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人间哲学——作为欲望的悲观论》

@而今的风月:
【“美学”(如何通达艺术的真善美)在本质上来说,它关涉并解决的人类的“存有”(存有是不能被转移,非物质精神的永恒、是不能变化的人类意识谱系所刻画的遗产,因为‘物质世界’在变,‘物质世界’只含有了某种程度的‘亚实存’,而它无法绝对化,因此比‘亚实存’更好去顾及真理,那么我们只能以普遍性的‘绝对命令’来关涉共相,也就是说,‘存有’成了柏拉图不变的观念中最真实的实体,事物的完美模式。在亚里斯多德哲学中,对存有更加深了理性,他说:‘存有’是已经实现的潜能。绝对存有自身,就是那完全实现它所有的潜能者,也是「不动的主动者」,它就是神。),“存有”这一问题。任何一个曾经以纯粹客观视角来审视过世界的精神思考者,即便朦朦胧胧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都会热情而激动地不断努力,想要去领悟何为物的真实本质,何为生命的真谛,以及何为人类“存有”的真实本能。只有如此的一种东西才会有兴趣,把我们的“感性”当成是不受意志芜杂目的束缚的智力,也就是当成认识活动的纯粹主体,就好像相反,意志的那些目的只关心那仅仅将个体当作是自己认识对象的主体。任何纯粹客观的领悟,也就是任何一种纯粹艺术性的领悟所带给我们的结果,都更像是生命与人类存在之本质的某种流露,直接回答了“何为生命”这一问题。每一件高贵而成功的艺术作品都在解答着这一疑问,以其特有的方式全然正确地解答了这一疑问,然而艺术只能用幼稚且童真的语言告诉我们驻于直观之中的内容,却不能把我们带人抽象与严肃的反思里,艺术的解答只是匆匆一瞥的图像,而非稳定与普遍有效的知识。每一件艺术品都只是为了直观地来回答那一疑问,每一幅油画、每一座雕塑、每一首诗、每一幕舞台剧都是如此。当然,音乐也给出了答案,但是音乐使用一种直接为人所能领悟的语言,虽然这样的一种语言不能被理性再译出来,却已经将所有生命与人类存在的最内在本质道尽无疑,音乐因此比其他所有的艺术都更加深刻。其他各门艺术好像在提问者的面前摆出一幅图画,然后冲他说:“看,这便是生命!”——无论它们的回答多么的正确,都永远只能提供给我们一个临时性的解答,依然不能给出一个一劳永逸与终极的答案。那些艺术只能丢给我们一些片段,用事例来取代了准则,不能带给我们有关事物的全部内容,此种整体性内容只能在概念的普遍性中被给出来。用概念的方式,也就是说,凭借反思思维在抽象思考中,针对那一问题得到一个稳定的答复,一个永远使我们感到满意的回答,便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哲学的任务。借此我们可以窥见哲学是如何与各门艺术产生出亲缘关系来的,还可以抽丝剥茧地了解到,虽然进行哲学思考与从事艺术创作的能力,在方向上与所包含的次要性事务上可谓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两者的根基却是相同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05 17:50:00 +0800 CST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人之所以会迷茫,是因为受到情感的左右,所以变得盲目,迷失了自我。”
科技的应用实在太“繁忙”了,“繁忙”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在当下,连“智能都机械化”了,而这意味着人的理性被量化,量化又与互联交互并编织成了“网”,而这就像钟摆一样很难让人的内心保持一种宁静,虽然说人的欲望拥有更多的物质获取,可是真正快乐幸福却越来越少。人们白天拉磨,夜里盗梦,天天就像驴打转。在这种强压下,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眠、抑郁、浮躁等症状。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05 20:36:00 +0800 CST  
人的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美学”(如何通达艺术的真善美)的高度,人很容易在一种无聊的忙碌中,变成一个“机器人”,对外面世界的变化和自身的转变不再敏感,丧失生活的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并非是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感悟。这种感悟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发现事物的真相,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不再被“欲望”(这里“欲望”更直接的说,就是叔本华的表象)所**,勇于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有能力去开拓和把握自己的人生。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05 20:42:00 +0800 CST  
《人间哲学绪论:对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注疏——转向价值论》
编撰:柳艺城独家提供……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18:03:00 +0800 CST  
“人间哲学”的核心就是价值论转向;它表现为人生意义的追问。首先,作为哲学研究的普遍学者当以承认“现代哲学”是以人为本的先决条件;“爱智(慧)”应该有个理由,而这个理由表现出了“唯意志”倾向。
根据西方哲学史考察,唯意志主义理论来源之一的奥古斯丁哲学,强调哲学的原则是首先信仰,然后理解,信仰以便理解,理解为了信仰。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18:12:00 +0800 CST  
康德也是一个唯意志主义者,在他的“先验批判”的理论中:……强调哲学所要探讨的本体就是比理论理性更高的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是超越认识的一种绝对道德律令,一种纯精神的信仰。康德关于“物自体”的探讨就是规定认识论的界限,敞开伦理学的大门。“物自体”作为不可知的彼岸,就是上帝、自由、灵魂之类理性理念的“范导”。康德说:“因之,所可能之唯一之理性神学,乃以道德律为基础,或求道德律之指导者。” “认定上帝的此在,在道德上是必然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18:16:00 +0800 CST  
这很明显,康德的意思是“悬搁判断”:——“悬搁”(唯心)形而上学,区分出科学的知性;即在认识论领域无法认识“物自体”(‘物自体’指代的无非就是‘上帝’,而宣布‘信仰’是不能被证成的);此后接着又在“实践批判”中坚决肯定了“上帝”(物自体)的存在。所以,康德努力推崇上帝信仰的立足点是深深扎根在“先验判断力”的绝对目的下:——即如何在“绝对命令”下从“必然王国的此岸”到达“自由王国的彼岸”。简单说,康德以“自然”的普遍性伦理义务为第一性质,即物自体的“实存”是要演绎道德实践,并能检验“现象世界”。
叔本华进一步把康德的“现象世界”变成了“表象”,把康德的“物自体”变成了“意志”。他说:“一切一切,凡已属于和能属于这世界的一切,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以主体为条件(的性质),并且也仅仅只是为主体而存在。世界即是表象。” “如果说物体世界除了只是我们的表象以外,还应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必须说,它除了是表象而外,也就是在它自在的本身,在它最内在的本质上,又是我们在自己身上直接发现为意志的东西。”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20:30:00 +0800 CST  
“世界就是我的表象,我的表象就是我的意志的客体化”——来自叔本华。
在这里,世界归根结底就是我的意志。意志的实质就是永无休止的欲求。但是,叔本华一再强调:“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人因为他易于获得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
所以,叔本华才会极力推崇一种超脱功利的、纯粹自我的人生态度;即叔本华“唯我”的目的在于针对“人间的自在”,“人间的自在”是理性无法通达的,是不可“逻辑性”的刻划,是不可(对外在)言说的主体辨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20:42:00 +0800 CST  
“但在外来因素或内在情调突然把我们从欲求的无尽之流中托出来,在认识甩掉了为意志服务的枷锁时,在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欲求的动机,而是离开事物对意志的关系而把握事物时,所以也即是不关利害,没有主观性,纯粹客观地观察事物,只就它们是赤裸裸的表象而不是就它们是动机来看而完全委心于它们时,那么,在欲求的那第一条道路上永远寻求而又永远不可得的安宁就会在转眼之间自动地光临而我们也就得到十足的怡悦了。”——选自《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20:44:00 +0800 CST  
“……可是这就正是我在上面描写过的那种心境,是认识理念所要求的状况,是纯粹的观审,是在直观中浸沉,是在客体自失,是一切个体性的忘怀,是遵循根据律的和只把握关系的那种认识方式之取消;而这时直观中的个别事物已上升为其族类的理念,有认识作用的个体人已上升为不带意志的‘认识’的纯粹主体,双方是同时并举而不可分的,于是这两者(分别)作为理念和纯粹主体就不再在时间之流和一切其他关系之中了。这样,人们或是从狱室中,或是从王宫中观看日落,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20:48:00 +0800 CST  
“哲学的初衷尤其强调的是主观人生态度的价值或意义。”
叔本华说:“利己主义者(则)觉得自己被陌生的敌对现象所包围,他全部的希求都寄托在自己的安乐上。善人却生活在一个现象互相亲善的世界里,每一现象的安乐都是他自己的安乐。……我们在前面已看到恶人由于他欲求的激烈而受着经常的,自伤其身的内在痛苦;最后在一切可欲的对象都已穷尽之后,又以看到别人痛苦来为顽固的意志馋吻解渴;那么,与此相反的是那已经领悟生命意志之否定的人;从外表看尽管他是那么贫苦,那么寡欢而总是缺这缺那,然而他的(心理)状况却充满内心的愉快和真正天福的宁静。”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20:53:00 +0800 CST  
以此为基础,叔本华自然非常看重天然归属于价值理性领域的审美与艺术。他说:“不过美感的来源时而更在于领会已认识到的理念,时而更在于纯粹认识摆脱了欲求,从而摆脱了一切个体性和由个体性而产生的痛苦之后的怡悦和恬静。……艺术复制着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理念,复制着世界一切现象中本质的和常住的东西;……艺术的唯一源泉就是对理念的认识,它唯一的目标就是传达这一认识。……只有本质的东西,理念,是艺术的对象。”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9-14 20:56: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8784

发表时间:2017-09-04 17: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4 18:58:40 +0800 CST

评论数:34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