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三百年前粤语广州话复原

现存最早记录粤语广州话的资料是1782年的《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线上资源可以在韵典网http://ytenx.org/pyonh/或澳大利亚图书馆http://nla.gov.au/nla.obj-56620350/view?partId=nla.obj-56620375#page/n0/mode/1up找到(为道光十八年重印版本)


一般认为,韵书记录的语音要比实际发音更为古老,因此《分韵撮要》可能反映的是1700年左右,即清初的广州话音系。


那么三百年间粤语广州话的变化有几多呢?




现代标准粤语(广州话)有20个声母,56个韵母。声调共9个。
而根据《分韵撮要》一书,三百年前的广州话有24个声母,52个韵母(存疑),声调是8个。


差别之处在于:
1.声母还区分平翘舌,以及还区分以(j),日(?)两声母
国际音标标音





2.有一定数量的韵母与今音不同,而且并未记录到ing/eng,ik/ek的文白两读区别(尽管不确定当时是否已存在文白两读)。
拼音采用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内为国际音标。红色的字为古今读音不同的,蓝色的字为在《分韵撮要》中没有记录的读音。不排除是漏记。



另外说一点,现在香港通行的地名拼音反映的是清末粤语的读音,比如红磡英文是Hunghom,反映了在清末,磡字还读hom而不是ham。以及尖沙咀Tsimshatsui,还反映了翘舌音的存在。也就是说,om转读am 以及平翘舌的混合都是20世纪初才发生的。


3.声调还是四声八调而非六声九调,即阴入调还未分出上下。不过现在读下阴入的字,在当时可能已经有变为53调的趋势。
现代标准粤语声调




清初广州话声调




以上资料为LZ本人整理,发音的模拟也是本人根据语音演变规律和韵书记录推算的。由于《分韵撮要》并没有像今天那样有拼音对照,因此100%复原是不可能的。但总体声韵母的还原度应该在90%左右,声调的还原度在80%左右。


参考资料:
《清初的粤语音系——<分韵撮要>的声韵系统》
[清代中期廣州話語音以及早期廣州話韻書]

楼主 yrch007  发布于 2016-10-13 20:06:00 +0800 CST  
和大神讨论过以后觉得还是有些谬误,日母看来拟作nj更合适。

楼主 yrch007  发布于 2016-10-14 14:41:00 +0800 CST  
勘误:
声母方面,重新想了一下,认为日母字应该改成硬颚鼻音 nj [ɲ] 比较合理。其原因有二:1.这样才能解释中古疑母细音和日母合并 2.粤西不少方言片日母和疑母细音均读nj
修正后的声母表:


韵母方面,应该是比较完美契合了,不过为了区分当时存在的两个o音位(一个是[o]一个是[ɔ]),将[ɔ]的拼音改写为oo更好。
声调的话,想起来现代香港粤语阴平读高平调(55)是后起的,因此个人推测在以前阴平可能更倾向于读高降调(53)多些。


例:
经过修正后,我用我自己模拟的三百年前广州话发音来朗读《木兰辞》
这首辞刚好反应了很多与现代粤语发音不同的地方(红色字配个人拟的拼音)。


楼主 yrch007  发布于 2016-10-14 20:53:00 +0800 CST  

楼主:yrch007

字数:1153

发表时间:2016-10-14 04: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08 20:51:31 +0800 CST

评论数:1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