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情】揭秘老版西游记剧组的“九九八十一难”

第三十八难:传说有两个孙悟空
其实, 我想不止我一个有过这耳闻, 传言:老版西游记拍摄期间, 共有两个人扮演孙悟空, 而六小龄童, 是主要扮演, 另一个, 则是类似于替身和替演的那种, 可这个消息, 被剧组里的多位演员否认了。 而扮演观音的左大玢曾说, 好像有过一个替身, 但具体不知道怎么回事, 因为我每次只是去拍摄一个镜头, 就走了。


话说, 楼主现在时常看的时候, 也发现,孙悟空确实有几集不一样, 特别是《偷吃人参果》的那一集的孙悟空, 在我看来, 简直和所有集的孙悟空都不一样, 大家去仔细看看。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09 15:08:00 +0800 CST  
第三十九难:唯此观音最亲民
曾经, 楼主采访了数位对老版西游记有着深厚感情的朋友、同事、亲人, 其中朋友聊的最多的就是美女, 同事谈论最多的, 就是神仙妖魔, 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则更喜欢谈论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


这其中, 观音被谈论的次数, 应该是最多的,左大玢自己也曾表露过:自己上街的时候, 人家激动的指着她说,观世音菩萨, 有的老人, 不仅对左大玢特别喜欢, 而且购买了不少左大玢版本的观音壁纸, 贴在了家里, 没事祈祷, 仿佛, 左大玢才是真正的观音。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09 15:20:00 +0800 CST  
第四十难:史上第一神曲——西游记片头音乐
西游记片头音乐 - 西游记


老版西游记里的音乐真是超豪华的阵容,在数量方面还没有哪部国产剧可以超越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必定有一套优秀的音乐。老版《西游记》的音乐采用了电声音乐,洋气又不失民族风格,而且没有时代感,没有地域感,现在听来也完全不过时。比如,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经过不同的配器和变奏,可以渲染各种各样的气氛和心情,也可以变成完全不同的风格。悲伤和快乐、紧张和活泼、天界和凡间、空灵和诡异、大唐风和异域风等。


也许你可能不知道“许镜清”这个名字,但是,当我唱起“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你肯定听过,肯定很耳熟。这首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至今仍然经久不衰,写下这神作的大师,正是许镜清老师。他几乎包揽了西游记中所有的音乐(只有唐王送别唐僧上路时的那一段音乐不是他老人家写的)。比如,至今都被评为中国乐坛经典的《女儿情》、《天竺少女》、《何必西天万里遥》等等。


有多少网友儿时看到类似的波涛冲击石礁的镜头,就以为西游记来了?


西游记的片头曲好多观众都不知道名字,很神秘。一部如此优秀的电视作品的片头曲,居然没有名 字?这算不算是最高境界啊?营造一种虚无境界?哈哈,开个玩笑!我问过许老师,他老人家亲口说的“没有名字!!!!”。不过,在贴子中,为了方便称呼,我们姑且说成是《西游记序曲》吧!


可能单听此曲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和电视画面一结合,声音和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马上就是一首神曲!马上一个神奇而瑰丽的世界就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仙鹤、嫦娥轻盈优美的舞姿,唐僧夕阳下独自骑着白马,悟空在茫茫大海中划着木伐,身影显得那么的瘦小,沧桑、艰辛、苦涩、心酸......一下征服了无数观众,真乃是神作,无可匹敌!可以说《西游记序曲》配合画面,是我看过的所有电视剧的片头中,最棒最完美最天衣无缝的片头,没有之一。真是太震撼了,太有中国味了!
整首乐曲是该磅礴的磅礴、该空灵的空灵、该唯美的唯美、该梦幻的梦幻、该沧桑的沧桑、该俏皮的俏皮。尽管这样,当时还遭到了专家们的集体狂轰“太洋气了”、“有辱中国古典名著”等云云。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09 15:27:00 +0800 CST  
一开头那“啾啾--”,是以前那些专家们最不待见的声音了。可是,在杨导的看来,却是非常能表现孙悟空上天入地的声音。在我看来,这“丝丝--咚咚--”的声音,是西游记最具代表性的音符,腾云驾雾的轻盈空灵就是这样的吧。这是任何新拍的西游记的乐曲中,所没有的感觉。

接着是那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号奏出的“当当挡当,当当挡当”(这个灵感是来自一位敲饭盒的民工叔叔,高手在民间啊,不知还能否找到当时敲饭盒的那民工叔叔?)。伴随着电贝司和“咚咚”的音效,有种要突破些什么东西、即将破茧而出的感觉。

“破茧”还在进行时,那“当当挡当”的小号还在继续,但主旋律已经悄悄地变成了古筝啦。

此时,铜管乐齐奏,磅礴的气势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很有破茧而出、冲破云层的气势。中间加入手鼓和响板,略带佛味。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09 15:28:00 +0800 CST  

曲调一转,在动感的架子鼓声中,飘来一阵阵天籁般的女声哼唱“啊”,配合仙鹤仙子在唯美的仙境中转圈的画面,真是无比的空灵梦幻,绕梁三日。此声只应天上有啊!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这里加入编钟和古筝,增加了梦幻的气氛。也很浓的中国味儿的。
这一段是重复铜管乐齐奏部分(唐僧上楼梯那儿),无比振奋人心。

特别是配上无数天马奔腾的画面,一幅无比壮观的万马奔腾图。

曲调再一转,由弦乐做主旋律,就好像一股细水长流的小溪,潺潺的流过来。配合嫦娥优美轻盈的舞姿,我竟然感觉听着音乐是可以飘起来的,这段音乐是轻飘飘的。这画面怎一个“美”字了得啊?这音乐怎两个“轻盈”字了得啊?

曲调又一转,回到那天籁般的女声哼唱(仙鹤转圈那儿)。配合唐僧在夕阳下独自骑马的镜头,充满了沧桑感。
这音乐酷吧?配合不同的画面,可以唯美空灵,也可以沧桑。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09 15:29:00 +0800 CST  
此次,音乐却没有急着转调,而是重复上一段女声哼唱。先是海浪拍打石礁的镜头,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再是小猴子在茫茫大海中划船的瘦小身影,有种沧桑艰辛的感觉,看着让人心酸,让人忍不住眼圈红润。
师徒二人的这画面、这意境,我很难有词语表达出来了。唐僧的余晖独行马、悟空的早朝片孤舟,也体现出西游记的主体思想,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困苦。


曲调再次转变。此时,主旋律的铜管乐再次齐奏,画面则是师徒五众取经的路途了,音乐又充满了惊险和未知。

特别是这一幅画面,小时候看到这画面时,总觉得这里有些诡异,好像前方有什么危险在等待着师徒四人(小孩子的我都能有这样的感觉,可见这音乐和画面能传达的思想是多么的通俗明了了)。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09 15:30:00 +0800 CST  

结尾部分,一连串节奏感十足、活泼的音符,加上镜头的暂停,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俏皮、诡异邪魅、梦幻、动感和唯美的气氛。
这个地方的主旋律是以手鼓为主(略显诡异),不时插入用铜管乐齐奏,非常有气势,同时也告诉大家,乐曲即将到达尾声。加入响板和“咚咚”的音效,继续西游记特有的风格。

以上,就是西游记片头曲给我带来的感受了。特别我看了许老师的博客之后,我发觉他的音乐的思想,连我这普通观众的都能完全感受到,可见他的西游记音乐是很通俗易懂的,又很有灵魂和内涵。现在的影视剧里还能找到这样的片头吗?老版西游记的经典,不是因为一个人物演绎得经典而经典,是由于其各个方面的经典而经典。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09 15:30:00 +0800 CST  
@__安瑾心
@Jay_洛辰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19:00:00 +0800 CST  
第四十一难:贵就贵在真实
知道猴哥翻筋斗云上天后, 那些云彩是怎么来的吗? 原来, 这些云彩都是剧组用飞机拍摄的真实云层; 每次剧组上飞机之前,打好报告,写好介绍信,上飞机后,进入驾驶室,拍摄一些云层的镜头,然后做为抠像背景使用。


曾经剧组也试过用播种机拍过, 但都不能用, 太模糊了, 而且拍摄也太危险, 每次都要两个人, 把摄像的腿抱住, 让他悬在机外拍摄。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19:08:00 +0800 CST  
第四十二难:特技极差,效果奇佳
在拍摄《西游记》之前,国内电视制作根本不知道“特技”为何物。为了《西游记》,中央电视台特地从美国进口了一台ADO特技机器,用于“蓝幕抠像”。一开始的简单镜头能顺利完成,之后剧组却不断发现问题:把人抠出来之后,只要一旋转,人物形象就扁平得像纸片,后来才知道,想让人立体起来还要花5万美元购买一个软件,但电视台没舍得买软件。现在回看,《三打白骨精》和《计收猪八戒》里,几个特技镜头里的人都是纸片似的在飞。


(我还纳闷呢! 怎么这地方这么怪异, 原来是特效跟不上。)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19:12:00 +0800 CST  
第四十三难:孙悟空的声音之变
小时候不觉得什么, 但长大后, 老觉得孙悟空在大闹天空前后, 讲话的声音出现了大差别, 在学艺之时, 大闹天宫的时候, 声音非常像一个猴子, 而且, 小腔调, 哼哼嘿嘿的用的特别多, 非常好听。 但自从保护唐僧之后, 声音变了, 虽然也比较经典, 但真的不如之前的声音, 大家细心的可以去听听前五集, 和五集后的声音。


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 前五集是李世宏配的音, 后面则是李杨配的。


(图为:配音演员李世宏)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19:22:00 +0800 CST  
第四十四难:哮天犬居然是“警犬”
当初看老版西游大闹天宫的时候, 居然没注意到两个细节, 第一、哮天犬追孙悟空的时候是两条狗; 第二、两条狗都是警犬。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19:28:00 +0800 CST  
第四十五难:斗法降三怪之“喝尿"
悟空,八戒,沙僧大闹三清殿,是《斗法降三怪》这一集的重头戏之一。导演部门在这一段戏里设计了不少笑料,有些情节还是在现场临时有感而发设计的。比如“蒲团打屁股”这一情节——孙悟空在殿外偷看三妖道作法,鹿力大仙腾空升起(这是用威亚吊起来的),悟空作法让蒲团上下拍打鹿力的屁股,闹得现场大乱!这块蒲团原本是绑在演员屁股下,第一次没捆牢蒲团掉了下来,导演灵机一动,加上了用另一根细钢丝来回拉动蒲团拍打鹿力的屁股的情节,增加了喜剧色彩!


还有孙悟空(六小龄童饰)第一次闹完三清殿回到房间,故意逗猪八戒(马德华饰)一起去闹三清殿,假装和沙僧(闫怀礼饰)说悄悄话——“......有很多好吃的!”猪八戒支起耳朵激烈颤动听得真切——这是副导演荀皓用一根细鱼线提着八戒的耳朵,一块表演的——千万别小看提一提这根线!这里面艺术含量还是很高的,不是一般人都能完成的了的哦!呵呵!
还有就是这殿上的三清神像,是由剧组班底演员扮演的。猪八戒扛起往“五谷轮回之处”送去的那一尊是谁扮演的我记不清了,不过肯定是最瘦小的那位!
最搞笑的应该是三妖道向假三清请要“圣水”的情节——最后三妖道喝到的却是“猪尿”“猴尿”!这不觉让人有些忍俊不禁!其实更搞笑的还是这“尿液”的来源。道具原先是准备用汽水来代替,在拍摄现场,副导演任凤坡提议用啤酒来代替“尿液”,据说真实感和泡沫更形象一些!这个建议得到导演的认可,拍摄效果非常好,拍摄现场笑声一片!只是笑声过后,剧组人员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愿喝啤酒!大家一想起这些泡沫之物原是“猴”“猪”之尿,无论如何也没法接受它了!


(现在每次看到这个镜头, 都想起来于老师检查兴奋剂, 喝尿的脑补画面。)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19:38:00 +0800 CST  
第四十六难:没有好装备, 怎么去打怪
作为国人神话偶像, 咱猴哥在穿着上, 也是相当酷毙的, 但他到底有多少装备, 且看我娓娓道来。
其实,剧组当初只为他量身定做了两套盔甲,一套是硬甲(叫法可能不准确,暂且这么区别),为了充分展示美猴王的风采,这套盔甲制作精细豪华,全身披挂镶满了金光闪闪的金属饰件,这件是“礼服”,主要是拍文戏时穿的;一套是软甲,制作也很精细,但身上的大部分金属饰件都换成了用金属丝线绣饰,这身披挂很软,也很轻,主要是在拍武戏时穿。这样打斗起来演员活动方便,又不容易被硬甲的金属片划伤。


有人曾说:美猴王孙悟空的那身硬甲是因为拍丹炉火烧戏的时候烧坏了,所以三集以后的戏里再也没见到美猴王穿这身衣服了!都有些疑惑和遗憾。其实这是误解——拍孙悟空在丹炉内被火烧的戏时,演员身上穿的那件服装是服装师用较廉价的布料和材料特制的。大家都知道,一件戏装造价不菲,特别是这种特制的服装更贵!剧组别说当时经费拮据,就算有钱,也不会那这么贵的服装来烧坏的,呵呵!

至于为什么三集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这身硬甲,那是因为孙悟空被唐僧救出五行山以后,一直降妖伏怪,始终再没有机会穿这身“礼服”。即使后来有穿盔甲的戏如:被唐僧贬回花果山;真假美猴王打斗等等,因为都是武戏场面,六小龄童只能穿着软甲拍戏了。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19:48:00 +0800 CST  
第四十七难:假桃园真桃树, 且看猴子偷桃
82版《西游记》有不少天宫戏,蟠桃园、蟠桃大会等情节是其中的一部分。当年《西游记》剧组因为经费有限,没法租用更专业的摄影棚来类似这些大型场景的内景戏,通过剧组人员想法设法,先后租用了几个社会场地进行改造后拍摄。
“蟠桃园”等几个场景,就是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育英学校里拍摄的。剧组租用了这所学校的体育馆,进行简单改造(主要是固定灯光、增加排风机、悬挂环形天幕等),完成了剧中很大一部分天宫戏。


为了造型更加的真实,“蟠桃园”里的桃树,是美术设计师老马带人从北京郊区的某个桃园买来的真桃树,几十棵桃树“栽”进了摄影棚,把整个空间挤占得满满当当,透过环形天幕上的绘画效果——远近透视,再加上灯光、云雾的烘托,天宫中“蟠桃园”的神话场景便真实的显现在观众的眼前了!
桃树可以用真的,但树叶没法用原装的——这些树搬进棚里,半天树叶就枯萎了,根本不不可能用!美工们花费了很多时间,用人造的假树叶,一条条的捆绑在树上,造成了真假难辨的这一大片桃林!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19:55:00 +0800 CST  
第四十八难:仙气缭绕的天宫, 是这么来的
天宫戏是表现天上世界的神话场景,自然少不了烟云缭绕。这些都是剧组人员在现场释放“二氧化碳”气而形成的。这些场景不同于一些舞台上造气氛的稀薄放烟,拍摄这些天宫云雾缭绕的镜头,很多场景都需要几十个压力瓶同时放气 ,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由于释放这种气体要消耗室内大量的氧气,一般每拍摄一场戏,大家都要打开大门换换空气再进行下一场的拍摄。
一次在拍摄赤脚大仙从远处飘逸而来的镜头时(靳根戌扮演,演区下面铺上轨道演员站在轨道车上面,由人工拉车缓缓行进),蹲在轨道车旁边帮忙拉车的装置工人大李,为了不让自己在镜头里出现,当时俯身过低,一个镜头没拍完就被呛昏过去!大家拍完镜头,烟雾散去才发现他昏倒在轨道车下!赶紧把他抬出摄影棚抢救,幸无大碍才算脱险!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20:02:00 +0800 CST  
第四十九难:摔倒也算镜头
天宫戏因为几乎每个镜头都需要释放“烟气”,表演场地十分湿滑。在拍摄孙悟空进太上老君丹房偷吃仙丹一场戏时,六小龄童走近丹炉旁边一脚踩滑,摔了个跟头,心想导演会喊停,谁知导演一声不吭!
等镜头拍完,六小龄童问导演:“导演,刚才差点摔了一跤,没事吧?”杨导演笑着说:“哎呀,太好了!我还以为是你特意设计的呢!这很符合你现在的醉态,这镜头我保留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这一段, 原来猴哥是真摔啊!)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20:06:00 +0800 CST  
第五十难:四代猴王传家宝——金箍棒
曾经, 六小龄童上过一档《寻宝》节目, 带去了四根不同材质的金箍棒, 四根看似普通——木、竹、藤、金属不同材质的棍棒,却代表了章氏家族四代猴王猴戏艺术的发展历史,更从这几种材质的戏剧道具上观察出时代的烙印。
从木质和竹制的棍棒上,我们看到猴戏艺术从旧时代地摊杂耍到乡戏舞台的进步和发展;从藤条金箍棒我们可以联想到当年毛泽东主席的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部电影《三打白骨精》,让绍剧猴戏艺术传遍神州,尽人皆知——奠定了第三代猴王六龄童(六小龄童的父亲)蜚声海内外“南猴王”的艺术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章氏猴戏艺术的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借助82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让猴戏艺术更加得到了发扬光大——成就了又一代猴王!


同时,得益于电视剧采用实景拍摄,现实版特技手段表现神话色彩的大力渲染,让《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电视屏幕上,让观众第一次近似真实的观看到之前只能在舞台上凭借想象才能感受得到的神话人物和情节,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美猴王这一形象得到广大观众的深深喜爱!
艺术的进步和发展依赖于扎根土壤,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旧的艺术要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更需要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手段的辅助!章氏家族的猴戏艺术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艺术家们自身苦修精炼,时代发展、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对此形成了强大的助力!章氏四代人在新旧社会,同是猴戏艺术得到却是不同程度的发展便是有力的佐证!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20:16:00 +0800 CST  
第五十一难:六小龄童与西游记的缘分
西游剧组紧锣密鼓的前期准备已有相当长的日子,可戏里的主角孙悟空却还没有著落。 扮演“美猴王”的演员成了导演杨洁的一块心病, 之后, 她突然想到了在电影《三打白骨精》中成功扮演过孙悟空的“南猴王”六龄童,经过联系,便马上飞到浙江绍兴,想请这位老艺术家推荐一位合适人选。
在绍兴剧院的排练厅里,杨导演一一看过了十几位年轻的演员的表演,虽然他们个个功底很好,体质形象也都不错,但杨导演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一时间没有表态。
随后,杨导演来到六龄童家拜访,并问起了当年他的接班人——曾在电影《三打白骨精》里演过可爱的小猴的小六龄童。六龄童十分伤感的告诉杨导,小六龄童1966年因患白血病去世了!杨导演听后不禁唏嘘不已!喝茶闲谈间,一位中等身材,面庞清秀的年轻人走进门来,上前向杨导演问好。六龄童忙向杨导介绍说:这是他的小儿子,今年二十一岁,在家排行老六,名叫章金莱,目前在浙江省昆剧团当演员。
看到这位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透着一股灵气的年轻人,杨导演心头不禁微微一颤!他不就是我要找的人吗!赶忙叫六小龄童演一段猴戏来看看……

章金莱,艺名六小龄童。八岁开始,就跟原来教过他父亲武术的老师学艺,边读书边学艺。1972年他开始正式跟父亲学艺,在父亲的亲自教导下他开始学习猴戏,由于他底子很好又肯勤学苦练,进步很快。1976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浙江省昆剧团,不久就开始在舞台和电视上频频露面,扮演过小生、武生、小孙悟空等不少小角色。当时浙江台拍摄的艺术片《六龄童与猴子戏》《孙悟空和小朋友》都是他配合父亲一块完成的。
……六小龄童在父亲的指令下,在院子里表演起猴戏的动作。只见他时而蹒跚挪步,抓耳挠腮猴戏十足;时而腾空跃起,轻松翻滚落地……活脱一个灵气十足的猴子!说话间,只见他又抄起一根棍棒上下旋转、左右腾移……耍了个风雨不透!
“好!”杨导演不由高兴的叫出声来!多天来因“美猴王”演员无着困扰在心而紧缩的双眉,终于豁然开朗!
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他就在灯光阑珊处……呵呵!
这正是——“南猴王”后继有人;“美猴王”非六小龄童莫属!

兵马齐备,一九八二年五月,《西游记》试集“除妖乌鸡国”正式在江苏杨州开拍。


(这是开拍前夕的剧照, 话说, 各位能认出几个? 我只认出了5个)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20:26:00 +0800 CST  
第五十二难:那些写给西游剧组的信
1986年春节期间,《西游记》前11集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观众来信像雪片似的飞进了央视的传达室,让大家惊喜不已!由于剧组春节期间休息都没上班,因此节后我们接到传达室电话去取信件时,这些第一批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早已堆满了传达室,大家正发愁这么多信件没法拿走,刚好传达室有几条麻袋,我们就用几个麻袋把这些信件装回去!
经过大致筛选,寄给导演、主要演员的分别装袋。六小龄童的最多——快有一麻袋了!六小龄童非常认真,他关起门来在房间里看了好几天,有很多他都亲笔写了回信。
剩下的都是写给剧组的了,也有一大麻袋!大家忙着分别拆看每一封信,有重点的再送给杨洁导演观看。



楼主 岗坎队  发布于 2015-12-11 20:40:00 +0800 CST  

楼主:岗坎队

字数:25255

发表时间:2015-12-07 21: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1-01 20:02:17 +0800 CST

评论数:148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