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

近些年开始流行起了国学热,所谓国学就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学问,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按理说指的是世代相传的、一而贯之的,可是当我们提到“传统文化”的时候有明显的断代感,好像指的是过去的,是在指中国古代文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源于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学西方,以致我们现在学的大多数是西学。在这一“反”一“学”之间,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模式以及思想与行为的关系上。

传统文化有什么用

西方人的思维是以追求真相为目的向前发散的,其与行为方向一致,思想与行为的关系表现为“行为帮助思想来验证真相”。比如先由哲学提出一个假设,然后用科学来验证,在验证结果的基础上由哲学继续假设,然后科学继续验证,如此反复循环。但是这个验证过程极其繁复,也许通过千、万次的试验最后验证出来假设是错的。西方文化就是在思想与行为的相互推动下一路高歌猛进、一往无前,其整体是看未来的。


中国人的思维是以追求真理为目的向后收敛的,其与行为方向相反,思想与行为的关系表现为“思想以真理指导行为实践”,简单来说就是思想通过逆行以获得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然后指导行为实践。故我们是既看过去又看未来。

举个例子,有一条河,事先谁也不知道该从哪过,西方的方法是先猜一个地方,然后由人去试,不行就再换一个地方,直到能过去为止,中间也许会淹死很多人。我们的方法是先通过地势、水文等特征与之前掌握的规律相对照,按照规律找到一个理论上可以过去的地方,然后再让人去试,可能不用试几次就过去了,甚至有可能一次通过。

另外,我们区别于西方的还有一点,西方是思想与行为互相推动前行,我们的思想对行为不只是指导前行,同时还对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不能脱离社会文化整体发展太远,以期达到各方面的协调并进。正如老子所言“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故而我们的社会发展是“三步一回头,两步一招手”,阴阳协调,平衡发展。而反观西方的“一路狂奔”,将来一定会出大问题,届时由于全球化影响,其破坏性绝不限于其自身,必将是一场世界灾难,我们恐难独善其身。

说这么多,就是要通过与西方对比,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明白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用。现在很多人好像就是为了学而学,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传统文化纯粹了为了赶时髦,反正流行什么就跟着学什么,对到底为什么而学、学了又能干什么一无所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真正目的是要在传统文化当中获取洞悉一切的人生智慧。

传统文化是什么

知道了为什么而学还不够,还要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不知道的,不就是传统的那些吗?”,别急,先看一下目前对传统文化的定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把这堆东西扔到你面前有什么感觉?该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反正我脑袋是大了三圈。我们的传统文化纷繁复杂,其中既有大道真理,也有糟粕邪说,必须要对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才能在学习时驾轻就熟、有的放矢,以达“一览众山小”之明晰,否则就会陷于“身在此山中”之迷茫。

中国传统文化如同一棵几千年的大树,拥有自己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架构,有树根、树干、树枝,还有树叶。

一、文化之根

中华文化的根是阴阳八卦。每次提到“阴阳八卦”都得辟谣,人们一看到它,一股神秘感油然而生,立马就和占卜、看相、风水联系到一块了。阴阳八卦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其反映的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乃至行为方式都来源于它。至于占卜,那是它最末流的功用,而且也绝不是大家平时看到的那些拿个罗盘口若悬河的神棍所用的方式。至于阴阳八卦到底怎么回事参看《为什么八卦能推导疫情的防治和发展,一文告你什么是阴阳八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思想逆行到阴阳这个层面的时候,可以通过阴阳变化看透万有世界之一切本质,如果继续逆行,则会突破“有无”界限而进入精神世界,进入这个状态以后可以看透一切科学所不及的东西,包括宇宙的本质,包括儒家道德的意义,更包括人生的意义,同时也会看清宗教的本质,对于那个未知的世界,我们自己就能了解,不需要上帝他们来替我们解释,而且我们自己理解的比上帝们解释的还要全面,所以,阴阳八卦还是我们中华文化无神论的基础。

二、文化之干

传统上一般认为中华文化的主架是“儒释道”三家,从这个排序里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尊儒抑道成分。这里的“儒释道”指的是儒教、佛教和道教,前面说了,中华文化其本质是无神论的,所以宗教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华文化。

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应是以黄老道家为主,以孔孟儒家为辅并以大乘佛教作为补充的架构。在社会生活中,道家教人“怎么做事”,儒家教人“怎么做人”,社会发展是靠生产力推动而不是靠道德推动的,因此儒家只是起辅助作用,将行为导向好的一面。

1、 黄老道家

为什么要突出黄老呢?这是为了区别于老庄道家。黄老就是黄帝和老子,其思想本质是阴阳关系,并通过“大X若Y”体现的,X为阳,Y为阴。而老庄实际上就是庄子的思想,是庄子把老子全部思想都理解在了“若Y”层面上,重阴轻阳,没有体会到老子思想的本质。比如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目的是有为,无为是方法,而庄子则把“无为”作为了全部,连带后世把“无为”作为了老子的思想。长久以来,中国社会一直把老庄思想作为道家正统,实是文化之不幸。关于二者的区别在《从三部“易经”的演变看东西方体制之差异》这篇文章里有详细说明。我们以后学习道家思想,应先弄清楚老子的思想,从“大”的高度再去看庄子等人的著作,不至于走偏。

2、孔孟儒家

儒家思想是“道”于精神世界的产物,并作用于人类社会关系中,解决了人由动物性向人性的转变。其核心思想为“仁”,“仁”通过“义”来表现,而“义”则是通往“仁”的路径,二者为体用关系。之所以要突出孔孟,是为区别于后世儒家。后世儒生多将儒家思想囿于“义”上,并在“义”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越细离“仁”越远,有违儒家思想之根本,尤以“宋明理学”最为离谱。比如大德可以为了“大”而牺牲局部的“小”,不断的细化和固化“义”则易导致道德绑架而舍大就小,只顾眼前。故学习儒家思想到孟子即可,最多不过荀子,即便是看孔孟以后的儒家,也要站在“仁”的思想高度去看。另外,学习的时候宁可看不懂也尽量不要看唐朝之后的注解,多有谬误。

3、大乘佛教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佛教初入时为小乘佛教,其重修身轻济世,故而后来引入大乘佛教,修身济世兼顾。如果把佛教的宗教外衣拿掉,其实它就是道家和儒家的结合体。儒家和道家在民众教化方面主要针对的是有文化的人,但是在古代没有文化的人占绝大多数,在佛教传入之前,对底层民众的教化主要依靠道教和墨家,但是道教与小乘佛教有同样的问题,而墨家思想过于理想非常不现实。所以,佛教传入的主要历史意义就是对儒、道两家进行补充以教化全民。

以上三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当下科技发展且大家都有文化的情况下,佛教的教化意义已经减弱,实际上主要集中于道家和儒家,但是必须要摆正它们的位置,否则我们会重蹈明清衰落之覆辙。再者还要去伪存真,努力提升思想境界,以足够的思想高度去学习两家真正的核心内容,而不是流于“无为”或“义”的肤浅表面。

三、文化枝叶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家,其它诸子百家、学术流派就是我们这棵文化大树的树枝,它们各成体系,是“道”在各领域的不同体现。这其中有正解也有邪说,对是道,错亦是道,即便是邪说,也是我们文化的一员,哪科树上没有几个枯枝,正确对待即可。

前面引用当下对传统文化定义时所列出的那些,诸如“诗词歌赋”或“琴棋书画”等其实大多数都是传统文化的“树叶”,大树之美正是通过它们来展现。一棵树只有光秃秃的树根或树干,再名贵的树也是没人欣赏的,反过来讲,有谁见过只有树冠而无树干或树根的树?即便有,那也是刚砍下来的,其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根、干、枝叶缺一不可,中华文化是目前世界上体系最为完整和协调的文化,这也是“四大文明”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原因之一。其它文化由于受宗教影响而扎根不深,比如西方,树干高大直冲云霄,树冠繁盛遮天蔽日,但是文化之根被宗教所限并不发达,其终有养分输送不及之时,不知还能走多远,区区五百年的繁荣,放在历史当中不过昙花一现。

怎么学习传统文化

有些朋友问我怎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推荐几本书,其实推荐书很容易,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这就如同中医开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开方子自然也不同,孔子也讲因材施教。我认为好的不一定适合大家,我认为不好的也许就恰恰适合某个人,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好方法,下面我就不自量力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逆行积累法

这种方法是最为标准的方法,进阶途径类似于金字塔,以横向的积累寻求纵向的提升,其最扎实、最稳固。具体就是先学“树叶”,这个阶段开卷有益,多多益善。然后由叶向枝,选择一条或多条路径,再到树干学习道家思想、最后到树根。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20岁以下涉世不深且有充足学习时间的人。

二、半路切入法

这种方法是先由树干切入,直接研习道家思想,把道家思想的阴阳之理学会弄懂以后发散向上而入枝叶,既可通过具体行为来验证和理解道家思想,同时还可以用道家思想指导工作和生活。这个阶段完成以后,再由树冠到树根去学“阴阳八卦”,到时候会比较得心应手。此方法适合20—40岁处于创业期的人来用。

三、本立道生法

这种方法的具体要领是先选取一个领域,可以是自己的工作或爱好,使劲往该领域的根处扎,努力掌握此领域的核心规律,然后向其它领域套,如果套不通,说明规律掌握得还不够深,如果能套通三个以上领域,则说明你基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此时的思想境界就已经接近道家思想的核心了,但是缺乏系统性,需通过研究道家思想将之系统化,然后再去研习“阴阳八卦”,可达事半功倍之效,这就是有子说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种方法相较于前两种最为快捷高效,但是对年龄要求较高,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至少35岁以上,后知后觉者可能需要40岁以上。此时人的思维开始由记忆型向逻辑型转变,思维在生理上也开始反向收敛。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本立道生”这种方法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以上三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大多数初学者,神童或有一定基础的人不在此列,可以便宜行事。

人生必看的三本书

虽然不能为大家因人而异地介绍一些书,但是有三本书对于想学传统文化的朋友是必修课。分别是《论语》、《道德经》和《周易》。

一、《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多为孔子言行,集中体现孔子的“仁”,在我看来,《论语》读完,儒家其它的书都可以不看。这本书不止要读,而且要先读,应是人生首读之书。

1、立才之前必先立德。德与才按照八卦中“四象”的排列方法可以有四种组合,分别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这四个组合中“有才无德”最为危险,才能很大但是没有道德,对社会的危害最大,跟病毒一样。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无才,最多犯点小错,所受惩罚很小,而如果有大才而无德,所犯者多为大错,面临的惩戒也更重,所以无论是为己还是为人,立才之前必须要先立德,孔子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2、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前面说了,儒家思想实际上是来源于“道”之精神世界,学习传统文化思想要收敛逆行,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之“仁”可以助人突破“有无”界限,由精神来回精神去。

二、《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教的称谓,道家应该叫《老子》,方便起见就以《道德经》来称呼了。《道德经》是道家最重要的著作,由于老子之后的道家被庄子带偏了,所以它是研究黄老道家思想为数不多的著作,也是对“道”表述最为贴近的著作,它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至为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读通、读懂可以帮助打通文化的“任督二脉”。我们在树冠上学来的那些东西,到这里汇总,经过黄老思想的洗涤,最终形成对万物本质的认识,向上以不变应万变,指导各行各业,即便是外行也能领导内行,向下则对理解“八卦易经”有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要感谢当初强迫老子留下这5000言的尹喜,若不是他我们对“大道”的窥悟会非常困难。有一点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道德经》里所有的话都非常正确,如果你没读懂或认为它说错了,那只能是你的认知还不够。

三、《周易》

道家思想反映的是阴阳互动,可以方便我们了解万物的本质,但是越集中其辐射面越宽泛,对具体领域的反映越不足,通过《周易》我们可以分门别类的掌握各种自然现象及社会活动的规律,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周易》更加深刻地理解“阴阳八卦”之奥妙。

现在大多数人学《周易》都是为了占卜、风水、命理这些,对它真正的用途却全然不顾。“易经”诞生之初不是用来占卜的,但不可否认《周易》的卦、爻辞确实与占卜有一定关系,福祸相依,其也因此它逃过了秦朝的“焚书”。我们在学习《周易》的时候,应尽可能地要去了解其反映规律的一面,如果仅是局限在占卜和算卦上将得不偿失。比如有人告诉你前面有一笔很大的财富等着你去捡,结果你在半路捡到了一万块钱,高高兴兴回去了,却因此而失去了更前面的一座金山。

我以前说过,“易经八卦”本身并不能占卜,之所以能用来占卜,是因为它的全面性和封闭性给占卜活动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答案,其是占卜的载体。比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各自独立存在,通过占卜的相关仪式,将两个世界进行了勾连,然后得到一个占卜的结果,因为《周易》无所不包,故而就用《周易》来展现这个结果。算卦的关键不在《周易》,而在那个仪式,《周易》是用来解读结果的,所以只要掌握了仪式的本质和方法,扔鞋也一样。我从来不主张占卜,难道算出来出门会崴脚就不去上班了,这就如同喝酒,千杯不醉没意思,酩酊大醉也没意思,半醉半醒之间才最美妙。

一个人算卦准不准,真正考验的是这个人的解卦能力,比如“讼”卦,讲的是“争讼”,如果我们用它来解读怎么治病,根据卦爻辞就无法解释了,这既需要强大的解卦能力,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真要算卦不是谁都行的,非那些江湖术士之所能。因此,学习《周易》时不必太在意它的卦爻辞,卦爻辞只是帮助我们去理解《周易》的原理和本质,真学好了,你也可以写出一本卦爻辞完全不同的《易经》。

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周易》,绝大多数都被儒家解偏了,展现万物发展规律的《周易》被儒家困在了道德一隅,且很多根本是错的,这就对我们理解《周易》的本质产生了障碍,所以在学习《周易》之前,必须先要学通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经》,唯如此,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至于被带到沟里去。

好了,给大家粗略捋了一下学习传统文化的思路,主要讲的是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精力和时间,不可指望一蹴而就,我当初悟《道德经》用了三年,悟《周易》乾坤两卦用了两年,大家要有个心理准备。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浅见,学识有限恐有错谬,欢迎大家指正。另外,前面曾经用五行八卦解读了一下当前的肺炎疫情,八卦对事物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不够细,其中两爻是内因,只有一爻是外因,因而解读本体尚可,但若结合外因用于预测则略显不足,下一篇文章,将用《易经》做一个详细一点的预测,同时也展示一下如何解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思享笔记)

楼主 海川论道  发布于 2020-02-17 14:22:00 +0800 CST  

楼主:海川论道

字数:6141

发表时间:2020-02-17 22: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0 10:06:21 +0800 CST

评论数:9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