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步步惊心】三十六种古代女子头型

双丫髻
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常见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侧,再梳结成髻,置于头顶两侧。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俗称刘海,一般多用于侍婢丫环。 双挂髻其梳编法是将发从头顶平分两股。结成髻或鬟,垂挂于两侧,额前饰有垂发。据〈丹铅录〉记载:“北齐后宫之服,女官八品、偏垂发。(注云:垂发,覆目也,盖夷中少女之饰,其四垂短发仅覆眉目,而顶心长发,绕为卧髻,宋人词所谓鬓垂偏荷叶也。今世犹有之”)亦类似这种发式。
古代少女发髯名。宋代少女一般以梳双髻为多,即在头上或在额旁梳成两个小鬟。宋代黄庭坚有:“学绾双鬟年纪小”和“云鬟垂两耳”诗句。宋代晏几道诗有:“垂螺拂黛清歌女”、“犹绾双螺”,其他如“两两青螺绾额旁”、“双螺未合”,以及吕滨老诗:“起来重绾双罗髻”等,都是形容还未到梳成发髻时的少女发饰形式。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36:00 +0800 CST  
飞仙髻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始见于汉代,其式绾发于顶,呈飞动状。  据《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皆属高鬟式。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36:00 +0800 CST  
架子头
随着满族妇女发式的不断复杂化,其头式也逐渐的多了起来。架子头发式便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架子头”。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这种“架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

架子头在梳理时比较复杂,要放发架,将头发分扎两把,左右互缠,插簪戴首饰等,所以在满族的富贵人家一般都有伺候梳头的“妈妈哩”。但满族妇女讲究自己动手梳妆,都以自己会梳架子头为荣。如果谁梳不好自己的头,就会受到长辈的责骂和周围人的嘲笑。至于伺候梳头的“妈妈哩”,不过是只管拿拿镜子,递梳篦,收拾梳头用具什么的。满族妇女那艳丽夺目的架子头,其梳理往往都是出自本人,即使皇宫妃嫔也不例外。北京故宫保存的道光朝《曼宁行乐图》中的妃嫔贵妇们的发式即是这种架子头。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38:00 +0800 CST  
一字头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41:00 +0800 CST  
双螺双螺髻
明代双螺髻,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时称“把子”,是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且流行于民间女子。  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画》亦有这类发型,螺髻清晰秀雅。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42:00 +0800 CST  
高雅髻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43:00 +0800 CST  
随云髻
“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据《国宪家猷》记载:“陈宫梳随云髻。”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44:00 +0800 CST  
凤冠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46:00 +0800 CST  
大拉翅
又名大京样、大翻车、达拉翅、答喇赤、旗头、旗头板等,清朝晚期在满族及清宫中为妇女所流行的一种头饰,为板状冠型,呈现如牌楼般高耸挺立的风貌。
一般加戴在真发梳成的二把头之上,与之共同构成夸张的大二把头形状。
常见的大拉翅是扇面状的中空硬壳,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头围大小的圆箍。以铁丝做架,布袼褙(浆糊粘合起来的多层布)做胎,表面包裹黑色缎子或绒布。大拉翅的表面可以插绢花、簪、钗等众多装饰,有时候侧面还悬挂有流苏。
大拉翅使用的时候用扁簪固定在头上,不用的时可取下。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48:00 +0800 CST  
元宝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再置木或将假发笼蔽,呈元宝状。据〈晋书〉记载:“用发既多,不可恒载,乃先木及笼上装之,曰假髻或假头。”唐张雄夫妇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类似这种发型。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49:00 +0800 CST  
双平髻
是将发顶平分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垂挂于两侧。这种发式多用于宫廷侍女、丫环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据记载从秦开始,延续及近代, 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这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中特别多见。敦煌千佛洞供养人之侍女与阎立本〈列帝图〉之宫侍,皆类似这种发式。其变化一般有“双丫 髻”、“垂挂髻”、“双挂髻”等。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52:00 +0800 CST  
灵蛇髻
古代妇女发式,始自魏、晋时期。髻式变化无常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据说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采兰杂志》:“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视蛇之盘形而得到启发,因而仿之为髻。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1:52:00 +0800 CST  
垂挂髻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2:01:00 +0800 CST  
十字髻
因其发髻呈“十”字形而得名的一种髻式。 这种发式的编盘方法是:先将头发盘成一个“十”字行的发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鬟直垂至肩,上用簪、钗固定即可。  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形象的图象资料如西安草厂坡出土的北魏彩绘陶俑,梳的就是这种发髻。魏晋之后各朝均很少见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2:04:00 +0800 CST  
巾帼髻
巾帼髻相对来说简单、干练,既有女子的美丽,又有男子的干练。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2:06:00 +0800 CST  
倾髻
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据《晋书》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2:06:00 +0800 CST  
花冠
冠小仅束髻,冠上多有花饰,在明代仕女多好用。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2:08:00 +0800 CST  
百合髻
百合髻的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 梳百合式的壮丽。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2:09:00 +0800 CST  
垂鬟分肖髻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据《国宪家猷》记载:“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肖髻。”在唐代常作为处女发式标志。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2:11:00 +0800 CST  
凌云髻的图片


楼主 舞歌北  发布于 2013-10-28 12:14:00 +0800 CST  

楼主:舞歌北

字数:4956

发表时间:2013-10-28 18: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6-01 11:11:19 +0800 CST

评论数:27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