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原创集】鬼谷探幽

我只是个卖菜的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11 17:01:00 +0800 CST  
【前言】

《鬼谷子》是一本奇书,奇到什么程度?奇到许多人为了这本书不惜牺牲性命的去探寻。有那么一个传说:一千多年前,有十大高手听说鬼谷老头传说中的那些奇谋秘术很厉害,就相伴来探宝,哪里知道老头很聪明很毒辣,整个鬼谷洞机关重重,密道连连。最后,只被一个发了狂的剑客带出了一本书,其余人都在幽冥的洞里化为了白骨。书既然被带了出来,并且流传后世,我们有幸看见,那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其实不是,我们还要在智慧的迷宫里摸索与探寻,而这一条路,比山洞之路还要艰辛。如果机弩可以射杀剑客的话,邪欲则可以射杀我们的灵性。为了不让邪欲射杀读者的灵性,我准备与读者一起踏上这艰辛的旅程,作为一个向导与保护者,把他们领出迷宫,走向光辉的大道。

我已经不想去知道鬼谷先生隐居在那座名山,我只需知道人站在高山之巅,看着云气的荡漾,在吸风引露的快感中,是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什么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气与“天气”的合一:人的灵魂是由纯真之气凝聚而成的,“天气”则是由宇宙原始之气演变而出的,人在高山之巅,近距离的呼吸“天气”,是可以让人气与“天气”交合为一的。气,它是一个本原,这个本原是不生不灭的:本原产生了静点,把握住静点也就把握住了关键;不生不灭造就乐绝对的静止,绝对的静止要求排斥杂欲从而保持心气的平静。所以,“一”与“静”是气的基本特征;所以,《鬼谷子》这本谋书的智慧根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他要求学者必须有一个悟性,这有别于西学的逻辑性。什么是悟性,许多人都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我根源根据我来的经验来说说悟性的概念。所谓悟性,就是用无形之眼找到事物的本质与一般发展规律,以一种灵动的态度,用化繁去简的手法,养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这一概念,决定了悟性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第一,用无形之眼去看问题:这个无形之眼用心去思考问题是不能看到事物无形的本质与无形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更深层次的灵魂,用灵魂的“神识”才能看到无形之处。所以,国学的官能是神识,西学的官能是人脑;人脑它是一种物质属性,只能思考到有形的层次;“神识”它是一种能量属性,能够直达无形的层面。

第二,用灵动的态度去看问题:灵动它根源于直觉,而不根源于理性;理性是社会智慧的产物,而直觉是自然智慧的产物。直觉这种认识力量,它不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增强,也不随着文明的退化而消失,它是上天赋予人的认识能力,而不是人随着自身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认识能力。直接力的凝聚与爆发,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现代人都迷信理性的力量,却不知道人才与天才的区别就是人才在理性的基础上是否还存在灵感的力量,正如爱迪生所说的那样:“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11 17:35:00 +0800 CST  
第三,用化繁去简的手法处理问题:这个世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个世界也是一个极其简单德世界;复杂是根源于形式,简单是根源于本质。如果我们始终把我们的注意点放在形式上,那么就不知该怎么处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而如果我们把注意点放在本质上,那么我们就把握了事物的关键,我们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去处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这种丢掉形式抓住本质的方法,就是化繁去简的方法。如果我们抓本质的本领在实践当中反复运用,它就会产生一种熟练性,这种熟练性达到最高的境界我们就不必去思考,通过我们直觉得力量就可以马上处理问题。决策并不是总给你思考的时间,有些决策比如说战争决策,它需要极快的速度做出决策,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直觉力而不是通过理性思考,但是这种直觉力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谋略本身就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它当然需要这种自然而然的能力。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中国的经典它需要依靠悟性去领悟,有别于西学通过逻辑思维去掌握知识,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适合于培养天才,而西方的传统文化适合于培养人才。一个事物的优点,往往是它的缺点,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适合培养天才,而不适合培养人才的特性,导致了它受众面的狭小——受众面的狭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弊端。为了弥合这个弊端,在写作这本著作时,我将引入西方的逻辑思维:用逻辑思维去串联珍珠,用悟性思维去打磨钻石——章节与章节之间用逻辑思维来缀连,章节中的思想则用悟性思维来阐述,也许这样能达到一种相对完美的境界:既扩大的它的受众面,又能让天才得到些许的灵感。

关于《鬼谷子》一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归纳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二部分为战略,第三部分为战术。

总论部分由《阴符七篇》与《捭阖术》两部分组成,其中《阴符七篇》又分内外两法:内法论述的是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外法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的过程,运用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而可见,《阴符七篇》所论述的是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捭为开启,阖为闭合;人以九窍为中介,九窍开启表明真意是运动,九窍闭合隐藏真意是静止;所以《捭阖术》同样也是在论述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那么就可以得知,总论部分论述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

战略部分由《揣术》,《摩术》,《权术》,《谋术》,《决术》,《符言术》六篇组成:这六篇刚好形成了一个顺序——一个决策的顺序,一个决策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个过程,是由人的认识规律决定的,它所考察的内容只有两个:一是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二是人的利益点。《符言术》所论述的内容,只不过是看人德利益点是否符合事物的本质与它内在的发展规律。那么战略的静点就是人的利益点,规律性的认识只不过是为了人的利益,它对人的利益的获取是一个前提,起到一种辅助性的作用。

战术部分由《反应术》,《内楗术》,《抵戏术》,《飞钳术》,《忤合术》五篇组成,这五篇又形成了两组关系:第一种关系是反应术——内楗术——忤合术,第二种关系是抵戏术——飞钳术。第一种关系的静点是反术,其精髓就是把我当成他人来思考即换位思考。一个有换位思考能力的人,他是可以把自己的灵魂脱离出来放进别人的灵魂来思考问题的;用别人的灵魂思考问题就知道别人的欲望与恐惧是什么;知道别人的欲望与恐惧是什么,那么君主的真实想法与他人的亲近与疏远,都在其自身掌控范围了。第二种关系的静点是抵戏,其精髓是利用他人的空隙来制胜。空隙的本质就是分裂,分裂的本质就是弱小,扩大他人的分裂就是在降低他人的力量。飞钳术的本质其实就是抵戏术,他扩大人的欲望,让人的欲望与人的真性发生分裂,使人成为欲望的奴隶,从而钳制奴隶的灵魂。

战略是阖术,它要求有一颗宁静的心去看人与事物的无形之处;战术部分是捭,他要求在变化万端的现象中把握事物的关键,从而万变不离其中,以鬼神不测之智,去战胜敌人。从而可见,战略是静止部分,战术是运动部分,这两达部分同样在论述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是论述的更详细而已。

鬼谷之术损之又损,至于无为的境界,就是捭阖术:研究的是人与物的动静之理。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11 17:35:00 +0800 CST  
【第一章 总论】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12 20:42:00 +0800 CST  
第一节,阴符七篇之内法篇


为什么我说鬼谷术根源于道家思想,因为鬼谷术的心法与道家心法是极其类似的,甚至可以说是一致的。道家心法里的两个核心:一是虚静,二是一志。虚静是内法的开始,而一志则是外法的开始。鬼谷术里,把一志放进了内法,这反映出鬼谷术有别于道家的地方:那就是道家注重道德修养,所以圣人闻道持而行之;鬼谷术则重视实战效果,在实战前首先要想好应对之策。所以,我们如果精熟道家思想,那鬼谷术的心法不必看,我们也能知道。那些细微的差别,在实际生活中也能领悟。但是,正是因为那么多人并不懂道家思想,我才有必要阐述它的心法。


鬼谷术的内法,它首先是一个系统,在《阴符七篇》里,开篇就是论述内法的系统结构。鬼谷先生首先是立一个框架,然后再在框架内装饰他的智慧。那么很自然,要精熟它的内法,首先就要知这个框架,因为这是一个基础: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鬼谷子。阴符七篇)》。


龙,上天入地,无所不为,所以它是神灵之物;龙,腾云驾雾,匿于云氤,所以它是无形之体;龙,还是大汉民族的原始图腾,所以它还代表了一个本原。总结起来,龙象征着一种无形的,本原的神灵之物。所以,我个人认为,鬼谷先生说有五条龙,其实并不科学。真正的龙它只有一条,那就是神。神它是无形的,只有领悟力才能感知它;神,它是一种本原,所以只能是一个。所谓的五龙,只不过是提出了神识模式,但是神识模式最终指向的对象,还是人的心神。


如果以人的感官器官为一个中介点,外界客体的自然法则被人的感官器官所接收,形成的人道就是德;人道在心中存放,人对它的思考形成了思想,思想的刺激所转化的行动欲望形成了志向;志向排除了杂欲,日渐符合人道的根本,就逐渐地让灵魂变的真纯,这种真纯的灵魂就是心神。心神,它不是理性思维,而是高于理性思维的天赋直觉。理性思维基本是建立在利观念的基础上的,而心神则是天赋予人的自然判断力,这种自然判断力不但可以知晓人的自然权利,还可以对人的利益有一个更明晰的判断。所以,理性思维它往往是片面的,而心神判断则是全面的。现代人为什么那么愚蠢,就是因为他们只懂理性思维,而不懂心神判断。


从而可见,神识模式是一个过程;心神判断则是一个终点。这个终点是这个过程的静点。


心,它是人体感官器官中最核心的感官器官:别的感官器官只负责接收外部的信息,而它却负责思考与产生行动的欲望。如果它是船的话,在渡头等待一位白衣女子,把她送到那乌有的彼岸,白衣女子就如轻风一样的飘散。我说的这个比喻,就是告诉读者,船的功能是把有形事物化为无形的感悟,所以心它并不是神,它只是进入神域的渡船而已。


一个船要运行,必须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船体,一个是船帆。船体负责承载游客,船帆负责船的航行。所以,心所存放的理性,它负责承载;心所激发的欲望,它负责航行。人只有经历过理性的思考与行动的欲望这两个过程,才能达到神识的境界。那么首先需要分析的,就是理性的思考: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鬼谷子。阴符七篇》)。“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12 23:03:00 +0800 CST  
何谓实意,所谓实意就是实有真意;何谓气虑,所谓气虑就是理性思考。从而可见,理性思考的目的就是实有真意。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假象,许多人内心挂满了假象的尘垢,他们对人推销他们的”理性“。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绝大的讽刺,如果连真意都无法获得的人,那么他的理性又何以体现呢?蛇,它含有剧毒,象征到人的身上可以说是目光犀利,目光犀利的人,他才能透过假象看到真相。


理性说简单点,它就是真意,而这世界上的真意,一般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客观规律,第二部分是人的利益。世界是一个联系的世界,不是一个割裂的世界,正是因为客观规律的联系性,决定了人的利益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所形成的自然法则,这个自然法则反映到人际关系上去就是人道。任何计谋,它的出发点不是邪恶,而恰恰是因于正义!


事物具体的客观规律可以有很多种,这是特殊规律;事物普遍的客观规律只有一样,那就是圆周运动,而圆周运动却是由一个绝对静止的静点而引发的。静点鬼谷术里称之为”持枢“,圆周运动鬼谷术里称之为”转圆“。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不可干而逆之。“


春天到了,百物生长,这个时候要播谷;夏天到了,农作物迅速成长,这个时候要扶持;秋天到了,谷物成熟了,这个时候要收割;冬天到了,地气收敛,这个时候要储藏货物。四季交替,作息不一,但是这些变化难道都不是围绕着人类生存的需求而展开的吗?如果人类本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四季交替的规律对人类来说亦有何意义?所以把握任何变化的关键,就在于变中那不变的静点。


知其静点,只是把握了事物的关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实战中,就需要对形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对不同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分析。比如说爱情,爱情产生的前提都是欣赏,但是只知欣赏这个名词还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具体的女人她的具体的欣赏是什么。这种具体分析的方法,就是”转圆“: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鬼谷子。阴符七篇)》。“


看过猛兽捕捉猎物吗,猛兽捕捉猎物的姿态与方法千百不一,但是它们都知道一个猎物的生活习性:知道一个猎物的生活习性是掌握了猎物的静点,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捕捉猎物则是具体的方法。这种对具体方法的研究,就是”转圆“法。首先掌握事物的静点,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转圆“法的精髓。一个圆形的石头它会滚动,一个方形的石头却是静止不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把他变为现实中大体不变的决策,就是从”圆“变”方“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转圆“法的过程。知道精髓与方法,还是不够,因为这里还必须知道一个特殊的规律:我们去看圆,圆的端点是闭合的,所以不可能是只路过一次,而是可以路过很多次。所以鬼谷先生说的”计不两用"的原则只是针对特殊情况而论,在特殊时刻,计是可以甚至是必须两用的。秦末农民战争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事思想,就用过二次:一次是巨鹿之战,一次是背水之战。两次用的是同一种计谋,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计谋要二用,就特别要注意选择形式,这选择的形式足以迷惑敌人。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12 23:04:00 +0800 CST  
"持枢法“与”转圆法“只是对事物规律的认识,而并不是对人性的认识。如果一个人只有对规律的认识,没有对人性的认识,那么他是不能参与到实战当中去的,他只能是一个书呆子。要参与到实战当中去,还必须深刻研究”损兑法“。


”损兑者,几危之决也……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


兑是对事物细微之处的认识,细微之处往往是无形之处;损者是对人祸患的减损,对人祸患的减损体现了鬼谷术的正义性。损兑法灵蓍,灵蓍是占卜用的特殊的草科植物,传说这种植物充满了灵性,故能预示吉凶:占卜,就是知其无形之兆;吉凶,就是行之祸福。知其无形之兆而排除人的患难,就是”损兑“法的精髓,这正好说明了人利益的静点在于内心最渴望与最恐惧的特定心理。掌握了人这一特定心理,等于是掌握了人的灵魂。掌握了人的灵魂,而又行之有道,就是鬼谷术的总原则。


前面已经论述过,理性思维并不代表神识判断,因为理性它往往是建立在利观念的基础上的,而神识判断无所谓利观念,甚至无所谓德观念,它就是一种自然赋予的认识能力,这种认识能力与知识无关,而与自然赋予人类的天性有关。那么,想从理性思维走向神识判断,就必须再经历一个”一志“阶段: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鬼谷术。阴符七篇》)。“


一个人如果知道事物的原理,依然不能成为实战的高手,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人知道原理,却被自己内心的许多欲望所役使,欲望繁多,不但影响一个人的判断能力,而且还使得他知其真理而就是不按真理去做。没有判断能力的人,成为欲望奴隶的人,他又如何进入神识的领域呢。灵龟为什么是一只神灵之物,它的龟甲骨能预示吉凶,就是因为它心意平和,欲望淡寡。


首先必须做到心中无欲,才能看到平时不能看到的东西,才能行在正道的坦途上面。实战中的认知与实施,都需要无欲来支撑。但是人有欲望,欲望会形成志向,那么又如何从无欲这理想状态走向有欲这现实状态呢?要完成这个转化过程,就必须在无欲的基础上心存一欲,而不是心存多欲:要追一个女孩子,在尚有可能的情况下,就追到底,不要想追又不敢追,更不要追的过程中又去追另外的女孩子。如果你在追求一个女孩子的过程中想追又不敢追,追的过程中又去追另外的女孩子,那么你这就不是一欲的状态而是多欲的状态。


人生中的的志向只能是一个,它是一种预期的目标,没有完成这个预期目标就不要去更改志向;人生当中要面对许多事情,一个事情也会形成一个预期目标,在达到这个预期目标之前不要分神去做别的事情。所以,志向它本质就是一个预期目标,”一志“的智慧就是在告诉你,做事要一件一件去做,做起事情来不要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思“与”志“的关系,它是一种双向转化的过程:从思维本身来看,人的认识规律决定了是由”思“入”志“,人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下才能产生行动的欲望;而从情绪的本身来看,人的情绪规律决定了由”志“入”思“,因为一个欲望满满的人他是不能进行真正的思考的,他也不可能从假象当中看到真相。这一种双向的转化过程,是读者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双向转化过程的循环往复,不断修炼,人才能逐渐接近到神识领域。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12 23:04:00 +0800 CST  
第二节,阴符七篇之外法篇


如果说用神识对人心的掌握是内法的核心,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对谋略现实化的运用就是外法阶段。内法没有人能感知到,只能是自己去强烈感觉与体悟;而外法,却是把内心无形变为现实的有形,任何人都能感觉到。但是他人的感觉,是一种不知原理的感性认真知,并且,必须让他们停留在感性认知。如果他们不是感性认知,而是在理性认知,你其实是在制造对手。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他对你的计谋,哪怕是其中一条计谋,甚至是一条计谋的某个环节,有神识的判定,那么请小心,他很可能是你的一生的劲敌。


计谋的运用,它就是外法,这两个名词对于鬼谷术来说是可以划等号的。任何计谋的运用,它都存在两个二点总原则:第一点原则是,内心正义。第二点原则是,掌握主动权。


术,它是根源于道,一个无道之人是根本不存在术的。因为我们运用谋略,是为了人的自然权利,而并不是为了人的私欲,从自然规律角度来说,人的私欲是必然走向自然权利的反面。如果一个人,它运用谋略,是走向自己幸福的反面,那么请问术对他有何意义?如果我们不是从一个时间段考察,而是从他的整个人生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他实际上是在对自己用术。所以针对这一点,鬼谷先生特别点明过,他说道:“ 中经,谓振穷趍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物埶,穷者不忘恩也(《鬼谷子。阴符七篇》)。”这句话充分证明谋略它只是道的圣剑,是依道而用,并非是满足私欲的工具。一个用术救人之困的人,谁说它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呢。所以,一位合格的谋士,他首先要修养自己的道德品性,而不是如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没有道德品性也是可以玩的起术的。这一原则,不但是他老先生特别强调的,同时也是我特别强调的。


也有许多人认为,只需要依道而行,要什么术呢?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在人类的天性中,既有自然权利,也有私欲,并且绝大部分人,只是私欲的奴隶。私欲——是恶的本原,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行恶。国之利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这不得已而为之的,就是针对人的私欲而不得已而为。正义,它必须比邪恶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它才能发挥出它现实的效力。所以,不要以为正义它是无力的,它的力量其实远远大于邪恶。那些认为正义无力而屈服于邪恶的可怜人,他们对正义是没有全面理解的,他们只懂正义的道理,却不懂道理也是必须有现实力量来支撑的。


出于自然权利的正义它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乃至于正义的卫士他们可以用手死死抓住邪恶的命门:他们可以知道不同私心的人会以什么不同形式的恶行来谋划他们自身的利益,从而在根源上就制住他们的灵魂。如果说兵力的布局是战争的间隙,那么私欲的表现就是谋略的间隙。制住敌人的私欲,等于是制服了敌人的灵魂,这就是掌握了主动权。对于这个主动权问题,鬼谷先生同样说的很清楚:“故道 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从而可见,那些把私欲当成是计谋核心的人,他们的错误是如此巨大,乃至于他们想走到杭州,实际上他们的脚步却是不断的向北京迈进,他们迈进的同时,内心却在得意他们快走到北京了。他们不知道,他们自以为是的这个核心,恰恰是他们计谋的间隙,是他们全部兵力分布的破绽。而相对他们而言,那些内心没有多少私欲的人,是根本不能用术待之的——“有守 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 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鬼谷子。阴符七篇》。”别人连私欲都不存在,你哪里找的到制服他灵魂的破绽呢?没有间隙给你,你又如何见缝插针呢?所以,不如趁早走人,不必在那里白费力气了。这样的人,只能用道去折服他,而不是用术去制约他。把计谋的核心当成是人的私欲的人,才会愚蠢的对这样的人用计,最后除了遭致反感外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艺术,它是一种感觉,一种现实中精彩的变化。谁都能感受到这份精彩,但谁都不能用理性去把握它。所以对于它,我们可以用比喻去理解它,而并不能用术语去涵盖它。所以,请把我们的目光转向大自然,好好的去观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羚羊的搏击是又踢又咬,但却不能制对方于死地,搏击之中消耗了自己所有的气力;而伏在草丛中的老虎,在时机没有来到之前,它只是用两只眼睛静静的观察,并不发出一丝声响,时机来到之后,它却瞬间猛扑过来,咬断了羚羊的咽喉。羚羊的搏击与老虎的搏击同样都是搏击,但是只有老虎的搏击在动物界中才堪称艺术。这种艺术,也就是一秒种的行动与多时间的等待而已。这种艺术,也预示了那么一条真理:一切暴力艺术的核心就是间隙,时机来到之前是等待,时机来到之后是猛击。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0 16:17:00 +0800 CST  
分威散势的精髓,就是根据对方间隙一种等待与进击的艺术。鬼谷先生把这一思想总结在下面两句话之中:


“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 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鬼谷子。阴符七篇)》。“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鬼谷子。阴符七篇)》。”


既然计谋的破绽在于人的私欲,我们就应该首先把我们自己的私欲首先排空,这种排空并不是长时间的排空,而是在我们观察敌人,制定战略,实施战术的过程中把他排空。排空以后,我们还要让我们的计谋隐于无形状态之中,而不是向任何人炫耀我们的高明计谋,让别人来崇拜我们。等我们掌握了敌人的内心私欲的时候,并且当敌人的内心私欲走到一个极点的时候,我们就如猛虎凌空扑跃那般扑向我们的敌人,一口咬死他们。


回头我们在看看老虎捕食,它在观察它的猎物的时候,观察的是它猎物的行动还是观察它想要吃掉这个猎物的欲望?很明显是观察那头猎物的行动,猎物的行动本身是不会参杂老虎自身的食欲的,它只按照自己的自然机理去行动。老虎在捕食羚羊前,它是站起来观察它的猎物,还是隐于草丛当中观察它的礼物?很明显,它是隐没在草丛中观察它的猎物,而不是让它的猎物看见它而逃之夭夭。天上的雄鹰,他们在叼走猎物时,会把全身的力集中在他们的喙缘,朝猎物致命之处攻击;老虎的攻击方式与雄鹰的攻击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是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它的虎牙中,所攻击的方向也只集中在羚羊的咽喉。


所以,对于谋略而言,制定战略不是因我们的欲望而去制定战略,也不是因我们的炫耀而去制定战略,而是因于敌人的自身特点去制定我们的战略。这个战略要隐于无形,甚至在攻击敌人的时候,最好也是在他们看不到对手的情况已经命丧黄泉。唯一的精髓,就是基于间隙的等待与进攻而已,等待与进攻之处就是因敌人私欲而产生的致命缺陷与这种致命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某个时机当中所形成的极点时机。


战略,就是因私欲而产生的灵魂间隙;而战术,它又是什么呢?要知道《鬼谷子》的战术,我们就有必要对它进行系统的解构,解构之后在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系统,这种形成的现代意义上的系统,我向它就是《鬼谷子》的战术。这个战术,鬼谷先生做过总结,说过那么一句话:“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 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本经记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鬼谷子。阴符七篇》)。”对于这句话,我们首先可以放开不管它的体系,而是对这体系先进行一个初步的解析:


我,对于他人而言,是一个本体,本体它不是客体,所以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对方的心理。但是我们也不必掌握对方的全部心理,我们只需要掌握对方的一部分心理,这一部分心理对方表现出来,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一个综合分析。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难道只掌握一部分心理你就等于掌握对方全部的情况了吗,不掌握对方全部的情况你所制定的战术又有何现实的价值呢?我的回答是:“对,就掌握这一部分表现出来的心理,我就可以制定针对他的战术。”因为,自然权利是不需要表现的,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人的私欲,私欲的规律它就是表现。那么,既然私欲的规律是表现,所表现出来的私欲我为什么不可以对它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而出的结论所制定的战术又为什么没有现实意义?甚至,我都不需要掌握他内心当中全部的私欲,我只需要掌握他在一个时间段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私欲,我就可以制定针对他这一时间段上的战术。这就是鬼谷先生所说的“象体为貌”的精髓所在(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鬼谷子。阴符七篇》)。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0 16:17:00 +0800 CST  
人因为私欲的存在,他们在语言上与行动上还呈现出那么两种规律来:在语言上,他们希望大家认同自己的观点,对于他们自身的价值采取肯定的态度;在行动上,他们希望别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帮助自己去对付与他对立的人。也就是说,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行动上,他们都有一种“同已”的欲望。正是因为这“同已”的欲望是人的一般性欲望,那么在这欲望上下手,这样的战术我们就可以称它为“同已”战术:语言上的同已战术就是“闻声和音”(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受 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鬼谷子。阴符七篇》);行动上的同已战术,就是“解仇斗郄”(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鬼谷子。阴符七篇》):弱者威胁不到我们的利益的,帮助他们接触他们之间的仇怨他们会感激我们;而强者是能够威胁到我们的利益的,解除他们之间的仇怨他们不一定会感激我们,相反有的时候还会攻击我们,那就不如让他们继续斗争下去,使得我方能从中谋利。但这里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原则问题,我们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行动上都不能采用“同已”战术,因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决定了不能在原则问题上采用“同已”战术:第一个原因是,原则问题是道的问题而不是术的问题,术是依道而生的;第二个问题,运用术的第一原则就是内心正义。


人因为私欲的存在,他们在心理上必然还有那么一条规律存在:因他们各自的私欲内心会产生最渴望的需求与最恐惧的规避。这两种极端的表现,只是他特定私欲在正反两方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正面的渴望代表了得到,所以他在得到上会表现出强烈的正面情绪,观察他强裂的正面情绪,我们是可以观察到他的欲望具体是什么样欲望;反面的恐惧代表了失去,所以他在失去上会表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观察他强烈的负面情绪,我们同样是可以观察他的欲望具体是什么样的欲望。把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以分析,那么他的具体的欲望就更加可以在我们眼前很明晰的呈现出来,全部的灵魂可以在你面前暴露无遗。内心的需求,用鬼谷术的术语来说就是“摄心”;内心的恐惧,用鬼谷术的术语来说,就是“却语”。“摄心”与“却语”到底是不是指的是掌握人内心最渴望与恐惧的战术,我们可以结合原来分析: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惊 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鬼谷子。阴符七篇》)。”


“ 却语者,察伺短也。动以忌讳,示以时禁。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鬼谷子。阴符七篇》)。”


绝大部分人想要拥有才学是他们向拥有名声,那么帮助他们获得名声他们就会诚心归已;绝大部分人干恶事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失去的开始,还以为是得到的开始,这个时候告诉他们如此做就是失去的开始,那么他们就会停止他们的恶行。又因为人有自尊心,这样的交谈不必让第三方知晓。那么,得到就高兴,失去就害怕,有没有在说明人心的规律就是喜欢得到而害怕而失去呢。


以上所论,你们就以为是最高乘的计谋了吗,根本不是!最高明的计谋,你说不出它是计还是道,它可以说是道,也可以说是计。在你善良的时候,它就是道;而在你邪恶的时候,它就是计。但是这样的计,也是让你不堕入痛苦的深渊而已。这样的计,是出于人类的自然感情的,是出于人类的正义感的,所以也是唯一高贵的计谋。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为了一个人心甘情愿而是,也许只不过是在她生病的时候真情的握握她的手而已。为什么士兵们,可以为了统帅自蹈死地,那只不过是统帅在战前说了那么一句话:“你们是在为自己的自然权利而战!”许多士兵知道自己可能会死,一个死人哪里来的自然权利,但是他们为什么会去死,因为受到自然权利的感召,宁可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换回更大的自然权利!英雄为什么不能侮辱,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自然权利换回了众人的自然的权利。对于英雄,难道不是他们在夕阳下,似乎在天上笑,而我们在地上哭吗?春风之下,渡头杨柳,紧握一个离别女子的手,她肯定会回来,这是出于自然感情,我们把这样的计叫缀去(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馀思也《鬼谷子。阴符七篇》);战场之上,黑烟滚滚,统帅拔剑而冲,不必一句语言士兵也跟着去送死,我们把这样的计叫守义(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鬼谷子。阴符七篇》)。一个人为什么甘心为一个人而死,一群人为什么甘心为一个人而死,就是因为天地间,是有自然权利存在的,根源自然权利的人类的自然感情与内心的正义感,是王冠上最美丽的宝石。就连我在内,为什么出来兴汉,也是因为自然感情与内心正义它就在这天地间存在。所以,”缀去“与”守义“,它是最伟大,也是最美丽的计谋,可以让人生,亦可以让人死。如果一个人他让人感觉他就是自然权利的化身,那么人最大的利益是不是他这个人呢?!

如此一解构,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鬼谷战术,就变的非常容易了,我们把它总结如下:


第一,私欲是肯定会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根据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掌握敌人的心理。


第二,私欲在语言上与行动有”同已“规律的存在,我们在掌握敌人心理的基础上,可以实行”同已“战术。


第三,私欲在心理上会生成出渴望与恐惧,我们可以通过与之对应的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制定战术。




第四,人的自然权利所形成的自然感情与内心正义,可以让我们制定无计之计的战术,而这一战术,是最高明,最伟大,最美丽的战术!只懂私欲的人,是永远感知不到无计之计的,更别说欣赏到它的魅力了。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0 16:38:00 +0800 CST  
第三节 捭阖术


许多人认为捭阖术它是具体的术,我倒是认为它是术的总论:鬼谷术中的其他具体之术,都是因这基础而展开的。它所研究的,只一个总的规律,总的规律往往形成一般原理。那么,一般原理,它就应该放在总论当中分析,而并不应该放在分论当中分析。就好像电脑程序中的“1”与“0”,无论是什么样的程序,首先就要研究这“1”与“0”的关系,而不是反过来,用具体的程序去理解“1”与“0”之间的关系。


天地之间的事物纷繁复杂,变化万千,表现各异,但是它们都是由阴阳生成而来的。阴阳的转化,它生成了物质,但是物质,它都根源于不变的能量。能量生成了能量的形式(阴与阳),能量的形式的转化又生成了不同的物质。世人只看见物质,而看不见那不变的能量,所以世人总是被欺骗;他们被欺骗,却又自以为是的甘心受欺骗,说谎言它就是真理!


谋略,它是实战性的社会科学,只要是实战,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今天,人们已经承认甚至是迷信科学价值,反倒是对于艺术的特征,逐渐的淡漠遗忘。它们的脑子,就如一架机器一样,始终遵循同样的程序转动工作。思考已然不必要,只需要严格按照机器转动的原理那样操作,制造出产品就可以。如果说社会分工让工人只把自己的技能局限在某个生产环节的话,他们也甘心情愿的把他们的智慧局限在某个生产环节。至于环节之外的事,就是他们无法接触的事,他们无法接触,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就会叱责别人是异端。


艺术,它并不需要一个固定的概念,也不需要组织概念的逻辑,它只需要在现实的搏击当中击垮对手,它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所以,它的原理总是那么的简洁,但是这种简洁会给你一种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会让你与现实产生直接的联系,让你更能了解人性。那些只注重表面的人,他们做起事来,总是犹如无头苍蝇般瞎撞;而一个掌握根本的人,就算是千百件事集于一身,他都能找到万事之间的关键,从而把千百件事变为一件事。这就是有艺术头脑的人与无艺术头脑的人之间的差距。所以,有艺术感的人,它往往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最高深的智慧。认识,它在浅薄的阶段,才需要求助于繁琐的逻辑。


艺术,它从来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出来;实战的艺术,它的语言就更为简洁。如果描述实战艺术的语言不简洁,在实战过程中,繁杂的记忆就会干扰你的决定,让你错过时机,最后被对手击败。所以,战争科学当中,它所用的概念永远是那么简洁;谋略,它是一种“和平”的战争,难道它所用的概念相反就会繁复吗?它不会繁复,就好像鬼谷术的概念永远不会繁复一样——用最简单的智慧去击败最复杂的聪明,才是真正的艺术。


捭阖术的精髓,就简单到“开合”两字而已:“开”,是事物的开启;“合”,是事物的闭藏。事物的开启象征了事物的表现,我们可以用感官去感知;事物的闭藏象征了事物的隐晦,我们只能用理性与神识去把握。什么东西它是隐晦的,本质的东西它是隐晦的,隐晦的东西不能用肉眼去观察,只能通过我们的灵魂去感知。绝大部分人,他们相信他们的眼睛,却从不相信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只能看到表面;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灵魂去感知看不见的本质,所以他们反过来却能驾驭表面。那么,前者是奴隶,后者是主人,主人对于奴隶始终有主动权,这个主动权根源于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鬼谷术的存在价值。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2 17:59:00 +0800 CST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 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 司其门户……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鬼谷子。捭阖术》)。”


阴阳的开阖往往是事物形体的变化运动,普通人看见万事万物总是在变,自然认为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人力是不能把握这种运动与变化的,所以他们的心态往往就是随波逐流与及享乐。物质的利益,它也是表面的,人自认为它与自己是最贴近的,从而他们也很自然的认为人性就是利益。但是,圣人却可以从变化的朕兆中找到一个不变的东西,把握这不变的门户,就能把握表面始终运动变化的事物。所以圣人之心,从来是从容不迫,他们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相反会成为物质的主人。人也许容易把握静止的事物,但却不易把握运动的事物,所以他们在时间上,总是显的那么的愚昧。时间之中的事物,在它们运动变化之中,也自有不变的本质存在——形质的变化,不代表本质的变化,古与今在本质上,从来也没有变过。因为,自然法则它并不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人使用的生产工具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人性却不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变而改变。


谋略,它的静点就在于对人性的正确把握上。人性,它也有两面,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面:它的正面是人的自然权利,它的负面是人的私欲。绝大部分人,他们认为人性就是利益,那是因为他们片面的认为人性只有一个负面——他们自己的私欲——把他美化为人的个性。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欲,学习谋略去剥夺他人的自然权利,却不知道,谋略的本质也是自然权利对私欲的力量性击破。无论他们外表伪装的多么美丽,他们内心的私欲始终会出卖他们。所以,鬼谷术它并不看人表面的形象,而是看人内心的心理特点。表面形象只是人内心心理特点的一个参考而已,它并不会被人的外表所欺骗。嗜欲,是私欲的外化;志意,是私欲的本质。开合的静点,就在于透过人对人开启的表现,看到人所闭藏的私欲。所以,圣人所要把握的门户就是不变的人性,是开是合都随其人性变化而已。


那么,在具体事务当中,捭阖之术又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上的捭阖之术


“口者 ,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 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鬼谷子。捭阖术》)。”


对于人体而言,感觉器官它有二种功能:一种功能是接受功能,另外一种功能是表达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表达功能要依赖于接受功能,而接受功能相对于表达功能来说有它自身的独立性: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对外界的信息会加以接送并且储存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如果我们不接受这些信息,我们就不会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但是我们接受这些信息,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也不代表他人一定要对我们表达出他们的感受,我与他人都会在某些时候保持一定的沉默,关闭起我们的表达功能使对方接收不到我们的信息。领袖为什么那么沉默寡言,因为他的地位决定了他多接受别人的信息而少释放自我的信息。


这种相对的独立性就决定了两个特殊的智慧:第一个智慧,我们可以不断的接受他人的信息加以分析而不对他人释放我们自己的信息;第二个智慧,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出来的综合信息看到他人内在的私欲,通过私欲刺激他人的心理为我所用。也就是说,鬼谷术的表达一定是在你有把握刺激他人的心理并且为你所用的时候才动用你的表达功能。眼睛,鼻子,耳朵你可以每天不断的用,而嘴巴你却只能在关键时刻才能用。这里所指向的对象,是你想要征服的对象,而不是指你平时生活中所接触的对象。生活,是为了享受;而事业,却是为了征服。智慧,它都有一个适用的范围,我可不希望我的读者活的那么累!活的累的人,也就不可能体悟到鬼谷术的真谛了。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2 17:59:00 +0800 CST  
(二)行动上的捭阖之术


语言,是行动的前声;语言是为了行动准备,而并不是为了语言本身而准备。如果语言是为了本身而准备,那么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也不会需要语言来协调他们各自之间的行动,语言也就不会产生。这一原理,是读者必须牢记的原理。这一原理也引申出了那么一个真理:谋略从来是为行动而准备的,而并不是为语言而准备的;就如战争是从来是为军刀准备的,而不是为纸上谈兵而准备的。


但是,人应该在什么时候行动,人是不是什么时候都处在行动状态中?答案自然是否定。人应该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行动,而不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行动。什么是时机?所谓时机就是:时间的规律让你的力量开始大于敌人的力量并且你有把握战胜敌人的时刻。就如战争中的防御与进攻,防御是为了以较强的作战方式逐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敌人处于胜利的顶点之后对敌人转入反攻。行动的时机也是如此,你的敌人他们进入胜利顶点的时候,也就是你转入反攻的时刻。这里所要把握的一点,永远是力量。时机的真义就是力量,就如真理的真义永远是人的自然权利一样。


防御,它就是一种等待,人不行动其实也是一种等待,等待敌人力量逐次消耗到不能进功的极点。这种等待,它并不能为人所觉察,相对于他人而言是一种静止的状态,静止的状态就是闭藏的状态。进攻,它是一种积极的行动,人的行动从来是那么的积极,乃至于人人都能觉察的到,相对于他人而言是一种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就是开启状态。如果说防御是为了进攻做准备的话,那么闭藏就是为了开启做准备,所以你的开启就必须建立在闭藏的基础上。没有等待的进攻,永远是失败的进功,这就是行动上的捭阖之术!


(三)人群上的捭阖之术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 」、「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 」、「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 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鬼谷子。捭阖术》)。”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喜好与追求,鬼谷术具体到具体的人身上,就要根据他们的特殊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好名之人帮他们扩大名声,好利之人给予他们物质利益,喜好女色的送给他们心仪的美女。所以,就是从私欲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私欲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他们真正的私欲也许不一定在他们脸上,而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会用细微的方式来表达,而不会用磊落的方式来表达。既当婊子又立牌坊,不是一类伪君子的专利,不幸的是这是绝大部分人的人性软弱的表现。


但是,窥破人的私欲不代表你就能征服每个人,因为虽然绝大部分人成为私欲的奴隶,而绝少部分人却不是私欲的奴隶。这些人,始终把自然权利当成是人的原则与尊严。他们内心也有私欲,但是他们往往会为了真理战胜自己的私欲。对于这些人,你既不能用利益去打动他们,也不能放弃他们。为什么打动不了他们也不能放弃他们呢,因为他们是人类的精华,也是你人生当中最好的朋友,是你必须珍惜的人。这些人,也许是你人生当中最忠诚你的一批人,你说你应该放弃他们吗?他们是伟人手中的宝石,也是国家民族的珍宝,远胜于绝大部分人的价值。并且,这样的人多了,相反能影响到绝大部分人,让这个社会变的美丽起来。这就决定了,这个世界不是用术的世界,而是用道的世界。人可以遗忘自然权利,但永远不会放弃自然权利,自然权利是放弃不掉的。


富贵与名声,它代表了得;贫贱与无名,它代表了失去。对于人性而言,外界的物质,得到代表了阳,失去了代表了阴。人喜阳而恶阴,这就是人在态度上的一般规律。这个态度又根本心理的一般规律——人因于私欲都会产生形式不同的渴望与恐惧,把握他们的渴望与恐惧,也就等于制住他们的灵魂。最高明的驾驭手法,就在于把握人内心的渴望与恐惧。这样的手法,放到现实中,就是损益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减损或者增益他人的利益。增益利益可以让人亲近你,减损利益可以让人畏惧你。驾驭,从来是亲近与畏惧的结合,但一个必要前提是你对他人是否有绝对的力量,你是否可以用这样的强制力实现你对他人的损益法。


静止状态的损益法,永远是低级的损益法,用这手法的人一定是把谋略的基础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上的。我前面论述的那段,实际上就是低级的损益法。而高级的损益法,它是动态的损益法。它的谋略是建立在自然权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要的是改变人的灵魂,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幸福它到底是什么!


当今社会,人越来越像狗,狗却越来越像人,狗还能成为一个侮辱性的词汇吗?相反,我认为这词也许都快成为一个赞美词了:用黄金外壳包装的东西,哪怕它是肮脏的,甚至是罪恶的,人都认为它是“美丽”的。人们会为了这个“美丽”去追求美丽。但是他们在追求什么呢,如果我用黄金外壳包装我自己,我可以让女人为我献身,让男人为我送命。但是这会是我的心吗,我的心难道就是这样的价值吗:让女人为我献身,让男人为我送命?正如卡西莫多,他的灵魂是高贵的,在世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无人收养的恶魔的儿子;菲拉斯,他的灵魂是贫乏丑陋的,在爱斯美拉达的眼中,却是一位王子。可见,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你可千万别用稻草来包装你的黄金合,要不然,你也许就是卡西莫多二世。但是,有一种人,他却可以以卡西莫多二世的身份告诉世人那么一个真理:你们所追求的恰恰是你们失去的开始,你们所厌弃的恰恰是你们得到的开始,我有一个真正的损益法,让你们感觉你们如此做是多么的愚蠢。我将改变你们的灵魂,让你们知道幸福的真容它是如何的。这——就是动态的损益法!


开启与闭合,真是美妙的智慧,难道不是吗?自己在生活中去感受吧,它就如茗茶,越品越香!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2 17:59:00 +0800 CST  
【第二章 战略】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3 18:33:00 +0800 CST  
第一节,揣术:论敌情的分析


我不知道小市民的精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精明:他们既不衡量自身的力量,也不思考对方的特性。他们看到黄金,就产生了夺取黄金的欲望,并以这种欲望当成是他们权谋的智慧棒。“啊,黄金,我要得到你!”这就是他们“聪明”头脑的全部中心。狗看见骨头,它头脑的中心也是夺取那根骨头,除了这个念想以来,它再无别的念想。它口吐白沫,龇牙咧嘴,凶狠的赶走妄图争夺骨头的其他犬类。小市民的聪明也是如此,当他们看见黄金的时候,把人性中全部的贪婪挂在自己的脸上,冲他的对手大喊大叫,干出一些放在阳光之下荒唐而又可笑的事情,这就是时人津津乐道的“精明”。此类“精明”跟狗叼骨头没有一丝的差异,却被人奉为至高之谋略。这根本就是在亵渎谋略,也反映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混乱与贫乏!

谋略,它不是一种“精明”,而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你看破人性,让你感知它的美丽与丑陋,从而用自然的力量让邪恶势力为之胆寒。是的,它就是正义势力对邪恶势力的战争。这种战争,可以融合进硝烟当中,也可以遁迹于微笑之内。无论是硝烟还是微笑,它都可以让对手感觉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恶人为之匍匐,让善人为之心安,让世界为之美丽。所以,谋略,它不是小市民那庸俗猥琐的皱脸,恰恰是骑士手握的战剑。读者们,你们应该改变你们的观念,用一种崇高的心去感知谋略的魅力,而不是把自己的心知降低到小市民的“精明”之下。

既然是战争,它就由战略与战术两部分组成:战略,是构思如何出剑的问题;战术,是实战中变化剑招的问题。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击倒敌人。最直接的击倒就是消灭敌人,最高境界的击倒就是让你的敌人为你所用。当然,它也有极其温柔的时候,用一种强制的力量驱散你所爱之人内心的阴霾。但是这种温柔是一种特殊化的运用,它并不能从总体上改变谋略是击倒敌人利器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所论的内容,是阐述战略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谋略来说,就是打俩观察你对手的问题。紧接第二章的于第三章所论之内容,是阐述战术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谋略来说,就是打倒与碾压你对手的问题。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实战的阶段中两者会融入到现实当中。但是从思维规律来论,它的过程总是那么的清晰,并且不可逾越。现实的规律不一定就是思维的规律,但是现实的力量却因思维的力量而产生作用。所以,对于一种理想状态的假定与研究,本身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当中释放出一种无形的真实,这种无形的真实在正确的操作中变为有形的真实。

揣术,是把无形真实变为有形真实的开始,也是战略的起点,这个起点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事理。第二,人欲。第三,事理与人欲的关系。

事理,总是那么的纷繁复杂,让人不易把握。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能力要穷尽事理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对事理总是望而却步,只把他们的谋略放到对人欲的考察,自我安慰地说:“我把握住这个人,我也就胜利了!”殊不知,人往往是客观环境的动物,他们的思考与选择,从利观念上来说是建立在客观情势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对客观情势的研究与把握,他们也必定把握不住任何人。

但是,事理对于谋略来说,并不是那么复杂,有些时候甚至是简单,人通过直观的考察就能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之所以那么多人把握不住事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考察事理是应该建立在力量的标准上,而并非是建立在力量之外的标准上。我们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力量这点上,我们对事理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把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谋略的事理就是力量。为什么谋略的事理就是力量,那是因为力量决定了胜负的关键。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3 18:34:00 +0800 CST  
这里我要给读者们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在当今社会中似乎被众人严重的怀疑——那就是正义的力量远大于邪恶的力量!我说出这个信念,并不是从个人感情出发,而是从冷峻的理性出发,我们可以首先看一个力量的源头:善的源头是人的自然权利,人的自然权利是根源于自然法则;恶的源头是人的私欲,人的私欲是人后天因利益的刺激下而产生的。我想没有人会否定人的力量远弱于自然法则的力量这一基本的事实。邪恶能当道,那是因为人遗忘了自身的自然权利,但是人遗忘了自身的自然权利,并不代表人会放弃自身的自然权利。历史总是在运动发展中,形势的本质是力量对比,时机本质是力量转化。谁又能站出来对我反驳说:“人遗忘了自然权利就已经放弃了自然权利,所以我们要屈服于邪恶!”我倒是可以那么反驳为邪恶辩护的人:“恶行的积累总会唤醒人性当中对善的渴求,等到了那个极点,就是对恶行清算的时刻。”所以,无论是从善恶的源头来说,还是从力量的转化来说,没有这个道理可以证明邪恶的力量它大过正义的力量。

这个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他决定了谋略的方向——谋略原本是针对邪恶的利器,它不应该反过来变为针对善良的利器。并且天道从古至今一直在重复那么一条真理:谋略如若是针对善良的利器,那么用谋之人手中的剑就会反转过来成为杀死他自己的利器。人类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我并不希望我可敬的读者们也犯同样的错误,因为这样的错误会伤害你们的人生。

利器,它象征了力量,谋略的本质就是力量。这一本质是不能变更的,也是无法变更的,哪怕是那种温柔的谋略,它的本质也是用一种强制力去抑制你所爱之人心中的恶念,使她既不会伤害你也不会伤害她自身。这一本质,并不是我胡诌出来的,而是经文上明载的法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辩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辩?能知此者,是谓量权(《鬼谷子。揣术》)。”

“权”,起先的意思是秤杆。在一个天平之上放上轻重不同的物体,衡量它们的力量大小,“权”字也就引申为力量之意。所以,力量,永远是谋略的第一法则,就如力量是战争的第一法则一样。对于国家而言,它的力量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物质力:包括土地,资源,人口,财富等;第二,组织力:包括政治制度,人事制度,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本国与外国的关系等;第三,暴力:包括军队人数,武器装备,军事制度,后勤保障等。第四,统帅力:包括统帅的智慧与魅力,统帅对国家的控制力,对民心的掌握力等。第五,自然力:集中体现在国家的管理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运动变化上。从中可以看出,谋略的本质就是力量,力量是谋略的第一法则。前四种力量是有形的力量,后一种力量是无形的力量,无形的力量决定有形的力量,有形的力量因无形的力量产生而产生。但是许多人,他们都把有形的力量当成是关键性的力量,忽视无形力量的决定力。这是世人在制定谋略中经常犯的错误。所以,我不得不着重强调那么一句话:“首先看到无形的力量是什么,那么才能真正认识与把握有形的力量。”

国家政治,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那么的遥远,但是上术所论的具体力量,在普通人身上,那是同样存在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从个人角度来说,他所掌握的财富与资源的总量是他的物质力;他的人际关系是他的组织力;他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素质是他的暴力;他的智慧,精神,魅力是他的统帅力;他的机缘因遇是他的自然力量。根据无形力量决定有形力量的定律,他的机缘因遇是特别需要注意考察的,因为机缘因遇虽然看上去很玄乎,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神一样的运气,遇见神一样运气的对手,你就一定不要与他交手。从有形之处来看,你完全可以战胜他,但是在你与他交手的时候,你却突然死亡,你说最后是谁胜利呢?这样怪异的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而是发生过许多次。我们说不出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在考察他的有形力量之前,必须首先考察他的无形力量,这是世人都忽视掉的考察点,但这个考察点却是决定性的。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3 18:35:00 +0800 CST  
力量,是谋略的根本;人欲,却是谋略的艺术。为什么说人欲是谋略的艺术,那是因为力量只决定了一个前提,一个基础,它并不决定一切。如果力量决定一切的话,那就不存在弱者战胜强者的情况。谋略的艺术,就在于把握与发挥你所拥有的力量:你可以因为自己的私欲挥霍掉你雄厚的力量,你也可以扩大别人的私欲从而壮大你原本脆弱的力量。艺术的精彩就在于不一定,不一定的根源就在于人的私欲,人的私欲总是会挥霍掉原本所拥有的力量。既然人的私欲有挥霍力量的规律存在,那么对于人私欲的观察就是你谋略艺术的养料。

“揣情者,必以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人是一种会欺骗人的动物,他们是那么喜好带上面具去面对其他的人。他们戴上面具是因为不想他人窥破自己的私欲,同时社会的道德强制也让他们感觉是那么的害怕。所以他们就进行自我分裂,用外表去符合道德,用内心去保留私欲。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人心是那么的可怕,犹如一个暗处的魔鬼,那是因为他们总是把固化的表面当成是人的内心,等被人内心的毒蛇噬咬后,又感觉自己极端的无力——无力再去信任别人,更无力去反击自己的敌人!

但是,人不可能总是分裂自己的外表与精神,因为这种分裂本身就意味着痛苦与压抑。如果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压抑自己,他就走向了毁灭的道路,没有一个人是希望自己毁灭的,所以他们总有释放的时刻,这个释放就是一种暂时的统一:统一可以是释放自己的自然感情,也可以是释放自己的私欲。人掩盖自己私欲的目的是为了攫取他们想得到的利益,当他们得到利益的时候,他们在得到的那一瞬间,其外表与内心会有暂时性的统一。同理,在他们失去他们利益的一瞬间,他们的外表与内心也会发生暂时性的统一。如果说男人是利益的奴隶,那么女人就是感情的奴隶,从这两个范围去考察男性与女性,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这并不排斥特殊情况的存在。

鬼谷术在对人欲的观察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人内心因利益所产生的渴望与恐惧,是人外表与内心产生暂时性统一的静点所在。谋略当中所要捕捉的,就是这个暂时性的统一。谋略制定所进行的综合性分析,也是对这细微之处既多次暂时性统一的捕捉。在暂时性统一的状况下,对方的外表也就是对方的内心。捕捉到这个短暂的流露,就等于捕捉到了他的灵魂。自然感情的释放,可以让你看到他的善;私欲的释放,可以让你看到他的恶,千万不要遗漏这短暂性的释放,因为这短暂性的释放是你战胜对手的关键所在——铁门关的是那么的严实,依然有锁孔为你开启!


但是对方不一定会对你有短暂性的释放,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有短暂性的释放。他不对你释放,说明他对你深有警惕之心,但这并不代表他对任何人都有警惕之心。如果说前面一种情况是直接性的释放,那么这里的情况就是间接性的释放:你需要一个帮手, 这个帮手一定是他没有警惕之心的人。这个人,他可以是他的朋友,也可以是他的恋人,甚至是你派出的间谍。总之,无论对于他而言是何种关系的人,都是他没有警惕之心而甘愿倾诉的人。直接性的释放需要你高超的能力,而间接性的释放则取决于你的人际关系。能力与关系,永远是打开对方心灵门栓的两把钥匙。

掌握了对方的力量与欲望信息,并不代表你掌握了对方完整的信息,因为你没有把两者结合到一定的情势下去分析。这两者是不能割裂开来各自考察的,必须是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去加以分析。你只有把他们融合为一个整体去加以分析,你才算是掌握了完整的情报,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惟其如此,你所制定的战略才有科学性可言,而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

如果说欲望代表了必然的话,那么力量就代表了可能:人心当中,总有那么一个规律存在——一定要夺取利益,一定不能失去利益,至少它在一定的时间段是存在的。谋略,是一种猛烈的进攻,它的时间段也比较的短暂,面对自然法则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你既然要运用谋略,你就必须注意这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中,敌人的危险始终是一个必然,因为他内心的欲望并没有消失。但是,他有欲望,并不代表他不能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欲望,因为他必须通过强大的力量才能夺取自己的利益。那么,在现实当中,更关键的一点就看他是否有这个力量夺取利益。如果他没有力量,他也想会后退,但这种后退代表了防御,他在等待力量;如果他有力量,那么他就会猛烈的进攻,无论这个进攻从表面上来看是否能感觉的到。大部分时候,谋略上的进攻都是常人不能感觉到的,但是它对人的伤害却是非常巨大的。这个巨大的伤害,就说明了进攻的猛烈性。所以,你的策略从总的方面来说,必然是二种:第一种,消除他内心的欲望,或者满足他的欲望或者用强力压碎他的欲望。第二种,消除他力量的根源:除了第五种力量外,其他四种力量你都可以用办法去消除,但是消除的重点是消除他根本性的力量。一个人也许有很多种力量,但是他最根本性的力量只有一种。不必花费你的精力与时间,不必浪费你太多的资源,你只需要集中兵力攻击他最根本的地方就可以。

揣术,它所考察之处,就是这三点内容:力量,欲望与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原理,永远是简单的,它是一种科学。但是艺术,却永远是复杂的,它是一种实战。我提出了原理,只不过是方便读者更好的去实战,而不是如小市民那样用“精明”去换取损失!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3 18:36:00 +0800 CST  
第二节 摩术:制定策略的两个原则

在感觉器官中,因为人的接收功能相对于人表达功能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就决定了摩术的起源。也就是说,接受功能在接受外界的信息之时,它不必同时向外界传达内心的真实信息:它可以是保持沉默,也可以是对外界传达虚假的信息。这一特点与表达功能的特点是完全不同的,表达功能必须借助于外界真实的信息,形成一定的判断,它才能应付各类复杂的事务。

正如鬼谷先生所云的那般:“摩者,符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鬼谷子。摩术》)。”符,是符合的意思;内符,是内心活动外在表现的意思;隐,是隐匿的意思。这三个关键的字词它们所连接的线在说明那么一个道理:有些时候,我们只需要接受信息而不必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形式上的表达并不代表意义上的表达。从而可见,摩术的本质就是接受功能与表达功能的不平衡性——接受功能它接受信息却不一定会传递信息,表达信息接受信息的同时一定会传递信息——故相比较而言,接受功能的优势要远大于表达功能。这就是为什么统帅他要经常保持沉默的根本原因所在。

摩术的这种本质属性决定了它的两个原则,这两个原则贯穿于一切计谋当中,成为一切计谋实施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无形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周密的原则。

计谋它并不需要表现出来,它只需要发挥作用。一个优秀的谋士,他必须记住那样一句话:“谋略永远不会炫耀你的实力,但却会加重你的力量。”你应该如暗影刺客那样,悄无声息的杀死你的对手,而不是如李逵那般轮起两把板斧把你的敌人砍的血肉横飞,也不是如猛张飞般立在长坂坡前威风一喝吓退十万曹军。它并不需要让观众看见华丽的武姿,在观众还没有看见搏击的时候,敌人已躺在地上口吐鲜血。甚至,它就仿佛是癌细胞,在没有知绝,没有表现的情况下,已经在吞噬着患者的生命。记住,它千万不能是皮肤上那大大的牛皮癣。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似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一颦一笑,一闭一张,都显的动静自如。无论是说话也好,做事也好,都必须符合你自身的性格,也必须符合社会的常识。但是利刃,就隐藏在这自然当中。也就是说,必须拿自然当作你计谋的保护伞。这了这层保护伞,就不会更人以违和感;没有违和感,也就难以引起别人的怀疑;难以引起别人的怀疑,你的计谋就几无破绽可言。沙漠里行走的人,他看见脚下的黄沙是感觉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没有风暴,也没有马贼,但是自然的黄沙下也行隐藏了沙漏。这沙漏就是为他而准备的,只需要等到他轻轻的一踩,他就被沙砾所掩埋从而变为枯骨。下面一个行人,走在沙漠里,哪怕是踏在死去之人的头顶,也不会知道下面埋的就是一具尸体。

所以,要成为一个高明的谋士,就必须做到虚静:它的心不能被虚荣所俘虏,也不能被私欲所迷惑,他必须安置事物的属性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对方的特定情况,以拿起手术刀的医生的态度,去耐心的切除邪恶。别人永远不会知道他切除肿瘤的方法,别人只知道肿瘤被切除了,正如鬼谷子所说的那样:“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鬼谷子。摩术》)。”

“神”是阴性,是谋略的原理与谋略的方法;“明”是阳性,是谋略的成效与谋略的收益。谋略的成效与收益是众人唯一能感知到力量,但是这力量的根源不一定就要让他们感知到是你——“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本身就是一种浪漫,何必一定要让众人知道主谋者是你而让他们感佩于你呢?但是这里所说的,从核心理念来说,它并不是指一种风韵,而是指一 种艺术:掩盖谋略的原理与方法,彰显谋略的成效与收益。众人看见谋略的成效与收益,却不知晓谋略的原理与方法,他们就会感觉你是位大神。神话都根源于一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有它的原理存在,但是当人们的认识能力还无法解释它的原理的时候,人们就只能借助神话去解释。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把你的谋略明明白白的放在敌人面前,甚至是把你谋略的原理与方法都明明白白地放在敌人面前,他们却只能看着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地狱,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阳谋。人们都会惊异于阳谋的杀伤力,纳闷于为什么对方的谋略明白的放在你面前你依然会死。那是他们不知道,敌人对谋略认识的偏差同样会让他们自入死地。不是你的对手没有把谋略的原理与方法明白的放在你面前,而是你对谋略的认识与偏差掩盖掉了谋略真正的原因与真正的方法。那么,这本质上还是符合掩盖谋略原理与其方法的原理的。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8 12:05:00 +0800 CST  
女人是感情的奴隶,她们在情欲上会如一只发了春的母猫那样:弓起背,竖起毛,抬起爪,以一种凶狠绝望的心情作出攻击的态势。嫉妒——这个恶魔,会让几个女人如蛇鳗那样缠着一个无辜的姑娘,粘在她的肌肤上,并吐着毒涎。她们无日无夜不巴望着她早点灭亡,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法律的话,她们甚至会用刀脔割她——就因为她美丽,就因为她善良,就因为她更得男人的欢心,她们就如此仇恨她,用或者是恶毒或是“优雅”的语言伤害她。这些蛇鳗,她们自己知道仇恨会把她们面部的肌肉挤堆成可怖的肉瘤,让男人看了逃之夭夭;她们也知道她们因嫉妒显的是如此的邪恶,让人性不再接受她们的存在。她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却依然干出这些最愚蠢的事情。假若那无辜的姑娘是把爱的注意点放在被爱男子身上,她们就是把爱的注意点放在她们所恨女子身上。那么哪个更会打动男子的心,就不用我来赘言了。虽其并非主观,但从客观上来说,把爱的注意力放在被爱男子身上的女人,她们对把爱的注意力放在被恨女子身上的女人,实际上就起到了一种阳谋的效果。从而可见,人的私欲会把自己内心清楚的谋略原理与谋略方法给自我掩盖。有了这一愚蠢的行为,阳谋就相应产生了。之所以会产生阳谋,就在于一个人私欲过重。

计谋的第一原则是无形,计谋的第二原则就是周密。周密,它并不是清楚字义就能产生意义,它还必须具备清晰的思路。这个思路能让人在实战当中有一个法则可循。所以,它并不是《新华字典》中的字义解释,而是《鬼谷子》中的谋略法则。这条法则就隐藏在下面的一句话当中: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鬼谷子。摩术》)。”

对于外界信息来说,它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是事,一个是人。事由物质与时间构成,物质有自身属性存在,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有客观规律存在,客观规律在时间层面上有它自身发展的趋势。人由自然权利与私欲构成,计谋产生的根源点在于人的私欲,所以人方面是不必考虑自然权利这一因素的。这些内容说起来虽然复杂,但是对于计谋而言,它有一个简化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因素都归结到力量上,只需要对力量进行考虑,我们就能做出周密的决策来。

这里还要牵涉到一个变计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外界信息抽象概括为两个因素,既事的因素与人的因素,这两个因素构成一对矛盾体,我们就会发现,在实战当中,就会有次要因素与主要因素存在。决定事物发展的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矛盾的主要方法制定策略,我们才能实施最正确的计谋。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时候是事的因素为主要方面,有的时候是人的因素占主要方面,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以主要方面为法则制定策略,要求我们在情形改变的同时,根据矛盾主要方面的转化,改变我们的策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情形。这种适用,就是变计。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基本是人的因素,既人的私欲一般情况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主要方面的差异,也可以拿来衡量敌人的理性程度,越是不理性的人,就越不会考虑事的因素,就越是自身欲望的奴隶。绝多大部分人,难道不是自身欲望的奴隶吗?所以绝大部分人,是不能做一个合格的谋士的。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28 12:06:00 +0800 CST  
第三节 权术:策略选择的艺术


当一个人对别人有炫耀自身智力欲望的时候,他会通过姿势,表情与语言来传递他深懂韬略的“事实”,倒好像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当别人要恭维一个人的时候,在当今的社会下,他们也会直接用语言夸张的说他深懂权谋,甚至这样的夸赞已经不是对事实的歪曲,而是对事实的脱离。但是若问这些人权谋的概念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他们的假面具就会被无情的揭穿,他们会找一个借口说:“这根本是无法定义的,因为它是人的天赋能力!这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学说。”曾经有那么一位才子也对我说:“你知道吗,我可是懂战争的人。”假如我现在问他什么是战争,他大概也如那些人那样回答我说:“战争它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感觉。”空洞的大脑总是喜欢说出空洞的词汇,这大概已经快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作风——不需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只需要别人来承认自己有真才实学。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什么是权谋,鬼谷先生是有明确定义的!

“选策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鬼谷子。权术》)。”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鬼谷子。权术。》)”

为什么要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分析?那是因为这二句话放在一起分析,所分析出来的结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中国的古代经典与西方的古代经典有那么一个明显的区别:中国的古代经典需要你直接用线去串联概念与逻辑,当然这是在领悟的基础上;而西方的古代经典,作者会直接把把概念与逻辑清楚的写出来,方便读者去理解。把概念与逻辑自己清楚写出来的书,它会培养读者的惰性,忽略自身悟性的培养。而需要你自己用悟性去把概念与逻辑串联起来的书,那是逼着你去培养自己的悟性。所以,西方的古经重在培养人才,而中国的古经重在培养天才。这一题外话,我感觉是很有必要写出来的,因为这是读懂中国古经的一个思维层面上的前提。如今的所谓新儒家,新墨家与新法家等,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实在是不敢恭维——只不过是“君子”们炫耀自身“才学”的华丽谈资而已。当然,没智慧的女性也往往把这类人当成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权,它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衡量,它是以衡量轻重为功能而出现的字。放到鬼谷术里,就引申为选择的意思。选择策略,就是权术的概念。我们在对付一个敌人的时候,因为情况的复杂性,在人上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在空间上我们需要考虑到场合的因素,在时间上因为情况的改变我们需要变计。正因为这种复杂性的存在,我们在对付他之前可能内心会生出许多策略,那么面对这许多策略,到底哪一种策略才是打败他的真正策略,就是权术:把多种策略只删减为一种策略,就是它的精髓所在。

但是这种删减,并非是对具体策略的删减,而是对他内心欲望的删减:谋略在实战中也许会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加以配合,但是这些具体策略的展开,都是根据他主要的欲望而展开的。这主要的欲望它是一个定量,具体的策略只是一个变量,智慧的奥秘就在于观察定量,而不是去考察变量——科学是对定量的考察,而艺术则是对动量的把握——所以那些说战争与谋略不需要科学来定义的论调,现在可以停止了,因为这是很愚蠢的语言,人类不应该说那么愚蠢的语言。

人——他的欲望可以表现为很多种,可以是爱欲,也可以是名利。这些所表现出来的欲望,到底哪一种是敌人的主要欲望,就需要我们加以删减。假如有一位女子,她对男士既表现出爱欲与物质欲,那么哪个才是她主要的欲望,这就涉及到了权术。一般来说,在关键时刻放弃次要欲望意图成就自身的其他欲望的欲望,就是它的主要欲望,这种主要欲望也是她性格特点,至少是社会性格的特点。如果她选择爱欲而放弃物质欲,那么爱欲就是她的主要欲望;如果她选择物质欲而放弃对你的爱欲,那么物质欲就是她的性格特点。这种关键时刻考察放弃次欲望选择主要欲望的方法,就是权术的原则;这一原则同样可以透过人的外表看到人的本质,假如对方的外表表现的很高尚,但是在他认为自身要实现自己主要欲望的时刻,就往往会在那一时间段表现出其真实的内心。你要窥破他的真实性格,就应该设计让他自认为他实现了自身的主要欲望,并且抓住这转瞬即逝的内心真实的感情流露。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5-08-31 11:55:00 +0800 CST  

楼主:青蛙叫汉

字数:75705

发表时间:2015-08-12 01: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1-02 08:43:42 +0800 CST

评论数:6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