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世:湖南泸溪瓦乡话语音(1982年)

这是一篇於1982年发表在《语言研究》第一期的文章,是为了澄清当时湘西洲泸溪县侯自佳张永家对瓦乡话是一种苗话错误认识的说明。从网上下载后,因为是PDF文档,本人用PDF转WORd逐句的“翻”过来的,因为原文档中的字符在软件转换时识别度不高,故本人就逐字的输入,可能会改变原文国际音标的标识,并没有对原文原意有更改,同时也表示对瓦乡话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王辅世先生致以敬意,在此说明一下,如有需要可到相关网站下载原文。


湖南黔阳地区的沅陵、辰溪、溆浦三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泸溪、吉首、古丈、大庸四县,居住着一种自称“瓦乡”的人,人口约有三十万。瓦乡人讲的话,当地汉、苗、土家各族人都听不懂.1956年,原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到湘西调查苗语时,曾记录过泸溪县红土溪的瓦乡话,发音人覃万高,男性,当时三十二岁,农业社社员。那时我们正忙于调查苗语,粗略地看过那份记录材料之后,知道瓦乡话不是苗语,也就未加研究。近来有人提出瓦乡话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我想,尽管瓦乡话不是苗语,但弄清它到底是什么语言,还是有必要的。所以我又翻出那份二十多年前的记录材料,对瓦乡话作了初步的研究。我们的结论是:瓦乡话是汉语的一种方言。
瓦乡话这种汉语方言颇具特点,我觉得有必要介绍给语言学界,并希望有更多的人对瓦乡话作调查研究,这将对汉语方言学、音韵学和词汇学的研究都有帮助。

瓦乡话的语音特点,值得说的很多,例如:没有塞音韵尾,没有m, n韵尾,只有一个舌根鼻音韵尾ŋ,有浊的塞音和塞擦音声母;中古全浊上声基本上未并入去声,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瓦乡话最重要的语音特点是:它和中古汉语的的语音对应关系比较复杂。也就是说,中古汉语的一个声类或韵类在瓦乡话中常有多种读法。当然中古汉语的一个声类或韵类在现代汉语各大方言中也都不一定是只有一个读法,但一般说来,对应关系是比较严整的,如果不止一种读法,往往可以找出其原因。瓦乡话则不然,同一个中古汉语的声类(特别是浊声类)或韵类常有两种以上的读法,但又不是都能以出现的环境不同来解释这些现象。中古平、上、去、入各声调的字,瓦乡话都可能有两种以上的读法。就在瓦乡话的这个语音特点中,还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有的读法和中古声类的发音方法或发音部位相差很远。中古汉语的擦音在瓦乡话中有读作塞擦音的,如心母在中古汉语中读作s,在瓦乡话中虽然也一般读作s,但有读作ʦʰ的(“嫂”读作ts'au35);晓母在中古汉语中读作h,在瓦乡语中有一种读法是ʨʰ(“香[菜]”读作ʨʰoŋ55);书母在中古汉语中读作ɕ,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是ʦ(“水”读作tsu35)。中古汉语的全浊音在瓦乡话中有读作鼻音的,如定母在中古汉语中读作d,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是n(“桃”读作nau13 ),澄母在中古汉语中读作ȡ,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是ȵ(“肠”读作ȵoŋ13)。来母在中古汉语中读作1,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是dz(“流”读作dzəw13 )。韵类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中古低元音韵在瓦乡话中有读作高元音的,如歌韵①在中古仅语中读作ɑ,在瓦乡话一般读作y(“左”读作tɕy33),戈韵合口一等在中古汉语中读作ua,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是y (“过”读作ky33),另有一种读法是ei (`}破〔肚子〕”读作pʰei的。中古后圆唇元音韵在瓦乡话中有读作前展唇元音的,如模韵在中古汉语中读作uo,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是ei(“粗”读作tsʰei55);虞韵在中古汉语中读作juo,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也是ei(“腐〔烂〕”读作fei35)。中古前元音韵在瓦乡话中有读作后元音的,如支韵开口在中古汉语中读作je,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是ɔ(“皮”读作fo13),之韵开口在中古汉语中读作i,在瓦乡话中有一种读法是ɑ(“籽”读作tsa35),另一种读法是au(“耳”读作ȵau35)。中古后高圆唇元音韵在瓦乡话中一般读作低展唇元音,如侯韵在中古汉语中读作u,在瓦乡话中的一般读法是ɑ(“头”读作ta55);尤韵在中古汉语中读作ju,在瓦乡话中的一般读法也是ɑ(“收”读作sa55)。尤韵在瓦乡话中还有一种读法是ei(“浮”读作fei13)。同中古音读法的差别,表现在舌位前后、唇形圆展的不同。


楼主 monkey_321456  发布于 2012-04-09 11:12:00 +0800 CST  

瓦乡话为什么和中古汉语语音对应关系这么复杂呢?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方言渗透的结果。所谓方言渗透是在瓦乡话中增加了其它方言的语音,当然其它方言的语音是随着词汇渗入瓦乡话的。瓦乡人现在居住在湖南省的西部,他们和当地说湘西话的人密切交往,湘西话的语音就必然渗入瓦乡话。瓦乡人并不是湘西土著,根据瓦乡人的传说,他们是从陕、甘或江西迁到湘西的,那就不知道他们在迁徙中曾接触多少种其它方言。每次接触都可能有其它方言的语音渗入瓦乡话,因而造成今日瓦乡话和中古汉语语音对应关系复杂的现象。另一种可能是瓦乡话保存了中古以前的语音。中古以前的语音和中古语音肯定是不会全同的。一个中古声类可能是由中古以前的几个声类合并而成的,一个中古韵类可能是由中古以前的几个韵类合并而成的,或者中古以前同一声类或韵类的字到中古有个别的并入另一声类或韵类。如果上述两种情况都有,那就更难怪今日瓦乡话的语音和中古汉语语音的对应关系如此复杂。

与声类、韵类的情况不同,瓦乡话和中古汉语的声调对应关系却比较严整。尽管同一声类或韵类在瓦乡话中的读法很多,但声调不合的很少。如果有,也明显可以看出主要是来自现代湘西话或客家话的字。这使我联想起苗语中的汉语借词的情况。我们知道,苗语的声调系统和汉语的相同。苗语所借汉词总不会是同一时期向同一汉语方言借的,因为苗族在历史上曾多次迁徙。值得注意的是:苗语中的老借词大都合于苗汉两种语言的声调对应系,尽管在各个方言中调值不同,但调类不乱,苗语各方言中的现代汉语借词显然是按调值借的,因而同一调类的借词在各苗语方言中属于不同的调类。瓦乡话的情况正与此类似。按照我上面说的第一种可能,瓦乡话中曾渗有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语音,但调类仍然大都合于对应规则。我们在研究苗语时一直没法解释的现象,在瓦乡话中又遇到了。这确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下面着重讲瓦乡话和中古汉语对应关系的复杂情况。由于不是描写性的文章,我不列出瓦乡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表。何况瓦乡话的声、韵、调都很简单。本文例字较多,可以说把声、韵母都反映出来了。关于声调,下面将详细讨论。

由于篇幅有限,我不打算把全部中古的声类、韵类和瓦乡话的对应都写出来,只举几个声类、韵类的对应关系作为代表,由这几个代表就可以看出瓦乡话和中古声类、韵类对应关系复杂的情况了。应当补充一句,这里所列的并不是对应关系最复杂的,例如以母的对应关系就没有禅母复杂,豪韵的对应关系就没有支韵开口复杂。
(未完待续)

楼主 monkey_321456  发布于 2012-04-09 11:12:00 +0800 CST  
下面先列声类对应的例子。只限于我们记出的,可能有遗漏。












楼主 monkey_321456  发布于 2012-04-09 11:32:00 +0800 CST  

楼主:monkey_321456

字数:2937

发表时间:2012-04-09 19: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2-17 20:47:44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