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最全面最客观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报道和个人直播

@司马骧苴
最后一次回复您,以后,无论您说什么,我不再回复,因为我从来没有主动与您发起过谈话,谢谢!
1、首先是感谢,感谢您的认真阅读,对于您的说法,我全盘接受,您说我感性,我说是情怀,我会努力训练自己养成一种“无所不包”的情怀,我不会把您看做外在于我生命的存在,您的任何思想都在帮助我成长,我会把它们吸收进我的思想库。我会很愉悦地接受您的批判和指教。很真诚地感谢您!
2、其次,我不会狭隘地看待哲学,好像哲学必须怎样怎样,我没有这种观念。哲学教会我的是,永远有自由思考的能力、权利和空间,没有人能剥夺别人进行哲学思考的权利。哲学不是哲学家的专属品,哲学也不是哲学学科可以限制的,也不是被某种哲学观限制的“囚徒”。
3、数学、物理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固然强大。但我更倾向于,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界限内享受各种知识、文明、文化和智慧成果,各种学科、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大家可以做到相互包容和一起成长,没必要总是认为“己是他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亦是如此,每个生命或存在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花,所以,呈现才是存在的本质,而不是争辩、争论。我希望做到的是呈现,而不是争辩,而且我知道我的呈现只是一种呈现,其他人的呈现亦是同样可贵的,我们是朋友,不是老师与学生,不是师傅与徒弟,不是领导与下级,不是主人与奴仆,我们是一起成长的伙伴。
4、作为“朋友”、作为“学友”,我的告诫是,我们都是有限度的人,我们先天地带着各种有限性在生存着、思考着、言说着,言行之前,一定好好地自我反思:自己真的手握着真理的权柄吗?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指点江山,论说是非,却难以自我反省、自识和自我克制,总是自信满满地拒绝反思:自己是不是完全拥着这种资格?
5、哲学只是宇宙人生的微小部分,所以,我对哲学没有执念。哲学教会我,要无限开阔地思考,不要自我封闭,尤其是不要被“哲学”二字禁锢住,同时,也不会被数学、物理等“科学”吓住。
6、假设我是吧主或小吧主,除非出现违规情况,我绝对不会参与本吧帖子的讨论。我会站在遥远的天际,心生温暖,冷眼旁观,让每个人自由地呈现他自身。
7、最后,我感到幸运地是,我是出于情怀,出于对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存在者的爱而思考和行动的。您用的是西方哲学概念“感性”,我不介意,因为明眼人自然能看出,我是出于“情怀”还是出于“感性”。我最大的希望是,我不要成为一个被情绪支配的人,争强好胜,好口舌之辩,用狭隘的情绪、好胜心去支配自己的逻辑论证,仅仅说出自然科学的共识,就认为是自己的学识、逻辑能力强悍无敌。

一切言语,用于自勉。我的自我呈现结束,不会再与您论辩,谢谢!
祝各自安好!


学友任敬伯玉敬致
2018年9月4日。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4 16:51:00 +0800 CST  
截至2018年9月6日中午12:00,
@依法治国吧主,目前阅读量突破6000次。
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感恩!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6 12:04:00 +0800 CST  
下文是业师樊和平先生,为一位草根学者的著作所作的序言。







学生任敬伯玉于2018年9月12日谨录。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2 16:00:00 +0800 CST  
@东方河洛网先生
您咨询的问题很专门,很抱歉,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建议您去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官网,下载“全体会议、专题会议、捐赠讲座发言汇编”,里面有详细论述。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4 00:11:00 +0800 CST  
@caojinrong1021先生
:)
谢谢鼓励与支持!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生一次的机会,我认认真真地对待了,没有留下遗憾,已经很知足了。
无论毁誉,我都能将自己定住了,“风雨不动安如山”,做好自己。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4 00:12:00 +0800 CST  
【愚按:我个人的参会感受与这位作者的感受,比较趋近】


转载:《繁华过后——闲话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一)
2018.8.21
作者:607是飘飘啊【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我不是科班出身的哲学系学生,但我热爱理论和思辨,希望能够成为一名literary philosopher。其实,哲学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也很远,它就是“爱智慧”本身。也因此,我观察的视角既是来自一名普通的非哲学专业的学生,也是“爱智慧”集体的一员。
说来惭愧,在这一届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哲学大会之前,我并没有关注过哲学大会。世界哲学大会每五年才举办一次,举办权需要各国争取,竞争之激烈堪比奥运会,而北京是在五年前即2013年在希腊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世界哲学大会竞选成功的。所以能赶上参与这一届的世界哲学大会,天时地利人和,实在是我的幸运。
今年是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从8月13号早晨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办的开幕式,到20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闭幕式,一共八天,1000多场分会,5000多场报告,8000多名参会者,应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大会。无论组织出现多少疏漏,如同今天国家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Dermot Moran所说,仅仅是一天提供给大约5000名参会者咖啡和矿泉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实际上,大会基本运转正常,没有出现很大的失误,北大哲学系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觉得媒体的报道有点空泛,要么是单方面强调这一届大会是人数最多,场面最大的大会,要么就是很多批评,主要指责民哲界的妖魔鬼怪,或者说会费太高,或者说志愿者速度不够快等等。对我而言,这是一场智慧的盛宴,文化的交融,友谊的发芽,思想的碰撞。今晚参加完闭幕仪式,送走国外友人,我竟然有些伤感,觉得一场八天不歇的华丽宴会突然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5 11:29:00 +0800 CST  
转载:《繁华过后——闲话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二)
2018.8.21
作者:607是飘飘啊【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很多人指责这一届大会参会人员鱼龙混杂,太多民间哲学家混入学术殿堂,“大言不惭”地宣传一些“骇人听闻”的发现。民间哲学家,就是所谓的“民哲”,其实就是一群激情澎湃的哲学爱好者,他们不属于学术界,没有掌握应有的学术话语,所以看上去、听上去有点妖魔鬼怪之感。这其实也就是在指责哲学大会的筛选机制。实话实说,我也怀疑过。我提交的拙作在一个月后被分会接受后,惊喜了一阵,但是在微博、豆瓣上一搜,发现很多民哲提交的论文也被接受,顿时觉得好像自己的“邀请函”含金量低了很多,甚至还在犹豫是否去参加这次大会。至于民哲到底在这次大会上表现如何,我并没有发言权,因为八天里一共1000多场分会,平均每天100多场会议,同一个时间段可能有二三十场会议同时在不同的场地召开,我选择去听的分会并没有包括民哲的研究,而是挑选了和我研究兴趣相关的欧陆哲学分会去听。但是,我认为,这场被指责“鱼龙混杂”的哲学大会恰恰展现了它的包容性。如果这些本身就是爱智慧的话,哪有民间和殿堂之分。学术界不应垄断学术话语,不能形成阶级特权,而应该展示多元的一面,尤其是哲学这样一个以思想为主的领域。而民哲团体不仅仅中国有,国外也有很多。例如我听的一场分会就有一位日本大叔一本正经的论证人类不能养宠物,他没有引经据典,他没有用任何哲学传统作为论据去论证,而是浅显激情地陈述自己极端动物保护主义思想,作为听众并且习惯学术话语的我,虽然有点愕然,但也觉得听到不同的理念是一件eyes-opening的事情。
对我而言,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语言的问题。因为参会的很大一部分中国学者,尤其是老一辈学者都不会英语,提交的论文也是中文,所以很多分会都是中文分会,所有的报告者和主持人都是中国人,而听众当然也是中国人,因为外国学者连大会手册上印制的中文论文标题都看不懂。这就导致了世界哲学大会变成了一个国内会议,一个分会有成为了国内学界“老熟人”的大团聚,一片和气,一片官僚,没有文化的沟通和争论,有失“世界”这样一部分。当然,你也可能会说我这种想法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偏见,中文作为官方语言一种,为什么不能说,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学中文,为什么一定要学英文?但事实上,学术的传播和沟通需要一门语言,欧洲的学者普遍英语都不错,即便是口音很重的人都会尝试用英语来做报告。这是一个实际效用的问题。学术的突破和创新就是在前人的发现之上看到的,如果都不知道最新进程,无法沟通交流,何谈学术?我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都可以说中国话,但是目前情况下看,英语还是占据了统治地位,不会英语,就丧失了话语权,就丧失了沟通的能力,就丧失了世界会议的功效。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5 11:31:00 +0800 CST  

转载:《繁华过后——闲话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三)
2018.8.21
作者:607是飘飘啊【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还有人指责这场大会收费过高,好像主办方北大为了挣钱才接受了这么多人的论文。然而我觉得北大应该并没有挣钱。应该搭进去很多财力。如同今天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主席所说,这一届有很多学生参会,而对于学生而言,会费仅仅是350元,而这包括两顿便餐(我那一天恰好不在,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交通费,会议手册,纪念品,闭幕式自助晚宴,最重要的是,这包括5000场学术报告。我觉得我真是赚翻了。当然对于非学生且非特邀学者(这里指学术大牛)的普通学者,会费是1750元(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看似很高,但这也是其他国际大会的统一费用,是对学生的补偿和资助,并不是天方夜谭漫天要价。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指责例如在人民大会堂的开幕式因为一些参会者没有拿到邀请函或携带身份证无法进入,今天北大哲学系的刘哲老师在闭幕式上做了道歉,他很诚恳,他说,中国组委会听到了所有的批评的声音,并深深地记在心里,他们愿意听到反馈,并诚挚地道歉。我觉得这个态度非常好,大度、恳切,不遮掩,我喜欢。
这次会议上有很多让我惊喜的地方。最初我是以一个置之度外打酱油作为旁观者的态度去的,仅仅想听几场和自己研究相关的讲座,并且完成自己的发言,就大功告成,并不像花太多时间去真正融入这场马拉松式的大会。然而最后,对于这场大会,我觉得我认真了。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5 11:34:00 +0800 CST  
转载:《繁华过后——闲话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四)
2018.8.21
作者:607是飘飘啊【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是在开会前几天仔细看会议手册,看到“Great Hall of the People”才意识到是在人民大会堂,惊叹如此“高大上”。但实际上是挺麻烦一件事情,除了显示我们对这次大会的重视程度之外,好像并没有附着其他意义。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并不对外开放,组委会给每个人发邮件要求我们在网上登记身份证号和相关信息,大会报道当他会领到人民大会堂的邀请函。并且需要再开幕仪式上正装出席,不准携带任何包,不能私自抵达,需要再指定地点乘坐专车大巴一起抵达人民大会堂。13号的早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开幕仪式,结束会乘坐专车直接抵达鸟巢附近的国家会议中心,在那里正式开始连续八天的会议。虽然仪式繁琐,虽然我因为穿了一天高跟鞋脚痛无比,但不得不说,第一次踏上金色大厅的红毯,仪式感很强,后来和西班牙友人谈到开幕式时,他表示非常的elegant,他很喜欢,可能效果已经达到了吧。
13号的第一天大会对我而说是神奇的一天,也奠定了之后一周的基础。13号下午从人民大会堂辗转到国家会议中心后有两场全体大会,就是同一个时间段仅仅设置一个超级哲学大牛的专题报告会议。其中一场会议是我非常欣赏的哲学家Richard Kearney做的一场关于Anatheism的报告,在他报告后,我“无知者无畏”的在麦克风前排队提问,而我幸运的成为最后一个提问者。然而这个插曲的point不在于我的问题,而是它的功效,大会散场后,我收到费城好友的微信,她问我“刚才提问的是不是你?我听出你的声音了!”对,因为这个提问,我和一年没见的好友重逢,我不知道她会千里迢迢来北京参会,她也没想到我一个非哲学专业的学生会来参会,所以我们之前并没有沟通,相逢纯属意外。如果我没有在全体参会者面前提问,我可能无法在几千人参会者中遇见朋友。
而那天晚上我乘坐会议组专车大巴返校,排队等车时和前面的一位外国学者都走入了错误的队伍,因为我及时发现,叫住了他,并且一起坐上了对的大巴,因此相识。他是西班牙人,研究基督教哲学,是一位幽默健谈的哲学家,懂得五六种语言,英语虽然不是母语,但也很不错。我也在之后几天中和他聊得挺深,接触很多,成为很好的朋友,在会后也结伴,带他看了看北京的胡同,看了看他感兴趣的道教圣地白云观和王府井大街上的天主教堂,和他的谈话,不仅仅是智识上,也是看到了全球哲学学术生态圈的样貌,这也是这次大会的收获之一。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5 11:36:00 +0800 CST  
转载:《繁华过后——闲话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五)
2018.8.21
作者:607是飘飘啊【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这些天参加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分会,在很多会议上看到了一些我平日崇拜的哲学大牛,例如Judith Butler,Richard Kearney, Roger T. Ames(安乐哲), Maurizio Ferraris,Riccardo Pozzo, Peter Singer,杜维明,当然还有我非常喜欢的夏可君老师,我也在不同的分会上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因此和一些同道中人相识,留下联系方式,以后可以更深入地去探讨问题。对我而言,最为震撼的一场分会莫过于包括夏可君老师在内的圆桌会议,讨论海德格尔和老子之间的联系,讨论海德格尔第二次转向,即中国转向。那场分会简直是针尖对麦芒,来自台湾、德国、斯洛伐克、英国、中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争论和辩驳。我因为来晚反而被坐在了中间的一排的尴尬位置,看到一群非常厉害的哲学大咖你一言我一语去讨论或者争论我喜欢的题目,即讨论“无用之用”时,我的脑海里是闪烁金光的,那种“绝境”版的思维方式和我关注的德里达如此相像。那一刹那,觉得学术研究的最欢乐的一刻,莫过于有同道中人,有倾听者,有交谈者。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宾大,回到了费城,回到了学术的殿堂。
可能是因为这一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办国是中国,所以中国的哲学被放到很重要的一个位置,很多哲学家都会联系中国哲学,主要是孔孟老庄来讨论,无论是比较研究还是专题研究,如同最新一届哲学联合会主席所说,这场大会将会改变未来哲学的格局,中国哲学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说来惭愧,相比欧陆哲学,我对中国儒家道家反而是了解太少,以后我应该回过头来,好好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哲学传统。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5 11:36:00 +0800 CST  
转载:《繁华过后——闲话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六)
2018.8.21
作者:607是飘飘啊【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夜已很深,这些天一直在捕捉智识的星星点点,没有沉淀下来。今天下午,闭幕式结束,吃完自助晚宴,送西班牙友人乘上去往机场的出租车后,竟然有一种繁华散尽的没落。下一届哲学大会,即5年后的2023年,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不知道那个时候我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已经抵达机场的西班牙友人给我发信息报平安,我回复他“I am a little emotional now, and it's time for me to come back to my normal routine(我有点伤感,得要回到我的日常生活状态了)”,他回复我“Your routine will help you (规律的日常状态对你有帮助)”。确实是这样,世界哲学大会之所以每五年一次,也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家或思想者,比起交流本身,更需要沉静下来思考吧。每五年一次的大会,就像一次盛宴,不同的思想者走到一起,为他们平淡又有力生活增添一份仪式感。
THE END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5 11:37:00 +0800 CST  
:)
既然涉及哲学吧的门面,那么,我必须且有义务回应(私人层面,我不回应):
1、最全面,是一个比较语境。我说的“最全面”,是相比任何一个公开报道“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平台,目前看来,我的专栏应该是最全面的,大家可以自行检索比较。如果有其他平台超过我的专栏,恳请告知。真诚地感谢!如果非要较真,我不是上帝,我不能做到全知全能,无法做到最全面,这个层面的“最全面”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
2、最客观,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客观记录。我的原初目的是告诫自己,不要随意轻易地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要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会议原貌和其他学者的观点。应该说,我比较克制了,我的专栏,95%的内容都是客观记录和转载,而且我写的东西,有意地离评论、议论较远,主要内容是表达对“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感恩。我亲自参与了那么多会议,内心当然有很多想法、商榷之处,只是必须以严格的学术论文来呈现,必须以研读大会论文集为前提,然后才能下笔,不敢妄论。我为什么要连续发1200多张照片,那么多讲座ppt和论文摘要,而鲜有评论?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会议现场原貌,我不想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评议放进去。
3、我发这个帖子,其基本精神就是“尽可能呈现一种客观记录”。没有一种接近客观的记录,我们的讨论是没有基础的。这次能亲自参加大会的中国学者,不超过4000人,目前我没有看到任何单个学者(人),像我这样,完成从头到尾的图像记录。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要致敬一种客观记录的精神,不是为了称赞自己。我只是一个摄像机,我本人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如果没有人去记录一些客观场景,我们一定会凭借自己的想象去谈论这届大会,我们的讨论不能建立在大量想象的基础上。
4、很遗憾,这个帖子已经歪楼。我的初衷是呈现一定的客观记录,现在却演变成大家在进行个人哲学观的表达。我更希望亲自参加了大会的学友来分享,我们一起努力,尽可能全面、尽可能细致地复原大会的原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探讨。现在这个帖子里的讨论,大多与帖子的主旨不相应,意气之争太多,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治学方法是唯一正确的,或者说把自己的观点、治学方法上升为哲学本身的观点、治学方法。
5、要向吧主@依法治国致敬致谢,我想他一定明白我发帖的心意和初衷。实活实说,这个帖子不置顶,于我本人而言,没有任何损失,甚至我不发这个贴子,我也没有任何损失。我想,吧主一定看到了这个贴子有其独特的价值,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再次感谢!
6、最后,我想说:思无禁忌,思想自由,不要让“哲学”二字限制自己的思想,同时,也不能让其他学科或思维方式践踏哲学,哲学要在自由开放的思考中建立自身的尊严;最重要的是,虽然思无禁忌,但行有禁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要努力行善,结善缘,成善果。
自勉!
学友任敬伯玉于2018年9月16日谨记。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6 21:51:00 +0800 CST  
@三公大叔7
1、您持什么样的学术观点,是您的自由,我不评判。
2、如果您没有亲自参加大会,对于您的言论,我也不回应,因为几乎全是您的主观想象,没有谈论的基础,估计您也没认真完整地看过一篇大会的论文。
3、我只想谈一点,关于注册费问题。共8天会议,学生的注册费人民币350元(每天44元),学者的注册费人民币1400元(每天175元)。这个注册费包含每天不限量的咖啡、茶水和矿泉水,还有开幕式午餐和闭幕式晚宴。您自己判断,与其他类似会议相比,是不是很高?
4、我想说,我参加哲学大会,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而已,它重要,但又不是特别重要,我参加了,认真对待了,就好了,关键是态度。对于其他事情,我也是用一样的方式对待,认真是最基本的底线。其实,我们心里拼命反对和诋毁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最在意的,没能亲自参加大会,是一生的遗憾,故而想通过消解其价值来缓解心里的痛苦。反对和批判要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如果您能一字一句地分析其中一篇论文,我们可以一起学习讨论。欢迎赐教!
谢谢!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7 13:37:00 +0800 CST  
:)
公共事务,我有义务回复:
1、最全面、最客观,我不吹嘘了,当做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帖子名称就好。但是,从实际的检索结果来看,目前应该没有一个人乃至单个平台超过我的收集,大家可以试试,不是我嘴硬,而是我尽了最大努力搜索这些资料。我用事实说话,而不是没有基础的自吹自擂。最客观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是说我的记录就是全方位客观的,而是我要求自己要最客观地记录。帖子名称现在也改不了了,供大家批评批判,但是,请大家不要停留于争论这个题目。把大家引向这一点,我有责任,我自我检讨。
2、关于论文集,我上面的回帖中,给了大家下载的官方地址,本来给了网页链接,被百度删除。我本人希望大家围绕论文展开讨论,而不是无的放矢,停留一些外围问题的争论。
3、我充分尊重哲学吧,尊重每一位吧友,不然我不会来发帖,我只是不想大家轻易地否定吧主的置顶行为,吧主同意置顶,一定有非常严肃严格的考量。尊重要有一定的基础,不能一上来,就诋毁一些基本事实。
4、我针对个人的回复,我会@那个人,所以,我的回复是有明确对象、明确问题的,不是针对整个哲学吧、针对每一位吧友。我也反对将单个、特殊情况轻易地上升普遍情况,就事论事,就问题论问题,不要轻易去评判别人的整个学术人格和学术取向。所以,我的回复力争做到对事不对人,事上较真,但悬置对人的判断,因为别人到底怎样,我们是不知道的。承认对别人无知,是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一。
5、一定要感谢@司马骧苴小吧主的切磋砥砺,我也在进行自我反省。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敬意,只能鞭策自己好好地写作学术论文。
6、因自己的工作忙起来了,没有太多精力到贴吧来了。给大家搭了一个台(可能不好),希望大家好好地展开实质性的讨论。


感谢大家的切磋琢磨、鼓励支持!
Respect!
学友任敬伯玉敬记。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7 20:11:00 +0800 CST  
补充一点:没有贴论文的原因,是因为有版权问题,不是不想贴。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17 20:17:00 +0800 CST  

楼主:沙溪任敬伯玉

字数:25526

发表时间:2018-08-24 22: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20 14:31:28 +0800 CST

评论数:58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