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球林姓人口较为精准的统计

近期网上流传的一份中国姓氏人口最新排行,林姓意外的直落四位,从2007年的第16位直降到20位,人口从1480万变成1260万,这份黑心的排名竟然将台湾省200多万林姓族人踢出人口榜单,如此经不起推敲的排名大家看看就好。
本人预估我们林姓全球人口应超过2000万,在中国大陆的排名可进15位内,按全球林姓人口总体量则可进前12位。

林姓是福建第一大姓,台湾第二大姓,在港澳地区林姓仅次于陈姓排第二,同时也是广东,浙江,海南等省的主流大姓,林姓同时还是韩国第十大姓,人口约有120万,林是美国华人中最大的姓氏,这大概和美国华人以福建移民居多的缘故。

林姓在东南亚也是人口众多,而且东南亚是林姓社团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由此统计归纳,全球林姓后裔应是超过2000万人,是中国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姓。

楼主 垦丁一夏  发布于 2014-06-27 12:45:00 +0800 CST  
N本报记者 欧阳进权本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我省是全国林姓人口最多的省份,差不多每六个福建人有一人姓林。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会长林伟功说,来自公安部门数据,福建林姓人口就有550万人,占全省近1/6,是福建第一大姓,尤其三个平潭人就有一人姓林。福建还是全国林姓人口最多的省份,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林姓人口约1600万人,福建占了近1/3。台湾姓林的也很多,福建和台湾合计有800万人,占全国一半,闽台林姓活动因此不少。




链接:http://fj.sohu.com/20131002/n387573403.shtml

楼主 垦丁一夏  发布于 2014-06-28 15:48:00 +0800 CST  
柴姓改姓林,回归祖先姓氏
周世宗柴荣皇帝弟兄五人:一曰柴穆,二曰柴茂,三曰柴荣皇帝,四曰柴华,五曰柴贵.周世宗柴荣皇帝的父亲兄妹三人:一曰柴守礼(柴荣皇帝的父亲),二曰柴守义(柴禹锡的父亲),三曰柴守玉(周太祖郭威的圣穆皇后), 周世宗柴荣皇帝有三皇后:一曰刘皇后,二曰大符皇后,三曰小符皇后,贵妃有:一曰杜贵妃,二曰秦贵妃。 柴穆的后代改姓林。 百姓寻根,濯田天子地,林东祥 距长汀县濯田集镇不远有一座小山岗,看似普普通通,平淡无奇,但日夜不息的客家母亲河在她身边柔柔地流淌。登上山岗,远山含黛,逶迤腾跃,人间饮烟,生意盎然,这里就是闽西武平、长汀、上杭济南郡林氏心中的圣地--先祖五代周恭帝宗训公长眠的地方--天子地。 在客家话里,"地"有两种意思,一指地方、地点,另一指坟墓,濯田天子地当为后一种意蕴。 唐朝崩溃以后,中国陷入了大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周朝(951-960年)是五代中最后一个王朝,周太祖郭威出身贫苦,励精图治,公元954曛芴?姹溃?遄庸??本姓柴)继位(周世宗),周世宗年轻有为,改善政治,训练军队,整纲肃纪,颇得民意。可惜于公元959年,事业未竟,暴病而终,年仅39岁。其子宗训年7岁,继帝位(周恭帝),翌年,周朝殿前都检点 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拥赵匡胤为帝,周朝灭,宋朝兴。 据林氏族谱记载,柴宗训叔侄为避免宋朝的迫害,辗转逃往闽侯济南山,当时闽侯(福州)是南唐之地,后宋灭南唐,林宗训一脉又开始艰辛苦难的逃亡历程,最后栖居于更偏僻的大山之中,长汀濯田有宗训公祠,东南方有天子地(宗训公墓)可为佐证。 根据《宋史》记载,将上采姚、姒之旧,略循周、汉之典,详其世嫡,优以公爵,异其仕进之路,申以土田之锡,俾庙寝有奉,飨祀不辍,庶几乎《春秋》通三统、厚先代之制矣。宜令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亲奉周室祀事。如白身,即与京主簿,如为班行者,即比类换文资,仍封崇义公,与河南府、郑州合入差遣,给公田十顷,专管勾陵庙。应缘祭飨礼料所须,皆从官给。如至知州资序,即别与差遣,却取以次近亲,令袭爵授官,永为定式。」八月,太常礼院定到内殿崇班、相州兵马都监柴咏于柴氏诸族最长,诏换殿中丞,封崇义公,签书奉宁军节度判官事,以奉周祀。又以六庙在西京,而岁时祭飨无器服之数,令有司以三品服一、四品服二及所当用祭器给之。 熙宁四年,西京留司御史台司马光言:「崇义公柴咏祭祀不以仪式。周本郭姓,世宗后侄,为郭氏后。今存周后,则宜封郭氏子孙以奉周祀。」帝阅奏,问王安石,安石曰:「宋受天下于世宗,柴氏也。」帝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安石曰:「为人后于异姓,非礼也。虽受天下于郭氏,岂可以天下之故而易其姓氏所出?」帝然之。五年正月,柴咏致仕。咏长子早亡,嫡孙夷简当袭。太常礼院言夷简有过,合以次子西头供奉官若讷承袭。诏以若讷为卫尉寺丞,袭封崇义公,签书河南府判官厅公事。 政和八年,徽宗诏曰:「昔我艺祖受禅于周,嘉佑中择柴氏旁支一名封崇义公。议者谓不当封周。然禅国者周,而三恪之封不及,礼盖未尽。除崇义公依旧外,择柴氏最长见在者以其祖父为周恭帝后,以其孙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 绍兴五年,诏周世宗玄孙柴叔夏为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奉周后。二十六年,叔夏升知州资序,别与差遣。以子国器袭封,令居衢州。朝廷有大礼,则入侍祠如故事。其柴大有、柴安宅亦各补官。 淳佑九年,又以世宗八世孙柴彦颖特补承务郎,袭封崇义公。

楼主 垦丁一夏  发布于 2014-06-28 16:51:00 +0800 CST  
中国历史上本姓改姓后又改回来的例子比比皆是,福建泉州一带的李林一家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仅仅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泉州府一对林姓兄弟便分姓为林李,明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李贽即本出林,他也毫不否认自己是林姓后人.

至于后周世宗柴荣,在林姓发展考证中,通过大量的历史佐证,包括宋朝历代皇帝,特别是宋仁宗的证明,都毫无疑问,柴荣,乃是九江林士弘之后,林士弘为隋末江西地区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大楚政权,称帝六年,兵败后他的后代为逼祸,便易姓为柴---柴出自林,可见其后人从未忘记自己本出林氏.

林士弘后人一部分回迁原籍,一部分进入浙江武林,接着在唐朝又北上进入河北刑台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柴林最杰出的人物柴荣,他南撼南唐,尽有淮南十四州,北上驱除契丹,在除掉后方隐患之后,正当他专力统一中原之时却在39岁壮年暴亡,出师未捷身先死,四岁的柴宗训继位,母弱子幼,孤儿寡母,给了权利者可乘之机,才有后来的陈桥兵变,赵宽胤皇袍加身,江山瞬间易主,大周变大宋,可怜的柴宗训被封为郑王被安置在房州,不几年即暴亡,柴荣族人不久即为避祸纷纷出开封,他的绝大部分族人后来在时隔400多年之后又把自己姓氏改回自己本来的姓氏----林.

柴宗训(953年—968年),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原封为梁王。周世宗于公元959年6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

柴宗训即位时,年仅7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柴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宋太祖,使他产生了做皇帝梦。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贺柴宗训时,镇(今河北省正定县)、定(今河北省定县)两州忽然有人来报说,辽和北汉合兵南侵,其实这是宋太祖和其他将领编造的谎言。范质便命令宋太祖率领禁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陈桥驿后,突然发动兵变,拥宋太祖为帝。宋太祖回师开封,建立宋朝,废黜柴宗训,降封他为郑王。后周亡。

不久,柴宗训被迁往房州(今河北省北房县)居住。史称柴宗训为恭帝。他于被废8年后去世,柴宗训后代改姓林,浙江衢州柴宗训后代改姓林,移居福建,台湾.

柴林谱系简录与后周世宗柴荣
柴林谱系简录
林士弘公 禄公十二世孙。德公(一说礼公)之子。江西鄱阳人(祖父林英在南北朝时代由福建莆田北螺村移居江西洪州鄱阳),生殁葬妣失考,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曾统领义军集结于鄱阳康山,大败隋军于鄱阳湖。发展到十多万人,进占虔州(今江西赣州),称帝,国号楚,建年太平(见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P2018)。许多豪杰杀隋令以附,因之声势日盛,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经历六年,败于唐李,而易林为柴姓。窜移武林,不久病故。其后裔又迁各地,以求发展,其中一支在邢洲龙冈尧山(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山口乡西山南村 )居住并逐步发迹.传至十三世荣公,接后周帝位,其子宗训继位不久,即发生陈桥驿兵变,后周亡。恭帝被废,降为郑王,禁于房州,喻其族人携其子咏逃至济南山隐居避难。遂将柴字拆之,去“此”添“木”,易柴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迁南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置州,
治所在南平(今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及将乐、顺昌、沙县、龙溪等县地。明初改为府,称延平府)顺昌(今福建顺昌县)小陈坑。
十二世(五代十国)
柴守礼公 林士弘十二世孙,上杭族谱和眉山族谱称始祖。周光禄寺卿,其妹配郭威为妻,周太祖时为国舅,世宗帝即位尊为太上皇,据水埔、彭背、上杭机城等地旧谱称,公生五子,俱封爵为:龙车公、正将公、司仓公、臣武公、孔目公。 子五;荣、穆、余未详。
十三世
柴荣公 守礼公长子,生于后梁龙德辛巳年(921年)六月十六寅时。幼年,随姑母一起,操持家务,劳动之余,刻苦练习骑马射箭,自读各种书史典籍,增长了许多才智武艺。为人敦厚,能勤学苦练。郭威又因其亲生子被后汉隐帝刘丞佑杀光,身无儿子,就将荣公收养为嗣,故名郭荣。因而荣公为郭威唯一继承人。不久,随郭威入伍,开始戎马生涯。荣公二十七岁时,提升为左监门大将军,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郭威引兵北上,兵至澶州,将士突然鼓噪起来,撕开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护他做皇帝。即班师回朝,夺取了后汉天下。在公元951年正月,郭威正式建立周朝,帝号周太祖,年号广顺。郭称帝后,任命柴荣为澶州节度史,校检大保,并封为太原郡候。不久调回京师,加封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相当于中书令,宰相之职)参与朝政。次年三月,任开封府伊,进封晋王。在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太祖崩于慈德殿,时年51岁,在位四年。公接周朝嗣大统即位,帝号周世宗皇帝,年号继用“显德”。
荣公一生精明能干,志气宏大,接嗣帝位后,能继承太祖遗愿,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发展生产。先后收复后蜀阶、成、秦、凤西州、和南唐江淮十四州,北攻契丹,收复莫、瀛、易三州。正当挥兵直取幽州时,却患了大病,停止前进,率大军回京,于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八日于汴京驾崩。时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国葬于庆陵(今河南郑州管成县)。配夫人,生七子:宜哥、诚、咸、宗训、宗让、宗谨、宗海。(石田、彭背、水埔、杭城族谱中仅曰,公生一子)

至十四世
宜哥 周太祖赐名宗谊,荣公长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日被汉诛,太祖赠左铙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越王。
诚公 荣公次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7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吴王。

咸公 荣公三子,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屯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韩王。

宗训公 荣公四子,生于周广顺癸丑三年(953年)八月初四,出生于澶州府第。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同年帝驾崩。甲午(此指时,何年何月待查考)内出遗命,宗训在帝柩前即帝。帝号周恭帝。仍续用显德年号。在显德庚申七年(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兵于陈桥驿发动兵变,竟以黄袍加身,班师回京,陶谷袖出诏书。公禅位赵宋,降为郑王,于宋建隆壬戌三年(962年)迁训祖于房州。公喻子避难来到济南山隐栖寓焉。

宋太祖开宝癸酉六年(973年),郑王郭宗训死于房州,宋太祖穿素服发丧,谥称恭帝,命迁葬京都庆陵之侧。公得21岁。在房州志收录了宋朝翰林学士李淑的一首名《周恭帝》诗:“弄盾牵车把鼓催,不知门外倒戈回。荒坟断垄逾三尺,犹以房陵半伏来”。
配夫人生子:咏。(武杭林氏家谱志曰生子四:朝、宝、厚、严。)

宗让公 更名熙让,荣公五子,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拜为左铙卫上将军。世宗封燕国公,恭帝封曹王。

宗谨公 更名谨让,荣公六子,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周恭帝封纪王。于宋乾德甲子二年(964年)十月殁。
宗海公 更名熙海,荣公七子,周恭帝拜为左领卫大将军,加封靳王,易柴为林。

十五世(宋)
咏公 宋仁宗赐名崇义,宗训公之子(杭城眉山家谱称曰徵公,未详熟是),听其父言,幼年携族人避难来到济南山隐居,并将“柴”字拆之,去“此”加“木”成林,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移居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顺昌(顺昌县)小陈坑。给籍田十倾,世袭爵禄。宋治平甲辰元年(1064年)八月,蒙英宗诏府邑,有司备录“柴氏后裔”。子一:御。

还有以下资料:
柴荣在位不到六年,便英年早逝,四子宗训七岁即位,是为恭帝。主少国疑,都点检赵匡胤趁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封恭帝为郑王,令居房州。柴荣第七子靳王熙诲少孤,被宋越国公卢琰收养,改名卢璇。为避宋太祖迫害,卢琰于乾德六年致仕,携熙诲隐居于浙江永康灵山(今属磐安县新渥镇辖)。卢璇与卢琰八子并列为“九支卢”之第三支派,始居灵山下庄。后子孙分支于仙居、东阳、永康、武义、缙云、浦江、龙游一带,并在东阳一带形成望族。该支中有复为柴姓者。
据《宋史》记载:绍兴年间,周世宗玄孙叔夏诏封为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令居衢州。从此,衢州成为周世宗柴荣裔孙的世居之地。
另外,周世宗裔孙昊,“靖康之难”后率族随宋室南迁,分居浙江绍兴、定海、衢州、江山等地。
留居山西的柴氏后裔,明时亦有大量外迁,至今在许多《柴氏宗谱》中,有望出平阳、祖籍洪洞的记载。
福建龙岩客家有一柴林氏,祭祀“天子地”,为后周皇族.
另据《平阳郡柴氏宗谱》载,明洪武六年,护国将军柴天福与柴天寿、柴天德兄弟率军入黔平叛后,留居贵州省安顺地区。其后,柴天福一支改林姓,柴天寿一支改殷姓,柴天德后裔分支贵州省平坝、普定、六枝、晴隆、贵阳、水城、盘县和云南省宣威、会泽、沾溢、曲靖、玉溪、峨山、墨江、普洱等地,现已传至第23代。

楼主 垦丁一夏  发布于 2014-06-28 16:57:00 +0800 CST  

楼主:垦丁一夏

字数:5528

发表时间:2014-06-27 20: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09 14:47:57 +0800 CST

评论数:4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