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鹤文化两帖

园林中的男孩与仙鹤镇楼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27:00 +0800 CST  
一.《千古文人宠鹤记》,摘自《中华遗产》16年7月刊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31:00 +0800 CST  
2008年的10月,江苏镇江焦山西麓的长江江面上,许多打捞船只聚集在一起,将要展开一番浩大的打捞工程。他们要打捞的,竟是江底的无数碎石残块!每一块残石都被小心翼翼地清理、端详,反复琢磨。直到半年之后,打捞工程宣告结束,无数专家学者都为之欢欣鼓舞的结果出现了:打捞出水的残石中,有4块被确认为《瘗鹤铭》的古碑刻原石!
瘗(音yi),埋葬之意。相传《瘗鹤铭》作于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原刻于焦山西麓之断崖上,唐中叶时开始为人所重视,后因山体遭遇雷击崩裂落水,自此下落不明。直到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河工在镇江焦山一带开挖运河时,才意外地打捞起一块《瘗鹤铭》的残石。随后,《瘗鹤铭》的残石时隐时现,但终究不得全貌。《瘗鹤铭》中只有字号却不著姓名,标注干支却没有年号,这位无名氏向人们倾诉的,却是一段不寻常的感情:一人一鹤,相依相伴,鹤已死人尚在,空留无限哀思。
鹤,如今是珍贵鸟类,但在古代,却曾是风行千年的时尚宠物。文人雅士爰鹤如命,几乎称得上“鹤奴”。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32:00 +0800 CST  
卫懿公:爱鹤亡国
说起来,鹤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文人雅士们青睐的宠物。最初,鹤在许多人眼中不过是外貌美丽的水禽而已。人们会猎杀白鹤,用鹤细长的腿骨制作骨笛,将鹤血入药,把鹤的翎毛制作成箭羽,甚至烹饪鹤肉当做盘中美味。
不过,鹤凭借着洁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还是很快就赢得了超越其他鸟类的好名声。鹤昂首挺胸的姿态,悠闲从容的步伐,仿若翩翩君子。而且鹤十分重情义,连交配伴侣都从一而终,至死不渝。汉魏时期,神仙道教盛行,鹤又多了君子之外的另一种身份,那就是仙家。《搜神后记》有载,西汉时辽东人丁令威学习道法,成仙后径自化为一只白鹤,站立在家乡城门口的华表之上,引吭高歌。鹤被冠以“仙鹤”的名头,大概是因为其寿命较长。自然界中的鹤往往能够活五六十年之久,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何况是禽鸟。长寿之人可以当得活神仙,长寿之鸟自然也是神仙家。
无论是君子还是仙家,都是历代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归宿。他们渴望拥有鹤的品格,期待享受鹤的机遇,于是将鹤养在身边,从鹤身上找到完善自己的力量。这恐怕也是文人养鹤的终极目的吧。
不过,开养鹤风气之先的,并不是哪位文人雅士。而是春秋时代卫国的第十八任君主卫懿公,一个标准的“鹤奴”。《左传》记载:他给宫中的白鹤加官进爵,让它们乘坐高贵华美的轩车招摇过市,以至于公卿贵胄见了都要退避三舍。然而鹤究竟不通人间事,即使有了爵位,也不能和公卿一样为卫懿公分忧解难。公元前660年,狄人进犯卫国,三军将士恨透了爱鹤胜过爱人的卫懿公,干脆拒绝作战。卫懿公众叛亲离,整日和爱鹤相对,束手无策,最终被狄人杀死在荧泽(今河南荥阳)。
卫懿公爱鹤失政的故事,刺激了不少后世的读书人:他们一方面相信鹤品性高洁,养鹤能够陶冶性情;一方面又为卫懿公养鹤的悲剧而惴惴不安。这种矛盾心理一直压在养鹤者的心上,直到被千余年后的大文豪苏轼一语点破。他将卫懿公悲剧的根源归结于人主身份:人一旦成为国君,就会失去常人所拥有的自由。身为南面之君,“虽闲远清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身为山间隐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苏轼言简意赅,身为国君,玩物可能丧国;而文人养宠则不会有啥害处。这样就把鹤归为适合文人逸士陶冶性情的宠物。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34:00 +0800 CST  
羊叔子:羊鹤不舞
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五年(269年),这一年,晋武帝任命羊祜(音hu,字叔子)为荆州都督,筹备平吴之战。羊祜与当时其他名将不同,他的治军之道没有阴谋诡计:他每次与东吴交战,先约定时间地点,禁止部下偷袭,而且还主动归还俘获的敌将亲属,厚殓阵亡的敌军将士。羊祜的君子之风在吴国广为流传,百姓尊称其为“羊公”。
羊祜堪称乱世中少有的君子,而他与自然界中的君子──鹤,又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据说当时荆州江陵一带的沼泽中多鹤,羊祜常常将它们捉来,养在家中,调教他们在音乐下翩翩起舞。然而羊祜训练出的鹤都个性十足,动不动就在宾客面前罢演。于是后人干脆用“羊公鹤”来比喻那些徒负盛名,关键时刻上不得台面的人。其实,鹤不会跳舞,所谓鹤舞,不过是人们加之于鹤的美好想象。
人们对鹤舞的痴狂,还催生出《吴越春秋》中的一则近乎荒诞的故事:吴王阖闾为爱女媵玉送葬,“舞白鹤于吴市中”。白鹤的曼妙舞姿吸引了全城百姓的目光,他们紧紧追随着送葬的队伍,希望能多欣赏一会儿这难得一见的鹤舞。但陶醉其间的他们哪里知道,厄运即将到来。当白鹤带领着百姓们和棺木一起进入墓门之时,吴王突然令人触动机关,关闭墓门。舞蹈的白鹤和追随的百姓就这样成为了公主的殉葬者。高贵的鹤舞变作杀人的工具,唯其眩目之美深入人心。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37:00 +0800 CST  
林逋:放鹤孤山
从卫懿公开始,历朝历代养鹤者甚多,但其中最出名的,无疑是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隐士林逋。少年时代的林逋,便有着与众不同的志向,他凭兴趣读书,不带一丝功利目的。成年以后,即使缺衣少食,也安之若素,从未动过踏入仕途的念头。他周游江淮后回到家乡,在西湖的孤山盖起一座草庐,一住就是二十年。在草庐里,林逋每日清谈,放鹤、赏梅,过起了潇洒的隐士生活。与林逋在孤山相伴的,是两只白鹤。每天清晨,林逋将白鹤放飞;日暮天晚,白鹤便又自行还家。
林逋没有将白鹤束缚在自家的小园林里,其实,白居易也知笼中鸟不得展翅,就如同自己被困于官场不得自由。只不过,白乐天终归没有将野鹤放归山林的气魄,也没有让自己彻底舍弃仕途的旷达。林逋养鹤,不仅仅是以白鹤来愉悦自己,更是在效法白鹤的心性与品格。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46:00 +0800 CST  
二.《鹤与苏州园林》,原作者柯继承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48:00 +0800 CST  
鹤与苏州园林,其实是很有些关系的。
这里所说的鹤,即丹顶鹤,就是民间所说的仙鹤。它形象优雅,高翔远飞的能力特征以及吉祥长寿的生命质量,都与古人想象中的高飞凌云、祥瑞长寿的神仙形象符合,所以被人称为仙家之禽。
我国是丹顶鹤的故乡,人们普遍喜爱它、关注它,早在《诗经》里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记载,殷商墓葬中,就有鹤的雕塑,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器,也有鹤体造型,“卫懿公好鹤亡国”更是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晋代吴人陆机遇害时,曾叹息道:“想听一听故乡的鹤鸣,还能听得到吗?”陆机故居在华亭(今属上海松江),“华亭鹤唳”因而成了留恋过去生活的一个典故。民间则普遍将它视为吉祥清高之物。唐代白居易诗云“静将鹤为伴,闲与云相似”,宋代林逋甚至“梅妻鹤子”,道家把它看作仙禽,许多小说写到仙人或有道行的道士出场,必有仙鹤做伴。影响到后来,习惯上称仙人或得道之士为“鹤驭”,颂人长寿为鹤寿、鹤龄、鹤算,甚至人过世也叫驾鹤西行。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49:00 +0800 CST  
饲养丹顶鹤,很早就被视作“山林经济”,明代文震亨在他的园林专著《长物志》中,把鹤列为禽鱼卷的卷首:“鹤,华亭鹤窠村所出,其体高俊,绿足龟文,最为可爱……空林野墅,白石青松,惟此君最宜。”文氏对鹤与园林、苏州园林的描述是经典性的。对园中养鹤,明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苏州之前就有园林中养鹤的记载。北宋苏州“英声振于士林”的著名学者朱长文,他的居所“乐圃”(原址在今市中心景德路儿童医院一带),本身就是一座大型宅第园林,园中就养有仙鹤(朱长文《乐圃记》)。至明代万历年间,申时行致仕后,即在原乐圃故址,重建了名叫“适适园”的园宅,申时行在“适适园”中也养了两只鹤。有意思的是,申时行养的鹤,一有客来,就出门迎客;客人行酒,鹤还会跳舞鸣叫助兴(清魏禧《蘧园双鹤记》)。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50:00 +0800 CST  
文震亨自家有个园林,称香草垞,园中是否养鹤,今已不考,但他哥哥文震孟“药圃”(即今艺圃)中是养鹤的。与他同时的族人文柟有《药圃孤鹤》,可以为证。清代艺圃归姜埰后,又建有鹤柴(今艺圃芹庐内小轩名鹤柴,即沿用其名),是围栏栅圈养鹤之处,姜埰朋友诗中多有提及。
拙政园初建于明代,拙政园东部原为明末王心一所建的归田园居(今为拙政园东部)。康熙朝,王心一的曾孙王遴如请当时名画家柳遇作《兰雪堂图》卷,这是一幅被人称为“精工之极”的写实图,至今存世。图中主景“兰雪堂”南平台上就画着一只丹顶鹤,正在“闲庭信步”。
留园也养鹤,署名“鹤所”的地方,在今五峰仙馆(楠木厅)东南,至今尚存。
苏州园林中豢养仙鹤,绝不只是传说,清徐扬献给皇上的《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中就绘有人工养鹤的图景(藩台衙门前段图景,图中一只鹤正从石桥上快步朝庭院走来,庭院中另画两只鹤,作等候状)。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52:00 +0800 CST  
过云楼怡园,初建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在建园过程中,主人集各园景观之长,广为搜罗名树古石、碑刻,还在园内放养了孔雀、鹤、梅花鹿等动物。其中养鹤的历史一直延伸到上世纪三十年代。
过云楼怡园顾家第四代主人顾公硕先生,擅长摄影,他为苏州留下了不少城乡社会景象的摄影作品,其中一幅作品,摄的就是家中豢养的仙鹤,题为“怡园老鹤”。说起顾家的这只老鹤,还有一段令人感慨难忘的历史。原来养得好好的这只仙鹤,1937年苏州沦陷时,日本强盗先把过云楼书画抢劫一空,几个野蛮的日本兵见了园中的鹤,也捉去当场烧熟吃了。这事很快传出去,引起了公愤。之前,1933年,顾家曾请当时名人杨无恙为老鹤画过一幅《鹤寿图》,当听说日本兵杀吃仙鹤事后,杨无恙同诗人屈伯刚,又在《鹤寿图》上,补题了一段文字,愤懑痛惜之情溢于言表,《鹤寿图》也因改名为《烈鹤图》。此图至今尚在,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无耻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一个罪证,弥足珍贵。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52:00 +0800 CST  
苏州另外有座园林,名“鹤园”,这座园林在古城主干道人民路中段西侧的今韩家巷内,它建于清代晚期,1980年全面修复。首任主人是洪鹭汀(洪尔振)。光绪三十二年(1906)洪罢官后来到苏州,第二年就在韩家巷宅西的一块空地上,营建了“鹤园”。但是取名鹤园,并不是园中有鹤,而只是因为在造园时,与韩家巷一巷之隔的北邻“曲园”主人俞樾,送了他一幅题字“携鹤草堂”,故名。1923年,园归庞庆麟孙庞国钧,为了与鹤园名副其实,庞国钧在园内廊前以白色瓷片作鹤形铺地外,也曾饲养过一只仙鹤,可惜没过两年,仙鹤便死了。
苏州园林养鹤,不仅是因为苏州水乡,是群鹤喜欢栖息之处,水中多鹤爱吃的鱼虾,容易饲养。还因为鹤的形象,特别是它的“遗世独立”的象外之意,是很契合旧时士大夫阶层的标榜清高和隐逸的文化。此外,鹤乃蛇之天敌,它非常爱吃蛇,养鹤可以防蛇害,所以《吴县志》中有“邑中园亭多为畜之,可辟蛇”的记载。现在鹤已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园林中不宜再养。但它与苏州园林曾经有过的因缘,牵涉到许多人文历史、民间风俗,作为一个文化课题,其实是很值得研究的。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53: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0:58: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1 23:10: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2 20:23: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4 13:10: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06 21:02:00 +0800 CST  

楼主:叽啾文艺小鸟

字数:4255

发表时间:2017-04-02 04: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3 12:27:09 +0800 CST

评论数:5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