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当代“泛心论”的意义——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罗夏墨迹测验因利用墨渍图版而又被称为墨渍图测验,是非常著名的人格测验,也是少有的投射型人格测试。在临床心理学中使用得非常广泛。通过向被试者呈现标准化的由墨渍偶然形成的模样刺激图版,让被试自由地看并说出由此所联想到的东西,然后将这些反应用符号进行分类记录,加以分析,进而对被试人格的各种特征进行诊断。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1:04:00 +0800 CST  
罗夏测验是由10张经过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的。这些测验图片以一定顺序排列,分别是——
5张为黑白图片,墨迹深浅不一;
2张主要是黑白图片,加了红色斑点;
3张为彩色图片。
这10张图片都是对称图形,且毫无意义。而且,主试者的说明也很简单,例如:
“这看上去像什么?”,“这可能是什么?”,“这使你想到什么?”。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1:11:00 +0800 CST  
主试者要记录:
(1)反应的语句;
(2)每张图片出现到开始第一个反应所需的时间;
(3)各反应之间较长的停顿时间;
(4)对每张图片反应总共所需的时间;
(5)被试者的附带动作和其它重要行为等。
目的都是为了诱导出被试者的生活经验、情感、个性倾向等心声。被试者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心理,因为他在讲述图片上的故事时,已经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入情境之中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1:13:00 +0800 CST  
回答内容——
1、人体:完整的人体、人体的一部分,虚构或神话中完整的人体、 虚构的或神话中人体的一部分。
2、动物。完整的动物、动物的一部分、虚构或神话中完整的动物、 虚构或神话中动物的一部分。
3、抽象回答。如害怕、发怒。
4、回答为字母或阿拉伯数字。
5、人或动物的解剖。如颅骨、骨盆。
6、人类学回答。如图腾、古代武士。
7、艺术的回答。如绘画、舞蹈。
8、植物回答。
9、衣着。
10、天上的云、雾、霜等。
11、爆炸。
12、日常食物。
13、日常家具。
14、风景。
15、自然现象。
16、性器官或性活动。
17、有关职业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1:14:00 +0800 CST  
心理学家系统的分析解释是很复杂的。简单地说,有这些内容:作完这个试验一般需要20—30分钟,被试者反应过快,可能是躁狂症;反应过慢,则可能是抑郁症;若慢得很多,此人容易生病(隐匿性抑郁);非常慢则要防他自杀了。运动反应多,有创造力,情感稳定,内向。彩色反应多,感情丰富多变,灵巧机敏。回答总数方面,正常人对10张图片作出17—27个回答,回答总数多但质量差为躁狂症,总数多质量也高,多为内向者,回答总数少质量却高,多为抑郁症者,总数少,质量又差多提示有脑器质疾病如脑瘤,或属智力痴呆者。动物回答少的几乎肯定是专门艺术家,而动物反应过多(70~100%)是非常刻板的学究, 动物反应在20~35%,表示被试人心情好,占50~75%则可断定为心境压抑。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1:17:00 +0800 CST  
回答内容、回答部位、决定因素的不同,反映了被试人不同的精神心理状态,并可对疾病的预后作出展望。因其科学性强,计算严密而复杂,此不详述。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1:18:00 +0800 CST  
几个典型例子:有一被试者屡次将图片看成死动物或解剖,如死熊、死蝙蝠、狗皮、人血、颅骨等,不久这个人自杀了。另一个人患了焦虚症,但找不到病因,难以治疗,作了罗夏测验,他竟多次看到了性器官,或有性意味,如大腿、胸脯,原来是性的方面有了问题,找到病因,就容易治疗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1:19:00 +0800 CST  
罗夏墨迹测试所用的十张图并不是随便找的图,而是从几千张图里挑选出来的,测试本身是经过大量实际检验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不是简单的心理测试!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1:30:00 +0800 CST  
1、显然,柳大可以认为“缸中之脑”的设定就是对哲学家的罗夏墨迹测试——你是什么人,就能看到什么。
2、人的自由意志问题。“缸中之脑”中的“你的大脑”选择——选择任何物理现象都意味着结束,“你的大脑”无法逃出“超级计算机”的控制——既以说明,我们无法“出逃”现实世界的规律即定律。
3、“缸中之脑”也是反乌托邦的,即“你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受到“邪恶科学家”的奴役与压迫——那么,柳大可以认为心灵是每时每刻被物理(现象)所决定,我们的行为受到自然经验的无意识控制,身体不断劳动来满足心灵的自利,自利的无休此让心灵感觉到压力、甚至压抑,所以,在我们面对这样的压力和压抑的时候我们会有怎样的选择?
4、“缸中之脑”中“超级计算机”可以设定任何“美好”的情境——现实世界中的“美好”是否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享乐主义?
5、“缸中之脑”中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展现“邪恶科学家”所希望的任何场景和情境并反馈给“你的大脑”——我们没有“主观”,没有“思想”……;这就好比,我们的心灵都是由逻辑上的理性和任何“客观”的(科学)工具所决定吗?
6、“缸中之脑”中的意识去哪里了?——“你的大脑”脱离的是实在的世界还是绝对的世界?或者仍然是一个虚拟世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2:20:00 +0800 CST  
第三章:怎样区分“现实逻辑”和“人工逻辑”——“泛心论”的人本主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2 22:23:00 +0800 CST  
首先,在说到“现实逻辑”的定义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哲学史,即柳大在这里浅识且想当然的认为:“现实逻辑是一种实在(实践)的意识(思维)判断和心理(心灵)推论,简单说,现实逻辑来源于‘辩证法’。”
那么,什么是“辩证法”呢?——辩证法一名的双重含义及其与思辨逻辑的混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19:25:00 +0800 CST  
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当一个人根据辩证法企图只用推理而不要任何感觉以求达到每个事物的本体时”,“这个思维的进程叫做辩证法。”
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柏拉图把“辩证法”看作是一种推理和思维的逻辑工具。在其后一个很长的时期里,“辩证法”这个概念,一直都是这样被人理解和使用的。只是从黑格尔开始,这个概念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黑格尔不仅把辩证法看做是一种思维和逻辑工具——“概念的思辨形式”,而且把它看作是整个客观世界存在和运动的普遍规律。“辩证法是实在(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之推动的原则。”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19:27:00 +0800 CST  
黑格尔把辩证法客观化,实际上是想赋予“辩证法”人工化;即黑格尔把“辩证法”看成是客观世界普遍发展规律的代称。
显然,我们从黑格尔的哲学中引伸出这一观点是必然的。因为根据他关于思维与存在相同一的“泛心论”命题,客体中的一切辩证运动,都是按照主体思维中的辩证逻辑规律进行的。因此,主体思维的实在(现实)辩证法,与客观世界的形式(工具)辩证法,也自然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一个东西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19:34:00 +0800 CST  
但正是由于黑格尔为“辩证法”这个概念赋予了这样的“现实”和“人工”的双重含义,又没有对之作出任何明确的原则和划分,这就成为后来逻辑理论中发生许多分歧和混乱的根源。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19:39:00 +0800 CST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研究黑格尔著作时,注意到“辩证法”这个概念的这两种不同含义,并将二者明确地区分开来。他指出: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具有双重意义: (α) 思维在概念中的纯粹运动;
(β)在对象的本质(自身)中(揭露(发现)它(这本质)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 )。
也就是说,“辩证法”——
第一,“它”是指思维中运用概念的主观辩证法,也就是运用了人类主体思维对于现实(实在)世界的一种自然的、行为的、经验的、必然的、历史的思辨逻辑——即辩证逻辑,也就是“现实逻辑”主要方式。
第二,“它”又是指客观世界中事物的矛盾发展规律,即事物(事件)存在概念上的对立,这种对立是人类“认知工具”赋予的,“认知工具”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证明,“认知工具”是人类通过不断归纳出来而演绎的“概念物”,并给予“概念物”自身的相斥即正反两面,“概念物”的本质显然就是所谓的物质,而且“概念物”是在不断的发展中,黑格尔实际上是想用“绝对理念”来给予统一。显然这就是所谓的客观辩证法,实际上是“人工化”的逻辑。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20:03:00 +0800 CST  
辩证法这个概念所具有的这种“现实”和“人工”的双重含义,既说明,辩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人本论”的思想——即“逻辑”是绝对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实在世界”和“认知工具”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又要区分现实和理念,并予以明确的区别,显然,柳大可以说,“逻辑的发生观念”——即人类感知的逻辑和事物概念的逻辑不能造成混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20:25:00 +0800 CST  
应该指出,“现实逻辑的辩证法”——即“主体辩证逻辑”具有与人工逻辑的“客观辩证法”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现实逻辑辩证法”与传统逻辑(形式逻辑)一样,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思维形式、思维结构、思维规律。但是,“现实逻辑辩证法”又与传统的、非辩证的逻辑不同——“它”所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思维形式,而是一种具象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人文思维形式——辩证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实在于人类的现实认识中。因为在人类思维的整个概念体系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概念组合”。这种类型的概念组合,具有一系列现实的性质和规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20:44:00 +0800 CST  
为了论述的便利,我们首先引入数理逻辑的几个基本概念。按照数理逻辑的规定,对于某类事物的一个整体称作“集合”。对于事物的每一确定集合,在人的思维中都对应着一个概念。
那么,可以考虑由以下几组概念系统所组成的这样一类集合:
(一)描述一条蚕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组概念集合:
卵→幼虫→蚕→蚕茧→蚕蛹→蚕蛾
(二)描述马的进化历程的一组概念集合:
始祖马→渐新马→草原古马→现代马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21:09:00 +0800 CST  
以上列举的两个现实概念的集合,在任何科学领域中都是经常见到的,因此还可以列举出无限多个。但这种概念集合,又是思维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概念组合,它一般具有如下的性质: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21:12:00 +0800 CST  
(1)它是通过一系列概念的过渡,表现着某一事物在现实(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反映着这个事物在这些阶段上所产生的一系列不同形态。
(2)由于这些形态在发展中是互相转化的,因而这些集合中的各个概念,也具有互相转化、递进的现实(历史)联系。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0-03 21:14: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7734

发表时间:2016-10-03 04: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1 17:51:41 +0800 CST

评论数:19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