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洛阳名刹古寺大盘点】 

【底蕴!洛阳名刹古寺大盘点】
①@释源祖庭白马寺 ②大福先寺③广化寺④灵山寺(宜阳)⑤观音寺(汝阳)⑥五花寺(宜阳)⑦香山寺⑧风穴寺(汝州)⑨龙马负图寺(孟津) 繁华声 遁入空门 折煞了世人,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而青史 岂能不真 魏书洛阳城!你还知道哪些?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5:55:00 +0800 CST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迄今已历一千九百余年的岁月。据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位神异的金人。那金人身高六丈,背项发光,从空中飞行而来。明帝不知此梦是吉是凶,第二天便询问众臣。一位叫傅毅的大臣叩首答道:梦见的金人是天竺圣人。于是永平七年(64)汉明帝派遣蔡谙、秦景、王遵等十多人由洛阳出发,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这十多位西行求法者过天山、越葱岭,辗转来到今阿富汗一带的古大月氏国。在那里,他们巧遇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乃同腾、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67)返回中土。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正西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寺院。鉴于佛经佛像由白马驮载而来,遂以白马寺为名。

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随着佛经汉译本的逐渐增多,佛教在我国日益广泛传播开来。所以尽管后来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左右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5:59:00 +0800 CST  

大福先寺原名"太原寺",是天后武则天(624-705)于其生母、太原
大福先寺创立者武则天王妃扬氏(?-670)旧宅所立。
拒崔致远《法藏和尚传》:"至咸亨元年(670),荣国夫人(则天生母扬氏)奄归瞑路。则天皇后广树福田,度人则择上达僧。舍宅乃成太原寺。于是,受雇托者连伏推荐,帝诺曰俞,仍立新刹。"亦有人云该寺,是上元二年(675)所立。杨氏旧宅位于东都教义坊。教义坊在皇城正南,隔洛河就是"上阳宫"。教义坊的方位,比勘隋唐洛阳城考古发掘图可知,在今安乐乡新村西北角,现在已是一片沙滩。
关于武则天建寺的真正原因,《新唐书·武士 传》透露了若干消息。武则天之父太原武士获(577-635)先取妻相里氏,生二子:武元庆、武元爽;继取杨氏(?-670),生三女:长女韩国夫人(出嫁于贺兰氏)。次女武则天、季女某(出嫁于郭孝慎)。但武元庆、武元爽对杨氏不孝,所以,武则天取韩国夫人之子贺兰敏之"为士获获后,赐氏武,袭封。…… 敏之韶秀,自喜于荣国(按:荣国夫人即杨氏)。狎所爱佻,横多过失。荣国卒,后出珍币,建浮图缴福"。《旧唐书·武承嗣传》亦云:"荣国夫人卒,后出大内瑞锦为之造佛像追福。"由上述资料可知,武则天为其生母造寺,是希图为杨氏减罪、超度亡灵也。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01:00 +0800 CST  


洛阳广化寺 ,是北魏所建龙门八寺之一。八寺分别为石窟寺、灵岩寺、乾元寺、广化寺、崇训寺、宝应寺、嘉善寺、天竺寺。寺前山坡建有石阶,中有五层高大建筑包括高山门、天王殿、伽蓝殿、三藏殿、地藏殿。
广化寺坐落在龙门村西的山岗上。
据《河南府志》载,后魏所建"龙门八寺",分别为石窟寺、灵岩寺、乾元寺、广化寺、崇训寺、宝应寺、嘉善寺、天竺寺。由此可知,广化寺始建于元魏年间。
唐朝时,天竺国僧人善无畏来中国传扬佛法,公元724年随唐玄宗来洛,735年圆寂于洛阳大善寺,后迁葬于龙门广化寺。758年,唐肃宗于广化寺为无畏禅师立了行状碑。寺中尚建有无畏师塔等。
无畏禅师为佛教密宗(又称真言宗)创始人之一。804年,日本真言宗大师空海来中国学法,回国后专门在平安东寺、金刚峰寺创建道场,传播密宗,成为日本真言宗初祖,朝野尊崇。真言宗盛传日本后,多有信徒寻根到洛阳广化寺来朝拜无畏禅师。1988年5月17日,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高野山真言宗友好访华团一行70余人,又渡海来广化寺朝拜,并于10月间请赵朴初书丹,在广化寺址立起"善无畏三藏显彰碑。"

洛阳广化寺可见,广化寺是中日两国密宗朝拜的圣地,是中日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历史上,广化寺屡经战火,毁毁修修。据旧《洛阳县志》载,清康熙四十四年,僧照洪曾募修。1966年"文革"中,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殊为可惜。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03:00 +0800 CST  


灵山寺始建于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明清两代几经重修,大悲阁.大雄宝殿梁柱仍为金代建筑。灵山寺原名报恩寺,传说凤凰山为周灵王逝安之处,因而得名灵山。寺又因山得名灵山寺。
灵山寺又名“凤凰寺”、“报忠寺”、“报恩寺”,位于河南宜阳县城西8公里凤凰山北麓,前临临洛河,依山建寺。山溪萦绕寺前,潺潺东流,风景幽美。
灵山寺始建于宋真宗年是(约998-1022年间),距今约有千年。始建者为憨体老祖,据《宜阳县志》中“报恩寺图”所示,寺内主体建筑有山门、前殿、毗庐殿、大雄殿、藏经后楼,以及左右配殿六座。毗庐殿和大雄宝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等保留有金朝遗构。后遭天灾人祸,寺院毁坏,民国八年,心空法师募资重修灵山寺。现存建筑有山门阁、中佛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祖师楼等。
灵山寺最独特的建筑为山门阁楼,此阁楼坐南朝北,下部为一砖筑平台,风格独特。灵山寺大雄殿内有明朝佛像三尊,即“三世佛”,栩栩如生,为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泥塑作品,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灵山寺镇寺之宝为七级四面石砖塔,为明成化十七年所建造。寺门有千年银杏树,苍老挺拔。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印度国有舅甥二人,前来中国寻访名山胜地。行至东周国都洛阳西南、洛河南岸,但见一山,林幽泉清,景山绝佳,为一路之上所罕见。便筑庐山间,虔诚修行。多年之后,舅舅因年迈体弱过世,甥儿却修成正果,以后在山上弘法传教,香火旺盛,后世弟子皆尊称他“释迦牟尼”,那座山就是灵山,灵山寺即当年释迦牟尼筑庐虔修之处。有关资料还说:1948年,杨成武将军挥师南进,途经宜阳,为保护灵山寺,曾亲题“保护古迹,人人有责”红旗一面,高插灵山山头。

四大奇观

灵山寺有四大奇观一直为人称道。一为寺门向北开,全国绝大多数寺院都是坐北向南,而灵山寺却是坐南向北;二为寺院有山门,灵山寺与别的寺院不同,独有城楼式山门;三为佛像有胡须,这在全国也是独有的;四为寺院与尼姑庵紧连,这在别的地方也是极少见的。灵山有被游人称颂的八大胜景,即:悬崖垂绣,仙掌石栖,庆去洞布,翠停息机,孤峰远眺,山拟鹫岭,洛溪众环,涧号泉鸣。
闻名数省的灵山庙会,从农历正月底开始,正会日为农历二月初八,持续10天左右,是县境内历史最久的庙会。灵山寺是佛事活动场所,敬有观音菩萨。据说灵山的送子观音非常灵验,赶会群众多为妇女,烧香还愿后,回家时都要多买一张车票,意即带着孩子回家,所以旧时又称作“祈娃娃会”。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06:00 +0800 CST  



黄河与洛河孕育了河洛文明,在华夏之冠上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这里有九千年新石器时代遗留的痕迹,这里有六千年仰韶文化绽放过 的绚丽!儒学奠基于此,道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魏晋玄学盛 行于此,宋明理学开创于此。星汉灿烂,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九千年大浪淘沙, 多少的文明之珠散落在中原大地。 在洛水之南,凤凰山下,汝河水畔,鬼谷子隐居修道之所云梦仙境边的小店镇圣王台村,至今仍 隐藏着一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刹——汝阳观音寺。观音寺距汝阳县城十五公里,旧时曾为汝阳八 大景之一,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此。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10:00 +0800 CST  


五花寺塔,位于洛阳市宜阳县西四十公里三乡村北连昌河西岸五花寺旧址,座落在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仅余此塔。
有资料称,五花寺塔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 中华古塔通览·河南卷>>>未加考证,存此说。此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零一三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花寺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一般称始建于宋,《宜阳县志》记载其为“唐基宋塔”,专家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部分唐代建筑材料。 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砖结构,八角密檐。塔身有塔心室,可循通道至顶层。底部周长三十一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塔身一、二层置仿木斗拱,三层以上则用十二层叠涩砖为檐,每层皆先用条砖一层出线,线上置斜砖,其上以叠塑十二层为檐,出际在一米左右,除二层正南辟门外,在一、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门两侧装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这种装饰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每层斜角处向外伸出一根木头,原来挂有铃铛,可惜木头已经朽了,铃铛早已不在,“风吹铃铛响”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塔的第一层、第三层、第四层、第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第二层为真门。门两侧装饰着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12:00 +0800 CST  
五花寺位于河南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仅余一塔。该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旧志记为唐塔,但有关人员鉴定为宋代遗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13:00 +0800 CST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即是对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宋金时期香山寺犹存,元末废弃,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句诗摘自他当时所作的诗《香山寺二首》,被镌刻在石碑之上,位于香山寺的乾隆御碑亭就矗立着这块石碑,已有两百多年了,清末民国初年,香山寺又渐荒芜了,1936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此避暑,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如今,为了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拓展龙门石窟景区的观光项目,丰富香山寺的文化内涵,提升香山寺的旅游品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洛阳市委、市政府及龙门石窟管理局依据《龙门石窟区规划》和《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投资600万元于2003年上半年完成了对香山寺的改造。该改造工程从2002年年底到2003年四月上旬完成,历时100天,创造了我国寺院速度之最。这也是香山寺历史上的第五次修复,新香山寺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香山寺自创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16:00 +0800 CST  




汝州风穴寺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上下塔林、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等组成一个人交景观、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景区。其中以千年古刹风穴寺最为典型。风穴寺有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等八大景;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三十六福地。风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其中最完整的三个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这三个建筑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风穴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香积寺,隋代改名千峰寺,唐朝扩建为白马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风穴志略》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10OO余人,房舍30O多间,土地2O00余亩。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O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我国第三大塔林。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另外,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丰富,有乔木树种槐、侧柏、麻栎、岫松等,独具特色,十分诱人。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19:00 +0800 CST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汉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因此《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千百年来,河图洛书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而这个千古之谜的源头就在——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因有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而得名。
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 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
该寺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规模宏伟,供殿巍峨,山门峻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
这是一座神秘的古寺,这里有无穷无尽的传说。
寺前有一座桥梁,桥下之河叫做图河,寺内古碑“图河故道”四字便是指的这里。图河发源于邙山,向东北延伸,在雷河村一带汇入黄河,孟津当地世代相传,龙马就是在图河与黄河交汇处出现......
龙马负图寺共有三进院落,一进为山门、钟鼓楼,二进为伏羲、文王、孔圣三殿,三进为三皇殿。很简单的中轴线布局,但是其中却有着很多独特的所在。
大门为朱红城楼式外观,给人感觉这里仿佛一座独特的堡垒。左右红墙上分别刻有“河图之源”和“人文始祖”的字样。
进入山门,可见两侧分立“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两通巨碑。不过为了保护文物,石碑是复制品。真正的石碑移至山门内了,用玻璃框加以保护,如果粗心的话会忽略掉这里。
在伏羲殿之前,有一3米多高的龙马塑像,这匹龙马足踏波浪,仰首嘶鸣,栩栩如生。
该寺伏羲圣像碑上也刻有龙马像,并附《龙马记》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这座单檐歇山式砖木结构便是伏羲大殿,这也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
伏羲殿是寺中的主殿,红漆门柱,白玉护栏,雕梁画栋。内塑着高大的伏羲圣像,殿右侧塑有龙马像。
另一侧则镶嵌有二十余通宋、明、清三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程颐、朱熹、邵康节、王铎、张汉等撰书的碑、铭、诗、赋。这些碑刻对研究《易经》和书法艺术都有重要价值。

伏羲圣像的背后是女娲神像,伏羲殿的后门也就是女娲宫。两圣同居一殿,却是为何?
据《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是同一个人:华胥氏。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居住在昆仑山上,为了繁衍后代,两人结为夫妻。缔造了人类,在春秋时期,有任、宿、须、句、颛臾,都是伏羲的后裔。
这就是人文始祖的传说......
伏羲殿左右,各有十八间厢房,分别标注着三十六宫卦的一个,形成一个三十六宫外廊,而厢房内为三十六宫易学博物馆。在该博物馆内,陈列有《周易》全文碑刻,分前言、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周易六十四卦传文三个部分。前言由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刘大均撰写。
另一侧厢房陈列了关于河图洛书的介绍,这属于普及知识,一定要去阅读下。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光是在这两边厢房内都能体会到无数的乐趣了。
伏羲殿之后,则是三皇殿。三皇殿是重檐庑殿顶结构,高台建筑,明七暗五,殿高21米,宽30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殿内伏羲像居中,炎黄二帝塑像分列左右。三人皆中华民族始祖,华夏文明的肇造者。
大殿顶部据《易经》"观天象于天"语,底为天蓝色,中有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园图,卦象黑白相间,中为金色北斗七星图,斗柄回转,指寓四季。椐《易经》"时乘六龙以御天语",顶部两侧各绘龙三条,金四乌二。其核心和本源,则是易学。
因此进入大殿,游客要抬头看看天花板,不然又错过了。
三皇殿周围还有很大一片绿色区域,看上去似乎是寺内的园林区,但又不像。
是什么?


首先是一些遗迹,关于河出图,洛出书的出处和带着八卦图的小桥,具体意义不详。

这是三皇殿周围的花园,只是看上去杂乱无章,却又并非无人管理。似乎乱的有些规律,像是什么通道。让人想起了诸葛亮的八阵图。
是的,这里就是座迷宫,著名的“九宫八卦阵”。游客都可以去尝试下,看看能不能走出去。
其实寺中到处充满着神秘好玩的乐趣,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了。
寺中无空地,需要细心的去游览。
负图寺有两座钟鼓楼,可以登顶游玩。而楼下是宽阔的广场,其间有很多的神秘的所在。
广场的左右两处被花圃围绕着两块“空地”,远看很像是一盘刻在地上的围棋盘,有着格子和黑白子。
走近才会发现不对,原来刻得竟然是“河图洛书”的模拟图。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
河图与洛书,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其实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不过能够如此直观的近距离的欣赏河图洛书,也是一种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河图洛书石刻处,广场左右还有另外的奇异地。
那就是钟鼓楼下的两处茂盛的圆形花圃。
这花圃是什么?和三皇殿后的迷宫有点像。
不过这里不是迷宫,是用灌木丛修成的“太极八卦图”。这个走近了是不容易注意的,只有远观才能发现,很独特吧。
九宫八卦阵、太极图花园、河图洛书石刻、易经浮雕,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梦幻。
龙马负图寺最独特的地方就是用实物或者模型来介绍河图洛书以及易经文化。让你身临其境,最形象的感受中华古文明的智慧和乐趣,感受河图洛书的魅力。
远古文化,无不带有神秘色彩,但神秘外衣之下,自有其真实的成分。河图洛书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可视为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和里程碑。而作为“河图之源”的龙马负图寺更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
祭拜人文始祖伏羲,探秘河图洛书之源,体验易经玄学乐趣,尽在龙马负图寺。








楼主 缘份伊川  发布于 2016-08-24 16:22:00 +0800 CST  

楼主:缘份伊川

字数:8757

发表时间:2016-08-24 23: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09 01:31:14 +0800 CST

评论数:1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