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全)



错金银鸟纹虎子
错金银鸟纹虎子,战国后期,高13.6cm,宽22.6cm,重1.7kg。
器扁圆,大腹,管状流,有鋬。通体饰金银丝镶嵌纹饰,腹部以鸟纹为主题纹饰,口部、腹下部饰V形连纹。器底部饰涡纹。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5:00 +0800 CST  


轨敦
轨敦,战国后期,通高17.8cm,宽22.4cm,重3.46kg。
敦有盖,圆体,鼓腹,腹部有一对双兽面衔环耳,三短足。盖上饰三伏牺,盖顶有一活环钮,钮座处饰相间的叶状纹与圆涡纹。盖与器身各饰枝状纹二周。盖内铸有铭文“轨”字。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6:00 +0800 CST  


铸客豆
铸客豆,战国后期,通高30cm,口径14.2cm,重2.34kg。
豆圆体,直口,高柱圈足,通体无纹饰。器口沿刻划铭文9字:
“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
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做此豆。
豆是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调味品的器皿,它也是礼器的一种,常以偶数组合使用。青铜豆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的楚墓仅见方体带盖豆,战国晚期则流行高柄碗形豆和不带盖的浅盘状豆。铸客豆属于前者,而后者与秦汉的豆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6:00 +0800 CST  


铸客缶
铸客缶,战国后期,通高46.9cm,宽46cm,口径18.4cm,重16.22kg。
缶小口,短颈,大腹,肩部铸有四环,圈足。器口外有刻划铭文9字:
“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
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作此缶。
缶是一种盛酒的器物。《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把这一点讲得很清楚。缶流行于战国时期。早期的缶体形接近滚圆,圈足低矮,没有伸起的颈部,小口加盖,盖上有四个可以却置的环钮,腹壁前后有一对穿鼻,左右两侧各有提链一套。春秋末期,缶的形态与早期的基本相同,但代替提链的是兽首耳,出现了伸起的颈部,表现出“壶”形的趋势。战国晚期,多为“壶”形化的圆缶,盖均有钮,腹也都有鼻。穿鼻的有无很重要,要把缶、壶区别开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有无穿鼻。缶在南北地区均有出土,但楚、蔡、曾国墓中出土更为普遍。铸客缶就是出土于战国时期楚幽王之墓。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6:00 +0800 CST  


嵌松石长剑
嵌松石长剑,战国后期,通长93.5cm,宽5cm,重0.75kg。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茎有二隔,剑首及镡上装饰由嵌松石和错金丝组成的几何图案。茎部仅存金丝二小段。
西周时期的铜剑剑体很短,形如匕首,仅能用作自卫兵器。春秋战国时期铜剑的铸造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对于长短、重量和品级甚为考究。长剑是指剑长超过50cm者。此剑长达93.5cm,是名副其实的长剑。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7:00 +0800 CST  


兽首编磬
兽首编磬(6件),战国后期,长27.6cm,宽6.7cm,重1.15kg;长23.2cm,宽5.8cm,重0.83kg;长22cm,宽5.5cm,重0.8kg;长19.8cm,宽5.3cm,重0.65kg;长18cm,宽5cm,重0.5kg;长15cm,宽4.1cm,重0.3kg。
磬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石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发现的石磬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资料。商代的磬有石质、玉质、青铜质多种,并出现了编磬,一般是三枚一组。至战国时期编磬制作技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编磬是由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枚磬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可以演奏乐曲。在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上,编磬与钟密切配合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声彰”。
此套铜编磬由六件组成,均作宽扁条中折状,一端饰兽首,并有一圆穿孔。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7:00 +0800 CST  


蟠螭纹鼎
蟠螭纹鼎,战国后期,通高21.5cm,宽27.5cm,重4.63kg。
鼎形体较圆,有盖,大腹,双附耳,底承以三蹄形足。腹饰蟠螭纹二周,盖上有三伏牺形饰,另饰有蟠螭纹三周,耳两侧饰鸟纹。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7:00 +0800 CST  


楚王酓盘
楚王酓盘,战国后期,高7.9cm,口径38.5cm,重3.08kg。
此盘平唇浅腹,凸底无足。通体光素无纹饰。器口、腹部各有铭文1行,口上20字,腹外部9字:
楚王酓战获兵铜。正月吉日,煎铸炒盘,以供岁尝。
冶师绍佐陈共为之。
铭文大意是记楚王酓在战争中缴获大量铜兵器。在正月的一个吉祥日子,把铜兵器熔化,铸成这个炒盘,以供每年的尝祭使用。这个盘是冶师绍辅助陈共所作。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8:00 +0800 CST  


大良造鞅镦
大良造鞅镦,战国后期,通高5.7cm,宽2.4cm,重0.08kg。
镦圆筒状,平底,中空,有节,节下有相对的二穿孔。
器身刻画铭文4行13字:
十六年,大
良造庶长
鞅之造。雍
囗。
其大意是:记在十六年,大良造(“大良造”为官名)下庶长(“下庶长”为爵名)鞅(即史书所载“商鞅”)监造此镦。雍是铸造地或存放地。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8:00 +0800 CST  


楚王酓朏簠
楚王酓朏簠,战国后期,通高12cm,长31.9cm,重5kg。
此器长方形,方足中空,腹饰云纹。器口上刻画铭文12字:
“楚王酓朏铸金尝,以供岁尝。辛。”
铭文大意是记楚王酓朏(朏读作“蠢”,蠢与“成”通假,即《越绝书》中的楚王成)铸此金簠,以供每年岁尝祭祀之用。“辛”表示用干支标识器物的编次。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8:00 +0800 CST  


错银螭首带钩
错银螭首带钩,战国后期,通长13cm,宽1.9cm,重0.05kg。
此为条形兽首带钩。钩身饰直棱纹,末端作螭首,用浮雕手法装饰,纹饰清晰,风格豪放。带钩外部鎏银,光艳夺目。
带钩是束腰皮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春秋晚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使用广泛,流行于各地。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8:00 +0800 CST  


错金几何纹带钩
错金几何纹带钩,战国后期,通长13cm,宽0.4cm,重0.02kg。
此带钩为琵琶形兽头带钩,通体饰错金几何纹图案,风格独特,装饰华丽,有很强的立体感。
战国时期铜带钩的式样较之以前大为增多,以此来满足贵族们的装饰需要。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9:00 +0800 CST  


有鞘剑
有鞘剑,战国后期,剑长46.3cm,宽5cm;鞘长39cm,宽5.5cm,合重0.9kg。
此剑首呈圆盘形,“茎”上有两周凸起的圆箍,格宽而厚,剑刃锋利。所配剑鞘用木板制成,外髹黑漆。
战国时期剑不仅是兵器,也是古代贵族平时随身佩带之物,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亦可用以防身。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9:00 +0800 CST  


错金嵌松石带钩
错金嵌松石带钩,战国后期,通长20.3cm,宽1.5cm,重0.04kg。
此带钩呈细长弧形,末端作兽首。钩面饰错金几何形云纹,空隙处嵌绿松石。
带钩作为贵族服饰用具,依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其制作和装饰工艺也有所区别。此带钩不仅作工精湛,而且运用了复杂的错金嵌松石工艺进行装饰,堪称精品。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9:00 +0800 CST  


鸟形勺
鸟形勺,战国前期,高7.9cm,长17cm,口径长8cm。
勺身椭圆形,圜底圈足,身前部有突起的雀鸟形雕饰,后有单柄与之相对,柄呈平板状,上有繁缛的锦文。
勺是舀酒器。这件勺有圈足,可以稳稳地置于几案上,因此又是一件可用来直接饮酒的器物。陕西出土一件西周时代的同类器物——“白公父爵”,器身上的铭文记:“白公父作金爵,用飨用酌。”铭文中称此类器物为爵,由此可知这种勺其实已具有了爵杯的功能。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19:00 +0800 CST  


兽纹匕
兽纹匕,通长21.6cm,宽3.7cm,重0.3kg。
平勺长柄,微曲。通体饰有花纹,主体部位饰一兽纹,柄饰鱼纹。纹饰均为极细的单线刻成。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20:00 +0800 CST  


团花纹鼎
团花纹鼎,通高18.2cm,宽25.8cm,口径17.9cm,重3.8kg。
鼎为圆体,双附耳,三足,有盖。盖上饰三伏牺及团花纹两周,三伏牺间以回纹相连。器身饰回纹、团花纹各二周。附耳两面饰回纹,两侧饰双兽纹。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20:00 +0800 CST  


楚王酓胐鼎
楚王酓胐鼎,通高59.7cm,宽60.5cm,口径46.6cm,重53.8kg。
鼎圆体,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短足,盖正中一钮凸起可穿环。附耳、盖与鼎身饰细碎的蟠虺纹,足上端饰兽首。
盖内、外,器口沿三处刻有铭文19字:
(盖内)仨集厨。
(盖外)集厨鼎。
(器口)楚王酓胐作铸鐈鼎,以供岁尝。
铭文记楚王酓胐铸造此鼎,以供岁祭之用,置于集厨。
此鼎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20:00 +0800 CST  


魏鼎
魏鼎,通高24.2cm,宽30.4cm,重7.06kg。
鼎圆体,敛口,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饰三环钮。
器口、腹、盖上铸有铭文19字:
(盖):“三斤十一两。”
(器口):“魏三斗一升,二十三斤。”
(器身):“囗三斗一升。”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21:00 +0800 CST  



三十五年虒令鼎
三十五年虒令鼎,通高19.2cm,宽27.4cm,重4.27kg。
鼎为圆体,双附耳,三蹄形足,有盖,盖上饰三钮。器腹部以一棱状突起为饰。
盖、器各有铭文2行18字,对铭:
卅五年,虒令赒共、视事
、冶期铸。容半齍。下官。
铭文大意:记在三十五年,虒地县令赒共监造,视事主造,冶期铸此鼎,鼎之容量为半齍,置于下官。

楼主 相思菁灵  发布于 2015-01-26 15:21:00 +0800 CST  

楼主:相思菁灵

字数:55257

发表时间:2014-10-27 07: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13:19:02 +0800 CST

评论数:27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