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委员提出保护方言应成国家文化战略

2014年3月12日08:16东广新闻台fm90.9


保护上海话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上海的政协委员张泓铭、赵丽宏联名把保护方言的提案带到了北京,提出保护方言应该成为国家文化战略。今天的两会聚焦,来听编辑杨叶超、殷月萍发来的报道:没有方言,何来乡愁?
【提出保护方言这份提案的委员之一,是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泓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十多年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几乎只有一个话题,就是房地产。年过七旬的他这一次关注上海话保护话题,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不过张老在接受东广记者赵颖文、孟诚洁采访时坦言,自己关注方言也有近十年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家里的孙辈已经不太会说上海话了:
(实况:我的第三代现在大的已经十三四岁了,跟他说上海话他们能听懂,但是要他们说上海话,他们像外国人一样,很困难,他们会很痛苦。上幼儿园以前,我们家里跟小孩子可以用上海话说,但是上幼儿园开始就不行了,非得说普通话,因为在幼儿园里头是不准说上海话的。小学如此、中学如此,从小没有受到上海话的教育。)
一个数据或许可以印证张泓铭委员的担心不是多余。2月底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沪中学生中只有三成会说上海话。原因不难理解:部分原因在于家庭内“上海话”语境消失。上海市统计局此前发布的“上海市民语言应用能力调查报告”解释说:祖辈老人跟孙辈孩子讲上海话的为数不少,但年轻父母与孩子讲上海话的不多——很多人工作用普通话,回家与孩子交流也用普通话。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讲不来”上海话。孩子到了学校,上海话更无“用武之地”。据了解,1992年起全国推广普通话,不仅要求老师上课用普通话,而且要求师生课间交流也要用普通话。语境消失,孩子们的上海话难免日渐“洋泾浜”。
和张泓铭同样担心方言得不到很好保护的著名作家赵丽宏委员发现,上海小孩说上海话“洋泾浜”的同时,一些身在外国的中国人反而能讲一口地道的方言:
(实况:现在很奇怪的,海外来的一些华人可以讲很纯正的上海话。其他地方也是,闽南话、广东话,都是海外人讲得特别纯正。为什么会保存好?因为他们觉得方言就是他们的母语。就是他们和故乡和祖国最重要的一种联系。)
如果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大文化由千千万万的地方小文化组成,缺少了这些支流,统一的中华文化无疑会失去鲜活、生动而又丰富的来源。而如果用经济学者的眼光分析,如果方言消亡,家人的认同感下降,继而带来地域认同感下降,这会使地方经济的发展失去动力。
为了不让年轻一代将来与这种幸福绝缘,全国许多地方其实已经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上海,“上海话有声数据库”工作已经展开,遴选地道的上海声音,记录市区中心、市区边缘以及10个郊区(县)共计12种上海本地方言。目前地道的上海话“发音人”已遴选完成进入录制阶段。“上海话”进课堂行动在沪上不少中小学也已经推进、沪语童谣也进入中小学选用教材之列。
不过,就像张泓铭委员指出的,保护的速度赶不上消亡的速度。所以他建议,要把保护方言纳入国家文化战略,从国家语言文字法开始,就要承认方言应有的地位,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方言也要从娃娃抓起:
(实况:就是说我们要放开学校对方言的教育,正规的教育场合我们要说普通话,普通话的主体地位我们承认的,但是,在主体以外,我们要鼓励孩子学方言。要双语教育,要给予环境,不要故意切断方言的环境。)
以上是今天的东广聚焦

楼主 霎起林野间  发布于 2014-03-15 00:14:00 +0800 CST  

楼主:霎起林野间

字数:1395

发表时间:2014-03-15 08: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1-06 19:55:54 +0800 CST

评论数: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