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教你识别识别侧卫家族


苏35镇楼

楼主 名字区分大小写  发布于 2014-02-15 23:13:00 +0800 CST  
自苏霍依设计局的苏-27“侧卫”战斗机1977 年 5 月 20 首飞成功,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侧卫”家族,这些战机外形类似,怎样清楚地分辨它们也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现在我将“侧卫家族”各机型的外部特征略作整理,以便大家辨别型号。



苏-27的前身是T-10试验机,它在外型上与苏-27有部分不同,在此不作分析,下面就就苏-27系列的现役型号作一些分析。



苏-27采用第三代战斗机流行的翼身融合、大边条、机腹进气、双垂尾的气动布局,机头高于飞机主梁,发动机则挂装在主梁之下,整机呈眼镜蛇弯曲出击的样子,非常COOL。AL-31F高温部分采用了钛合金,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苏-27使用两台此种发动机,推力达25000千克,超过了起飞重量,因此推重比高达1以上。

其机翼是悬臂式中单翼,前缘后掠角42°,1/4弦线处后掠角为37°,下反角2°31′,翼根处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前缘为全翼展机动襟翼,后缘装有半翼展襟副翼,起飞着陆时的操纵由人工控制,飞行时的操纵由计算机控制。采用常规翼型,翼根相对厚度6%,翼尖相对厚度3~4%,翼内有整体油箱,翼尖整流装置底部装有导弹发射导轨。襟翼驱动器、制动器都在机身和尾撑内,机翼表面干净光滑。机身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头略下垂,座舱后的机身背部有减速板,后机身尾锥从两个发动机尾喷口之间突出(约2米)。尾锥端罩是铰接的,向上开启,以便放减速伞。尾锥两侧各有一个整流包。双垂尾布局,双梁盒式结构,垂尾前缘后掠角为40°,垂直安装在发动机舱外侧上方,方向舵内的铰链和作动器各偏向一侧,没有外伸摇臂,全动式平尾可差动或同步偏转,范围为+16°~- 20°。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均为单轮。主起落架向前收入翼根。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前轮可转向,带有挡泥板。主轮尺寸为1030×350毫米,工作压力12.22×105帕~15.68×105帕(12.46~15.98公斤/厘米2),前轮尺寸为680×260毫米,工作压力9.27×105帕 (9.45公斤/平方厘米)。



在后来,苏霍伊又发展了苏-27S、SK、SMK 等型号,是 苏-27 的改型或出口编号,比如我国引进的 苏-27SK,这些飞机只是在航电、火控、发动机等内部装备有所改进,在外型上并没有显著区别,性能也没发生质的变化。


苏-27中一个特别的型号是苏-27UB战斗/教练机,其与苏-27外形的最大区别是采用了串列式双座舱结构,其他与苏-27基本相同。



楼主 名字区分大小写  发布于 2014-02-15 23:13:00 +0800 CST  
苏-30“侧卫”系列



苏-30是在苏-27UB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称为 苏-27UP,后正式命名为 苏-30。是 苏-30 家族中最初的成员,不仅在名称上能看到 苏-27UB 的影子,而且在外型上与 苏-27UB 唯一的明显区别是:红外探测仪的位置向右偏并加装了空中受油装置。当年卖给印度空军的,就是这种苏-30,出口编号苏-30K。


苏-30MK,为苏-30 的改进型,它与苏-30 的外型区别也仅在于取消了进气口两侧的短翼状天线。已出席过航展的苏-30MK 编号为603,着有别致的断裂迷彩。



我国装备的苏-30系列是苏-30MKK,也是苏-30中有开始外形改变的机型。同苏-27UBK相比,苏-30MKK的不同特点在于首先外挂由苏-27SK/苏-27UBK 的10个增加到12个,在机翼根部添加了两个载重能力达2000千克的挂架,以挂载Kh-59、X-31等大型空地导弹。苏-30MKK的基本机体结构来自苏-35系列,甚至可将苏-30MKK称为无前翼、强化对地攻击能力的苏-35UB。
不过苏-30MKK在苏-35系列的基础上对飞机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加强,针对苏-30MKK的对地攻击任务的特殊性,苏-30MKK的机腹和座舱底部都铺设了强化钢板和复合装甲,大大加强了自身的装甲防护能力:其驾驶舱的钛合金护壁足足有17毫米厚,油舱和引擎等最重要最薄弱的部位也有同样的钛合金护壁。苏-30MKK所有的防护结构加起来足足有1480千克。与以前的苏-30不同,苏-30MKK的前起落架采用了双轮前起落架,并采用了苏-35/37 一样的不削尖垂尾,也是至今为止,是苏-30家族中唯一拥有平顶垂尾的机种,而后继改型机苏-30MKK2与苏-30MKK主要区别为苏-30MKK2的天线罩为白色,而苏-30MKK的雷达天线罩为黑色。



印度后来采购的是苏-30MKI,还有印尼的苏-30MKM,也就是苏-30MKI的印尼版。这是苏-30中外形最特殊的,其装备了三面翼和矢量发动机,也是“侧卫”家族中唯一拥有三面翼和矢量发动机的串列双座机型,外形极易识别。



苏-30KN 是苏-30 系列中最简单的改进型号。由于完全利用苏-27UB 的机体、动力装置和飞控系统,从外形上来看苏-30KN 与苏-27UB 没有任何不同,只是将武器挂架进行调整以挂载大型空地武器。另外将原来的 N001E 雷达换装为 PERO 相控阵雷达天线,不过即使有订货,雷达的改进工作也要在 38 个月之后才能完成。实际上 302 号机本身也不是全新制造的,而是 IAPO 在原先用于测试的苏-27UB 的基础 上改进而成的。这架飞机上有重新设计的座舱系统,包括有三个液晶显示屏,其中两个 MFI-9 型显示器的尺寸为 17.8 厘米X12.7 厘米,另一个小一些的显示器安装在它们中间,座舱内仍保留了备份的传统仪表。编号为302的苏-30KN是这是第一架也是唯一的一架苏-30KN 原型机。



楼主 名字区分大小写  发布于 2014-02-15 23:14:00 +0800 CST  
苏-27IB“鸭嘴兽”系列



这里指的是苏-27IB,苏-32FN和苏-34,后两者都是从 苏-27IB 发展而来的,三者在外型上与”侧卫”家族其它成员区别明显:并列双座、扁平颇似鸭嘴兽的机首。但这三者之间,外型差异不大。如果仔细比较三者的侧面图,可发现机首下垂幅度稍有不同,但利用这一特征在辨别图片时,会很困难。
苏-27IB 在地面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使用的是单轮主起落架,而不是 苏-34 和 苏-32FN 那种小车式双轮主起落架。在飞行状态中,起落架收了起来,我们还可以观察它的尾锥:和标准的 -27 没多大区别,由于,没装后视雷达的原故,所以不像那两者尾锥那样粗壮。



在苏27家族中,要数 苏-34 和 苏-32FN 最像孪生兄弟一样难以区分,事实上,苏-34 和 苏-32FN 只是因在作战任务有异而内部设备上有所不同,苏-32FN 更强调对海作战能力。而两者在外型没什么区别,如果从识别表中看,它们的主要外型特征完全相同。

苏-34机头改为扁平的鸭嘴兽形状,安装有一个具有地形跟踪/回避能力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座舱内有飞行员和领航员两个K-36DM弹射座椅,并列布置。机内燃油增加,最大起飞重量也有增加。全新设计的尾部安装有一个后视雷达。双轮起落架确保苏-34能在前线机场起降。

苏-32FN“海蛇”岸基侦察攻击机使用了“海蛇”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主要用于对水面舰只、水下潜艇以及水雷等目标实施搜索。苏-32FN岸基侦察攻击机还装备了用于发现敌人潜艇的多种机载设备:
1.为声纳浮标(在亚音频和音频工作的被动式声纳浮标、主动式声纳浮标)提供服务的机载雷达。就其技术性能而言,苏-32FN岸基侦察攻击机使用的声纳浮标远远超过了美国研制的SSQ-53B、SSQ-77A和SSQ-75声纳浮标。
2.用于发现小型目标(例如潜水艇潜望镜和通气管)并对声纳浮标实施监视的机载雷达。该雷达性能超过了美国研制的AN/APS-137雷达。苏-32FN 岸基侦察攻击机机载声纳浮标监控系统兼容性好,可以与英国研制的声纳浮标共同使用。
3.可以测出潜艇所引起磁场变化的机载探磁仪。这种磁探仪的性能超过了美国生产的AN/ASQ-81或者AN/ASQ-502探磁仪。为提高发现和跟踪潜艇的效率,可以将探磁仪与声纳浮标混合使用。
4.装有带可见光和微光波段的机载红外探测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气象和昼夜条件对海水中的热辐射实施探测,以便发现敌人潜艇。
5.机载电子侦察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对潜艇雷达实施侦察和识别。
现有的 苏-34 图片上显示:它们通常有编号为 42,43,45等编号 的 苏-34。据说 苏-34 的机密程度仅次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苏-47 “金雕”,所以极少抛头露面。但是,始终不景气的经济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允许它的航空工业对外出售先进作战飞机,苏-32FN 也在其中之列。经常有编号为 44-343 和 45-349 两架 苏-32FN 光顾航展,期待能获得海外订单。总之,从编号上看,苏-34的编号都为双位数,而苏-32FN则为三位数。


苏-27IB、苏-34、苏-32FN 的风档前都没有红外探测仪,机腹尾部她都没有尾鳍翼,这也是其它”侧卫”家族成员不具备的特征。



楼主 名字区分大小写  发布于 2014-02-15 23:15:00 +0800 CST  
苏-33“海侧卫”系列



苏-33系列是苏式战机中唯一的舰载型。苏-27K/33的结构和苏-27S基本相同,为了改善飞机的升力特性,提高短距离起飞性能,对苏-33专门进行了改进设计。

该机的机身结构与苏-27基本相同,都由前机身、中央翼和后机身组成。为了满足舰载机采用拦阻方式着舰时所需要承受的5g纵向过载,对苏-33机身主要承力结构进行了加强。前起落架支柱直接与机身主承力结构联接,加强了前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并且改用了双前轮。主起落架直接联接在机身侧面的尾梁上,通过加强的结构和液压减振系统,使主起落架可以承受在舰上拦阻着陆时6~7米/秒的下沉率。尾钩组件安装在强化的中央桁梁上,为保证飞机在大迎角状态下在舰上起、降的安全性,缩短了尾锥的长度,用电子设备代替了苏-27尾锥中的减速伞,尾钩连杆设置在尾锥的下方。

机翼部分改动比较大,苏-33增加了主翼的面积,并且把苏-27后缘半翼展的整体式襟副翼改为机翼内侧的2块双开缝增升襟翼,在机翼靠近翼尖部分设置有副翼。通过增加的双开缝增升襟翼,提高了苏-33的机翼升力。在外翼内侧的2块双开缝增升襟翼之间的位置上安装有机翼折叠机构,通过折叠机构把外翼分为固定翼段和可折叠机翼2部分,通过布置在机翼折叠机构开缝处后段的液压做动筒控制机翼的打开和折叠。



还有一种并列双座的舰载教练机,名为 苏-33UB,这种飞机虽然也是并列双座,但还是保持了和 苏-33 差不多的机首,红外探测仪位于风档前中间的位置,这两点加一起,在“侧卫”家族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苏-33UB 于 1999 年由英雄试飞员普加乔夫首飞成功,至今还未参加过航展。该机性能优异,不仅可用于教练,功能扩展潜力极大,有望成为不可多得的多功能战斗机。




楼主 名字区分大小写  发布于 2014-02-15 23:16:00 +0800 CST  
苏-35“超侧卫”系列


苏-35在外型上和苏-27的区别在于,包含一个新的雷达及一个较大的机鼻;还有小前翼,就如同海军型的苏33;另有更强大的发动机;一个改进的红外线搜索跟踪装置,装置于座舱的前面;一个在机身脊柱的红外线导弹告警探测器;大幅改良的内部电子设备;更大的尾鳍;两个发动机间有一个大尾锥。苏-35 取消了习惯位于机首顶端的空速管,垂尾顶端为了安装天线也未削尖。此外与专为空对空任务研制的的苏-27比较,苏-35大幅度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能使用俄罗斯新研制的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和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苏-35量产型使用的后射空对空导弹将有所改进。在导弹火箭发动机上加上了一个圆锥,修改了鼻罩与控制翼,以控制刚向后发射不久产生的不稳定状况。发射后射空对空导弹的发射导轨也改进过,能够用压缩气体将后射空对空导弹向后推出,因此后射空对空导弹可以轻松的进入向后飞行的状态。但是压缩空气将装在机体内,还是装在能向后转动的导轨内,还待研究。至于实际效果,还要用试验验证。



苏-35还有一型是双座的苏-35UB,外形伤看就是苏-35改为了双座的,其他和苏-35区别不大。苏-35UB目前似乎只有一架,也就是编号为801的苏-35UB,记住这个编号,就可以把它清楚地辨认出来。



08年试飞的苏35BM现在只有2架,一架沙漠涂装编号为901,另一架雪地涂装编号为902



这里还有另一种苏-35,以前称为苏-27SM2。其采用单座,常规气动布局,但红外探测仪和苏-30一样位于机头偏右的位置并装备有空中受油装置,通过这些可以很容易把它和苏-27区分开来。
2007年,俄罗斯苏霍伊公司近日宣布,将从2008年起量产最新型的苏-35型战斗机。预计该机的总产量将在300架左右。有消息人士透露,苏霍伊公司不久前刚刚向位于下戈罗德的热交换器公司订购了首批用于装备苏-35的空调系统。总订货量最终有望达到300套。作为对苏-27M进行深度现代化改装后的产物,苏-35型超机动战机有望巩固俄罗斯在世界军用飞机市场上的地位,直至俄制第五代战机投入使用。

楼主 名字区分大小写  发布于 2014-02-15 23:17:00 +0800 CST  
苏-37

至于苏-37 就是换上矢量发动机和改进电子设备的苏-35,外型上除尾喷管外,只有一个很小的特征可供分辨,就是在 苏-35 机座舱后面那根向后倾斜的天线后方,有一个像灯一样的凸起物,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反正在 苏-37 相同的位置上没这个东西。苏-37只有一架,在双垂尾外侧涂有 711 编号的那架 苏-37,是唯一的一架 苏-37。实际上,至今我们也只看到那么一架 苏-37。所以再没出再第二架苏-37 记住 711和迷彩就可以识别出苏37



楼主 名字区分大小写  发布于 2014-02-15 23:17:00 +0800 CST  
图为KNAPPO制造的SU-27SM2首批量产型(试生产型,一共生产了12架,从“红色01”到“红色12”,全部交付给了俄罗斯联邦空军)










楼主 名字区分大小写  发布于 2014-02-15 23:20:00 +0800 CST  

楼主:名字区分大小写

字数:5437

发表时间:2014-02-16 07: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8-24 12:36:45 +0800 CST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