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权与三衙用将——范学辉





洪咨夔是南宋后期比较著名的谏官,他在监察御史的任上,曾经向宋理宗上奏说:

臣历考往古治乱之原,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权不归人主,则廉级一夷,纲常 且不立,奚政之问? 政不出中书,则腹心无寄,必转而他属,奚权之揽? 此八政驭群臣,所以独归 之王,而诏之者必天官冢宰也。②

权归人主 政出中书 天下未有不治 ③这应该是南宋君臣 朝野大致共同认同的理想的政治理念 “ 问题是,“权归人主”与“政归中书”之间,本来就是有矛盾的,尤其在士大夫官僚政治渐臻高潮的宋代政治大气候之下 在 政归中书 的理念之下 宰相权重 人主举国以听 ④确是宋代现实政治上非 常明显的常态。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相相继揽权,“纲常不立”的情况,在南宋时期也绝 非罕见。三衙管军选任的大权,事实上也主要操控于权相之手。⑤既然如此,皇权较有意识地主动扶 植宦官、佞幸等爪牙群体的势力,使得宦官、佞幸与官僚士大夫群体之间彼此制衡,就是专制皇权王朝 政治体制下的应有之义。宋孝宗就是“独运万机”,“颇以近习察大臣”。⑥端平年间( 1234—1236) ,袁 甫亦曾对宋理宗上奏说: “臣窃谓宰辅之职,固贵乎专,亦戒乎太专,不专则责不归一,太专则失于独 运。”⑦从君主的角度上来看,不如此,则无法牵制宰相,无法避免宰相权力过重,无法实现“权归人 主”、“独运万机”。所以,愈是官僚士大夫集团集中火力猛攻宦官、佞幸,皇权反而愈有必要加以庇护。这就是所谓的“帝王权术”。在事关京师兵权谁属的三衙用将问题上,宋代,特别是南宋,呈现出皇权、宦官为代表的佞幸群体、宰相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三者之间犬牙交错的局面,完全合乎王朝政治运转的逻辑。至于因人划线、任人唯亲,主要以政治取向、私人关系而非以军事才能决定将帅升降,军队战斗力因而削弱,自然也就是无法避免。说到底,这是专制王朝体制无法较彻底克服的一大痼疾,只不过南宋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宋、金、蒙古对抗的客观历史背景下,其负面恶果表现得也特别严重罢了。


楼主 崔竹修  发布于 2013-09-11 23:22:00 +0800 CST  
搬运完毕~因为是从学刊上转化过来的,注释是脚注,不清晰,贴起来也太费事,就不贴了,有需要的可以去知网下载

楼主 崔竹修  发布于 2013-09-11 23:23:00 +0800 CST  

楼主:崔竹修

字数:20147

发表时间:2013-09-12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12 16:20:12 +0800 CST

评论数:3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