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小组】《再见故宫》——物是人非事事休

说起北京,第一时间浮现在我心中的是紫禁城的模样。它总是带着日暮的苍凉或是大雪的清寒,沉寂之余让人思绪万千。或许,历史的洪流早已为它定了性,开场的婉转悠扬逃不过终场的肃杀岑寂。

《中国国家地理:再见故宫》,这本书中除了安意如恬淡清新的文字外,还有“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的各种摄影插图,他们一起用文字和影像全景式解读紫禁城风云。

紫禁城,即故宫,正如此书的序言所说:“一朝建成,紫禁城即宫门深锁,与世隔绝。非但皇城,庶民连靠近内城亦不许。这九重宫苑,直如天上宫阙,谢绝一切不必要的参观造访,虽矗立于尘世,却不啻为人间秘境。 以为这样高高在上便是安全了,可太平深处深藏患难,江山社稷总不能如君所愿的固若金汤,万载相传。那祸端不缘外侮,亦必起于萧墙。所谓沧海桑田,在人间总是来得很快。而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换和无常。”

太和殿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一座宫殿。在接近六百年的时间里,这里只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朱,另一户,姓爱新觉罗。从永乐四年,朱棣决定离开南京,重返故地北平开始,肇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宫苑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举。王既有所命,民何惜所死。上头一声令下,老百姓便倾其所有达皇权所指。太和殿的柱子几乎都是由楠木制成,而这些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中,深藏于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随时有虎豹山蟒出没,入山采木简直跟送死差不多。当阳光一点点渗入,漫过严丝合缝的金砖,绕过巍峨的龙柱,照亮御座和御座上方的“建极绥猷”时,我感到一种彻骨的悲哀。

岁月无声,宫阙无言,人事纷纭。从端门逶迤走来,恍若走进历史的沧桑。天际,大片乌云线条柔和,光影婆娑,像多少双眼睛欲说还休。寒冬,粉妆玉砌,多少往事被皑皑白雪覆盖,无声胜有声。

无一例外,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会让人与世隔绝,那个高不可攀的御座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不切实际的梦幻感。正如书中所言“在与世隔绝的孤独中生出天命所归、繁华永固的臆想来”。

五百八十多年,无论是坐在御座上的朱姓家族,还是爱新觉罗氏,他们都曾梦想着江山永固,国祚万年。都心知人世无常、寿命短浅,但谁不恋阶下众人俯首称臣、山呼万岁?这是人的劣根性,不能从心底接纳无常,目睹他人繁华时,轻谑以对,自诩看透世事;自己兴盛时,却妄想世事永恒,人事不变。到头来,我们看见的是别人的无常,却看不见自身的幻灭。

没有人会在意君主的孤独。他们高高在上,他们形单影只,像一只只远去的秋鸿,慢慢的从历史角色中退出,卸下一身包袱,成为历史的旁观者。“而今,天似碧玺,月如翡翠。岁月流逝永不停歇,寂静而深长。”

所谓白云苍狗,世事如幻,若有感慨,终不过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

这本书,很多人都说抄袭河图的歌词,对安意如这个人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现在,我们只谈书,不谈其他。希望你可以心如静水,波澜不起的看完这本书,毕竟书的结尾处说“君不见,秦皇汉武,成吉思汗俱往矣,谁谁谁自认风流人物,终不过雨打风吹去。”

@终生难忘

楼主 檀杫  发布于 2016-09-02 19:54:00 +0800 CST  

楼主:檀杫

字数:1221

发表时间:2016-09-03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01 07:55:08 +0800 CST

评论数:3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