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末五胡的那些事儿

最后让我们走进高平陵政变。
高平陵政变这件事从头到尾的来分析的话,还得从魏明帝曹睿托孤开始。
《三国志》:景初二年,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近爵,封本县,放方城侯,资中都侯。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 宇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见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资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资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寻更见放、资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资惧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太尉亦至,登床受诏,然后帝崩。
景初二年,司马懿平定辽东,刘放、孙资二人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刘放方城侯,孙资中都侯。同年,魏明帝曹叡病危,打算招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曹宇性格谦恭,推辞任命。
与此同时,刘放和孙资这两个貌似不起眼的小人物暗中做梗,将曹爽和司马懿推举了上去,于是便形成了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的局面。
实际上这个局面的形成,要拜一种叫做士族的阶级的所赐。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0:06:00 +0800 CST  
魏武帝曹操拿下除刘备的西川与荆州,孙权的江东六郡后,大封宗族,曹氏与夏侯氏几乎掌握整个魏国的军政大权。以曹操的精明,他不会想不到儿子将会代汉为皇,所以大封之举,恐怕也是想走西汉的路子,即以曹氏宗亲诸王带西汉刘氏诸王,由曹氏主宰天下,然而曹操此举严重损害了士族利益。
曹丕称皇后,并没有完全按照曹操的路线走下去。曹氏兄弟关系紧张,而除了曹丕外,曹丕的兄弟,如曹植、曹彰等,在宗族的声望颇高,所以曹丕担心宗族做大后难以驾驭,于是他利用士族来钳制宗族,让宗族与士族保持势力平衡,而作为曹丕心腹的司马懿,此时便成了士族利益的代表,司马家一跃为成天下鼎盛士族之一。
而司马懿正是作为士族的代表,来对抗以曹爽为首的外戚势力的!

最开始的时候,作为士族利益代表的司马懿也没想和曹爽对着干。但是后来的曹爽做了一件严重损害士族利益的事。
这件事就是选举人才!
曹爽的党羽何晏选举人才、夏侯玄选举人才的情况如何?
《晋书傅咸传》:“正始中,任何晏以选举,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
夏侯玄【世名知人,为中护军,拔用武官,参戟牙门,无非俊杰,多牧州典郡。立法垂教,于今皆为后式】
曹爽执政时期其实做了这么三件事,也正是这三件事为高平陵政变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楼主参考读《"正始党争"探赜》后记里的内容,其中总结改制的三项内容:
一是整顿九品中正制,将组织人事权力收归中央,削减州中正的权力。因为当时的州中正大都是由地方士族人物担任,特别是河北,很多都是亲近司马派的势力范围。
二是撤郡,行政区划变为州、县二级。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自汉末设州以来,郡在不 断的析分弱化,此时已无多少重要性。正始改制首次提出撤郡的主张,是顺应(甚至是 提前于)历史发展趋势的。之后的整个魏晋南北朝历上,州郡并设,三级行政,弊病很多,但直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才实现撤郡。距离夏侯玄的首创已
经过了340年了!
三是简化服饰排场,如果广义的理解,可以看作是转变党政作风。无论儒家言论上说过 多少简朴,在社会实践上儒家并不是一个讲简朴的学派,在"礼"上花费巨大的成本,在儒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从战国以来,这一点就是墨家、道家左右两派攻击的重点。再联系到夏侯玄、何晏的玄学背景,可知玄学在此时实际上是夏侯玄、何晏将道家学说拿来作为对抗司马一派河北旧士族儒家礼学的工具。
如果这项改革成功了,那么历史就会往另一个方向走了。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0:23:00 +0800 CST  
但是很遗憾,这场改革最终以鲜血而告终,因为这项改革动了当时的世家大族特别是司马懿本人的奶酪。
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司马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太平御览》卷256引《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又《通典》卷32有:“晋宣帝加置大中正,故有大小中正,其用人甚重。”
司马懿希望恢复州中正,恢复士族的既得利益。但是希望集权的曹氏会这样做吗?
不!于是司马懿就和曹爽开始明争暗斗,留下了诸如李胜探病之类知名故事。
然而司马懿所希望的保持既得利益的做法是正确的吗?错!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0:29:00 +0800 CST  
这是违背公平公正,违背文明进步的举动。要说和五胡乱华的关系,就是将皇权分散,门阀分裂去中央集权化,就是大倒退。本来曹操和诸葛亮都在做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强力的中央政权。抵御外族。把历史倒退代价降到最低。而司马家却很幸运的把代价变成了最大。对五胡而言真是如有神助。
司马懿的做法,直接改动了九品中正制,而且改了最核心的东西。将九品中正制改成了门阀的统治工具。实在不相信的话可百度九品中正制。
最开始设计九品中正制的陈群真的称得上天才,他知道世家力量强大,便用这种较为隐晦的方式选拔寒门,渐渐削弱世家的影响力,提高中央集权。
陈群的制度被司马懿利用了,把权利交给了这些门阀恶棍。去中央集权化。把这个过度变成了汉民族最大的悲剧。
最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司马懿靠装病骗过了曹爽,趁着曹爽去祭奠魏明帝时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0:31:00 +0800 CST  
再看看高平陵政变后的影响。
被政变的一方自不必说, 曹爽和他的亲信。 丁谧,何晏,,毕轨,,邓飏, 被司马懿骗得团团转的李胜。 以及苦劝曹爽最后气得骂他"豚犊"的桓范。 通通都被夷了三族。
高平陵后的清洗,“同日斩戮, 名士减半。”由此可见这场改革彻底以失败告终。
站在士族的立场上,貌似是士族胜利了。
实际上后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太平御览》引《傅畅自序》:“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从后来傅畅所说可以明显看出北地傅氏垄断了选举权(祖上历代为中正)他所选举必然都是奉承司马家的。而在背后操纵这一切的人就是司马懿,他用人唯亲,同样损害了士族的既得利益。
利益被损害的士族开始了反击,淮南三叛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
淮南三叛导致了五胡趁机钻进内地,为五胡乱华的乱世埋下了伏笔。
高平陵政变最大的遗毒,恐怕就是败坏了政治空气。 从此原则让位于家族利益,公德让位于私谊。 明堂诘对让位于暗室阴谋.,在那班入了篡臣列传的勋旧子弟身上,,多少都能看见些司马懿的影子。不那么情愿接受那个"篡"字的, 或是像阮籍那样酣醉自保,遁入清谈。 或是像司马孚那样一边追求功名,一边自我安慰一下,。至少做到了"不夷不惠" 西晋立国不久,,功臣集团便迅速分裂,。 内部倾轧接二连三,卖官納贿,毫无新朝气象。甚至是八王之乱! 不能不说和恶化的政治空气有关。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0:43:00 +0800 CST  
两汉功烈,建安风骨。 广陵散于今绝矣。
西晋名臣,,玄学首领王衍 (就是劝石勒称帝的那位) 在死前感叹:
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勠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晚了!彻底晚了!
更重要的是,,高平陵之后,,九品官人法的改革自此人亡政息。 靠阴谋篡权上位的司马氏对士族的依赖尤胜曹氏,出身寒素的功臣邓艾,王濬, 甚至司马氏的亲信石苞! 后来在平定钟会之役中崭露头角的张华,!无一不被士族集团压制排挤---轻则靠边,重则身死族灭! 出身逐渐成了最重要的政治资本! 寒族人才上升通道堵塞, 终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皇权, 加封外戚杨氏,同时分封诸子,。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嘉平之役,极是异事,曹氏造基之业,虽无两汉本根之固,然自操至此已六十年,民志久定。司马懿再世受遗,信非忠贞,何遽盗夺。而况虚位无权,势同单庶。一旦因人主在外,闭门截桥,劫取事柄,与反何殊,此至愚不敢为,懿号有智,而披猖妄作,然竟以胜。
事到如今,再说司马懿和五胡乱华没有关系的,不是笨就是傻!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0:47:00 +0800 CST  
如果说司马懿埋下了五胡乱华爆发的伏笔,那么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炎就是将五胡领进中原的引路人。
先来看看司马师,司马师一接手他父亲司马懿给他的接力棒后,立马做了一件遗臭万年的事!
倒不是他残忍的清理政敌,而是对于边关的胡人!
面对着亲信邓艾的劝告,司马师是怎么做的呢?
是时并州右贤王刘豹并为一部,艾上言曰:“戎狄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玁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围。每匈奴一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诱而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于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三国志.邓艾纪》
而司马师是怎么做的?
“大将军司马景王新辅政,多纳用焉。迁汝南太守……”《三国志.邓艾纪》
也就是说采纳了邓艾的意见。但是,怎么采纳的,没说。不过,从司马昭对邓艾调动情况——迁汝南太守看,显然,他对邓艾是十分轻视的!如果重视程度足够,那么,邓艾应该去并州直接打压刘豹!以邓艾对并州危局的认识之深,更以他深谙用兵之道的本事,那么他理应是打击屠各匈势力抬头的第一铁拳!他打压匈奴势力抬头的铁腕绝不下于梁习!但是,这个司马昭却把他调任汝南远离并州,大失策!愚蠢!
而且后来的邓艾还在攻灭蜀汉的时候被司马昭害死了!
再来看看司马昭时期干的“好”事!
《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咸熙中,为任子在洛阳,文帝深待之。泰始之后,浑又屡言之于武帝。帝召与语,大悦之,谓王济曰:“刘元海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
一度有抬头倾向的屠各匈奴首领刘豹的儿子刘渊居然得到了司马昭的热情款待!就这样洛阳的繁华和富贵,司马氏统治下的国家的实力全部暴露在了刘渊的面前!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了北宋的王黼,在自己家里的一本《大宋帝国亡国录》的通俗读物里看到过这样的片段:
起初,辽国的使者来宋地时,都会让辽使绕道而行。但是王黼想尽快收复燕京时,就命令金国使臣从燕京到京城,中间只用了七天时间,而且每次在使馆设宴款待金国的使者时,往往把皇家用的尚方锦绣、金玉、瑰宝摆设出来,来夸耀富有繁盛,于是令金国打起了南下侵略之心。
历史惊人的巧合,简直不能不让人感慨。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1:05:00 +0800 CST  
最后再来看看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这伙计干出来的事情更奇葩!
武帝践阼后,塞外匈奴大水,塞泥,黑难等二万余落规化,帝复纳之,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靡不有焉。泰始七年,单于猛叛,屯孔邪城。武帝遣娄侯何桢持节讨之,桢素有志略,以猛众凶悍,非少兵所制,乃潜诱猛左部督李恪杀猛,于是匈奴震服,积年不敢复反。其后稍因不忿,杀害长史,渐为边患。侍御史郭钦上疏曰: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廷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冯翊,于平阳已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见士四万家以充之。裔不乱华,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帝不纳。至太康五年,复有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归化。七年,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种类大小凡十万余口,谒雍州刺史扶风王骏降附。明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复率种落大小万一千五百口,牛二万二千头,羊十万五千口,车庐什物不可胜纪来降,并贡其方物,帝并抚纳之。《晋书.北狄传》
南匈奴单于,去卑的儿子刘猛反叛,虽然最终以不光彩的手段平定,但是留下来严重的问题,御史郭钦向晋武帝司马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结果晋武帝司马炎不听也就算了,居然还放了太阿厚一群匈奴人进入内地。
作死做到这种地步,五胡不想乱也不行啊!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1:33:00 +0800 CST  
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汉宣之世,冻馁残破,国内五裂,后合为二,呼韩邪遂衰弱孤危,不能自存,依阻塞下,委质柔服。建武中,南单于复来降附,遂令入塞,居于漠南,数世之后,亦辄叛戾,故何熙、梁槿戎车屡征。中平中,以黄巾贼起,发调其兵,部众不从,而杀羌渠。由是於弥扶罗求助于汉,以讨其贼。仍值世丧乱,遂乘衅而作,卤掠赵、魏,寇至河南。建安中,又使右贤王去卑诱质呼厨泉,听其部落散居六郡。咸熙之际,以一部太强,分为三率。泰始之初,又增为四。于是刘猛内叛,连结外虏。近者郝散之变,发于谷远。今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然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荥阳句骊本居辽东塞外,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俭伐其叛者,徙其余种。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今百姓失职,犹或亡叛,犬马肥充,则有噬啮,况于夷狄,能不为变!但顾其微弱势力不陈耳。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徙戎论》
公元299年,晋臣江统上书《徙戎论》
结果是什么: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司马家再一次无下限的作死,彻底刷新了世人的眼球!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1:39:00 +0800 CST  
总结一下,楼主为什么认为司马懿是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原因:
一:司马懿的的确确为后来的乱世埋下了祸根,想不喷他都不行!
二:司马懿大行杀戮,以至于后来者有样学样,八王之乱,永嘉之劫,乃至刘裕篡晋,皆是如此。
三: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亮,司马伦一个比一个无能,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司马冏一代比一代会作死,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崽子打地洞。***懿的儿子辈尚且如此无能,想必***懿也是个昏庸无能之辈!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1:47:00 +0800 CST  
楼主还亲自写了一部小说,在基于史实的基础上对司马懿乃至晋朝一顿猛喷!把拙作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以吧内的诸位看官带来一些新鲜的气息。
珈百璃的堕落之奇异的穿越最新章节(青史重现),珈百璃的堕落之奇异的穿越无弹窗全文阅读-欢乐书客
https://www.hbooker.com/book/100036961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1:51:00 +0800 CST  
楼主的小说既然是猛喷晋朝和司马懿,就不得不对曹家多加褒奖,实际上楼主这样做也是有着个人的原因的。
其一:在三国吧发帖讨论司马懿的问题时,当时的楼主的言辞还没有这么咄咄逼人,谁知道三国吧的一个小吧主直接给老子噼里啪啦一顿司马懿无罪,有罪的是他后人的一堆神论不说,还给我扣了一顶皇汉的帽子!实际上楼主是个汉羌混血,而且说几句司马懿的问题怎么了?别人不说,刘渊和石勒不照样骂的欢?
赵明帝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晋书 载记第五 石勒下》
汉光文帝刘渊:刘渊说: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晋宣何足效哉。 ”《晋书.刘元海载纪》
其二:被**神剧恶心到了,恶心的直接胃都要反出来了知道不?甚至给我来个“司马懿穿女装背出师表气诸葛亮,诸葛亮被气晕。”这种最早出自日本动漫《恋姬无双》某集中袁术拍舞台剧的剧情来恶心我,简直恶趣味到了极点!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2:02:00 +0800 CST  
最后以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司马懿的话来结束这篇帖子吧!
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2:03:00 +0800 CST  
楼主的帖子到这里就更新完了,最后真的把压抑在心里的心里话说出来。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2:07:00 +0800 CST  
谢谢阅读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2:09:00 +0800 CST  
至于度娘我也不想吐槽了,好几处关键地方都被删除了。真是…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2 22:16:00 +0800 CST  
@夜刑人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8-06-05 13:13:00 +0800 CST  

楼主:多一份问候7

字数:22440

发表时间:2018-05-30 04: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04 15:20:44 +0800 CST

评论数:9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