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仙神集,各路大神,福泽天下,庇护苍生

75.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里为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4:00 +0800 CST  
76.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住在西牛贺洲的五庄观上,道术深厚精深。他种的人参果,九千年成熟一次,闻一闻人参果,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手无兵器,只有一只玉尘麈。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4:00 +0800 CST  
77.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苍龙』是中国古代四方守护兽其中之一,亦是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星宿的总称;观象玩占有云:『角二星为天关,苍龙角也,一曰维首,天陈,天相,天田,金星也。』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传统中的星宿名字,象征着四极,被誉为“四方之神”,也被称为“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方位可溯源至先秦、夏商周,思想体系来自春秋战国之前的阴阳五行中的“五方”,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天子)。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前,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后,代表冬季。
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帝王,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时三皇五帝五帝之一,葬衡阳市南岳区。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衡山,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相传名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另一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语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词。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4:00 +0800 CST  
78. 蓐收为秋神,左耳有蛇,乘两条龙。是为白帝少昊的辅佐神,有人说蓐收为白帝之子。还有说他是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名,司秋。据《淮南子·天文篇》载“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说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楼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与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两座牌坊同时在西岳庙出现。《山海经》又说∶“蓐收住在泑山”。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黄。在山上可以望见西边太阳落下的地方,那时的光气乜是圆的。管太阳下去的神叫红光,据说这就是蓐收。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5:00 +0800 CST  
79. 句(读gōu)芒,或名句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他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5:00 +0800 CST  
80.“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玄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6:00 +0800 CST  
81.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
河伯琉璃色。虽然他是男性,但是长得却异常俊美,身上有淡淡的水香,看上去只有不到20岁(据查,上古神看起来的年龄都不超过30岁)。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6:00 +0800 CST  
82. 佛教有四大天王,为佛教增添了威严感。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也有“马赵温关”(说法不一)四大元帅,以威镇道门。马元帅生得白如雪,赵元帅黑如铁,关元帅赤如血,温元帅青如靛,四大元帅是用来驱邪禳灾的四大神将。这四位元帅, 马元帅是灵官马元帅, ”眉生三眼照天堂”, 也就是《南游记》主角华光天王; 赵元帅乃是”竹节钢鞭手内擎, 坐下斑斓一猛虎”的赵公明; 关元帅是关羽, 有诗为证: 凤翅绿巾星火裂,三绺髭须脑后散。卧蚕一皱肝胆寒,凤眼圆睁神鬼怯。青龙刀摆半天昏, 跨赤兔坛前谩谒”。温元帅是温琼, 原系东岳大帝部将, 因为英勇, 受到玉皇大帝特殊恩遇, 封为”亢金大神”, 赐予”无拘霄汉”金牌一面, 使他能自由出入天门, 此神长得”朱砂发梁遍通红, 青脸獠牙形太毒”。尔后又被借来作为南天门元帅之一。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6:00 +0800 CST  
83.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 华光大帝,俗称火神爷。忌火的粤剧伶人奉华光大帝为祖师爷,凡新戏台落成、开新戏或戏班出外演出必祭拜华光大帝。在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是华光大帝的诞辰,粤剧戏班会举行隆重的祭祖师活动。时至今日,许多粤剧艺人仍保留着过“华光诞”的习俗。
你不知道马王爷长三只眼吗??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7:00 +0800 CST  
84.在我国浙江沿海一带,温琼元帅是颇为有名的尊神之一。他与马、赵、关同为护法四元帅。温元帅形象较为特别,不象王元帅遍体赤色,赵元帅遍体黑色。据《三定太监西洋记》描绘说:“蓝靛包巾光满目,翡翠长袍花一簇。朱砂发梁遍通红,青面擦牙形太毒。祥云露露离天宫,狼狼牙妖精尽伏。”可见温元帅遍身青色。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7:00 +0800 CST  
85.赵玄坛,中国民间所祀财神。名公明,因道教神话中封正一玄坛元帅,故名赵玄坛,又名赵公元帅。其名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及梁陶弘景《真诰》。本为五方神,后传说他能保病禳灾,主持公道,买卖得利,乃成为财神。
@菠萝指针 又一个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9:00 +0800 CST  
86.在道教中关羽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关于其来历,前面已有介绍,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因为商人认为有三, 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且江湖上结义弟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当代,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此是清以来,百姓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忧外患之辱,更祈求于忠勇信义的关公保护。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的屠杀时,曾抬出关公的神像聚集民众以抗外辱。民众在遇天灾、人祸、疾病、争执时,则向关帝求雨、求药,求他驱灾阵魔、求他正直决断,皇室求关公保国安民,地方求关公除暴安良。近世自于内忧外患,一些民众在逃往台湾时,将关公这一信仰也带到了台湾,并流传了下来。当代商贾兴盛,关帝又被尊为武财神,保护工商业的兴隆。台湾道教组织于1993年5月在台北泰山乡加封关公为第十八代上帝,号为“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玄灵高上帝”之号标志着关公信仰在台湾道教中的升级。关公的忠义勇武仁信等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来得到了世人的拥戴,被历代加封,宋代封为“显灵王”,宋徽宗时封为“义勇武安王”。明神宗时将其神位晋级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09:00 +0800 CST  
87.田都元帅,俗称“相公爷”。与“西秦王爷”一样,是音乐界、戏剧界的保护神。一般来说戏剧界以音乐分类, 北管奉祀“西秦王爷”,南管奉祀“田都元帅”。一是:田都元帅乃家喻户晓之忠烈乐官雷海青,是众多戏曲、南北管、西皮乱弹祖师、宋江阵守护神,是著名的戏神。二是,田都元帅是汉朝的谋臣陈平,传说汉高祖讨伐匈奴时,被冒顿单于围困,陈平制造了许多美女形状的傀儡,在城头挥舞。并欺骗单于之妻阏氏:汉要献给匈奴大量的美女以媾和。阏氏怕自己从此失宠,于是劝冒顿单于退兵。而陈平也因此军功,被视为“元帅”,也被奉为戏剧之神。因“陈”、“田”古音相同,故世人尊称其为“田都元帅”。三为:“田都元帅”为主音乐之神翼宿星君的隐晦称法,“田”来自“翼”字中间。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10:00 +0800 CST  
88.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是奉玉帝之命管理海洋的四个神仙,弟兄四个中东海龙王敖广为大,其次是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四海龙王的职责是管理海洋中的生灵,在人间司风管雨,统帅无数虾兵蟹将。唐僧西天取经,四海龙王曾多次帮忙,或去兴风作雨,或率兵助阵,自己的外甥小鼍龙触犯了圣僧,他们也不徇私情,逮捕归案。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12:00 +0800 CST  
89. 妈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称林默娘,宋初期清源军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本是我国宋代一位道德高尚、人所钦佩的杰出女性。她的大名在千年的岁月变迁中,不仅没有消声觅迹,而且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千秋不朽”、“万古流芳”(梁启超题天后宫联句)泽被苍生的天上圣母.
妈祖升天后,自宋至清,历代褒扬诰封,从“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由人及神,把妈祖的神格提到了极限。许多妈祖庙楹联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如台北松山区慈佑宫楹联:“圣母普慈衷,海邦一体;斯人皆赤子,锡口咸宁。”上联径称妈祖是天上圣母,遍施慈爱,天下同体;下联说明这里的人都有一颗纯洁的心,妈祖会赐予幸福安宁。莆田灵川东汾龙津宫楹联:“女中复见皇娲圣,海内频修神禹功。”联中把妈祖比作炼石补天的女娲和治理洪水的大禹,地位崇高,功德无量。霞浦县松山天后宫楹联:“风调雨顺,四海龙王朝圣母;国泰民安,五洲赤子拜阿婆。”上联指出天下太平,风雨适时,五谷丰登,四海龙王都来朝拜妈祖。四海龙王原是海神,统领四海,权力显赫。后来妈祖神格上升,四海龙王地位降低,反受其制。妈祖统驭四海,凌驾于四海龙王之上。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14:00 +0800 CST  
90. 临
临水夫人庙宇水夫人(767~792年)姓陈名靖姑,或名进姑。一说宁德古田人,一说福州下渡人。传说她与林纱娘、李三娘义结金兰,并一起赴闾山学法,师承许旌阳真人。三姊妹得道之后,合称三奶夫人。闾山派中,有一批道士,奉临水夫人等三位结义女神为宗师,以红头巾作为标记,称作“三奶派”、“夫人派”,又称“红头法师”。而另一部份道士则将法主公奉为宗师,并以黑头巾作为派系之标记,台湾人称之为“乌头法师”。临水夫人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二十四岁时,因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牺牲。传说临水夫人在保护妇幼上颇有奇效,因而被人民称为“救产护胎佑民女神”。这是道教中救助妇女难产之神,又被称为顺天圣母,一直受到许多人的信仰,尤其是妇女。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35:00 +0800 CST  
91. 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李洪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亦曰纯阳剑。 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表示柔金之象,好别于乾刚之金。 何仙姑属于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为柔土。 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 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位列正东。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 蓝采和属于巽木之象,手拿兰草,草本皆为柔木。 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小说中有民间大旱,韩湘子为民众吹箫降雨一节。 钟离权属于离火之象。汉钟离性情猛悍,他的宝扇一扇则出火,火烧龙宫等皆汉钟离所为。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宫(古称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内奉八仙神像。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37:00 +0800 CST  
92.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

文昌帝君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39:00 +0800 CST  
93.吴夲(公元979—1036年),字华基,北宋福建同安白礁乡(今龙海角美白礁村)人。曾任宋御医,后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著有《吴夲本草》一书。现在大陆和台湾有数百处供奉吴夲的保生大帝祠堂,保生大帝为中国闽南、潮汕地区及台湾、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本名吴夲(“夲”音tao),字华基,别号云衷。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40:00 +0800 CST  
94.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司法神:主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等。

城隍庙城隍在明清以后,成为一个神的官职,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为省级行政区所奉祀,相当于阴间的巡抚。府城隍相当于阴间的知府,县城隍相当于阴间的县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楼主 殘陽泯滅  发布于 2013-08-25 19:44:00 +0800 CST  

楼主:殘陽泯滅

字数:29497

发表时间:2013-08-23 21: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13 14:02:52 +0800 CST

评论数:78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