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治理及工具生物功用汇编(转)


绒毛藻
绒毛藻(Fuzz algae)是鞘藻属(Oedogonium)的丝状绿藻,经常附着于水草的叶片或茎节上,但也有可能自由漂浮,绒毛藻的长度一般在 5-8 mm 左右。很多藻类会混和成长:绒毛藻通常不超过 8 mm,而发藻通常不超过 4 cm。能运动的繁殖细胞前端具一轮纤毛。营养繁殖形式为圆柱形细胞顶部形成环形的瘢痕样结构(顶冠),只有具顶冠的细胞才能产生动孢子或不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为卵式。+ D9 ?7 I! O" R% f) Y" n( g
雄性丝状体与雌性丝状体等大,或其长度只有几个细胞(这种长度的雄性丝状体附着于雌性丝状体上)。
雄性丝状体产生的精子形似具长鞭毛的小孢子。4 u5 k( k% \* N Q2
受精后合子形成,合子经过休眠,分裂成四个动孢子,再经萌发形成新的丝状体。" A;
水草缺素造成叶片养分的渗漏,可能是造成绒毛藻附着成长的原因。
绒毛藻并不须要强光来成长,受感染的水草可能因为蒙受缺素影响成长,而使得叶片的养分渗漏至水中。9 X9 t% z) ]' n3 Y1 r% a
提供水草丰富的营养,能有效预防绒毛藻的发生,尤其是 CO2。
虾清理绒毛藻的功效卓著,是最受欢迎的藻类清理生物,此外飞狐、小精灵、大胡子异形、茉莉鱼对于绒毛藻的清理也很有帮助。

楼主 肥田毛毛君  发布于 2014-02-07 15:31:00 +0800 CST  

丝藻
丝藻(Thread Alagae)是黑孢藻属(Pithophora) 的藻类,由时候容易与水棉属(spirogyra)的发藻(Hair Algae)相互混淆。丝藻通常长在叶片的边缘,长度可达 30 cm 的细丝状。丝藻与发藻也经常一起出现并纠缠在一起。丝藻在池塘也经常造成困扰。丝藻的诱发原因还不是很清楚。
虽然丝藻在池塘也常造成很大的困扰,德国水族界将丝藻视为水质良好的指针,也就是说利用控制水质的方式来抑制丝藻的效果有限。*
另一种说法是过量的铁质容易引发丝藻,因此有人建议使用固态铁肥,而非液态铁肥。但是过多铁肥能引发丝藻的说法,遭到 Tom Barr 的驳斥。玫瑰鲫具有清理丝藻的效果。至于丝藻的清除,可利用筷子或牙刷加以卷起丢弃。至于生物防治法方面,飞狐或大和米虾都是清理丝藻的好帮手。此外玫瑰鲫对于清理丝藻的功效,颇受草友们的肯定

楼主 肥田毛毛君  发布于 2014-02-07 15:31:00 +0800 CST  

黑毛藻
黑毛藻(Black Brush Algae)可向来说是水族缸里排名第一最难缠的藻类。黑毛藻这个名字,水族爱好者一定不陌生,是一种在水族箱中滋生的藻类。一旦水族箱中染上这种藻类,想彻底清除是非常困难的,笔者的水族箱也没有幸免于难,在很久以前通过购买水草传染上了。这个藻类之所以可恶,一来是因为一旦传染上这种藻类,它就会滋生在水族箱的各个角落,包括精心设计的水草叶面、岩石及缸壁上,毛茸茸一簇一簇的黑毛随流摇曳,十分影响观瞻;二来是因为它一旦得势,就会不断的剥夺其他水草的光合作用所需的资源,包括CO2及各种肥料等,制约其他水草的健康生长。

说到这大家都明白咯,所有水族爱好者一旦见到这东西,都希望除之而后快,可是黑毛藻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除掉。它滋生时间相对来说很长,扩展态势比较缓慢,而一旦周围环境满足了这种藻类的生长,它就会迅速蔓延开来,就算人为的通过卡片等尖锐物体挂除它,通过手工摘除,它的孢子还是除不掉,不久又长出来。

楼主 肥田毛毛君  发布于 2014-02-07 15:32:00 +0800 CST  
@恶海花
有重复的吗?

楼主 肥田毛毛君  发布于 2014-02-07 15:36:00 +0800 CST  
被大吧精了,护!谢谢~@恶海花

楼主 肥田毛毛君  发布于 2014-02-08 17:05:00 +0800 CST  
磷酸和硝酸过去以来背负著暴藻的罪名, 但实际上磷酸和硝酸只是植物在成长时所需的营养, 真正的暴藻「引诱」物质其实另有其他凶手, 尤其是 NH4......
根据 Tom Barr 表示: 许多藻类孢子的诱发(induce)需要 NH4, 造成藻类萌芽的 NH4 浓度, 称为诱发点(inducement point)(在台湾可能要称为「暴藻点」才比较浅显易懂), 但是暴藻点的 NH4 浓度,暴露时间,以及每一种藻类的需求, 目前还不清楚。 不过根据 Tom Barr 的说法, 暴露时间在 30 小时内一般是不会暴藻的, 这也说明了有些人使用 NH4 为氮肥且配合每日换水而不暴藻的原因。 而一但成熟的(adult)藻类出现, 也会吸收NO3和PO4, 而且才不管什麼 pH 值和光照强度的。
为此我也很疑惑, 为何美国还是建议我们NO3和PO4照样添加的? 我直接询问EI的原作者 Tom Barr, 他的答案是:成熟的藻类活不久, 但每一种不太一样, 但只要水中还是有NH4, 就会不断诱发新的藻类出现。
这也是为何造对抗藻类时, 专家们总是说要大换水,清理底砂,还要有耐心。 底砂是NH4来源的大温床, 凡举残饵,腐尸,落叶与排泄物到了底床都得靠硝化细菌来作用。 根据一些学术界的研究, 水草对於NH4的吸收有百分之70是从水中,而非根部, 而水草对NH4的吸收,水中茎叶吸收的速度是根部的70至80倍, 此外NH4在底床中过高,更会毒害水草根部(肥伤)。 这是为何翻动底床很容易造成暴藻(NH4渗出), 也是为何专家们不鼓励养太多鱼, 也很鼓励在换水时把底砂吸乾净。
除此以外, 各种细菌最先所分解出来的有基氮,有机碳和有机磷, 水草都不爱吸收, 但有些藻类却可以! 这也是为何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上, 总觉得磷酸和硝酸会暴藻, 殊不知无机的磷酸和硝酸是硝化细菌在一连串作用后的末期产物, 而非引发暴藻的最初产物。
而各种藻类诱发的原因也不太相同, 也就是并非 NH4 引爆了所有种类的藻类出现, 美国草友 Christine Bennett 所整理目前美国水草界认为各种藻类诱发的原因:



楼主 肥田毛毛君  发布于 2014-02-08 17:08:00 +0800 CST  

楼主:肥田毛毛君

字数:11199

发表时间:2014-02-07 23: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21 22:17:59 +0800 CST

评论数:1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