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中国近代为何不堪一击?

文/欧阳泰
摘自:《火药时代:为何中国衰弱而西方崛起?决定中西历史的一千年》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4:57:00 +0800 CST  
一、清朝大和平时期
当然,理由之一是英国历经了人类史上并无前例的工业化过程,但随后我们将会看出,英国的军事优势并不全然取决于船坚炮利与大规模生产。我也必须体认一个事实:在战前,中国的军事发展已经停滞不前了。为什么?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4:58:00 +0800 CST  
因为无战事。到了十八世纪中叶,清廷已经完成了一项中国前朝历代未能企及的功业:它征服了蒙古人与中北亚的回部。而且,更早之前的俄国人也已经领教过清廷的厉害,所以北方已经没有边患。在海疆也已稳固无事的状况下,几个世代的中国并未面临严重外患,这段时间大约是从1760到1839年。不过,国内的民变不断,尽管有些规模颇大,但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时代相较,这个时期的战事已经算是特别少了。此时中国军队的战力减弱,军事革新迟缓。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4:58:00 +0800 CST  
以1340到1911年为时间轴,把战事在中国与西欧的发生频率都列出来,藉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段「清朝大和平时期」(The Great Qing Peace)的存在。把战争给图表化当然是很困难的,而且必须相当谨慎,但如果能辅以各种质性与量化资料来加以佐证,这类图表即可以帮我们观察出一些重点。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4:58:00 +0800 CST  
首先该注意到的是,从1350到1700年之间,中国与欧洲的战事模式是非常相似的。就中国而言,战事的次数在两个改朝换代的时间点来到了高峰期,也就是1368与1644年;但是,从1350到1700年看来,整体而言,欧亚大陆的两侧都是战乱频仍的,只有中国在一四五〇到一五五〇的百年之间相对来讲较为平静。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4:59:00 +0800 CST  
二、大分流现象
然而,中国与欧洲的模式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初出现了显着的大分流现象,这段时间内欧洲还是连年战乱,中国的战事数量却持续流连在整个时间轴上的最低点。相对而言,这是中国较为平静的一段时期,我们可以称之为「清朝大和平时期」,从十八世纪中一直持续到一八三九年,而且韩日两国在这段期间刚好也是战事较少的。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4:59:00 +0800 CST  
但实际上,任何清史专家都能正确指出这段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大规模的冲突,1800年前后发生的几场战事尤其惨烈。然而,此时中国大致上并无对外战事,而且从纪录看来,如果与1200年之后的其他历朝历代相比,在清朝大和平时期出现的次数相对来说较少。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4:59:00 +0800 CST  
然而,尽管欧洲十八世纪出现了比十七世纪更长久的和平时期,但十八世纪的欧洲只要有战事爆发,却总是越来越激烈,最后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来到了最高点,整个欧陆在十八、十九世纪之际被搅得天翻地覆。所以,中国的军事革新才会在清朝大和平时期减缓,同时间欧洲的军事革新却加速了,发展出威力更强大的新式大砲、火器、组织结构与战术,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4:59:00 +0800 CST  
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初,就是中欧双方在武力上的「大分流时期」,西方人也刚好在此时建立起对于中国的印象:在许多方面都停滞不前、庞大顽固而且窘困不已。小说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参观完一艘中国船只后,就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上述看法:「几千年过去了,中国人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建造尖底帆船,而且建造出来的东西简直在虚掷时间。」对于面临剧烈变动、朝现代化发展的西方而言,中国呈现出一种负面形象。如今某些学者仍抱持相同看法,语气也与一百五十年前的狄更斯几乎一样好辩。例如:「在早熟的唐宋两朝(619~1279年)之后,(中国)并未出现具有积累性的革新之举。」
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在宋朝之后,中国还是有很多具有积累性的革新之举。然而我无意全然屏弃「中国停滞不前」的概念,而是要用更精确的方式来使用它。从军事史的角度看来,此一概念只适用于两个时代:1450到1550年大致相符,至于1760到1839年,的确是个极其停滞的时代。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0:00 +0800 CST  
更重要的是,若要解释中国的军事为何在这两个时期会陷入停滞状态,我们必须谨慎为之。传统派的学者们倾向将问题归咎于根深蒂固的文化与体制特性。他们主张,中国之所以陷入困局,都是因为保守主义、封闭心态、自以为文明程度较高,还有奉行儒学教条。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0:00 +0800 CST  
也许你会认为,会这样说的都是一些保守学者,他们深信「西方各国积极接受多元文化,导致它们的独特性全都泯灭消失了」,但事实上类似的观点也普遍出现在许多军事史的着作里。最近有一本关于火药的杰作就这么写道:「中国的廷臣把火药科技视为雕虫小技,嫌吵嫌脏。对他们来讲,大砲再有用也无所谓——功能性对于西方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价值,但中国人不这么认为。」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0:00 +0800 CST  
另一本书的作者钻研文艺复兴时代的军事史,他在书中写道:「掌权的中国官僚……基本上没有兴趣,他们对战事的科技不屑一顾。」某些学者即便从全球历史的角度来论述着书,也表达出同样的观点,《世界史中的战事》(Warfare in World History)是这么说的:「中国不想大规模试用新科技,唯恐扰乱儒家的社稷与国家秩序。」至于《战事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 of Warfare)一书的说法也是大同小异。在其他文类的作品中,例如新闻报导,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观点。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0:00 +0800 CST  
然而,如同我们将在本书中看到的,中华帝国的领袖与官僚们其实是深受火药与火器吸引的,而且也花了很多心血去发明、改造与革新。即便是身兼大儒身分的廷臣也深受吸引。这些人研究、测试火器,实验自己的产品,并且钻研火器的战术与战略,也把这一切详细地写在书里。每当外人,无论是越南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或英国人,发展出有效的科技时,他们总会加以研究与应用,通常也为此耗费许多时间与资金。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0:00 +0800 CST  
在中国史上,仅仅少数时期有人呼吁不要进行军事革新,尤其是一七六〇到一八三九年之间的清朝大和平时期。不难理解的是,这段期间的儒士们大多在钻研军事以外的事务。等到战火再度于一八三九年点燃(而且,十九世纪中叶的历次大战,堪称中国史上最具杀伤力的),还是儒士们率先跳出来进行军事革新。过去,一般人都认为他们的成果并不卓着,但实情并非如此。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0:00 +0800 CST  
三、军事为何停滞
十九世纪战乱频仍时,中国的表现为何如此积弱不振?我无意彻底解开此一谜团。战争其实只是许多变数之一,其他还包括满汉之间的紧张关系、不灵活的政治结构、朝廷的党派林立,还有环伺中国的强敌实在太多,各种因素交杂。过去曾有许多中国专家提出其他模式来解释「中国为何会停滞不前?」这个谜题,他们的说法也不该被全然屏弃。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1:00 +0800 CST  
例如,邓钢曾提出极其细致的「结构平衡」(structural equilibrium)模式,还有某个古典的概念则是认为中国欠缺一个积极主动的布尔乔亚阶层(伟大的中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就是抱持此一看法)。王国斌与若森萨(Jean-Laurent Rosenthal)提出的模式则是建立在地缘政治的竞争、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三大要素上,还有许多其他的解释。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1:00 +0800 CST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该全盘否定传统派学者喜欢的那种文化解释,尤其是在科学方面。尽管目前许多学者都认为实验科学并非造成「经济大分流」(the Great Economic Divergence)的主因(在修正主义的争论中,无论是正方或反方的学者都有人如此主张),但我却因为发现了一些证据而深信科学是造成「军事大分流」的关键因素。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2:00 +0800 CST  
既然聚焦在科学上的传统派学者是对的,我们也就不该忽视他们所强调的那些文化与社会要素,例如:法律体系、财政结构、财务体系、城市治理、教育体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更多的比较研究,也已有许多东亚史专家正循着这个主轴深入了解中。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2:00 +0800 CST  
尽管如此,若想探究在世界史上西方崛起与中国没落的理由,地缘政治的不稳定程度(换个说法,也就是各国交相征伐的时代有多久)还是可以为我们提供解释。欧洲的国家体系也许真的是非常稳定而持久,但军事竞争的模式也对中国造成了重大影响。
事实上,「从全球各国交相征伐的情形来看中国的衰落」这种观点之所以引人入胜,理由之一在于它让我们看出所谓现代化(也就是以有系统的方式采用先进科技与技术的过程)并非在一八〇〇年代突然出现在亚洲的。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2:00 +0800 CST  
如同其他学者曾经指出的,那是经过长期深化的。东亚出现了第一批火器,因为各国纷纷采用,导致火器在西元九〇〇到一三〇〇年期间历经了长期的演进。后来,火器才外传到东亚以外的地区,传播者可能是四处征战的蒙古人与其盟友们,到了一三二〇年左右才在欧洲生根,但很快又进入另一个演进过程,接着再度外传。

楼主 明朝城管  发布于 2020-08-14 15:02:00 +0800 CST  

楼主:明朝城管

字数:4466

发表时间:2020-08-14 22: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8 12:18:48 +0800 CST

评论数:4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