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瞬间:歼8\/歼8ⅡACT验证机

ACT(主动控制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一种先进飞行控制技术,采用该技术的战机可以明显提高飞行性能。为了发展中国自己的航空飞行控制技术,为中国自行发展的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进行技术储备,在经过早期歼6改进型技术验证机的初期试验后,采用1架批生产的歼8I战机改装为歼8ACT技术验证机。
歼-8ACT验证机,所谓ACT-指的是飞机主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技术和电传操纵系统(FBW)一起是提高飞机操纵性能、机动性能和生存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于1979年发展ACT/FBW技术,在完成地面样机研制的基础上,于上世纪80年代决定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歼-8ACT验证机,这架歼8ACT上完成了中国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由模拟到数字的技术进步。
歼8系列战机的机体空间和发展潜力都比较大,这就使其成为中国战斗机技术发展中最重要的验证平台。中国新型战机的很多先进材料技术、动力、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都是通过歼8系列作为基础试验平台发展完成的。
歼-8ACT验证机在歼-8的基础上加装了中国自行研制的纵轴数字电传/主动控制系统。为此该机在机翼加装了一个小鸭,形成独特的三翼面结构,歼-8ACT的电传操纵系统是采用四余度结构,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对静不稳定飞机全时间、全权限电传操纵飞行的系统。重点研究了对于各类飞机具有重要价值的放宽静稳定性技术和飞行边界限制技术。 该系统于1990年完成了全部开发和飞行脸证计划,考虑到歼-8机体的限制,中国在此后又处用歼-8Ⅱ飞机研制成功歼-8ⅡACT验证机,该机配备有更先进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这些飞机为中国ACT/FBW技术实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楼主 沭阳一只猫  发布于 2014-01-15 13:52:00 +0800 CST  


楼主 沭阳一只猫  发布于 2014-01-15 13:53:00 +0800 CST  
一、飞机试飞的分类
按性质和任务分为研究性试飞、调整试飞、定型试飞、使用试飞、出厂试飞和验收试飞等。
1、研究性试飞:为验证某项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实验室内不能解决的复杂技术问题而进行的试飞,包括用试验研究机的研究试飞和一般试验机的专题试飞。
2、调整试飞:又称发展试飞。通常在调整试飞之前新型发动机和各种机载设备已在定型的飞机上做过试飞,定型后才装上新型飞机。被试飞机从滑跑、预起飞开始,然后进行机动飞行以查明设计缺陷,排除影响飞行的重大故障。
3、定型试飞:又称鉴定试飞。在调整试飞后全面鉴定新型飞机是否达到设计技术指标,考核其飞行性能、可靠性和调整试飞时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可行性,决定是否可投入成批生产。
4、使用试飞:在实际使用条件下为投入航线或服役作准备而进行的试飞。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评定飞机及其装备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确定飞行员训练要求、地面维护要求和外场保障设备。为使试验具有代表性,通常用10~20架飞机试飞。有时把调整、定型和使用试飞结合进行,以缩短试飞周期。
5、出厂试飞:分为抽查试飞和交货试飞。前者是从批生产中按比例抽出一些飞机作特定科目试飞,以检查这批飞机是否稳定地达到设计指标;后者考核每架飞机的生产质量。一般由制造厂按合同规定进行。
6、验收试飞:使用部门根据合同规定检验飞机和机载装备的性能与质量的试飞,由使用部门派代表到制造厂实施。成批生产的飞机一般只做出厂试飞和验收试飞。
二、飞机飞行试验
试飞程序和准备 首先在地面作各种工作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飞行试验,发现不安全因素并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然后进行安全范围内的各项试飞,以收集分析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逐步扩大飞行范围。最后进行确定使用性能的飞行试验。按试飞大纲要求经过安全性、设计指标和使用性能的鉴定后,一般就可结束飞行试验。
飞行试验的准备包括收集资料,确定课题,准备试验机(改装)、试验器材和设施,确定试验方法,培训试验人员,编写试飞大纲和地面试验大纲,制定测试方案,完成规定的地面试验。

楼主 沭阳一只猫  发布于 2014-01-15 13:56:00 +0800 CST  
院士忆顾诵芬:歼8Ⅱ低空飞行表演征服了美国人
1978年在顾总的领导下成立了技术分析组,我任总体组长,通过分析得出歼8在5公里高空以上性能全面优于米格-23,5公里以下各有所长。在他的指导下,我起草了分析报告,以所文件的形式正式上报,提出不宜测仿的建议并组织凌正国、李兵同志一起编写了对比分析报告,比较详细、全面的分析为歼8大改(改两侧进气)做了舆论准备。

楼主 沭阳一只猫  发布于 2014-01-15 13:59:00 +0800 CST  
李天设计并建造了国内第一个外场 RCS测试系统,对歼 8飞机进行了隐身性能改进

为了验证设计计算飞机 RCS的可信度,1998 年,他领导课题组专门设计和制造了可承担整机重量的高精度电动测试大转台和支架,组建了外场 RCS测试系统。用此系统对歼 8Ⅱ 真飞机原型和对重要强散射源采取隐身措施的改进型飞机的 RCS进行了外场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型真飞机的前向 RCS比未改前真飞机的前向RCS降低了2/3,也验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现已为歼 8改型飞机所采用。该项目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摘自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

楼主 沭阳一只猫  发布于 2014-01-15 14:01:00 +0800 CST  
李天谈歼八的隐型改进: 从 “ 七五”“ 八五”开始,601 所就开始逐年规划,发展隐身试验及试验手段的建设工作。“ 七五”期间,601 所利用歼 8飞机研制所建设的微波暗室 (156号厂房)扩展功能,利用现有条件及很少的课题经费,组建了微波暗室内 RCS 测试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使601 所跻身于国内当时仅有的三家同类技术先进实验室的行列,利用该系统开展的《 歼8II飞机减缩 RCS综合措施初步研究》在1988年航空工业部隐身技术年会(西安)上报告,受到与会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作为重要研究成果,收入了隐身及反隐身研究论文汇编。该测试系统1990 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例如,601 所牵头,606所 、北航、南航和 014中心参加的二元喷管红外抑制试验研究,是利用真的涡喷6不带加力喷管发动机,由 601 所与606所进排气系统专业运用二元喷管程序设计并制造出了简易二元喷管,在南京利用014测试设备系统,共同完成试验,收到单独运用外形技术可减少红外辐射 35%的抑制效果,为后期其红外抑制技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又如,由601 所牵头北航、长春光机所参加的全尺寸座舱风挡镀膜技术验证研究中,北航完成了制膜层设计,长春光机所完成了镀膜制备,全尺寸座舱模型设计制造和测试验证工作由601 所完成,通过在沈阳外场的 RCS测试,收到了预期效果,达到了隐身预研指标。
再如,601 所与621 所联合研究的歼 8Ⅱ 全尺寸吸波结构腹鳍的设计、制造和 RCS测试也收到较好效果,也证明了601 所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的技术途径是完全正确的

楼主 沭阳一只猫  发布于 2014-01-15 14:02:00 +0800 CST  
1995年 1月 组成一个课题组,开展了针对现役飞机三项强散射源减缩的《 歼 8II飞机 RCS减缩技术外场试验研究》。开展重型战斗机外场RCS测试,国内没有先例,601所也没有现成的设备,更关键的是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在当时的解思适所长及主管总师李天的支持下,用暗室内现有设各,再搞一个能支持重型战斗机的简易转台,并于 1995年10月 在沈飞公司跑道上干起歼 8Ⅱ 飞机外场RCS测试,这个测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歼8Ⅱ 是我空军的主战机种,它 RCS究竟是多少?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各文献报道莫衷一是。虽有模型在暗室内的测试数据,毕竟那是模型阶段。这个 RCS数据外场实测对我军防务部署及评估,对现役飞机隐身技术改装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李天对同事们说一定要为601所争气,为我军增光。
所长、总师亲临现场,干技术工作的人就有了信心和底气。外场条件是艰苦的,技术风险也不小。各专业十几号人,加上沈飞公司试飞站的人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单单是协调就不容易。飞机架设支撑用聚苯乙烯白泡沫塑料支柱,这种支柱太粗了背景散射就大,影响测试误差;太细了还怕支撑强度不够,飞机安全有问题。在技术上,李天严格把关,更重要的是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放手大胆去干!泡沫塑料支架支撑起一个 ⒛ 多米长十几吨重的大家伙,转起来,现场看着真有点悬。虽然我们做了强度估算,但是领导还是要把关。解所长、李天还特意找来强度专业的老同志,对泡沫支架强度刚度进行了校核。
1997年 9月 ,利用改造后的转台,完善了测试系统,又进行了一次歼 8II飞机 RCS减缩技术验证测试。上次 (1991年)受经费限制,转台是人 手推肩扛推动的,工作效率极低。经过改造,安装了电机及驱动机构,可 以电动与计算机联网测试,该设备在当时是比较先进高效的了。试验规模不可谓不大,各单位人员十几号,转台、设各、支架、吸波屏,拉了好几卡车。经过安装、联调,测试比较顺利,完成了歼 8II飞机原机及进气道、座舱、雷达舱三项强散射源采取隐身措施的隐身测试,获得测试数据近万个,各种状态曲线 30条。
这次测试是歼 8Ⅱ 飞机 RCS首次外场测试,为国内重型战斗机外场 RCS试验的首创,开创了重型飞机 RCS外场测试的先河,首次获得了空军主力机种歼 8Ⅱ飞机 RCS整机数据,实施验证了飞机三大强散射源 RCS减缩措施和效果,对空军飞机隐身改装提供了可用的技术方案和工程经验。在推动隐身技术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不仅有现实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深远的社会效益。该次试验用自行组建的试验系统进行大型战斗机真机外场 RCS试验属国内首创,得到了莅临现场的中外专家一致的高度赞许。俄罗斯隐身专家毛宁感叹地说:“ 这么大规模的试验我多少年未见过了!” 这项试验研究成果 1999 年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天院士非常重视隐身设计手段的建设,挂在嘴边的话是 “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开展隐身设计更是如此,以对飞机隐身设计影响最大的外形设计为例,在进行初步设计时,至少同时提出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各选方案,到底哪个更好?如何选择?不可能都制造出实体模型进行隐身测量,因为这样既浪费周期在经费上也无法支持。这就需要拥有强大的仿真计算I具支持。李天院士利用一切机会寻找建立完善计算手段的机会。1990年,在他的组织下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了国内最早的隐身飞机工程估算程序集,采用经验工程计算方法,适用于概念设计阶段的多方案隐身效能快速估算和比较寻优。
为了应对初步设计对计算精度的进—步需求,1995年又组织研制了高频计算软件包,涵盖了物理光学法 (P0)、 几何光学法 (GO)、 几何绕射理论(GTD)、 物理绕射理论 (PTD)、 弹跳射线法 (SBR)等,使新一代战斗机的隐身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进人2000年以后,随着飞机隐身水平的提高,对仿真计算的精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这就需要开发基于精确方法的仿真计算工具。其特点是基于飞机表面的电磁场或电流分布进行严格求解,同时考虑表面各散射部分的相互作用,计算精度高,尤其适用于超低 RCS飞机设计,但是这种方法对计算机资源的要求非常高,一般只能计算 10个波长大小的目标,对于一典型的战斗机,飞机机身长⒛ 米、翼展 15米、高度 5米左右,都存在几十到百个波长,无法实现实用化。经过李天院士的艰苦努力,国 内首套结合了国最先进的多层快速多级子算法和大型计算服务器的实用化精确计算手段得以成,并且在多个高隐身飞机设计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楼主 沭阳一只猫  发布于 2014-01-15 14:02:00 +0800 CST  



楼主 沭阳一只猫  发布于 2014-01-15 14:09:00 +0800 CST  

楼主:沭阳一只猫

字数:4545

发表时间:2014-01-15 21:5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8-25 12:49:28 +0800 CST

评论数:4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