侯在谢府门前那段很有政治艺术的话),反正我是没有看出过什么“爽快”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爽快”,更多的是基于林殊对十三年前的言侯的印象。关于十三年前言侯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这里按下不表,后面我专门写。


楼主 如燕1998223  发布于 2017-03-19 09:58:00 +0800 CST  

楼主:如燕1998223

字数:38176

发表时间:2017-02-23 21:3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1 04:04:18 +0800 CST

评论数:6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