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一下历史上有关“华夏”“汉人”“汉服”记载的资料

《宋朝事实类苑》:“幽州……居民棋布,巷端直,列肆者百室,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汉服”“胡服”同时出现,记载当时各民族混居的现象。


《宋朝事实类苑》:“虏主年三十余,衣汉服,黄纱袍,玉带,铫互靴,方床累茵而坐。……东偏汉服官三人,……西偏汉服官二人,……其汉服官进酒,赞拜以汉人,胡服官则以胡人,……二十八日,复宴武功殿,即虏主生辰也。设山棚,张乐,列汉服官于西庑,胡服于东庑,引汉使升坐西南庑隅。”“虏主”即辽圣宗耶律隆绪,此段记载路振出使辽国所见的礼仪情节。


宋代地理著作《方舆胜览》:“珍州……其昏姻以铜器、毡刀、弩矢为礼。其燕乐以锣罗鼓、横笛、歌舞为乐。至与华人交易,略无侵犯礼仪之风。凡宾客聚会,酋长乃以汉服为贵。”是对宋朝珍州(今贵州正安)僚人习俗的记载。


明朝官修地理志《大明一统志》记载:“婚姻以铜器、毡刀、弩矢为礼,燕乐以铜罗鼓、横笛、歌舞为乐,会聚以汉服为贵,出入背刀弩自卫。”。晚明时期地理作《蜀中广记》:“累世为婚姻,以铜器、毡刀、弩矢为礼,燕乐以锣鼓、横笛、歌舞为乐,会聚贵汉服,出入负刀弩交易,与华人不侵,此亦属县之大较也。”都是对《方舆胜览》珍州记载的转述。


据宋朝官修《宋会要》辑录的《宋会要辑稿》:“其衣服之制,国母与蕃臣皆胡服,国主与汉官即汉服。”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契丹国志》及元代《文献通考》都予转载。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3-28 18:32:00 +0800 CST  
宋代《契丹官仪》:“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蕃)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记述宋朝庆历年间余靖出使辽国的见闻。


元修《辽史》:“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这是史籍中关于汉服的最著名记载,《辽史·仪卫志二》则直接分为“国服”“汉服”两个条目,详细记载辽国使用的胡汉两种服饰制度。


以下列举后代《续通典》《续文献通考》《北游录》等古籍对辽国服制历史的转载利用情况。
清初《北游录》:“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乾亨以后,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


明代《续文献通考》:
“入晋后,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马端临考冠冕服章,自天子以及士庶人皆载之。今考《辽史仪卫志》备详国服汉服,而士庶人之服略可见于本纪者,如右。”
“不知窄袍、中单不必冬间始服之也,若谓皇帝常服即汉服之柘黄袍等,则更鹘突不足辨矣。”同页单列一条“汉服之制”。
“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熈以后大礼并汉服,常朝仍遵会同之制。”
“臣等谨按国服、汉服具详如右。”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3-28 18:34:00 +0800 CST  
清代《续通典》:
“会同中,(辽)太后、北面臣僚并国服,皇帝南面臣僚并汉服。乾亨五年圣宗册承天,太后给三品以土法服,自是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汉服。兴宗重熙五年尊号册礼,皇帝服龙衮,北南面臣僚并朝服,自是以后大礼并从汉服矣。今先列国服而以汉服次于后焉。”


“蕃汉诸司使以上并戎装,衣皆左衽,黑绿色。其汉服终辽世,郊丘不建,大裘其衮服。”


“辽,祭山仪:皇帝红带、县鱼、三山红,垂饰犀玉、刀错,朝服垂饰犀玉,带错;公服,玉束带。其汉服衮服,革带、大带,剑、佩绶;其朝服,革带、剑、佩绶,皇太子、亲王及群臣皆同。七品以下去剑,佩绶其公服。”


清代《续通典》:“元国服之制无可考,今叙汉服之制如左。”指元代蒙古官服已不可考,而叙述当时所采用的汉服制度。


以上表明,清代学者奉乾隆敕撰的《续通典》等典章资料中有较多记载涉及汉服。


《明实录》:“虏数千骑突入延绥黄甫川关城,焚劫城内外凡四日,攻堡不克而去。虏之初至也,以数骑汉服扣关,诈称为大同镇奉公役至者,阍人启扉,千众奄至,把总高尚钧中流矢死。”记述蒙古鞑靼士兵诈穿汉服骗开城门后突入进行劫掠。


明诗:“燕台十月霜林晓,话到滇南入路岐。……沙江流水斜侵郭,汉服居民半杂夷。君去幕中勤佐理,从来徭俗更浇漓。”也是表明边疆地区汉人与其他民族混居的情况。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3-28 18:36:00 +0800 CST  
朝鲜《仁祖大王实录》:“凡虏之来投者,使其养子毛有见主之,即换着汉服,人不得识别矣。”记载朝鲜君臣对话,指出明朝平辽总兵官毛文龙令由后金投降者换穿汉服。“朱之蕃之弟亦被执,终始不屈,张、朱两人不为剃头。城外有长兴寺,张、朱着汉服居于寺中云。”


崇祯四年(1631)大凌河之役中明将张春兵败被俘,出使后金的朝鲜使者回国后向其国王报告张春坚不剃发的情况。


《峄桐文集》:“次尾叱曰:‘我不死卒手,尔官自持刃,且巾帻汉服也,吾不去此,不得无礼我。’”记述1645年抗清英雄吴应箕被捕后不屈而死的情形。


《续明纪事本末》:“(金)声桓预作数十棺,全家汉服坐其中,自焚死。”记载1649年金声桓反正后遭清军攻击,全家着汉服自焚。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3-28 18:39:00 +0800 CST  
明史
倭贼,嘉靖三十五年定:“斩倭首贼一级,升实授三秩,不愿者赏银百五十两。从贼一级,授一秩。汉人胁从一级,署一秩。阵亡者,本军及子实授一秩。海洋遇贼有功,均以奇功论。”
今臣分水西地,授之酋长及有功汉人,咸俾世守。虐政苛敛,一切蠲除,参用汉法,可为长久计。
时王师逾孟养至孟那。孟养在金沙江西,去麓川千余里,诸部皆震詟曰:“自古,汉人无渡金沙江者,今王师至此,真天威也。”
五月谕曰:“鸭绿江一带东宁等卫,密迩王境,中多细人逃至王国,或被国人诱胁去者,无问汉人、女直,至即解京(《明史》外国列传一·朝鲜列传)
甘肃巡抚赵载奏:“诸国称王者至一百五十余人,皆非本朝封爵,宜令改正,且定贡使名数。通事宜用汉人,毋专用色目人,致交通生衅。”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4-11 08:29:00 +0800 CST  
初,佛狸母是汉人,为木末所杀,佛狸以乳母为太后。自此以来,太子立,辄诛其母。
——《南齐书 魏虏传》


周显德初,有汉人自塞北而至者,言帝与后及诸子俱无恙,犹在建州,其随从职官役使人辈,自蕃中亡归,物故者大半矣。
——《旧五代史 晋书少帝纪》
其表数千言,大抵指斥高祖称臣奉表,罄中国珍异,贡献契丹,凌虐汉人,竟无厌足。

砺素耿直,嗜酒无检。始陷契丹时,曾背契丹南归,为追骑所获,契丹主怒曰:“尔何舍我而去?”砺曰:“砺,汉人也,衣服饮食与此不同,生不如死,请速就刃。”

翌日,翰乃辇其宝货鞍辔而北。汉人以许王既立,不复为乱,果中其狡计。
——《旧五代史 列传十三》

汉人教阿保机曰:“中国之王无代立者。”由是阿保机益以威制诸部而不肯代。其立九年,诸部以其久不代,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可乎?”诸部许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也。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一》

初,德光之击晋也,述律常非之,曰:“吾国用一汉人为主可乎?”德光曰:“不可也。”述律曰:“然则汝得中国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矣。”

契丹谓峤曰:“夷狄之人岂能胜中国?然晋所以败者,主暗而臣不忠。”因具道诸国事,曰:“子归悉以语汉人,使汉人努力事其主,无为夷狄所虏,吾国非人境也。”
——《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二》

吐蕃陷凉州,张掖人张义朝募兵击走吐蕃,唐因以义朝为节度使,发郓州兵二千五百人戍之。唐亡,天下乱,凉州以东为突厥、党项所隔,郓兵遂留不得返。今凉州汉人,皆其戍人子孙也。”——《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三》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4-11 08:30:00 +0800 CST  
有蕃部乜罗为殿侍,求锦袍、驿料,德舆不与,乜罗颇出怨言。后有谮乜罗与贼通,战则反射汉人,乜罗无以自明,乃谋附贼。——《宋史》列传八十五康德舆传

(政和五年)十一月,边防司奏:“据提举熙河兰湟路弓箭手何灌申:汉人买田常多,比缘打量,其人亦不自安,首陈已及一千余顷。若招弓箭手,即可得五百人;若纳租税,每亩三斗五升、草二束,一岁间亦可得米三万五千石、草二十万束。今相度欲将汉人置买到蕃部土田愿为弓箭手者,两顷已上刺一名,四顷已上刺两名。如愿者,依条立定租税输纳。其巧为影占者,重为禁止。”从之。——《宋史 兵志四》

安石奏曰:“今以三十万之众,渐推文法,当即变其夷俗。然韶所募勇敢士九百余人,耕田百顷,坊三十余所。蕃部既得为汉,而其俗又贱土贵货,汉人得以货与蕃部易田,蕃人得货,两得所欲,而田畴垦,货殖通,蕃汉为一,其势易以调御。——《宋史 兵志五》

初,纯仁与议西夏,请罢兵弃地,使归所掠汉人,执政持之未决。至是,乃申前议,又请归一汉人予十缣。事皆施行。——《宋史传七十三 范纯仁传》

遭母丧,服终,知成都府。乞禁西山六州与汉人婚姻,勿蹈吐蕃取维州之害。徙秦州。
——《宋史传八十一 刘痒传》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4-11 08:34:00 +0800 CST  
初,天祚之败于女直也,意谓萧奉先不知兵,乃召琳付以东征事。琳以旧制,凡军国大计,汉人不与,辞之。——《辽史 列传三十五》


太祖崩,郁与妻会葬,其妻泣诉于淳钦皇后,求归乡国,许之。郁奏曰 :“臣本唐主之婿,主已被弑,此行夫妻岂能相保。愿常侍太后 。”后喜曰 :“汉人中,惟王郎最忠孝 。”
——《辽史 列传五》
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介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

时汉人降与转徙者,多寓东平。丁岁灾,饥馑疾厉。德枢请往抚字之,授辽兴军节度使。
——《辽史 列传四》

(阿保机)乃说奚曰 :“契丹与奚言语相通,实一国也 。我夷离堇于奚岂有輘轹之心哉?汉人杀我祖奚首,夷离堇怨次骨,日夜思报汉人。——《辽史 列传三》

六年,帝以契丹、汉人风俗不同,国法不可异施,于是命惕隐苏、枢密使乙辛等更定《条制 》。——《辽史 刑法志下》

乃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仍置钏院以达民冤。

先是,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至是一等科之。

太平六年下诏曰:“朕以国家有契丹 、汉人 ,故以南、北二院分治之,盖欲去
贪枉,除烦扰也;若贵贱异法,则怨必生。——《辽史 刑法志上》

契丹通,汉人赞,殿上臣僚皆拜,称“万岁 ”。赞各就坐,行酒肴、茶膳,馒头毕,从人出水饭毕,臣僚皆起。契丹通,汉人赞,皆再拜,称“万岁 ”。——《辽史 礼志二》

定霸县。本抚余府强师县民,太祖下扶余,迁其人于京西,与汉人杂处,分地耕种。
——《辽史 地理志一》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由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 百官志一》

其打草谷家丁,备衣甲持兵,旋团为队,必先斫伐园林,然后驱掠老幼,运土木填壕堑;攻城之际,必使先登,矢石擂木并下,止伤老幼。又于本国州县起汉人乡兵万人,随军专伐园林,填道路。——《辽史 兵卫志上》

辛卯,以皇子胡卢斡里生,北宰相、驸马撒八宁迎上至其第宴饮,上命卫十与汉人角抵为乐。——《辽史 兴宗本纪二》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4-11 08:39:00 +0800 CST  
《乌桓鲜卑传》:汉人道逃为鲜卑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此蔡巨奏议之文,参《通鉴》卷五十 七。同传建安十--年纪事,“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 《通鉴》卷六十五乃改换此句作:“乌桓乘天下大乱,略有汉民十余万户”。这许多处的“汉人” 或“汉民”,均谓汉朝之人也。胡注:“一钱汉,言汉人之贱也。《表微》:“一钱汉,温公以意易之,言汉人不值钱也。自刘、石凭陵以来,汉人仰食于胡者 众,其为人蔑视固宜


《汉书.匈奴传》:“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郎中侯应习边事..上问状,应曰:‘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这里是汉元帝与侯应的对话,这里汉人已经是民族意义上的概念,是汉民族的自称。这样的例子还有,

《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及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 。

楼主 时光把剑制成矛  发布于 2019-04-11 08:42:00 +0800 CST  

楼主:时光把剑制成矛

字数:8758

发表时间:2019-03-28 18: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14 14:13:15 +0800 CST

评论数:4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