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宁寺碑新探 ———基于整体丝绸之路的思考

一是“海西东水陆城站”,从底失卜站( 今哈尔滨市双城区西花园屯大半拉子古城) 起,沿松花江而下,经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两岸45 个驿站,到亨滚河( 又名恨古河、恒古河) 口北岸的满泾站( 奴儿干西五里) 止,共55 个城站。这是奴儿干都司联系内外直达北海的交通道路。“海西东水陆城站”路从满泾站渡过鞑靼海峡进入“苦兀”( 今库页岛) 北端,再南下到达“苦兀”最南端白主。由白主南下越过宗谷海峡抵达北海道。中国的“丝绸诸物”,在那里称为“虾夷锦”。通过库页岛进入北海道,再传往日本内地。②

楼主 园中园为  发布于 2019-02-12 11:48:00 +0800 CST  
二是“海西西陆路”,从肇州( 今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县四站镇“八里城古城”) 起,越过松花江、洮儿河、雅鲁河,经呼伦贝尔大草原,到兀良河( 今归流河上游的乌兰河) 。是明初兀良哈等卫的贡道

楼主 园中园为  发布于 2019-02-12 11:48:00 +0800 CST  
综上所述,有“海西东水陆城站”通往黑龙江下游,有“海西西陆路”通往兀良河一带,还有沿嫩江北上通往今瑷珲一带的古道。明朝以海西为基地,以兀者等卫为中介,北进经营黑龙江流域;同时,黑龙江流域各女真卫所均经由海西南下朝贡。因此,明朝把海西地区的女真卫所和定期经由海西南来朝贡的女真卫所统称海西卫分或海西女真。海西卫分分布于开原之北、松花江及黑龙江流域的广阔地域,《满文老档》卷七九、卷八○、卷八一中,载有卫所300 余,基本上属于海西卫分;载有敕书360 余道,是这些卫分在嘉靖后期—万历三十八年间先后换得的,表明这些卫分至明末仍然存在,并保持着与明朝的隶属关系。③
在东北不设州县而广设卫所,是明代对于东北之地管辖的特点。永乐九年( 14I1) ,亦失哈等前往“开设奴儿干都司”,“兴立卫所”,“置只儿蛮、兀剌、顺民、囊哈儿、古鲁、满泾、哈儿蛮、塔亭、也孙伦、可木、弗思木十一卫”。④ 其中囊加儿卫设于库页岛的西北部( 今俄萨哈林岛) 。从此,“间岁相沿领军,比朝贡往还护送,率以为常”。⑤ 值得注意的是,从遥远的北海,女真、吉列迷、苦兀等民族朝贡封赏都是直接到达北京,以中原为起点,直达北海的东北亚丝绸之路以此在明朝漫长的近300 年间连绵不断。

楼主 园中园为  发布于 2019-02-12 11:49:00 +0800 CST  
永宁寺碑的研究,牵涉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的问题,揭示了整体丝绸之路研究视野的重要性,即海陆、水陆兼程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特性。长期以来,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研究,学界关注的主要是驿站,其实这条丝绸之路上不仅有驿站的连接,而且也表现在明代卫所的设置上。从明朝奴儿干都司的卫所设置情况来看,与东北亚丝绸之路密切相关,这是以往学术界鲜见阐释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嘉靖《辽东志》,笔者注意到河与卫的关系。在其中所载335 个卫所中,有131个沿河设置,名称都是某某河卫,⑥ 这反映出明初所置卫所因河得名者多,而且还有以海为名的,都是设立在江河流域地带; 甚而一些名称上没有河字,查其地理位置却也在江边的,这种现象凸显了江河流域与卫所的关系,反映了明朝设置一站式驿站交通要线外,沿江河广置卫所,大多在江河流域的节点上设立卫城的特点。这一现象并非偶然,为适应沿流域而居民族的迁徙特点而设置的大量卫所,事实上成为明代交通网络的新样态。这些卫所布满通往北海的交通节点,也反映了流域文明的特性。明朝卫所分布陆海,内外联动,直接通往北海,即今天的鄂霍茨克海。海西东水陆城站的部分城站与卫所重叠,构成了黑龙江下游通往北海丝绸之路的完整系统。卫所多置于河流道路交通节点上,反映了交往道路类型的多样性,因此我们不应仅仅关注驿站,还应从卫所设置空间结构来看,卫所沿流域连接了重要城市与地区,说明了明代支线道路交通网络更为完善的历史事实。

楼主 园中园为  发布于 2019-02-12 11:49:00 +0800 CST  
明人杨道宾奏疏曾云: “自永乐初年野人女直来朝,其后海西、建州女直悉境归附,乃设奴儿干都司,统卫所二百有四,地面城站五十有八,而官其酋长自都督以至镇抚,许其贡市,自开元以达京师。”①根据黎敬文先生研究,奴儿干都司的辖境,北到黑龙江口,南与辽东都司衔接。奴儿干都司建立以后,从永乐八年( 1410) 到正统十二年( 1447) ,37 年又增设了52 个卫,加上以前设置的132 个卫,共184 个卫,还有20 个所,58 个地面、城、站。从景泰初到嘉靖末( 1450 - 1566) 100 多年间,明代又增加和改建了若干卫所。② 据《明宪宗实录》成化十四年( 1478) 记载,仅海西部分的卫所,就有200 余个。③ 万历《明会典》记载,奴儿干都司所属卫所,包括兀良哈三卫在内,共384 卫。④ 其中以海西地区设立的卫所最多,分布在开原以北,直至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明史》记载: “永乐间,设马市三: 一在开原南关,以待海西; 一在开原城东五里,一在广宁,皆以待朵颜三卫。定直四等: 上直绢八匹,布十二,次半之,下二等各以一递减。既而城东、广宁市皆废,惟开原南关马市独存。”⑤ 这也说明了海女真在对外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所在。

楼主 园中园为  发布于 2019-02-12 11:50:00 +0800 CST  
更重要的是,明朝辽西向东北与以开原“丝关”为枢纽的丝路连接,进入“海西东水陆城站”路,直达黑龙江下游、北海库页岛境内; 向西进入蒙古“兀良哈”部,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相衔接; 向东与朝鲜“贡道”相连。将永宁寺碑结合其他明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表明当时陆海相连的东北亚丝绸之路,主要干线之一是北京- 阿什哈达( 吉林) - 松花江- 黑龙江- 鄂霍茨克海- 库页岛- 日本北海道,所谓虾夷锦文化由此而生。聚焦东北亚丝绸之路,在关注驿站的同时,应对于奴儿干都司给予更多的关注,其卫所设置及其网络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

楼主 园中园为  发布于 2019-02-12 11:50:00 +0800 CST  
结语
元朝政权崩溃后,如何面对外部世界,明代永乐皇帝做出重大抉择,明代丝绸之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笔者主要关注了西域、东洋、西洋方面,亦失哈建立在奴儿干都司所在地的永宁寺碑,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上的探讨,试图略补北海方面研究的阙失。在全球史视野下,无独有偶,郑和在永宣28 年间( 1405 - 1433) 七下印度洋,亦失哈在永宣22 年间( 1411 - 1433 年) 七上北海,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为丝绸之路的开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 孙久龙

( 此文原为2018 年9 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俄国历史协会远东分会联合,在俄国海参崴召开的“永宁寺石碑研究问题”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稿,现整理补充而成。原名《永宁寺碑研究三题———基于整体丝绸之路的思考》。撰写中参考了东北师范大学刁书仁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发表的《中国学者对永宁寺碑研究综述》一文,特此表示谢忱

楼主 园中园为  发布于 2019-02-12 11:51:00 +0800 CST  
@明月煦風

楼主 园中园为  发布于 2019-02-12 11:51:00 +0800 CST  

楼主:园中园为

字数:9892

发表时间:2019-02-12 19: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29 02:55:21 +0800 CST

评论数: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