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维纳斯AAA的作品——流传甚广的六大错误科学观念》之解构

很明显在物理世界中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真相,自从爱因斯坦揭示出时空与物质存在和运动之间相互关联,大爆炸理论断言时空从大爆炸中产生,对于其机制,现代物理学至今欠自己和人类一个解释。物质怎么一动就尺缩钟慢了?质量怎么就弯曲时空了?物质动,被其所弯曲的时空理当随之而动,并漾开时空的涟漪,怎么就不见弯曲时空或者说引力的波动?1993年诺贝尔奖成果所说的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缠绕所引起的外围引力场的波动,其实只不过是引力振动。凡是波,只要被激起,它就会自行传播,不依赖于波源的持续振动,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它一刻也离不开双星的缠绕运动。再说,说那是引力波,测过它的波速吗?据说它应该等于光速?
由此又引出一连串疑问:引力场的建立也有速度吗?人人知道电磁波有速度,可是谁曾见过电场或磁场的建立有速度?如果说空间诞生于宇宙大爆炸,那么,自大爆炸伊始,空间的建立有速度吗?宇宙膨胀的观念,究竟是仅限于宇宙物质的运动膨胀?还是也包括宇宙空间的膨胀?若宇宙空间也不断膨胀,则空间的建立岂不是既有速度也有不断变小的密度?否则空间岂不是要从大爆炸奇点处源源不断产生?若宇宙空间本身并不膨胀,则其必自大爆炸一爆而成,因而岂不是空间的建立并不需要速度,其大小亦先验地决定于大爆炸奇点?又或者说,空间膨胀的概念根本就不符合逻辑,因为膨胀依赖于先验的空间?是否从逻辑上说,空间可以有生有灭,而一旦产生,它就应该先验地等于无穷大?在大爆炸奇点中,物质、空间、时间三者是共有同一个源头?还是各有各的源头?人类究竟应该敬畏有限宇宙观念还是应该嗤之以鼻?凡此种种,无论如何都躲不开对于何为空间何为时间这两个经典哲学追问的物理解释。这两个经典哲学追问在哲学体系内不可能有解,因为哲学是一门纯粹思辨学问,它没有自己的实证知识体系,所以以时空为人的基本存在和思辨场域的哲学对于时空的解释不可避免终极观念贫困,换言之,哲学显然无时空解析能力,因此,现代物理学对于时空解析的观念突破责无旁贷。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29 20:49:00 +0800 CST  
然而,还是在粒子沿时间维连续的旧观念中,时空的解析也不可能有解。最新的超引力理论进展建议时空应有十一维!我的天呐,这是在解释时空?还是在给时空的解释制造麻烦?你们不可以以为反正时空没人说得清,就可以为了你们物理理论的数学上的急功近利而肆意挥霍时空维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们每提出一个新时空维度,最终都将要么说清楚,要么吞回去!数学与宇宙,究竟谁该迁就谁?什么弦!什么膜!什么泡泡!什么时空隧道!什么虫洞!什么时间机器!什么时间旅行!什么超光速!什么因果失效!物理学家们是不是文艺得过了头了?我惊异于人们在用看不见摸不着的臆想维度解说宇宙时的群体亢奋,分明是一场群体意淫。意淫是一种形而上学。因此,十一维的宇宙理论,十有八九是形而上学。
爱因斯坦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用三维空间的弯曲结构解释了三维空间中的引力,自然而然,理所当然;而十一维论者,却是要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维度来解释看得见摸得着的三维空间中的物理现象,在起念上就与爱因斯坦有天壤之别,大而无当,何异于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增加时空维数,并不能回避什么是时空的诘问。十一维时空理论使得整个现代物理学成了空中楼阁,越来越虚无飘渺。如果人们觉得四维时空不够用就可以擅自推出十一维时空,那么当他们某一天觉得十一维仍不够用时,岂不是又会建议N维时空?照这种思维发展下去,时空不仅仅无解,而且是无解的N次方。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29 20:52:00 +0800 CST  
其实,当爱因斯坦用时空弯曲来解释引力场时,他实际上只用到了三维空间,并没有用尽四维时空,更何况三维空间除了能够弯曲外,是否也能扭曲?正如物理学中对空间的运算,除了有梯度外,还有旋度?更何况,在时空结构的解析上,还有时间维度还完全没有派上用场?何至于这么匆匆忙忙的弄出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时空维度?况且又并不能预言任何可观测的物理现象。可笑当前物理学界竟然将证明十一维时空的希望寄托于更奇葩的高能对撞实验能展示出某种能量不守恒,以资证明发生了粒子从现实的四维时空向超现实的超四维时空的穿越!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疯狂也许没什么不好,但是一味地疯狂就有失节操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29 20:54:00 +0800 CST  
实际上,只要人们愿意稍微尝试对物质粒子沿时间维的存在作一点点解析,动一动粒子沿时间维是否连续的念头,时空与物质统一的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若粒子沿时间维不连续,则粒子必然忽隐忽现,虚实交替;然而粒子的虚态会是什么形态?虚者,无也,答案是没有形态!什么是没有形态?就是超越了形态!如何才能超越形态?只有无穷大可以超越形态!因此,从逻辑上说,粒子的虚态的存在形态虽然在微观结构上是量子化的,然而其在宏观上必然是无穷大。然而,粒子的无穷大的虚态有何物理意义?空间而已,岂有它哉!这就是说,物质粒子实际上并不在一个外在的空间中存在,而是自在于其自成自有的空间!换言之,粒子虚实波的无穷大的虚态就是空间的本质!与之相称,我们又可以推断,粒子虚实波的周期性虚实交替则正是嘀哒流逝的时间的本质!恰似于粒子的空间在延展性上表现出的无限性,粒子的时间在延续性上表现出无限性。除非它有生有灭。甫生,它的时空亦生;甫灭,它的时空亦灭。要问它为什么忽生忽灭?因为它相生相灭。要问为什么相生相灭?因为它只生不灭或只灭不生的态必定是一种能量极高的非稳态。因此,忽生忽灭,相生相灭,正是宇宙间万般存在的常态。不同物质粒子各自有自己的无穷大的虚态所构成的空间,因而不同物质粒子的虚态必然互相交织并且同质。也正是由于物质粒子的虚态的互相交织并且同质,决定了物质粒子之间不可避免相互作用,即使它们的实态之间千差万别、遥不可及!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29 20:56:00 +0800 CST  
因为粒子的虚态就是空间,而空间是先于速度的概念,所以粒子虚态的生成和消失都不适用速度概念,换言之,粒子的虚态的生成和消失都不需要时间。唯其如是,粒子虚态的生成和消失之间的延续时间就成了粒子自身时间的基元,或称时间量子;而粒子在其虚态期间跨越的空间距离自然就成了粒子自身空间的基元,或称空间量子。
物质粒子自在于自己的虚态空间中,当然无从定义运动,这就是惯性的本质。运动只能从不同物质粒子的通过互相交织的无穷大的虚态空间而建立的相对关系中去定义,这就是相对性原理的本质,也是物质运动的改变依赖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力的相互作用——的本质。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29 20:58:00 +0800 CST  
粒子之不断虚实交替,必然在粒子之内存在一个向无穷空间虚化的虚化势,这个虚化势与大爆炸理论中从时空奇点爆发产生出时空的动因应无区别。用虚实波的观念来看黑洞,黑洞应该就是一个将巨量粒子整合而成的单一巨重粒子,其虚实交替频率趋于无穷大,因而处于极端非稳态,一旦在某次由无穷大的虚态向实态回归瞬间发生离散,接下来的瞬间就是大爆炸!这样一来,大爆炸的捻子也用不着上帝来点了。另一方面,粒子之不断虚实交替也必然在粒子之无穷大的虚态空间中存在一个固有的向实态粒子中心回归的实化势,这个广布于无穷空间的逆放射状的实化势,万物皆不可自免,亦不可互免,这不正是超距的万有引力之源吗?不也正是时空弯曲和真空中的引力场的真像吗?这也可以证明,引力场是空间的固有特性,它就是空间本身,因此不存在引力在空间中的传播,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引力波。如果非得要找引力波,虚实波就是引力波。
按照哲学的解释:物理世界的时空观也只是“格式化”于《老子》的——道!
1、道生万物。
2、大道无形。
3、宇宙循环。
4、有无相生。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29 21:08:00 +0800 CST  
作为科学论证的“带头大哥”,物理学的宏观理论研究了宇宙,微观理论研究基本粒子;如此大全、细致之广延的学科体系建立逻辑要素既然只能以“经验依赖”的实验应用作为检测标准;然而认识世界的基本形式却是运动,做为可观动态的恒常标准,物理学世界用“数学语言”来解制,而被它称为“客观规律”。然而,物理世界的科研者总会鄙弃“自由”,认为“主观能动性”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坑害他们的成果,而对“无名实在”(不可知的实有)无法给出推理性!至此,理论物理学家无法证明如下“四路论证”:
1、关于“运动”的能动性最初的哪个——“不动的推动”是什么?【世界上每一运动的物体都需另一物体推动,而此物体又需另一物来推动。由此追溯上去,必有一某种自身不动的第一推动,而这个第一推动是什么?】
2、宇宙最终因——哪个“奇点”能描述吗?【世界万物都有起因,而必有一“最终因”,物理学家普遍的共识推说这个“最终因”是产生大爆炸的“奇点”,但是他们无法表述清楚这个“奇点”是什么?】
3、“物自体”是必然性的实在,为何它无法被认识?【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存在和不存在两种可能性,因此处于生灭变化中的万物就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因而便会有下面这种可能:在某一个时间,万物同时不存在,即没有任何事物存在。而当这种情况发生(即万物同时不在)时,根据“事物若不凭借某种已存在的事物,便无法产生”的原理,将不会有任何事物产生,世界上将不会有任何事物,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此根据如上的归谬法,我们必然肯定有一物不具有“存在”和“不存在”两种可能性,而只具有不可转移、不可变化的“实在”(本质存在)的一种绝对性;即有一物,不是“可能”存在,而是“必然”存在。这一物的“必然性”,可能由他物造成,也可能不是。如果其“必然性”由他物造成,就不能无限继续下去。因而,必有一物,其存在的必然性是自身具有本有“质料”,并使其他事物获得“实有”,那么如上所说的“既有一物”(物自体)——我们无法知道“它是谁”?】
4、“先天判断的绝对命令”从何而来?【一切事物有善良、真实和尊贵等,也都有多有少、又高有低;也就是说,人类对事物具有等级、对立的辨别动机,那么这个动机的最高指令是什么,即“绝对命令”是什么?】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0 12:56:00 +0800 CST  
由于@维纳斯AAA的作品涉及到“科学的哲学”的世界观立场,而这个立场的核心在于物理世界的实在逻辑性是否正确的相关问题;按照一种相对好理解的方式,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物理学的“基准”(起始标准)应该怎样去建构它的“在场性”?!
而柳艺城对此解构的理论方法有“两个主义一种融合”:
其一、“实观物质主义”(主观唯物主义);
其二、“批判的实在主义;
其三、融贯的先验本觉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0 20:40:00 +0800 CST  
为了方便阐述,先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做“先验本觉”:
【先验本觉:它说明了人类心智的觉知是超越客观性的,我们一般所说的“觉知”是智慧上的直觉,即“自明”。通常所说的“是明非觉”,就是这个“觉知”,也即精神世界的意志,它不可能是超越意识或意识之外的事。有意识里面的觉(意识中的知道)、有意识外面的觉(意向性的直观),意识里面的觉是人们常说的“明”,人们常说的明是观念上的知道;意识外面的觉就是一种灵性的“觉”(例如,佛学上认为禅悟、冥想、达观,王阳明的致良知、西方哲学家认为的宇宙精神、绝对精神诸如之类等等),而这些所谓的如何赋予哲学方法论上的“觉”是本觉,是更深一层、更为广大和背景、体验积蓄的“自明”。换句话说,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觉是明白、是思维上的“先天验明”,是知性的范畴;而哲学方法论所说的觉,是实践形而上学的光芒,是心性而能绝对指令的光辉,是爱智慧的主体性目的。
从科学上“粗暴”的解释就是——“如何可能的打开我们的松果体”。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自己梦中是没有觉知的,那些宗教修行的人认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觉知的。是真的吗?如果梦中我们是没有觉知的,那么醒来后我们是如何知道自己做梦了或做了什么梦呢?如果凡夫于日常生活中是没有觉知的,他们是如何有回忆并讲述自己过去未来的故事的呢?显然,在我们的梦或无意识行为之外,一直有一种“觉知”照耀着我们。这个在梦或无意识之外照耀着我们的,是松果体,人类的“第三只眼睛”,灵性自在的反映,是心的自然之觉,即是深层广大的心智系统,超越逻辑思维的觉照,不然我们如何觉晓这些呢。头脑上的明——非觉,正是我们悲观的根源。普通人所说的觉,是一种明——欲望亦或是假明,而哲学方法论上的“本觉”是真明、是道德律令自作用、是真正的觉知,真明。】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0 21:13:00 +0800 CST  
【批判的实在主义:它是科学实证主义的“幽灵”,它以主体性“自由权力”为中心,以自我定位为替代性范式,它既不同于关注客观规律性、不同于崇尚“归纳法量化”、不同于提倡“均衡指称论”、不同于表现“反射性模型”(基于还原的模态)……,如此这些所谓的“实在论”;然而,“批判的实在主义”是以寻求近乎于先验法则为己任,并出于对“科学形式主义”的批判而表现了对公理体系的热衷;“批判的实在主义”也有别于聚焦各种诠释、描述、定义的“实在论”;“批判的实在主义”可以完全无视因果关系,并总是寻求发生学意义上的“格式、同化、顺应”(皮亚杰提出的后结构主义理论)来融会它的一般性陈述;“批判的实在主义”也叫“指称的实在符合论”,即它否定解释、偏爱阐释的具有强烈演绎主义色彩和后现代转向的理论视角。】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0 23:48:00 +0800 CST  
【批判的实在主义,它以某种元理论立场为中心:——即是某种反思性的哲学视角,意在从哲学层面探究那些用来引导各类经验探索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也可以通过三个层次的关系对这个问题予以思考:——
1、掌握着各类交叉学科的数据;
2、我们用来解释这些数据的各种理论;
3、交叉学科元理论(各学科理论背后的“哲学理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1 00:05:00 +0800 CST  
科学的官方理论总会以“掌握人类命脉”的发展,以教育的高大上给我们“当头棒喝”。科学观以“实验证伪”作为其逻辑性的根基,这个根基做为“教条”(主义)范式的认识,发出了如下申明:
【唯有科学未被发现的就是“没有”;科学没证明的就是“不对”;提不出科学依据的就是“错误”;不按科学方法进行的就是“不合理”……】
然而,以“唯物理主义”作为核心的科学思想极其容易进入“理性的工具化”,而这就是所谓的“唯物机械论”。
根据“批判的实在主义”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柳艺城“发现”牛顿力学的一个莽撞的结论。牛顿力学是一个决定论的科学,牛顿力学认为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轨迹都是唯一的。
在对“自然哲学”的历史考察中,我“发现”笛卡尔也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在笛卡儿看来,复杂的动物和人同无机物一样受物理定律支配,人和动物的肉体本质就是一台机器,他甚至把动物看成完全受物理定律支配,缺乏情感和意识的自动机。笛卡儿认为,假使我们的知识真够丰富,我们就可以使化学和生物学转化为力学,胚种发育成动物或植物的过程是纯机械过程。
笛卡尔说:“除用数学证明中所推理出的以外,我不相信任何事。而且到现在,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我不认为我们还可以承认什么其他的原理,或者说我们还有理由再寻找其他任何一条。既不承认也不希望在物理学中还有除几何上的或抽象数学中以外的什么原理。”
笛卡尔如此把世界看成一不动的空间,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在时空中可用数学描述的物体运动的总和,整个宇宙是通过数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和谐的机器,科学任何用来建立顺序和测量的原理都可归于数学。”
也就是说,“那些以捍卫客观实在性的启蒙受教者,那些所谓受惠于科教启迪的芊芊学子们”(科学主义者)认为只要能产生技术的实效、生产力的实用、商业利益的既得;那么他们就想当然的认为“机械唯物理的第一性观念”是正确的。科学主义者认为,科技发展的成功,不仅仅是在简单系统和人造系统的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即使在复杂的人体医学中,通过机械的手术的方法,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然而柳艺城认为,“唯科学”是否是无害的并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可以千百万次重复最复杂的物理试验,但我们不能拿地球和人类的命运作试验,况且“机械唯物理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中的错误都显示出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车水马龙的机械作业,让人们在雾霾下失去了健康。】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1 20:21:00 +0800 CST  
“机械唯物理主义者”认为:“自然和人是两个不相联系的部分,征服和统治自然也就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并且从牛顿力学看不出这样做有任何的危害。”
然而现实的现象总会给我们一个“直观”上的“教训”,当我们频频被“环境问题”所困扰,我们才认识到我们错了。莱奥波尔德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懂得(我希望懂得),征服者的任务最终是征服自己。”并提出自已的大地伦理学理论。他说:“当我们把大地看作是我们所归属的共同体时,我们就会开始带着爱和尊敬去利用它,没有别的方法使大地从用机械装备的人的影响下保存下去。”
“大地伦理学改变人类的地位,从他是大地——社会的征服者转变到他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和公民。这意味着人类应该尊重他的生物同伴而且也以同样的态度尊重大地社会。”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1 21:10:00 +0800 CST  
美国当今最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维也纳大学博士F·卡普拉(Frijof Capra)说:“现在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它的种种危机的文化根源就是机械论的世界观,要改变现代社会的危机局面,人们就必须超越旧的世界观,而转向一体宇宙的生态学的世界观,并在这种新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去进行一场真正世界意义上的文化革命。”
卡普拉还指出:“本来整体是首要的,部分是次要的,而笛卡尔的世界观在恰恰相反,整体来源于部分的性质。因为宇宙庞大的机器按牛顿制定的数学公式精确地运转起来,从有机体到机器,笛卡尔的机械世界观改变了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诱惑了人们对自然进行破坏性开发的工业化过程,刺激了物质技术的发展。”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1 21:19:00 +0800 CST  
在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所能想到的最聪明的松鼠,不管你多努力,你都无法把我们的社会解释给它听。毕竟,以松鼠的视角,一棵树就像是自己需要生存的全部智慧。因此,人类砍伐森林的举动是疯狂的,但不是因为我们恨松鼠而破坏森林,而是我们只会想着要资源;然而,松鼠的愿望和松鼠的生存都不会被我们所关心。
很明显,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采用笛卡尔的还原主义方法,把经济现实从整个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中分离出去,采用狭隘的经济变量,如人均GDP、利润等来描述经济现象,规划经济任务,激起了全球性的对经济增长的着迷,自然资源加速耗竭,生态破坏惨重,生活质量降低,生存和健康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势下,如果人类还不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那么就只能像不适应环境的恐龙一样灭绝。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1 21:31:00 +0800 CST  
显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不可能是真理,物理学也不可能认识到宇宙的“实在”,至少在人类“可知”的逻辑条件下——理论物理学对宇宙实观也无从解释!
从人类学的历史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花费了超过90%的时间作为狩猎采集。
500年前,我们还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200年前,我们停止使用人力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30年前,我们还把毁灭性武器互相指着对方,只是因为政治分歧。
然而,在以银河的时间尺度来看,我们只是胚胎。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但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1 21:46:00 +0800 CST  
如今,以数学为基础的物理科学的方法肆意漫延,甚至进入哲学与文学。不仅如此,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种种思维模式浸渍了人们的社会与日常思维方式,因此,人们作为身体现象的功能性被导向了机械化、作为心智实践的意向性被导向了工具化;由此,我们的理性被科学的突飞猛进所淹没,我们对于事物的本原,对于我们生存的价值,对于我们行为的终极茫然无知,我们甚至无力去回答这些问题。
而现代哲学的训练是“以人为本”的实在,是以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如何高尚的意义。然而,受到自然科学模式同化的“哲学”却无法认识和把握生生不息的生命现象,生命只有在超越理性的意义上才能加以领悟与体察。因此,作为表象世界的“本觉”先验是绝对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8-31 22:47:00 +0800 CST  
“实观物质论”(主观唯物主义)的原貌可以从多个角度诠释,不是说以我们的世界观还原的原貌就是真实和客观的。王蒙有句话大概意思是一个人能同时接受两种对立的观点代表一个人思想的成熟,这也是对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一种诠释。
萨特说:“他者即地狱”。这即如“先验本觉”的主体性反映出的他者观点不是统一的条件;很明显,“批判的实在主义”所刻划的是一种前提的必然性,它要保持“绝对中立”的哲学态度来符合理性逻辑。哲学的方法论能否推证事态的发展,即推理的概念是否可行在于主体性的“亲知”。也就是说,对于客观的矛盾发生产生的分析并不是导向主体性的决策,而真正能够恰如其分的观点在于“我的在场性如何完备的行动——做我应该做的事就是一种正义,而绝不会被左右。”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01 09:38:00 +0800 CST  
当我们进行哲学研究时,我们经常陷入一种境地,我们并不理解什么正在进行。并且往往是甘愿如此!
事实上,我们不仅施加于己,亦常推行于人:我们,一贯之喜好,会向我们的哲学同行们提出质疑意见,而效果大都是加深了他们的困惑感。当然,我们对学生也如法炮制,屡见不鲜。这是一个关乎哲学的、显而易见而无可争辩的事实,也是由于有限知性而导致的一种哲学研究的典型状况。亚里士多德有句至理名言,我亦深以为然:哲学始于怀疑。然而,他忽略了一个似乎同样确凿的事实:哲学在困惑中推进,亦频频终止于怀疑。以我之见,这是许多人强烈厌弃哲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
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也不类于众妙具备、受人尊敬的科学,它似乎不能有所创进。因为你起于困惑,而止于疑窦。即使你以为可能对一些哲学问题得出了比较可靠的答案,你也会十分清醒地知道可能面对的情形——一个你与之交谈的哲学家愉快地告诉你答案错误的原因,乃至为什么你根本就是找错了问题。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01 09:40:00 +0800 CST  
通过哲学,我们可以洞悉别人缺乏证据支持的观点与主张,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任何论证背后的假设与前提,可以在棘手的反对意见中梳理出没有意义或无关宏旨的东西,以及判断哪些论证言之成理而哪些又是持之无故、沙上建塔。
我甚至可以大胆猜想,恰恰由于哲学是一门诘问重重以至无穷的学科,这里的一切都向反复审视和进一步的挑战敞开,它完全是人类主动选择去殚精竭虑的思想竞技场,所以我们有充分的能力并尽可能地帮助受教者形成批判性思维。
当认识到哲学家所讨论的哲学问题的深奥,并仔细彻底地考量他们所提出的论证之优劣时,你会由衷地尊敬他们。
这恰恰是因为问题如此晦涩难懂,而我们无论是口头讨论还是书面陈述这些问题,都要彻底追求一种自我表达的清晰性和有效性。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01 09:41: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33775

发表时间:2017-08-29 06: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4 21:26:27 +0800 CST

评论数:47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