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独特的科学解构论》

导论:弗兰西斯·培根使用两本书的隐喻?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18 13:36:00 +0800 CST  
首先,百科一下人物介绍吧: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18 13:41:00 +0800 CST  
《新大西岛》是弗兰西斯·培根晚年未完成的一部著作,在他死后的翌年1627年出版。培根实际上已经明确地把科学视为社会活动,并对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和隐喻,下面柳艺诚在此如实摘录一段:
【在新大西岛,人们兴建和创办了所罗门之宫。它是一个教团,一个公会,是世界上一个最崇高的组织,也是这个国家的指路明灯。它是专为研究上帝所创造的自然和人类而建立的。这个机构的目的是探讨事物的本原和它们运行的秘密,并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以使一切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个机构有形形色色的措施和设备,例如储存和试验各种物质的洞穴和高塔、养鱼和水禽的咸水湖和淡水湖、人造井和温泉、宏伟宽敞的建筑、保健院、果园和花园、动物园、药房和药店、制造技术、熔炉、光学馆、音乐馆、香料馆、机器馆、数学馆、幻术室等等,以便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和研究。这个机构的工作和任务是:到国外收罗各地的书籍和论文以及各种实验的模型;收集各种书籍记载的实验;收集所有机械工艺和实际操作方法;从事有用的新实验;把以上实验制成图表,从中得出知识和定理;观察同伴的实验,说明事物的本原和预见将来的方法,并对万物的性质和构成做出顺利可靠的发现;举行各种会议和讨论,在总结以前的经验后进行更高级、更深入的自然奥秘的实验;执行计划中的实验,并提出报告;把试验中的发现提升为更完全的经验、定理和格言,以解释大自然。这个机构还有它的诸多规章和仪式。】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18 14:01:00 +0800 CST  
显然,培根在《新大西岛》中所表露出的是:——“科学主宰一切”的思想。
很明显,这里所建构的“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体系,这个体系把科学家和科学组织联合起来,为认识实在的客观规律和确定实际应用这些规律的形式和途径而服务。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18 14:07:00 +0800 CST  
由此柳艺诚认为,科学是“物理”的全部,甚至更多。自然世界是科学研究的产物,自然世界采用了解制约的方法说明规律的实在。
科学就是自然世界所组织的知识体系,因此科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社会建制的根本条件。
所以,物理论者认为,一切精神的存在都是物质反映的“设备”,科学就是“设备”形成的教育主题,即是文化的资源。
显然,科学需要被管理,即是人类社会事务中重要的文明因素。科学规律下的“模型”必然把文化间相互不同、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方面联系起来,并且统一在了一起。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18 14:19:00 +0800 CST  
另一隐喻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的开篇论述,在这里我就“引用(复制粘贴)”一下(后面,我会做个评述):
【任何人不应出于对庄重或节制的不当考虑,误以为对上帝的话语或上帝的创作之书不应过分深入探究或过于仔细琢磨(无论是神学还是哲学方面)﹔相反,人们本应尽力地在这两方面都追求无止境的进步或趋近娴熟。”——培根,《论学问之进步》】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18:53:00 +0800 CST  
在这里,“科学”一词是唯一且绝对的所能涵盖是对“物的集群”的规则,因此,“自然”能被规定的、“世界”所能“固在(固定存在)”的、“认知”到现象所知觉的、“经验”到事物所决定的;它们都是在意识所预先并抽象到智慧所表征出来的惊奇和理性。——我们人类思维能力对一切实体产生的知识都有着一蹴而成的实证。所谓“实证”,当然是实验的证明,经验是第一要素,所谓事物或现象则需要或预先抽象有一个知识的实体不时地、或在的、定在的、规律的发现并赋予逻辑的、实在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科学之本”。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19:12:00 +0800 CST  
显然,“自然哲学”(这里做个说明,在培根之前的科学,都是被称之为“自然哲学”)是写在永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大书”(理性知识或理论文本)上,“我”是指宇宙,但是如果不首先学习写这本“大书”所用的语言,不掌握所用的符号,我们就不能理解它。
伽利略说:“‘自然哲学(科学)之书籍’是用数学语言来写的,符号是三角形、圆和其它的数学图形,没有它们的帮助,人类就不能理解‘自然哲学之书籍’中的一个字,只能徒劳地在黑暗的迷宫中彷徨。”
所以,柳艺诚认为科学是非常专业的、技术的“实在”,“实在”那是人之于自然世界而“在场”,“在场”就是寻求在人类之于文本之外的现实,这里的“在场”就是“现实中的科学对话”——我们“需要意料之外的答案”。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19:56:00 +0800 CST  
“科学之奥妙”在于它的实验,实验如同三个游戏者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一个游戏者(正在探究的心智a)通过观察和询问另一个游戏者(自然b)的问题,后者通过资料和结果提供答案。当a迫使b揭示它的秘密时,游戏结束了。然而,要了解何时达到这一点,需要有某些法则。这就是第三个游戏者(方法c)的任务,方法c(者)支配了把a和b连接起来的程序所需要的每一个过程——那就是所谓的“分析”。因此,柳艺诚认为“分析”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的意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20:11:00 +0800 CST  
第一章:解构“科学”的概念?
第二章:能指“科学”的定义?
第三章:所指“科学”的方面?
第四章:意指“科学”的世界?
第五章:延异“科学”的理论?
第六章:分解“科学”的体系?
第七章:揭示“科学”的方法?
第八章:建构“科学”的理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21:43:00 +0800 CST  
第一章:解构“科学”的概念?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22:00:00 +0800 CST  
什么是科学?作为20世纪一位颇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他认为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它应具有可证伪性。称一个理论是可证伪的并不是说它是错的。而是说,它意味着该理论能够作出一些可以用经验进行检验的特定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被发现是错误的,这一理论就被证伪了,或者说被否证了。
因此,一个可证伪的理论是指我们能够发现它是错的——它不能和每一个可能的经验过程相容。波普尔认为一些所谓的科学理论是不满足这一条件的,因此根本不应该被称为科学;它们不过是伪科学。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22:02:00 +0800 CST  
根据波普尔的理解,柳艺诚认为心理学就是伪科学。
在此,我们来解构一下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吧:
很明显,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与无论怎样的经验发现都会产生人类意识(认知)的精神自洽。对于患者的任何行为,精神分析学(包括研究心理学的所有学科、体系或派别)都可以在他们的理论中找到针对性的解释——他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
例如,设想一个带有蓄意谋杀倾向的人把一个小孩推到了河里,而另一个人为了救这个小孩牺牲了生命。弗洛伊德学派能够以同样轻易的方式解释两个人的行为:前者精神抑郁,后者已经获得了精神的升华。波普尔认为通过使用诸如精神抑郁、精神高尚和无意识的需求等概念,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同任何临床数据相兼容;因此它是不可被证伪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22:40:00 +0800 CST  
马克思主张,在全世界的工业化社会中,资本主义将让位于社会主义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但是当这一断言没有变成现实之时,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承认马克思的理论是错的,而是会提出一种特殊的辩解来说明发生的事实现象其实与他们的理论完全一致。例如,他们也许会说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进程由于福利国家的兴
起暂时减缓了速度,福利国家的兴起“软化”了无产阶级并削弱了他们的革命热情。采用这样的方法,马克思的理论就会变得同人类意识的精神悖论,与任何可能出现的事态相容,产生无逻辑性的心理自洽。所以,马克思主义就是伪科学,并且伪哲学。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0 23:52:00 +0800 CST  
尼采说:“在睡梦中,我们经历了早期人类的所有思想。我的意思是人们在睡梦中的思维方式与他们几千年来清醒时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梦境将我们带回了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它的手段。”
由此,柳艺诚认为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记录中,自然世界正视着科学而使其不断被发现,并同化着社会规则。
科学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终极能效,也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科学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才可能得到发展的非常晚而又非常精致的成果。……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的主题。
科学的“意向性”——就是形而上学而造就的永恒,即是逻各斯的惊奇而形成努斯精神的实在。理性产生实践的符号,并使这种符合产生现实的陈述,科学就是这么形成的,我们说科学固然可以被证伪但它必然也是超越社会常识的真实性;所以,科学等同于理念,即是“真理”。
古罗马经院哲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都如实的陈述:“关于时间,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显然,我们设问的宇宙、自然、空间、物质、精神、社会、文化、技术等“大概念”,即是一个不问好像还明白、欲说反倒犯糊涂的话题;是的,科学形成的知识文本就是这样不断的在构造着(科学)自身并不断建构着新的理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2 18:45:00 +0800 CST  
所谓“直觉”就是直接的感知觉,因此,“直觉”就是人类本能具在的逻辑,即是普遍语法下产生的所谓主观。然而,如果非要给“客观”下个“直觉逻辑”所赋予的定义,那么“客观”无非就是科学。
因此柳艺诚认为,认识和知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认识是必然的先验,而知识就是或然的“经验(后验)”。
当代哲学家、模态逻辑的开创者克里普克说:“凡先验的即是必然的,凡后验的均为偶然的,先验之于必然——如认识论之于形而上学。”
很明显,主观是先验必然所认识到人文精神,而客观就是先验偶然的知识所形成的工具而被称之科学实在。
例如,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做出的预测,就是或然(偶然)情况下运用“数学主义”的直觉先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切‘刚性’坐标系在逻辑上都是等价的。力学方程(比如,惯性定律)只是在某一类特殊的坐标系,即‘惯性系’中才是有效的。在这类联系中,至于坐标系究竟是不是有形客体并不重要。因此,为了说明这种特殊选择的必要性,人们就必须在理论所涉及的对象(物体、距离)之外去寻找某些东西。”
由此,广义相对论所表达的一个确定的、精确的“科学知识”,此后被观察者所证实:
【关于来自遥远星球的光线会在太阳引力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现象。通常这种效果是不会被观察到的——除非在日食的情况下。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亚瑟·爱丁顿爵士组织了两个探险考察队去观察那年的日食现象,一队去了巴西,另一队去了靠近非洲大西洋沿岸的普林西比岛,目的是验证爱因斯坦的预测。探险队发现星光确实被太阳偏折了,偏斜值几乎与爱因斯坦预测的完全一致。】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2 20:23:00 +0800 CST  
知识之所以能被赋予实在,既是科学自身的结构而形成的。
柳艺诚在此以经典的概念来诠释唯科学实在论:
——唯“自然法则下的绝对观念和必然形态的有机结合”既是科学的构造。所以当科学被归纳和演绎出“真理”的时候,人类就会“记录”下这种文本——“科学文本”既是被实践所符合的真值逻辑而形成的事实结论。显然,“盖棺定论的科学”是不会被主观形态的意志而转移,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等同于知识等同于客观的实在意义。
所以,科学所构建的事物与现象那是仅有人类才能拥有的。简单说,人类自身的思维能力是通过科学来进化的——人类是靠科学不断以智能方式来制作事物并创造价值,所以,科学也便成了知识的践行而称之为“工具”。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3 20:07:00 +0800 CST  
例如,我们不会否定和大猩猩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并且知道非洲和南美洲过去连接在一起,即“客观”还能告诉我们宇宙一直在膨胀。
但是,科学是如何获得这些“先验范畴内无法认识”到的结论呢?毕竟,没有人曾经看到过一个物种进化成另一个物种,一块大陆分裂成两半,或者看到过宇宙变得越来越大。答案当然是,科学是通过归纳和演绎的实在过程确信了上述事实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2-23 20:34: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4698

发表时间:2016-12-18 21: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3 19:09:59 +0800 CST

评论数:11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