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族服饰知识 】

转自SahaliyanTenggin黑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索(Sahaliyan),女,现居北京。曾就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旧金山艺术大学(插画系),北京服装学院,从事清代满洲族服装复原及高定设计工作四年
接触大量清代服饰及资料,注重对实物的研究
期间接受北京交通广播采访
为贵州省满族博物馆制作复原展品
清华美院与服装史研究生交流展示作品,致力于设计制作有收藏价值的民族服装,受到各族朋友和导师的认可)



一、基本特征及鉴赏

“先是,儒臣达海,库尔禅等屡劝朕改满洲衣冠,效汉人服饰制度。朕不从,辄以为朕不纳谏。——《太 宗 文皇帝实录》


满洲服装重骑射,方便灵活,窄袖,内袍外挂,袍褂相连。袍服一直是满族服装发展的核心形制,这一期挑选几件典型的满族袍,褂,坎肩给大家欣赏。













楼主 小粉虫虫  发布于 2018-02-10 13:52:00 +0800 CST  
二、袍服

在满族及其先祖的服饰发展中,袍服一直贯穿于整个服饰发展过程,是满族服装的核心机制。袍服的材质最初为毛皮,逐步发展到使用麻布,毛,丝。除了服装材质发生变化,满族先祖的袍服在结构上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即从左衽式转变为右衽式。经过统治者对衣冠制度不断更定,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饰体系。满族入关后,随着汉族文化的影响,其服装形制在保持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局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妇女穿着的窄袖长袍逐渐变成宽衣博袖,配以繁复的镶,嵌,滚等装饰工艺。氅衣,衬衣等新的服装形式变得时兴。

袍服在满族传统服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满族传统袍服包括以下几类:1.礼服中的朝袍;2.吉服中的吉服袍;3.常服中的常服袍;4.便服中的便袍,氅衣和衬衣;5.行服中的行服袍;6.雨服中的袍服。(可参考画册:《清宫服饰图典》找不到的请联系我微信索取电子版:blacklake)

各袍服的主要特征及用途:

1.男性朝袍:·厂字大襟·左开裾·马蹄袖·披领

2.女性朝袍:·厂字大襟·左右两开裾·马蹄袖·披领·花接袖

3.男性吉服袍:·右衽斜襟·前后两开裾·马蹄袖

(又称“彩服”“花衣”“龙袍”“蟒袍”“胜服”,主要用于筵宴,迎銮,冬至,元旦,庆寿等一应嘉礼及某些吉礼,军礼活动时着吉服。)

4.女性吉服袍:·右衽斜襟·左右两开裾·马蹄袖·花接袖

5.男性行服袍:·右衽斜襟·前后两开裾·马蹄袖·缺襟

6.男性常服袍:·右衽斜襟·前后两开裾·马蹄袖

(又称“素服”,其意义近乎于“常礼服”。多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经筵,丧期,小型庆典及日常工作时穿着。)

7.女性常服袍:·右衽斜襟·左右两开裾·马蹄袖·花接袖

8.男性便服袍:·右衽斜襟·左右开裾或不开裾

(既可以直接穿用,也可以穿于常服或其他服制内部的内衣)

9.女性便服袍:·右衽斜襟·左右开裾或不开裾


袍服整体结构对热湿舒适性的影响。“烟囱效应”是调节建筑内部空间自然通风的一种普遍原理,即从底部到顶部具有流通空间的建筑中,空气靠密度差和热湿差的作用,沿着通道进行快速扩散和排出的现象。服装——人体的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具有流畅空间的“建筑结构”,服装中的烟囱效应一般通过各种开口形式配合整体结构来实现,将人体产生的热量通过对流传递到外界环境中,使人体保持热湿平衡,从而实现着装舒适性。

如果服装系统能提供通风特性,利用躯体运动产生的强制对流效果,那么身体多余热量就会因衣料内外热,湿压的不同通过它传递到外环境中,使身体的不适最小化。从整体看,袍服的整体结构程A型,宽腰,长袖,大襟,不同于现代服装剪裁技术对人体体型的表现,是没有省道原理的直线型服装。这种袍身长,直,宽松的结构使袍内充满静止空气,起到减缓热量散失保暖的作用,宽松的衣襟,衣服开叉能起到散热和空气对流的作用。













楼主 小粉虫虫  发布于 2018-02-10 13:53:00 +0800 CST  
三、褂

简短介绍褂,以图为主。满族传统服装中的褂,有端罩,补服,吉服褂,常服褂,行服褂,雨衣,马褂。褂除了在袖型,领型,开衩,门襟样式有不同外,还有长短之别。
褂是一种外穿的上衣,其共同特点是袖口平直,长度有至胯的短褂,也有及膝的长褂。褂的领型有立领和圆领两种。褂的门襟样式有对襟,大襟和琵琶襟。











楼主 小粉虫虫  发布于 2018-02-10 13:57:00 +0800 CST  
四、女帽-坤秋帽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服饰种类繁多。历史上,满洲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后的满洲族与汉族相互影响,其服饰体系庞大,种类繁多,不论是工艺还是艺术审美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各类服饰史书籍中,鲜有着重介绍民间服饰的,其中女冠更是一带而过。因此作者根据多年的知识经验积累,复原了一顶快要被遗忘的坤秋帽。本文将结合历史图文资料与复原作品,做一个简短的科普,帮助大家丰富服饰史的知识。

坤秋帽,从字面上逐字解读:“坤”为女性的代称,“秋”即秋季,因此“坤秋帽”即满洲旗人女性佩戴的一种秋帽,通常与便服搭配,属便服体系。从贵族到寻常百姓,不分老少贫富,都佩戴坤秋帽。清代初期,满洲旗人妇女帽子结构与男性的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女冠有飘带,男冠无飘带。清中期才逐渐形成华丽且工艺繁杂的坤秋帽。根据史料记载,道咸时期已经流行,民国时期的影像资料里,也仍然可见戴着坤秋帽的满洲妇女。坤秋帽主体部分一体式不裁开,展开为扇形,缝合后为圆锥体,内部夹有多层刮浆处理的布料,制成硬挺的帽子主体,然后用拱针固定,可见数圈均匀的线迹。上翻的帽檐覆毛皮,通常用上乘皮料制作。顶部收八个褶,形成平顶的效果。上面缝刺绣、钉珠工艺的盖花,共八个角,与八个收褶错开。常见如意云头图案内绣花朵、藤蔓、蝴蝶等等图案,也有平金绣绣制的图腾,题材种类繁多。除了刺绣工艺,也可见使用名贵珠宝点缀在其中,十分华贵。帽顶中间用编织的绳结做装饰,常见由多组细线编织成粗绳,然后打结。坤秋帽主体部分后部,从上翻的帽檐内侧,缀两条飘带,约二尺长,一直垂到佩戴者腰部以下。飘带上窄下宽,末端呈锐角,类似西装领带。上面绣有各类题材的纹饰,也可使用流苏装饰。晚清时期,非常流行使用花朵插在坤秋左右两侧用做装饰。


作者复原的坤秋帽在制版时一共修改了五次,最终调整到一个最佳版型。面料使用100%桑蚕丝素绉缎,帽檐覆貂皮。刺绣部分为苏绣,配色和图案的设计都尽量遵循了清代特色,平金绣图腾部分使用通古斯民族常用的漩涡纹,飘带则为平金绣和三蓝绣的组合。在帽顶收褶后,八个褶皱必须顺一个方向铺平,与其它有金属帽顶的帽子一样,内部使用黄铜托固定。

最后想要和大家分享两个有关于古代和民族服饰的经验,一个是在复原任何服饰时,都应该先做好第一步的制版工作,制版有如建筑的地基,若第一步就有问题,即使制作工艺再精湛都会给你的作品大打折扣。第二个是古代满洲旗人着装非常讲究礼仪,现代人不论日常工作还是节日时的传统着装,都有必要遵循礼仪、端庄大方与否反应一个民族内在的品质,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一个体现。








楼主 小粉虫虫  发布于 2018-02-10 14:02:00 +0800 CST  
我在联系妹子,叫她多多更新,大家也可以关注她的微信!想做服装的可以联系她,不过她很懒的,额~反正肯定是正宗的民族服装,不是那些辣眼睛的衣服

楼主 小粉虫虫  发布于 2018-02-21 11:06:00 +0800 CST  

楼主:小粉虫虫

字数:2760

发表时间:2018-02-10 21:5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4 13:10:47 +0800 CST

评论数:4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