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妙玉的栊翠庵中有哪些器物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09:00 +0800 CST  
《红楼梦》是后世窥看明清时期物质文化的一扇窗口,“白玉为床金做马”的贾府中日常器用自然处处体现着显赫或雅致,但《红楼梦》中最珍贵的器具却是随着妙玉集中出现在第四十一回,彼时贾母携刘姥姥一起逛到了妙玉清修的栊翠庵,等众人走时,妙玉将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引到耳房里吃梯几茶,拿出珍贵的“(分瓜)瓟斝”“点犀” 和贾府中也未必拿得出来的一件绿玉斗和“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茶具以及五年前埋下的装着妙玉从梅花上搜集来的雪水的“鬼脸青的花瓮”……这场“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清雅的茶局着实讲究。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09:00 +0800 CST  
本文结合一些文物以及沈从文、周汝昌、孙机等所撰的相关文章,爬梳这一回目中出现的器物。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09:00 +0800 CST  
位列十二钗正册的妙玉散见于五个回目中,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是对妙玉性情最深刻的塑造,这些看得人眼花缭乱的茶具更富有隐喻,如沈从文所言“是作者下笔有分寸、有含蓄的妙文”,历来为研究者所重。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些文物实物以及沈从文、周汝昌、孙机等先生所撰的相关文章,爬梳这一回目中出现的器物。
值得注意的是,活文莫要死注,《红楼梦》中的绝大部分器物当然是有所本,但是也并非全部的内容都要对应一件实体,曹雪芹在自己所寓目或者把玩过的器物上多少要添加些“小说家言”,故而不少器物都抽象变形以更适于文本语境。
如争论较多的“(分瓜)瓟斝”和“点犀” 和绿玉斗,文本对这三件文物介绍道:
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 。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0:00 +0800 CST  
(分瓜)瓟斝的读法
首先我们来看“(分瓜)瓟斝”,沈从文在《“(分瓜)瓟斝”与“点犀”——关于〈红楼梦〉注释一点商榷》中回溯了明清时期的上层士绅的雅好:
时会所趋,却俨然成一时风雅主人。不仅经常招朋聚友,吟诗作画,写斗方,充名士。遇春秋佳日,还必然呼朋唤侣,游山涉水,吃喝玩乐。出行求便于携带,因此照《梦溪笔谈》提到流行用葫芦或编竹丝加漆做茶酒器,讲究的且必仿照古代铜玉器物,范成各种形态花纹。这种器物和南方其他许多工艺品一样,到清初,进而成为北京宫廷贵族好尚,除制成各种用器外,还做成整套的乐器,通称“葫芦器”或“匏器”。
因此“(分瓜)瓟斝”如果实有其物,大概就是“用匏类范成斝式的茶具。”后来学者据此延伸,是用斝形的模具套在匏(小葫芦)上,匏逐渐成型,之后脱模风干,成了斝形,做法很类似于现在市场上贩卖的人参果。
至于“斝”,则是器物中的老面孔了,如国家博物馆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介绍到的三件:左边是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陶斝,陶斝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先民创造出来用于炊煮;中间是国博馆藏的商代青铜斝,属于温酒、灌酒的礼器;右边是故宫收藏的清乾隆掐丝珐琅斝,和前两件的古朴凝重相比,显得很洋气,然而青铜斝的造型元素一点儿不少,甚至也装饰了商代常见的饕餮纹,俨然是“复古的时尚”。宋代以来,文人雅士崇尚青铜礼器,热衷收藏和仿制,曹雪芹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仿古风也极为盛行。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0:00 +0800 CST  
左: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陶斝;中:国博馆藏的商代青铜斝;右:故宫收藏的清乾隆掐丝珐琅斝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0:00 +0800 CST  
“匏器”,“匏”是葫芦的古称,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葫芦遗存,反映出葫芦在我国至少有七千多年的种植史。葫芦特别适合做容器,汉代,岭南地区的先民就仿照葫芦的样子制作陶壶,用来盛水、盛酒,下面这幅图就是国博馆藏的西汉匏壶。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0:00 +0800 CST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汉匏壶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1:00 +0800 CST  
到清代,如上述范制法的匏器很多,在葫芦幼小时将其纳入已制好的有阴文花纹的范模中,待其长成,与范模严丝合缝,取出后即可得阳文花纹的匏器。此法历史悠久,在民间连绵不绝,至清代传入宫廷,遂大为繁盛。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1:00 +0800 CST  
清 匏器双甲传胪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2:00 +0800 CST  
匏制八仙图八方倭角葫芦瓶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2:00 +0800 CST  
犀牛的身体被用于制作器物的历史在中国非常悠久,国博所藏的著名的“宰丰骨匕”就是用的犀牛骨,殷周时期,犀牛角和犀牛皮也被利用,如犀牛角做成的兕觥。宋明以来因南海贸易扩大,沉香、犀角等被进口来,高级官僚贵族因此多欢喜用来雕成种种美术品。沈从文谈及,用犀角做杯主要计两种形制: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2:00 +0800 CST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宰丰骨匕”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3:00 +0800 CST  
一种是横卧式多刻成张骞泛海的“博望槎”样子,仿照一段枯木形象,中心挖空贮酒,槎尾上竖,照例还留下些叉桠,本来可能还是用沉香做成,犀、银均后仿,通属于“酒船”类。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3:00 +0800 CST  
“博望槎” 船形酒器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3:00 +0800 CST  
另一种则是竖刻直立向下,上做喇叭口状,是由古代觚觯和犀觥取法,孙机先生在《从历史中醒来》一书中也谈道犀牛的问题,他认为“我国在殷周时代产犀,当时的人将犀角与犀革利用起来。用犀角做兕觥,在《诗经》中屡次出现,据《诗疏》引《韩诗》说:“兕觥,以兕角为之,容五升。”近年山西石楼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它的轮廓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木犀角基本一致;《桑扈》之所谓「兕觥其觫」,正是对这种曲线的描写。这就使我们解除了千年的疑窦,认识了兕觥的真面目。”
犀觥衍进而成汉、宋雕玉,宋、明犀角杯实仿玉。杯沿和柄部或做高浮雕子母辟邪,或刻教子升天大小龙,又或刻成灵芝仙草,再进而刻成锦荔枝、玉兰等像生花果,和其他山水楼阁场面。总之,数量多,式样变化也大。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4:00 +0800 CST  
山西石楼出土的龙纹兕觥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4:00 +0800 CST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角杯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4:00 +0800 CST  
那么,“点犀”应该是什么样呢?有学者认为,“”应该是高足器(“乔”本义为“高”),做酒器必然把中心挖空,因此不会有那条贯通犀角的白心,所谓“点犀”是子虚乌有。《抱朴子》称,犀角中心有白线直透到底,名通天犀,李商隐诗即引此喻心在暗里相通意。宋人用它作带版,名“通犀带”,尚有“正透”“倒透”等名目,在法定二十八种带制中还极贵重,仅比紫云楼金带稍次。
也有学者认为,《红楼梦》庚辰本、戚序本作“杏犀”,应该指质地优良的犀角在光下呈现通透的杏黄色。明、清代犀角杯是一种流行的器物品类,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件文物中大致看到“点犀”的样子。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5:00 +0800 CST  
清 犀角雕螭虎杯


楼主 奈姬雅典娜  发布于 2020-03-11 17:15:00 +0800 CST  

楼主:奈姬雅典娜

字数:3667

发表时间:2020-03-12 01: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22 16:11:28 +0800 CST

评论数:3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