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鞋饰描写

【转自新浪博客,新浪作者千山红叶,原作者南山下】明制弓鞋镇楼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29:00 +0800 CST  
在我国古典名著《金瓶梅》中,描写了众多人物的鞋饰,并且风格怪异,各具特色,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不少光彩。
首先,书中所描写的各种鞋饰,是十分多姿多彩的,其中女子鞋饰尤为丰富。各色鞋子大体可分三类。
第一类为白绫高底鞋,如老鸦鞋儿,羊皮金云头鞋儿,大红缎子鞋儿,粉红花罗鞋儿,浅蓝香罗鞋儿,鸳鸯摘桃鞋儿等。都是以白绫作为制作鞋底的面料,其高底有木质和毡质之分。书中孟玉楼对潘金莲说:“你若嫌木底子响脚,也似我用毡底子却不好,走着又不响。”据出土实物,还有以丝棉为高底者。此外,还有在底上玩弄种种花样者。余怀《妇人鞋袜辨》载:“吴下妇人,有的异香为底,围以精绫者:有凿花玲珑,囊以香麝,行步霏霏,印香在地者。”近年在江西南城发现的明益宣王翊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一双织锦绣花靴,即高底鞋,高约四、五寸,女鞋鞋面的质料一般尚深色,形制大都为弓鞋。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30:00 +0800 CST  
第二类,为平底绣花鞋,如大红光素缎子鞋儿,红鸳凤嘴鞋儿,老鸦缎子绿锁线鞋儿等,还有革翁鞋,睡鞋、琴鞋、丝鞋、暖鞋等,也大都为平底。
关于为什么当时女用弓鞋,有平底,高底两种形制呢?在李渔《闲情偶寄》中,有一专门对此的分析:“鞋用高底,使小者愈小,瘦者越瘦,可谓制之尽美又尽善者矣。然足以大者,往往以此藏拙,埋没作者一段初心,是止提丑妇效颦,非为佳人助力。近有矫其弊者,窄小金莲,皆用平底,使与伪造者有别。殊不知此制一设,则人人向高认底乞灵,高底之为物也,遂成百世不之祀,有之则大者亦小,无之则小者亦大。尝有三寸无底之足,与四五寸有底之鞋同立一处,反觉四五寸之小而三寸之大者。以有底则指尖向下,而秃者疑尖;无底则玉笋朝天,而尖者似秃故也。”这段话把当时妇女追求美的心理刻划得细致、深刻,可算是“入木三分”,把高、平底鞋的作用,使用效果也讲得一清二楚。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31:00 +0800 CST  
第三类是男鞋鞋饰,种类颇多,其中有丹舄、云履、朝靴、干黄靴、皂靴以及油靴和凉鞋等,一些劳动人民穿着的鞋子,如双耳麻鞋、蒲鞋、草鞋、芒鞋等,在明代士大夫中也颇流行。
如男鞋中的‘油靴’,也是明代时流行过的适宜于雨天所穿的靴子。《金瓶梅》中第一回写武松住在武大家,发现潘金莲向他调情,心中十分不快,他“寻思了半晌,脱了丝鞋,依旧穿上油腊靴着了,上盖戴上毡笠儿,一面系绳带,一面出 大门。”这里提到的:“油腊靴”,即“油靴”,所谓“油”、“腊”,指的是一靴的外表涂上防水的物质。当时明王朝严禁“胡”风,此类靴亦在被禁之列。但在下雨下雪的日子,也允许穿着。《明宫史》载:“靴……凡当差内使小火者,不敢概穿,足穿单脸青布鞋,青布袜而已。或雨雪之日,油靴则不禁也。”
又如男鞋中的“云履”,亦称“云头履”。在明代多为宫员和士人的穿用。故亦呼为“朝靴”。这种靴鞋,式样肥阔端庄,美观大方。《日知录》引《内丘县志》记述明中期以后凤俗云:“非乡先生,首戴忠靖冠,不得穿厢(镶)边云头履,至近日而门快舆皂,无非云履。”可见云履在当时社会上的流行程度。
书中还有些鞋饰,则属于地区生产的土鞋,如第二回写西门庆所穿的“细结底陈桥鞋儿。”陈桥在今日上海松江一带,这里的陈桥鞋是颇有特色的地方产品。明范叔子《云向据目抄》记其风俗时称:陈桥在万历前后,以产宕口鞋(蒲鞋)著称。实际是一种蒲鞋。《养生随笔》中,亦曾提及“陈桥草编凉鞋。”文中的“细结底”形容鞋底紧密、结实,这里指的是布底鞋,亦称“陈桥鞋儿”,很可能也是陈桥出产的另一类出名的布质鞋儿吧。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32:00 +0800 CST  
由上可以看出,在《金瓶梅》一书中所描述的各种男女鞋饰,都是真实可信的,都是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当时在服饰民俗中的一点历史知识,同时也可以从中窥视到当时人民心理上审美的观念。
其次,书中的鞋饰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服饰是造型艺术,它是由首衣、上衣、下衣、足衣等几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不同服饰的特点,配合得体款式、色彩、比例等相称的鞋饰,相互协调,相互辉映,才能更加显示出服装的美。因此,鞋子在人类的服饰中,也占据了一个不可缺少的位置。因此,《金瓶梅》一书中对鞋饰的描写,大都在配合人物整个服饰描写中出来的,而且写得十分具体、细致,如第二十八回写来旺儿媳妇的鞋饰,是“大红四季花,嵌八宝缎子白绫平底绣花鞋,绿提根儿,蓝口全儿”,这里包括了鞋质、鞋面色彩图案,花样以及鞋底高低等等,都详细的告诉了读者,令人似乎感到亲眼目睹了这双鞋子的全部形象。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33:00 +0800 CST  
下面再具体介绍一些例子:
如第一回,通过潘金莲的视线,描述了西门庆的服饰以及他的鞋饰。
“一日,妇人(金莲)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拿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巾上,妇人便慌忙赔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得十分博浪,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玲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身穿绿罗褶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腿上勒着西扇玄色桃丝护膝儿”
西门庆这身华丽的打扮,加上那双雅致的细结底陈桥鞋儿,以外表上活生生地勾勒出这个既是破落财主,又是那种漂浪子弟的生动形象。
书中又接下去从西门庆的视线下,又描绘了潘金莲的服饰以及她的鞋饰。
“……观不尽这妇人容貌,且看他怎生打扮,但见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髻,口面上缉着皮金,一遥里出香云一结,周围小簪儿齐插,六簪斜插一朵并头花,排草梳儿后押,难描八字湾湾柳叶衬在腮,两朵桃花,玲珑坠儿最堪 ,露菜玉酥胸无价,毛青布大袖衫儿,褶儿又短衬湘裙碾绢绫纱,通花汗巾儿,袖中儿边搭刺,香袋儿,身边低挂抹胸儿重重钮扣,裤腿儿脏头垂下,往下看,尖金莲小脚,云头巧缉山牙老鸦鞋儿白绫高低步香尘……”
潘金莲这样的精心艳妆打扮,加上那双云头巧缉山牙老鸦白绫高底鞋,不是更加逼真地活现了一个卖弄风情的妖娆女人的形象吗?这双鞋不仅样式好,而且寓意深刻,并和全身服饰配搭得当,如云头加缉山牙,是指鞋头上的云纹装饰,缉,是指刺绣技法,即所谓“缉线绣”。其特点是用较硬的包梗线圈钉出花纹轮廓线,山牙,指此鞋的方纹上还点缀着山纹。所谓“山牙”,即山崖。这种图案在古今均有“无涯”(涯,取崖的谐音),长寿(山石又称寿石)的吉祥含义。
其它如书中对孟玉楼的“大红遍地金云头白绫高底鞋儿”穿的大红平底绣花鞋等花鞋以及男鞋中,如陈源济穿的“粉头皂靴”、潘道士的“丹舄”、“双耳麻鞋”等,都是配合人物整个服饰,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地位,给人以真实的、深刻的印象。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34:00 +0800 CST  
作者在书中对明代劳动人民穿着的鞋子,如麻鞋、草鞋、芒鞋以及油靴等,也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并且说明在明代的士大夫阶层有时也穿这些鞋子,如第六十二回:“只见那西门庆,领了那潘道士进来,怎生形相,但见头戴云霞五岳观,身穿皂布短褐袍,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横纹古铜剑,两双脚穿双耳麻鞋……”
这种双耳麻鞋,当时颇为流行。其形制是以麻皮纤维编成一鞋底板,前后备有一狭长条借系绳以竖起,作为脚趾、脚跟的护档,两边有两扇鞋耳以穿系结绳。这种鞋子,多为下层劳动者,军卒,行脚僧道所穿。 民间还有多耳麻鞋,八搭麻鞋等,其不同仅在耳之多少,疏密上。杜甫《述环》诗云:“麻鞋见三子,衣衤也见两时。”可见麻鞋的历史是比较早的。
又如革翁鞋,又称革翁靴,这也是时代底层所穿的一种半高统的皮鞋,又称“皮扎革翁”。书中第六十五回:李瓶儿出殡时,那两边打路的排军,杂耍艺人李贵等,均着革翁鞋,这种鞋,实际上也是靴,不同的是,它穿着时必须将靴统扎于裤或行缠之内。《元史•舆昭示》云:“革翁鞋,制以此为履,而长其革幼,缚于行缠之内。”《明史•舆昭志》则云:“(洪武)二十五年,以民间违禁,靴巧裁花样,嵌以金线蓝条,诏礼部严禁庶人不许穿靴,止(只)许穿皮扎革翁,惟北地苦寒,许用牛皮直缝靴。”可见明代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穿鞋,也实行限制,不然,就有杀身之祸。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35:00 +0800 CST  
第三,书中有些鞋饰,虽然现在已经消亡了,但它们反映了明代人民着鞋的真实面貌,为我们保存了宝贵的资料。
如第六十五回,写为李瓶儿送殡队伍中那些扮饰卖解的。
“……两边走解的,头戴芝麻罗万字头巾,扑遍金环飞於脑后,穿的是两三领 丝约衲袄,腰系缠带,足穿鹰爪四缝干黄靴,衬着五彩翻身抡水兽纳纱袜………”
这里提到的鹰爪四缝干黄靴,究竟是怎么样的形制呢?所谓“四缝”,当指联缀皮片成靴的四条线缝,干黄,在此指制靴皮张的颜色(一般在硝制过程中染上);鹰爪,亦作“鹰嘴”,当是以鹰的嘴、爪之钩尖来形容上翘的靴尖吧。在《水浒经传》中也提及此靴。冯梦龙《醒世恒言》中述及一双“四缝乌皮皂靴”。“这只靴又不是一件稀奇作怪,眼中少见的东西,止不过皮儿染皂的,线儿扣缝的,蓝布吊里的,加上楦头、喷口水儿,弄得紧绷绷的好看的。”这段描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此鞋的形貌和制作经过。
又如书中所定的丹舄,最初是西周国君穿的礼服用鞋。舄,是古代一种在鞋底上再加层木底(类似现代在底上打掌)的鞋。丹,是指舄的颜色,当为红色,故也称“赤舄”。“诗经• 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毛传》朱舄,人君之盛屦也。”从此以后,历代帝王均以此为礼服用鞋,直到明代仍有此制。但这里的丹舄,却是道士做法事所穿。
(第六十五回)“……请玉皇庙吴道官来悬真,那道士身穿大红五彩云霞二十四鹤鹤,头戴九阳玉环雷巾,脚蹬丹舄,手执玉笏……”在明代,道人平时穿履,传事时穿舄,均用朱色。这是因为道家衣冠制度有相当部分还保留了古风。
总之,《金瓶梅》的作者十分熟悉明代各阶层的服饰民俗。他对各种鞋子的具体描述对今人了解古人穿着,了解当时社会的生活以及服饰史、文化史,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36: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39: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1 22:58:00 +0800 CST  
新鲜出炉,明代缠足女性穿的弓鞋,看比例可以很明显发现,图一尺码比图二大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2 18:39: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2 22:07:00 +0800 CST  
新诗一首:
可爱东篱九月华,却笑南枝朽叶衰。
销金委地娇蕊破,何必横斜对菊开。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4 21:31: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5 21:17: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6 10:55: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16 16:09: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21 20:42:00 +0800 CST  


楼主 叽啾文艺小鸟  发布于 2017-04-22 22:35:00 +0800 CST  

楼主:叽啾文艺小鸟

字数:3976

发表时间:2017-04-12 06: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13 10:43:02 +0800 CST

评论数:9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