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最全面最客观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报道和个人直播

2018年8月20日,下午4:00-6:00,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闭幕式,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03:00 +0800 CST  
2018年8月20日,下午4:00-6:00,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闭幕式,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06:00 +0800 CST  
2018年8月20日,下午4:00-6:00,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闭幕式,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08:00 +0800 CST  
2018年8月20日,下午4:00-6:00,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闭幕式,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09:00 +0800 CST  
2018年8月20日,下午4:00-6:00,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闭幕式,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12:00 +0800 CST  
2018年8月20日,下午4:00-6:00,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闭幕式,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14:00 +0800 CST  
2018年8月20日,下午4:00-6:00,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闭幕式,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15:00 +0800 CST  
再见,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2018年8月21日,
从北京返回南京,
回到宝华山,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37:00 +0800 CST  
再见,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2018年8月21日,
从北京返回南京,
回到宝华山,







尘埃落定,心无(无心)挂碍。


(2018.8.21)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1:51:00 +0800 CST  
在此,郑重说明:
1、本帖中,本人(ID:沙溪任敬伯玉)所发的关于“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照片、视频、文字说明,全部由本人亲自拍摄,没有一张来自其他途径,版权归本人所有,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帖中,本人所发图片、视频和文字,只能用于学习、学术交流,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和目的,同时,若用于学术研究,必须严格遵守学术引注规范。
作者:沙溪任敬伯玉
2018年9月1日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2:06:00 +0800 CST  
:)稍后更新,#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讲座现场实录视频,敬请期待,谢谢:)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2:11:00 +0800 CST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贴吧上传不了视频,知乎的视频链接无效,所以,感兴趣的学友,可以去我的知乎专栏“哲学前沿”翻看,抱歉!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8:06:00 +0800 CST  
知乎提问:“参加世界哲学大会(WCP 2018)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的回答:
:)关于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我在我的专栏“哲学前沿”尽了最大努力:已发文80篇,其中直播学术讲座27场(包括我自己的学术报告),明天继续直播2-3场。


关于大会,我只说三句话:
1、感恩,感恩那些成全此次大会的所有人、事、物。
2、如果不对学问本身抱着最严格、最严肃、最认真的态度,对人本身抱着最深的敬意,那么,我们终究只会成为浮浅的人,自大而不自制。
3、深深地反思这句话“仆人眼中无英雄”。与其嘲讽鄙视民哲,不如“心向高山,景行行止”。己眼之所见,己耳之所闻,皆己心之所向。他人即是明镜,镜中所现,皆己之善恶美丑,能不谨言慎行乎?关注卑下,嘲讽卑下,即是自甘卑下。
自勉!
写于2018年8月20日凌晨。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8:16:00 +0800 CST  
知乎提问:如何看待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



我的回答:
《品味“精神盛宴”、攀爬“精神山峰”》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已经落幕,现在可以对其进行相对全面、系统和客观的反思了。
当然,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好好地消化、吸收和品味这份“精神盛宴”。学问本身的运行规律和拣选淘汰机制,会让那些最具源发性、最具启发性、最宽厚的思想流传下来,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命。
对于我个人而言,“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更像是一座“精神山峰”,我来到山脚下,乘着一流哲学家铸造的“思想缆车”,升在空中,鸟瞰了一下,花花绿绿,云雾缭绕,霞光刺目,山涧彩虹,然后,又坐着缆车,回到山脚。我明白,面对思想的山峰,终究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地攀爬,没有人能代替自己的亲身体验,思想的登山之路,终究是孤独的。而且,登山需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觉悟。
放眼整个精神寰宇,“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只是其中的一座山峰,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行走与遨游。


【原创版权所有,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8.24)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8:23:00 +0800 CST  
:)一些愿望:
1、以后此贴,可以持续更新学术界和自己对“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世界哲学”的反思。
2、能够与知乎专栏(我的大本营)形成共荣共生关系,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3、我希望,这个帖子能够约束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勤勤恳恳地做人。
4、同时,敞开胸怀,迎接2023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
5、努力学好英语。


沙溪任敬伯玉 记于2018年9月1日。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8:49:00 +0800 CST  
:)
我知道,这个帖子一旦公开出来,我就没有办法珍藏和保护它了,它不再属于我个人,它将身处思想的自由市场中,生死难料、祸福难知,必然毁誉参半,它只能独自成长。
在思想角斗的血雨腥风中,有时,最克制、最坚韧的沉默是必需的。因为生活、生命、思想,其本质更多的是呈现,而不是争辩。呈现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力的存在方式,于沉默中蓄力成长。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1 19:19:00 +0800 CST  
@Rugaseg的观点:“其实这个(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更像国内组织的一场盛会,国际大腕很多没来,国内有些大腕也没去”。

我的回复如下:
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必然带着我的有限性、前见和偏见),谈一谈这个问题(现在略谈,有机会再展开):
1、如何对这次大会定位?首先,作为“世界哲学大会”,“大”和“全”是标配,这次大会做到了世界哲学大会举办史上的“最大”和“最全”,参会人数最多,哲学门类最全。其次是学术质量问题,因我导师参与审稿,听他讲,他拒绝的稿件不少,这些稿件不是民间投稿,而是专业的学术论文。先不论学术水平高低,只说基本的学术态度和规范,这次大会应该守住了这条红线。同时,也有许多著名学者参会,虽然每个人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认为很多最顶尖的学者没来,就觉得大会的成色不行,但是,从实际的听会感受而言,世界一流学者的思想就足够我们学习的了,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来消化。最后,据我的直观统计,这次参会的外国学者比例大概在1/3到1/4之间,官方的说法是国际学者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家可以通过我实拍的照片,估算外国学者的数量,大致可以评判这次大会是不是一次“国内会议”,也可以看一看会议手册,外国学者的主讲人数(很多会场,几乎都全是外国学者),其实,比例是非常高的。
2、“世界哲学大会”的根本属性是学术会议,学术研究是第一位的。从我听的讲座来看,一流学者们都拥有一种纯粹纯正的学术气质,一种对学问本身的真诚感和纯真心态,就问题本身展开老老实实的言说和论证,不盲目地言谈哲学的终极问题,离意识形态、商业行为很远。
3、部分国际顶尖学者没来,需要具体分析其原因。因为“世界哲学大会”是学术会议,是学术机构主持和主办的会议,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清楚这一点,没有必要因为其举办地,就否定其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部分国际顶尖学者没来,可能存在的原因:其一,确实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持强烈的批判态度,故而拒绝参会;其二,身体原因,部分顶尖学者年纪较大,受不了远赴中国的舟车劳顿;其三,与自己的学术日程冲突;其四,大家不要忽略一个事实,我们国家可以拒签;等等。原因不一而足。概言之,存在两大类基本原因,一是主观原因,另一个是客观原因。我们不能忽视客观原因,或者把客观原因导致的结果都归结为主观原因和动机。
4、至于国内部分顶尖学者没来,具体原因可能更复杂。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次世界哲学大会学术委员会的成员(见大会会议手册),几乎囊括国内最顶尖的那一批哲学学者或者学者代表(作为某个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100多位,没有任何一次国内举办的哲学会议可以与之匹敌。如果大会学术委员会的成员能到齐,就已经很恐怖了,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学者,我们终生都极难望其项背。
5、这次大会带给我的最大学术惊喜或者学术冲击,既不来自中国,也不来自西方,而是非洲、印度、拉丁美洲。长期以来,国内哲学的学术研究语境是古今中西,把外国哲学默认为西方哲学,而西方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和绝对标准,其他非西方世界都是边缘地带。这次大会中,非洲学者对西方中心的批判和决绝地捍卫非洲哲学的价值,让人肃然起敬,同时又显得极为悲壮,因为他们只能用西方的语言和概念系统抗议西方;印度文化有着极深的思辨力和宗教感,其体系性、深刻性、启发性不亚于中西方文化;拉丁美洲文化不能再被我们一笔带过,它们有着非常完整的文化系统,有着非常细致的思想和文化建构,以及丰富的文化实践。

供商榷!
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

【原创版权所有,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9.2)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2 11:27:00 +0800 CST  
引自: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官网
20160112《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第一轮通知》,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2 14:57:00 +0800 CST  
引自: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官网
20160112《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第一轮通知》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2 14:58:00 +0800 CST  
:)针对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中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对话【我这里有一个默认的前提,认为现存的各大文化系统包括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等,是一种体系性文化,有自身的文化生态】,以及自身的合法性问题,我在博士学位论文中,曾经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供参考,供商榷。


《星空中的不同文化系统》


体系(system)就是一种系统(system),系统之为系统在于其组成部分或构成元素能够通过相互作用、影响、联系、依赖而结合成一个独立的自发运行整体,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在认识自然、宇宙、社会、生命、人生、自我等一切事物的过程中,并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所凝练出的精神性作品,因此体系性文化是由文化因子结合而成的精神生活系统。体系性文化不是在与非体系性或无体系性文化的对比、区分和对立中确立自身的界限,因为非体系类文化对社会和自然缺乏完整的解释力和解释系统,它们只能给出碎片化的理解方案,它们内部、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尖锐的逻辑矛盾和冲突,对此,体系性文化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处于不相干或矛盾冲突状态的各种非体系性文化,而是运用更具普遍性、更有解释力的文化系统来融合并超越它们,因此体系性文化往往将非体系性文化收摄到自身之中并对之进行评判、筛选、修正、论证、扬弃与优化。不同的体系性文化类似于不同的发光系统或夜空中的恒星系统,它们拥有各自的照射角度和照射范围,此中的决定因素是光源和恒星,它们不能相互取代,而非体系性文化如同光照范围内的光点,它们虽然也能发光,但是无法形成持久且强烈的光照系统,它们极容易被周边更强大的光照系统所吞噬,继而成为其组成部分。所以,非体系性文化没有资格与体系性文化位于同一层级和水平线之上,由此体系性文化只能在与另一个体系性文化的区别中确定自身,一种极端的表述为,正是由于不同体系性文化之间、至少在其核心内核方面的不相容性和不兼容性,才让它们各自成为独特的、不可被替代的文化解释系统。要保证自身的独特性和合理性,即持久的生命力,体系性文化必须在其所属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自圆其说,即需要讲道理和具有科学性,有足够的韧性和丰富的设计方案应对各种挑战和难题。所以,体系性文化必须拥有两大特性,一是系统性,另一个是不可替代性。


引自:《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 2016, 第59-60页.
敬请注意:该论文版权属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
更多思考,请参看我的另一个知乎专栏:道德与幸福的同一性(德福一致)
请批评指正!谢谢!
(2018.9.3)

楼主 沙溪任敬伯玉  发布于 2018-09-03 11:07:00 +0800 CST  

楼主:沙溪任敬伯玉

字数:25526

发表时间:2018-08-24 22: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20 14:31:28 +0800 CST

评论数:58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