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精选第24期】真实与想象,光影之间讲述作家传奇人生

属于海莲 汉芙的故事:海莲是一个穷苦的美国作家,常常抱怨美国人没人看英国文学,一次偶然,她在报纸上发现了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从此开始了与书店店员法兰克二十余年的书信来往,但此期间,两人未曾见面。1968年,法兰克病逝,两人的书信从此中断,1970年,海莲出版了他们的书信。1971年,在英国的邀请下,海莲终于来到了她经常“光顾”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5 00:42:00 +0800 CST  
精彩影评:
这是一部不太有名的电影,甚至它的译名都有一些拗口——《查令十字街84号》。这是个平淡索然得近乎任性的名字,似乎并不想诱惑你的垂青,只是在那里静静等待着知音。一如影片整体的气氛和风情,是那样一种淡然处之的关系,一段无为而治的友谊。
海伦,一个美国女作家,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英国的某家书店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提供她一些寻觅良久的著作。她写信给书店老板弗兰克,希望他能提供帮助,那一次,他没有让她失望——在以后相交的很多年里,他也从未让她失望。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对手戏,男女主人公永远都在静静地独白,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天空。日子就这样年年岁岁的过去,他们始终未曾谋面,只是一直依靠书信和包裹传递着彼此深深的了解和尽在不言中的温暖关爱。他常常在她列出购书单之前,就能猜出她的心意,找到最好的版本;而她在英国经济萧条的时期,一直为他和他的家人寄去紧缺的食物。他和她的家人朋友都知晓并认同这一段绵长浪漫的友谊,甚至,还有一些嫉妒他们之间不言而喻的默契。
只是,只是自始至终,他们只是通信,没有见面。
很多很多年以后,弗兰克已经去世,而海伦终于走过了那条街,站在了那家书店门口,然而斯人已逝,连书店都已经关闭。她最终还是走进了那扇门,站在空空如也的屋子里,独自揣想着当年那些堆到天花板的书籍,那些书架旁埋头寻找的爱书人,还有……弗兰克得体整洁的打扮,以及他温文尔雅的微笑。
她对着空气轻声说,弗兰克,我终于……还是来了……
那是一种如此温暖的揣想,如此温暖的语调,如此温暖的笑容,如同一杯酝酿多年的酒终于启封,饮了就化作思念,足以微醺一生。

深深的羡慕他们,有幸拥有一世的友谊,也许彼此也曾有过隐秘的心事无法如愿,但正是这样的遗憾,反而成就了一种更隽永的情感。他们甚至没有握过手,灵魂却一直并肩而行;永远隔着遥远的海峡,热烈的交流却从未停止;那一份真情无关风月,却无疑实现了天长地久。这样古典的浪漫,是否只会属于矜持保守的英国,只属于传统的三十年代。如果故事发生在今天,发生在身边,会不会只是另一段网络情缘,然后在日常琐碎的相对中渐渐失望,流逝了那一份距离带来的美感?或者,会不假思索的越界,让原本可以长久的情感,最终沦为欲望的前奏?
有没有这样一种情感,只是欣赏而不是占有?有没有这样一种情感,平淡如水却可以细水长流?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5 00:45:00 +0800 CST  
阿尔贝 加缪——第一个人
影片改编自加缪自传小说《第一个人》,故事聚焦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当童年时代的男主角回到阿尔及尔探望母亲时,政治动荡也山雨欲来。这边厢他在大学发表法国人应与阿尔及尔人和平共存的演说,台下观众嘘声四起。那边厢闪回到童年,道出了这位天才之所以没有被埋没,与单亲妈妈的慈爱、祖母的严苛和老师的洞悉等密不可分。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5 00:47:00 +0800 CST  
属于加缪的故事:1913年,加缪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父亲早亡,加缪由作佣人的母亲扶养大,1923到1924年在乡村小学里,一位名叫路易·热尔曼的教师发现了加缪的天分,极力劝说加缪的家人让他继续上学。于是,加缪参加了助学金考试,并得以于1924年进入阿尔及尔的Bugeaud中学,使得加缪可以继续学习。
1957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因为他杰出的文学作品阐明了当今时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各种问题,一种真正的道义的介入推动他大胆地、以全部身心谋求解决生活上的各种根本性的重大问题”,44岁的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5 00:47:00 +0800 CST  
精彩影评:影片的开头是一位年近四十岁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下了火车,来到阳光灿烂的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这是一个早年生长在这个法属殖民地的底层,尝尽世间艰辛,随后在小学老师的帮助获取助学金上了中学,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然后在法国功成名就之后回来探亲的故事。
加缪的遗作《第一个人》中关于其童年及求学阶段有大片大片的描写,到后面的描写只剩下只字片语,未完成就遇车祸身亡了。导演出色地理解了加缪,填补了几个最重要的片段和空白,突出了整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阿尔及利亚永远灿烂的阳光一直笼罩着整部电影,但似乎主人公的心情并没有那么地灿烂。他回到出生到成长的地方,更多的是回忆与现实的冲突。物是人非,人走得走散得散,昔日小伙伴的儿子不争气作为以及自己作为知名人士对阿尔及利亚和法国殖民冲突问题的看法等等。似乎这一切和暴晒的阳光有意产生强烈的反差。
导演的手法也跟加缪的写作风格如出一辙,那么不愠不火,时而插叙时而倒序,大段地回忆与记忆,冷静客观地描绘着这一切。甚至于见到母亲的时刻也没有过分的激动,记忆中的屈辱也没那么愤恨……不是这般激烈却让你揪心痛心,让你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
尤其是看到他外婆为了一块钱而陶粪坑爹那场景,是这样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我看到了委屈看到了艰难看到了屈辱,甚至闻到了粪坑里的气味及用手掏粪的感受,让我刻骨铭心地理解到贫困的滋味,贫困的罪恶,就像那粪坑的味道……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四十岁的他功成名就,有老婆孩子家庭,已然美满幸福,可是对于自己的身份认知却不是那么清晰。认识你自己是一个本质的问题。他的未曾谋面的父亲?他的艰难的出生?过去的成长经历对于人生的意义?到底是阿尔及利亚人还是法国人?他生在长在阿尔及利亚,理应是阿尔及利亚人。而他在法国成名成才也应是高贵一等的法国人?面对日益冲突的法属殖民地统治权和独立的问题,雅克的立场很坚定。这一部分是导演加上去的,也升华了电影的主题。他的母亲坚定地不离开她所熟悉的一切,坚持孤独一个在阿尔及利亚的老房子生活,甚至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阿尔及利亚人,也许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侧面回应。
我已经不记得故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是不是阿尔及利亚人最终取得了独立的征兆?我只是记得在影片中看到一个成人,终于长成了一个真正的圆满的男人,在他四十岁的时候。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5 00:51:00 +0800 CST  
The End(完)
感谢观看,希望喜欢的可以支持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5 00:52:00 +0800 CST  
每周精选都没人看了吗?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5 16:12:00 +0800 CST  
又沉了。。。。。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6 11:05:00 +0800 CST  
又沉了。。。。每周精选没人看。。。。。。

楼主 小熊座的问候  发布于 2015-08-16 14:55:00 +0800 CST  

楼主:小熊座的问候

字数:8260

发表时间:2015-08-15 08: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6 13:50:55 +0800 CST

评论数:12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