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有多少神话中已经被证实存在的生物



19。山臊
《神异经》云:“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一足,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白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普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神异经》中的山臊又称山魈、山猱等,是山中的一种动物,形似猴,身被黑褐色长毛,头长大,尾极短,眼黑而深陷,鼻部深红,两颊蓝紫有皱纹,以其状貌丑陋,旧时称之为山怪。这段文字说:在西方的深山里,有一种人形的鬼魅,名叫山臊,身长尺余,性嗜虾蟹,它常常袒身露体,到溪沟里捕捉虾蟹,之后,趁着人们进帐篷住宿的当儿,在夜色之中,便把虾蟹放在篝火上烧煮,并偷盗食盐,蘸着吃。


虽然搞不明白为什么说一足,但是身被黑褐色长毛,头长大,尾极短,眼黑而深陷,鼻部深红,两颊蓝紫有皱纹,感谢神异经写得实在太详细了,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猜到他是谁了。


头大,尾短,深陷的眼黑,红鼻子还不是你?
他就是“鬼狒”,学名叫黑面山魈看看上上图(玄幻版)和真实动物的差别有多大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7 09:22:00 +0800 CST  
20。鼷鼠
不知道大家知道神异经么?神异经有山海经的风格,也是夸大内容,描述妖精神仙,鬼怪等。但是,大家看第19(38楼)足以证明,其实所有描写妖怪其实是真实动物,我们不知道,只是无法证实/考证而已。这次,我们就谈谈神异经的“鼷鼠”


“北方有層冰萬里,厚百丈。有鼷鼠在冰下,肉重萬斤,可以做脯,食之已熱”。又云磎鼠“毛長八尺,可以為蓐,臥之卻寒也”。


当大家看到北方有層冰萬里,厚百丈,都知道是指什么地方吧。没错就是亚洲北部西伯利亞。顺便一提,《神异经》的作者是汉朝的东方朔。据说約公元前132年,汉朝方士東方朔約在22歲時,曾隨漢武帝派遣的海上方士集團,到海外各地進行過海外探險旅行,有观点认为其曾到過北極。


目前《神异经》被认为是西伯利亞凍土中猛犸(长毛象)屍體或者麝牛。因为不看名字的话,其特征完全符合长毛象和麝牛。
不过“鼷鼠”之名实际上在春秋就已经有记载,也是后来我们认知的鼷鼠


《春秋》载,鼷鼠食郊牛角。
所以这也是一个谜,到底《神异经》的鼷鼠是猛犸或麝牛呢?还是一种已经绝种但尸体已经没有存在的西伯利亚巨鼠(肉重萬斤),还是一种也是绝种,巨大像鼠的生物。因为假如北极有老鼠的话,他们也是因该像猛犸那样长毛,也不是没有可能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7 09:48:00 +0800 CST  
21。在子
史书曾记载劳民国入贡“在子”,但我们看到这句话,自然想在子究竟是什么?

《王会篇》云:“良夷,在子。”
短短的一句话,依然无法推测在子究竟是什么,是人名?动物?还是宝物,一无所知


所幸《酉阳杂俎》就有提到“在子者,鳖身人首,炙之以藿,则鸣曰在子。”它很清楚告诉我们在子是个海洋生物,但又不是鱼鳖之类。孔晃注曰:“良夷,乐浪之夷也,贡奇兽。”把这所有的线索联系起来,我们来个大胆推断。当然在那之前,我们要明白劳民国和良夷究竟是什么意思?


《海外东经》记“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淮南子》东北方有劳民,这里的“劳民”应是“捞民”。古劳与捞谐音,“劳民”即是“捞民”,就是捕鱼者。


也就是捕鱼者入贡过在子(某海洋生物)。在子也出身于良夷,良夷又是那里?“良夷,在子”,“良夷”的良是浪,“乐浪”就是喜欢大海。“乐浪之夷”可以理解为喜欢生存在海岛的东夷人。又因劳民国在毛民国北,劳民国是生活在库页岛以北的捕鱼者。与库页岛相近的北方渔岛是乌第河入海口的尚塔尔群岛。我们推断,劳(捞)民国是生活在尚塔尔群岛东夷人。


也就是鄂霍茨克海(我国古籍称少海)海豹啦
(以上出自吴培玉的北大荒源流考)
不过不看地名的话,我原以为是下面这货

这货俗称”海和尚“,学名叫短指和尚蟹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7 10:27:00 +0800 CST  


22。文鳐鱼
见《山海经》:“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大概译文:文鳐鱼的外形大小像鲤鱼,长着鸟翅膀,斑白的花纹白白色的头,红色的嘴,经常游走于东海,在夜晚飞行,声音像鸾鸡,它的味道酸中带甜,吃了可以治癫狂病。文鳐鱼一出现天下就会大丰收。




很明显,这就是后来的飞鱼。有些种类的飞鱼有季节性近海洄游习性,形成渔讯,对于渔民来说渔讯毫无疑问就是丰收的开始。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7 10:42:00 +0800 CST  


23。耳鼠
出自于《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丹熏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晋 郭璞《耳鼠》: “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
大概译文:有一只野兽,样子像老鼠,兔头(菟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虎),幼兽的身体,其声音像狗的吼叫。用自己的尾巴来飞,叫耳鼠,不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吃了可以禁百毒。
一般被认为鼯鼠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8 10:05:00 +0800 CST  


23。兕
出自在《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译文: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
很明显,兕其实就是犀牛,古人也常把兕和犀一起说,例如““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


亚洲的犀牛多数都是一只角,非洲的是两只,雌性无角。
根据文物照片,其中有金銀青銅犀尊,是戰國時作品,陜西興平(距西安市不遠)出土的。可以判断鑄造者必曾仔細的觀察過犀牛。這也許可以證實戰國時期,中原地區犀牛曾大量存在。甲骨文中有獵獲大量“兕”的記載,有學者認為“兕”就是犀牛。不過,也有學者不同意。


在古代,他们很喜欢用犀牛皮来制作鎧甲,因为其皮厚且結實,可以說是刀槍不入,而且还使用很廣泛(尤其是战国时期常常打仗,可想得知要猎杀了多少犀牛)。不知是如此,他们还为了犀牛角而猎杀犀牛。在1922年最后一只犀牛都因为人类卑劣的行为而猎杀,中原犀牛种宣布灭亡。


实际上,在动物界犀牛根本没天敌,因为他皮厚和體重甚巨(可達三噸),连老虎,狮子都不想捕杀他们。他们唯一的天敌就是人类。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8 14:17:00 +0800 CST  
24。鹦鹉
山海经有记载一只没有名字的鸟类“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我相信大家知道他是谁了吧


毫无置疑,能说人话,青色羽毛,红色喙的鸟类很明显就是鹦鹉。这也是山海经其中一个完完全全被证实的现实动物(或许说没有绝种,被保存起来)。我仔细想想,假如这世上没有鹦鹉这动物,我们单单看字面,还以为人舌的意思是长着一个人的舌头,能说话。我们就会把这鸟类想想成长着人的舌头的鸟妖精。


这证明了什么,文字背后指代的内容,我们不能死扣字眼不放。很多人都说我自己幻想出来,或者歪曲文字的意思,但我只想说,假如你真的跟着内容死扣字眼不放,你们只会百思不得其解,你们就只会说一句话“穿凿附会”。或许我是,但我不会真的去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长着9朵尾巴会变成美女的九尾狐,我也不会去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长者9个人脸,喷个毒,就可以灭全世界的蛇,当然除非你说是外星产物,我就真的无话可说。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9 09:12:00 +0800 CST  


25。陵鱼
出自于《山海经 海内北经》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啼声如小儿
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声音像婴儿?7岁小孩都知道是什么生物了吧


来大家和这个萌物say hi,你看他的样子,摆明是和我们的同类
这货学名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听说,日本著名的妖怪“河童”其原型也有可能使娃娃鱼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9 10:18:00 +0800 CST  
26。軨軨
源自于《山海经.东山经》: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泽。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纹,其音如欽,其名曰軨軨。


译文: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空桑山,北面临近食水,在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名称是軨軨,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形状像牛,有虎纹,还真有哦


肯尼亚林羚是非洲珍稀动物,1966年到1975年间,受偷猎和疾病影响,肯尼亚林羚面临灭绝危险,肯尼亚山地区的肯尼亚林羚因此被合法捕获,并运送到美国设法使之繁殖。目前在肯尼亚整个中部高地地区,仅剩数量相当有限的肯尼亚林羚。据估计,在北美动物园中约有400只肯尼亚林羚。


有些种类还能善游泳和潜水,常在水中觅食水生植物。
虽然不明白他的叫声,不过刚巧这货还有潜水,不知道是不是古人在水灾的时候,见过他潜水,所以误解他的出现就代表水灾来临?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19 10:18:00 +0800 CST  
9。旋龟
因为@pokemongh提醒我,认为旋龟很可能是我国国龟-鹰嘴龟,因此我再去上网找找(实际上我认为旋龟是鳄龟,其实是在度娘百科里找到的)。发现许多人也认为旋龟是鹰嘴龟,包括连我自己也认同了。


首先,再看山海经的记载。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旋龟的特征
样子像龟(废话),蜥蜴/蛇的尾巴(虺是古代汉族传说中龙的一种,以爬虫类的蛇作参考物想象出来的),叫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佩带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底老茧。


好吧,其实可以治愈脚底老茧,我觉得鳄龟的龟壳比较适合磨脚


这货叫鹰嘴龟,也叫平胸龟。他和一般的乌龟不一样,他遇到敌人(例如山鹰),会口中发出怒吼,吓走敌害,这一点就符合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


长尾,也符合虺尾,虽然我不知道古人对虺尾是怎样的想法。
我刚刚发现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一直以为鳄龟是中国品种,后来才发现,原来鳄龟是外国引进的,当然山海经的许多神话的动物的象征多数都是在现在的中原找不到。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21 09:59:00 +0800 CST  
27。猪婆龙
在说猪婆龙之前,我们先稍微谈谈“龙”。因为龙过于玄幻,起源也过于遥远,所以我之前没写到关于“龙”的事情,例如人面的烛龙,有翼的应龙,蛟龙等。龙其实是什么?(我是指原型)我去找所有关于“龙”的起源,发现到基本分为四大类。一说龙其实是鳄鱼,二说龙其实是龙卷风,三说河马,四说娃娃鱼(这个连我都不信),究竟是什么已经不可考。但是有一种龙,已经是被证实了是现实中的动物。


猪婆龙,比起其余上古时期的“龙”,猪婆龙是最近现代的“龙”之一,民间传说,猪婆龙还是蛟和龙交配,爱的结晶品呢。也因为如此,猪婆龙才可以被查证其原型。


《聊斋志异·卷二·猎婆龙》
猪婆龙产于江西,形似龙而短,能横飞,常出沿江岸扑食鹅鸭。或猎得之,则货其肉于陈姓、柯姓。陈柯皆友谅之裔,世食猪婆龙肉,他族不敢食也。一客自江右来,得一头,紫舟中。一日泊舟钱塘,缚稍懈,忽跃入江。俄倾,波涛大作,估舟倾沉。


有关猪婆龙,即鼍龙(真名),最早的史迹都是源自于明代。如今,猪婆龙已经被证实是现实中的扬子鳄。
给个图,看我们鼍哥有多帅


霸气侧漏啊,这表情貌似在说,嗯?谁说我坏话?(瞪)
扬子鳄是皮肤、牙齿、骨骼结构等依然保留着许多恐龙时代爬行动物的特征,可以为恐龙的复原模型提供线索,对于研究和推断恐龙的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扬子鳄也有“活化石”之称,非常珍贵,被我国列入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21 11:25:00 +0800 CST  


28。年兽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头如狮子,並有犀牛角的凶恶怪兽叫“年”,人稱“年兽”。“年兽”一年四季都在深山之中(或說深海),但逢新旧岁之交,動物冬眠,缺乏食物,“年兽”便出来糟蹋莊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年“年兽”跑到一村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紅色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村,又被灯光吓走。到了另一處,也被打掃的人嚇跑了,于是人们知道“年兽”的弱點,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也不喜歡整潔的環境。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大掃除、贴紅聯、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兽”吓得逃走,不再危害人們。人们庆幸打敗“年兽”,於是敲锣打鼓,互称“恭喜”,便是“过年”的由來。


以上是大家小时候,课本都有教的民间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有学者考证发现到一个问题,原来年兽根本从来没记载过在任何古籍之中。大家都知道每个神话生物无论有多神化也好,他们往往都有记载在古籍之中,有源可查。但唯独是家喻户晓的“年”竟然没有被记载古籍之中,最早的记载只有近代的教学科才有“年兽”的资料。这代表“年兽”一直都是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后来更是在各種媒體中,并广泛流传。


《尔雅·释天》记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這說明“年”字是从周朝开始。以文字学角度來看,年的造字以「禾」及「千」兩個字組成的,与动物无关。《说文·禾部》:“年,穀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年。”這裡的“年”有豐收的意思。


简单来说,“年”比起许多怪物来说,“年”只是古代人民完全虚构出来的传说怪物。但是研究者发现到年獸怕声音、怕火光的弱点可能源自於放鞭炮驅逐山魈。
山魈?貌似很熟悉呢,在哪里听过这名字呢?啊,想起来了,这货不是在本贴第36楼,山臊的另一个名字么。


南北朝人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又舉《神異經》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熚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這是放鞭炮驅逐山魈的說法。山魈的記載始見於《山海經》,韋昭注:“或云夔一足,越人謂之山繅也。或言獨足魍魎,山精,好學人聲而迷惑人也。”。


不会吧,我们的年兽,赶舞狮的习俗,竟然是赶猴子?
好吧,年兽已经被判定“有可能只是現代中國文化作者”,但是年兽会不会是上面这猴子,因为有可能被未來新出現的資料或觀點所修正,所以很自然地被否定了(给小朋友知道的话,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你知道么,一但真的被证实,所有的舞狮都要改成猴子了⊙﹏⊙‖)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5-12-28 09:31:00 +0800 CST  
29。大蟹
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大蟹”的一些记载。例如“大蟹在海中”,“女丑有大蟹”,西晋郭璞分别注为“盖千里之蟹也”“广千里也”。
这个时候,就要看大家要用什么想法去了解这些字。假如用神话的角度去看,我们可以幻想成一个可以覆盖整片海的超级巨无霸大螃蟹,想到都觉得好怕怕哦
N年前,有个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就根据这“女丑有大蟹”创造了个雕塑。


究竟这世间上有没有如此巨大的螃蟹,我们无法证实,我们也不可以说不可能。别忘记已经有一样神话生物是被证实了,在18,19世纪流传的海妖,也就是巨大章鱼,在探险家,水手们非常流传。当然没有亲眼见过的人,当然不相信。怎么知道,在某年墨西哥还真的打捞到了,惊吓砖家们的狗眼。
好吧,离题了。但是我主要想说明,我本人也不可以完全反驳大蟹是巨无霸螃蟹的可能性。不过我有个想法,假如我们用纪实的角度,大蟹可能是指许许多多比河蟹形体益大的海蟹,密密麻麻地汇聚于海域,无边无垠,看不到边际和尽头的海蟹集结现象。
这现象也就是蟹灾。我相信有些人可能没什么听过蟹灾这词呢。
1980年,西班牙发生大蟹灾,稻区26000公顷稻田被严重破坏,水稻大面积减产。那时间西班牙人非常憎恨螃蟹呢。但是我国人民就嘲笑西班牙人,螃蟹啊在我国可是非常的爱,每到菊黄蟹肥时节,一批批前往江浙吃蟹的上海人趋之若鹜,哪还有蟹灾一说。这些无知的人们假如愿意花点时间去翻找老黄历的话,他们会发现在古代中国其实都有发生过不少蟹灾的记载。


《礼记·月令》上说,孟秋时节,阳气弱,阴气盛,此时“介虫”就会出来毁坏水稻。“介虫”据东汉郑玄的注释其实就是螃蟹。
《国语》曾记载了一次越王勾践与宰相范蠡的对话,其中提到,今吴国稻蟹不遗种。意思是他们的蟹灾到了连明年春播的种子都留不足的地步。
北宋傅肱《蟹谱》里说,可以见到蟛蜞“列阵而上,填砌缘屋”
南宋高似孙《松江蟹舍赋》里说,可以见到螃蟹“勇鼓而喧集,齐奔而并驱”,“其多也如涿野之兵,其聚也如太原之俘”
乾隆《绍兴府志》引《嘉泰志》( 按: 嘉泰为南宋恭帝年号,1201—1204) : “会稽往岁有蟹灾,小蟹无数相纠集,大如三斗器,随潮入浦,散入濒海诸乡,食稻为尽,螟蝗之害,不加于此。”
汉·王充在《论衡》里指出: “陆田之中时有鼠,水田之中时有鱼、虾、蟹之类,皆为谷害。”
很多人可能又问,那蟹灾为什么后来又没什么发生了呢,尤其是我们现代根本都没发生过。大家再仔细想想我们中国人在现在是有吃螃蟹的风俗,但是不代表古代,我们的老祖先就已经有吃螃蟹的风气。


唐·白居易《重题别东楼》中有一句诗“春雨星攒寻蟹火”,其自注云: “余杭风俗,每寒食雨后夜凉,家家持烛寻蟹,动盈万人。”寒食为清明节之前的一、二天,每年在这个春天雨后的夜间,浙江余杭,家家户户手持火炬到田野里寻找螃蟹,人数动辄超过万人,以至远远望去,炬火犹如天上积聚的星星一般。怎么回事呢? 说寻蟹为了食蟹,一则春天蟹小,不肥不壮,并非食蟹时分,二则唐·尉迟枢《南楚新闻》说“百越人以蝦蟆为上味”,宋·范镇《东斋记事》说“( 杭州人) 好食蝦蟆”,宋·彭乘《墨客挥犀》说“浙人喜食蛙”,宋·傅肱《蟹谱》说“初,杭俗嗜蝦蟆而鄙食蟹”,并无食蟹风气; 如此,只有一个解释: 余杭民众先前一定深受过蟹灾后的粮荒,于是趁着春天螃蟹尚未长大并且在夜晚出洞觅食的时机,持烛寻蟹,寻蟹是为了打蟹灭蟹,免致日后酿成蟹灾。


总结:(好吧,我知道彻底离题了)古人吃蟹,其实是源自于蟹灾。而后来慢慢发展成一个风气传到我们后代,其实为的是避免酿成蟹灾。而西班牙以及其他地方发生过蟹灾是因为他们没有吃蟹的风俗,因此才面临如此的窘境。而大蟹可能是指蟹灾,女丑这词其实是女巫的意思。女丑有大蟹,要就是女丑养了一只巨无霸螃蟹,要就是操控蟹灾为害。不过说到大蟹,其实还真的有,只是没有山海经的“广千里也”那么夸张。


甘氏巨螯蟹,是已知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甲壳动物,生活在日本岩手縣至台灣東北角以外的太平洋海域深500-1,000公尺、均溫十到十五攝氏度的海底淤泥地形。连鲨鱼都能成为他的食物。


再次总结:莫非大蟹是真的指这货?但已经无据可考了,因为大蟹的描写实在太少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6-01-04 10:19:00 +0800 CST  
在这里我和大家说声抱歉,其实我不是一直没更新,只是因为只有少许的神话动物被证实其存在,大多数都是难以考证。更何况楼主我也不是什么考古学家,只是个爱好者而已。也因为如此,我当初开这贴,我都知道自己不会更太多,只是有灵感,或者在其他的资料发现到有人考证了某某神话动物的原型,我才整理各方面的资料,再发出来。所以大家有时看到里面一些内容,貌似在哪里见过,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6-01-30 10:01:00 +0800 CST  
30。火鼠


火鼠又名火光兽。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住在南海尽头的火山里的一种奇鼠,是中国古代神兽之一。


《太平御览》卷第八百二十引用晋朝张劲的《吴录》记载:“日南北景縣有火鼠,取毛為布,燒之而精,名火浣布。”(汉朝的日南郡的北景縣有一种火鼠,取它的毛皮来做布,经燃烧后可以得到其中精华,称为火浣布。)
《神异经》记载火鼠:“南荒之外有火山,昼夜火燃。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可以作布。恒居火中,时时出外而白,以水逐而沃之乃死,取其毛缉织以为布。



由于火鼠布因为有被运去欧洲交易,也曾经奉献过罗马皇帝,因此“火鼠”之名,也传去欧洲。欧洲人都知道中原有个神奇的动物叫火鼠。大家因该有听过马可.波罗这名字吧。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商人,同时也是著名探险家,旅游家。他的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也是一本可以还原许多隐藏在历史真相的古书。
而“火鼠”究竟是不是存在的,火鼠又是什么,马可·波罗早在很久以前已经给我们一个答案了。


在《马可·波罗游记》有多处提到火鼠的许多资料。其中有一段,马可.波罗很高兴,因为他在中原一个城镇搞清楚明白火鼠究竟是什么。他以前就听说过中原有个奇特的动物叫火鼠,四只腿,有一条尾巴,白毛,它的毛不怕火烧,所以可以拿来做灯芯,防火布。商人可以把火鼠毛皮运去欧洲卖,来赚大钱。


当马可·波罗和一名中国朋友说起这事的时候,中原朋友哈哈大笑。原来“火鼠”并非是动物。马可·波罗听到中国朋友哈哈大笑,当然为自己辩解,他其实一直对此有所怀疑。因为动物的皮肉骨头都会被火烧成灰啊。
原来,火鼠其实是“石棉”。古代人叫火毳,早在汉朝的时候,汉人已经开发了利用石棉,也叫火浣布。


元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欣斤塔刺思州:一百零三段“此山中还有一种矿脉,可以用来炼制火鼠。这种火鼠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动物,而是开采到地下的一种东西”;一百零四段“根据其性质我们知道,它肯定不是动物——所有动物都是由四种元素结合而成的,不能抵御火的侵袭。马可波罗有一个名叫苏儿非哈尔的突厥旅伴,他学识渊博为大汗在当地做恪尽职守的臣子已三年。他开采了火鼠以敬呈大汗。据说,在挖掘一座山时发现了这个矿脉。将其碾碎,其中有如毛线一样的细丝;然后暴晒它,使之干燥,然后将其放到铁臼中洗去泥沙,只留下类似羊毛的细丝,并用它织成布。这种布颜色不太白。把布放到火中烧炼,取出之后颜色洁白如雪,每次布匹脏了,将其放到火中就可以洁白如初。”;一百零五段“上面说的火鼠之事都是事实,当地人也是这么说的,其他不同的言论都是妄言。大汗曾经将一块华美珍贵的火浣布赠给罗马教皇,用以包裹耶稣基督的圣骸“。


到底为什么古代人会创造出火鼠这词,相信可能是古人认为石棉不是一般的材料编织,就创造了活生生的奇兽。


总结:虽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和鼠有关,但是我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伤了宝贵的一课,有不少神话动物,为什么不能考证,因为古人的幻想力过于丰富了。有些动物可能根本不存在,他们不相信防火的石棉其实是一般材料,不愿意用科学来去认识它们,却宁愿自己创造一个神兽来合理化。最重要的是,火鼠竟然还记载在许多史载里,让后人们误解。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6-01-30 10:35:00 +0800 CST  
31。烛阴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都是中原的上古创造神。而这次我们要说的是烛阴。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烛阴《山海经·海外北经》:「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 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锺山下。」郭璞《山海经传》云:「烛龙也,是烛九阴,因名云。」郭璞《山海经图赞》:「天缺西北,龙衔火精。气为寒暑,眼作昏明,身长千里,可谓至灵。」


有一个神,人面蛇身,红色。它的两只眼睛,一只代表太阳,一只代表月亮。它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但是如果它同时睁开两只眼睛,大地就会被酷热烤焦。烛阴不食不息,口中衔烛,放出的神光照耀整个大地。


很明显,这创造神其实是个自然气象,古代人民对气象的崇拜。烛阴的吹气会导致大风,因此认为冬天就是它在用力吹气,而夏天则是它轻微的吐气。(总之一切都是神在作怪)


约百年前,日本的神田选吉氏经过考证,认为烛阴其实是北极光。。 大陆的张明华氏以为「烛龙」即「北极光」,他说:《山海经》中对于烛龙神的描绘,虽然渗杂了神话色彩,但与许多自然神话一样,多半是古人根据实际观察的现象而加以记录的,那它是种什麼自然现象在古人头脑中的反映?如果我们将我国古籍中关于烛龙神的形态和北极圈内所发生的昼夜变化,北极光等相比较,就会惊奇地发现《山海经》中对烛龙神的记述,正是对北极光最详尽生动的描绘。


也有一说,是火山锥的火山爆发现象。它燃烧的时候,时而浓烟蔽空,遮蔽大地,如同黑夜;时而又火光喷发,光照大地,使黑夜变成白昼。它的身体像一条火红色的长龙蜿蜓天际。


以上是转载败毒败科太详细了,都不用我四处去收集资料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6-01-30 11:19:00 +0800 CST  


32。精精
骈雅》曰:“兽似牛而马尾,曰精精。万历二十五年,括苍得异兽,其角双,身作鹿文,马尾牛蹄。”郭璞图赞:“精精如牛,以尾自辨。”
有一只野兽,他象牛,有个马尾,叫精精。括苍有这个怪兽,它有双角,身上有鹿纹,马的尾巴,牛蹄。郭璞还说,精精像牛,可以用尾巴来认辨,它是不是精精。
大家是不是觉得没有这种动物,就算有,多数可能是已经绝种的动物?答案是有,目前依然还保存哦。


像牛,马尾,鹿纹,牛蹄,双角,还不是你?这货学名,叫“角马”,也叫牛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羊。
又一个证明非洲许多动物可能是中原迁徒,或者在中原已经绝种也不一定。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6-01-30 12:26:00 +0800 CST  


33。鐮鼬
说了好多关于中原文化的妖怪,那就提一下关于日本某著名的妖兽--鐮鼬。鐮鼬是日本的甲信越地方傳說的一種妖怪。它以鏇風的姿態出現,用像鐮刀一樣銳利的爪子襲擊遇到的人。被害者的皮膚雖然會被劃開很長的傷口,但是一點也不覺得疼痛。


與“會使人受傷的魔風”相關的傳說,在日本的中部以及近畿地方都有發現,尤其是冬季較長有積雪覆蓋的地區。一些地方甚至把鏇風就叫做鐮鼬。根據傳說,這種妖怪會使人摔倒,並使摔倒的人的腿上留下類似割傷的傷口。


近代的研究表明,在鏇風的中心地帶形成的真空或超低壓區域中,會發生皮膚以及肌肉撕裂的現象。這種科學的見解很快就隨着鐮鼬的傳說而廣泛流傳開來。在日本的漫畫和動畫領域里,經常會出現由於鏇風而在物體表面留下類似切割痕蹟的描寫。但是,事實上皮膚是一層十分結實的組織,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由鏇風而產生能使人的皮膚發生撕裂的氣壓差是幾乎不可能的。而且,在發生過類似鐮鼬襲擊的事件中,完全沒有衣物或相關物品被割裂的報告。從這些事實來看,現代的理論認爲,鐮鼬現象不是鏇風壓差的問題,而是由於皮膚表面水分蒸發吸熱而導致的皮膚表面變冷,進而產生組織變性後皮膚撕裂的生理學現象。鐮鼬傳說多發生在寒冷地區,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這個理論。


在外國的文獻記述中,基本沒有發現類似日本的鐮鼬現象。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6-02-01 10:24:00 +0800 CST  


34。凤皇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究竟要不要写”凤凰“这神话的动物。在中华,凤凰和龙的地位都是相同的。龙究竟是什么,谁都不知道,是恐龙,是鳄鱼,是自然现象还是真的有龙这生物,这些都是谜。。
作为中华的孩子,我们基本上都在小时候就知道龙,凤神话动物,我们对他们的印象多数都是来自电视,画像,我们初衷是相信他们是真实存在。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当你们知道孔雀这生物的时候,会不会第一个想法,这货该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吧。


凤凰最早的词也是源自于山海经。《南次三经》云: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 舞,见则天下安宁。


又云: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


《西山经》云:西南三百里,曰女牀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湼,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海内西经》云: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海内经》有提到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大荒西经》云: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又云: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海外西经》又云:“诸沃之野,沃民是处。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其人两手操卵食之。


这只是一部分在山海经有提到”凤“的记录,还有其他类似五彩之鸟的记录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明。但我们可以在上面的资料知道一样事情,”凤皇“没有后来那么神话。”凤皇“充其量也只是比较稀奇具备五彩的鸟类动物。不过虽然说凤凰和龙是同样地位的存在,但勿论那些电视创作,其实凤在中华仅仅只是个象征。或者说,龙在古人,以及我们后人,对它的印象除了皇权之外,认为它能呼风唤雨等各种力量。而凤凰则不是,仅仅只是个精神,一个大家心目中的某个伟大象征而已。


除了凤皇之外,在山海经还有许多五彩鸟的记录,有的叫鸾鸟,凤鸟,狂鸟,鸣鸟,象(项)蛇,翳鸟等。名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大家可以发现其实这些名字都是指凤皇。假如我们把这些名字每个特征一个一个集合起来,你会发现到竟然和孔雀非常相似。


首先当然是五彩,这个大家都知道吧。”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其实就是指孔雀求偶的情形。众所皆知,雄孔雀求爱时,它会竖起尾羽,这也就是“孔雀开屏”。然后它会一边转圈踏步,一边高声鸣叫。据《海内西经》云:“凤皇、鸾鸟皆戴瞂。”《大荒西经》又云:“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瞂我们可以理解”发“的通音字,鸟的头发指的当然是羽冠。而叫”狂鸟“的五彩鸟也印证了有”冠“的特征。


《北山经》又云:“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
象通音字就是项,也就是颈项。项蛇也就是这五彩鸟的颈项像蛇那样。《海外西经》云:“凤皇卵,民食之;……其人两手操卵食之。”这一句是最大证明,证明凤皇和神话拉不上边。因为凤皇的卵,人民可以吃。
《大荒西经》云:“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这句可能是说明五彩鸟鸣叫的时候,习惯仰天。


结论
我们把所有五彩鸟(凤皇)的特征集合在一起,五彩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有羽冠,颈项像蛇那样长,会生蛋可以被人民吃,鸣叫的时候习惯仰天。所有的特性竟然和孔雀无疑,总之此时此刻我绝对相信孔雀就是凤凰。我个人比较倾向,原本凤皇只是代表祥瑞,他已出现就天下太平的意思。但根据时代演变,凤皇逐渐成为了一个民族精神象征。我们可以知道古代楚国的图腾正就是凤凰,然后再逐渐神话,形成电视剧上能喷火,能吹大风各种神奇力量的神鸟。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6-03-25 16:41:00 +0800 CST  
谁把猪头的帖子全挖出来了

楼主 ganliangr123  发布于 2016-04-27 11:31:00 +0800 CST  

楼主:ganliangr123

字数:19914

发表时间:2015-12-15 17: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3 10:29:50 +0800 CST

评论数:108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