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哲学反思——超越哲学的科学理解论》

波尔认为:在对某个量子物体实行依此测量之前,就把一组完全的属性委归于它,那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们要选择测量某个量子物体的位置或是动量,则不可能在测量之前该粒子就具有这些量的特定值。如果我们决定测量位置,其结局是粒子在某处。反之,如果我们测量动量,就可以得到一个运动着的粒子。在第一种情况中,测量完成之后,粒子就不具有可知的动量属性;在后一种情况中,粒子则无定域。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3:51:00 +0800 CST  
从量子波的存在状态即不确定状态中,可以测得无数的位置和动量的属性。只是测量的结果都不会超出普朗克常数的限定。因此,我们可以把量子波的状态理解为无数可确定状态的叠加。我们知道,用于测量的设备本质上也是由量子组成的量子系统,因此,在我们的测量过程中,被测量的量子波会与测量设备的量子系统进行耦合,然后缩编成具体实在的状态。一个量子波会缩编到何种具体实在的状态,则取决于测量它的测量系统。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3:52:00 +0800 CST  
因此,只有在做了一次特定的测量或观察之后,我们才能有意义地谈论单个量子的物理属性。但从量子的层面,我们很难给测量系统划清一个明确的界限。因为宏观上的每一个测量设备,在量子的层面上都与其周围的物体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被测量的量子物体与测量它的设备看成是一个量子系统。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3:53:00 +0800 CST  
如此一来,观察在量子物理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我们的观察才导致量子的波态骤然塌缩和改变。这听起来就像是“精神支配物质“的思想。似乎是当实验人员观察到测量的结果时,改变了的心理状态以某种方式反馈给实验设备,从而反馈给量子系统,使其改变它的态。简言之,物理态作用改变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又反作用于物理态。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3:54:00 +0800 CST  
如果我们只是测量一组简单的动力学属性,就可以把一个单一的设备当作测量系统;但如果要准确解释某个量子的行为在天气变化中的具体作用,就必须先建立关于天气的宏观的解释。因此,虽然通过局部的行为可以预测宏观的变化,但局部必须通过整体来获得解释和意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3:55:00 +0800 CST  
而整体的意义则只能以生命个体的感性为基础,由生命个体的意识来建立和把握。更进一步地推论,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我们不可能通过微观粒子来理解世界的存在。对于宏观世界,我们只能通过向内探索感受和意识的本质,才能获得根本上的理解。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3:56:00 +0800 CST  
整体和宏观的意义是我们意识分别和认知的结果。如果离开意识的分别,世界上也就没有同异、部分和整体的差别。因此,所谓宏观世界就是我们意识的分别和感受所形成的世界,部分依据宏观世界才能获得解释的意思就是说:象电子、光子这样的微观量子只能在我们的意识中得到解释,量子世界所隐含的整体性规律与我们的精神认知相对应。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3:57:00 +0800 CST  
换句话说:不存在一个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行的客观独立的物质世界,我们所描述的物质世界是依赖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量子之间显现的超距同谋是个体生命意识活动的综合反映。世界的“实在性”扎根与个体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中。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3:58:00 +0800 CST  
我们在这里并不想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做过多的纠缠,毕竟科学界在量子力学的解释上还存在着很多分歧。但鉴于量子力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当作一种客观的现象。在对这些现象的观察中和思索中,我们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比如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和“非实在性”;世界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以及意识的能动性。这些启示在我们从新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对真理的认识和信仰的过程中,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4:02:00 +0800 CST  
第三章:“超弦理论”的意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6 14:08:00 +0800 CST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如果说谁想把事实藏起来,那也太戏剧了。其实,物理学家心里明白,即使对历史上某些最大的科学成就来说,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也飘浮着乌云。问题在于,现代物理学所依赖的是两大支柱。一个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为我们从大尺度认识宇宙(如恒星、星系、星系团以及比它们更大的宇宙自身的膨胀)提供了理论框架;另一个是量子力学,我们用这个框架认识了小尺度下的宇宙:分子、原子以及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如电子和夸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7 10:49:00 +0800 CST  
在这几十年之间,两个理论的差不多所有预言都在实验上被物理学家以难以想象的精度证实了。但同样的这两个理论工具,却无情地把我们引向一个痛苦的结论: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今天的形式看,它们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在过去的百年里,我们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解释了宇宙的膨胀,也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然而,作为这些进步的基础的两个理论,却是水火不相容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7 10:51:00 +0800 CST  
除了某些最极端的情形,物理学家研究的东西,要么是小而轻的(如原子和它的组成部分),要么是大而重的(如恒星和星系),从来没有兼具两样性质的。也就是说,对某一样事物,他们只需要量子力学或广义相对论就够了,至于另一家理论怎么大声告诫,可以不屑一顾。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7 22:53:00 +0800 CST  
宇宙可能是极端情形,在黑洞的中央,大量物质被挤压到一个极小的空间里;在大爆炸的时刻,整个宇宙从比沙粒还小的微尘中爆发出来。这些就是“小而重”的领域,体积很小,而质量大得吓人,所以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应该一起走进来。以后我们会越来越明白,当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方程结合时,会像一辆破车,摇晃、颠簸、丁当哐啷,喷出一路的废气。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7 22:54:00 +0800 CST  
说白了,那就是,一个良好的物理学问题从两家理论不幸的结合中得到了无聊的结果。即使喜欢让黑洞的内部和宇宙的开端继续躲在神秘背后的人,也不禁会感觉到,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的水与火的对抗,只有在更深的层次上才会平息下来。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7 22:55:00 +0800 CST  
话又说回来,宇宙在最基本的水平上就不能是分离的吗?它也许当真需要拿一组定律来写大东西,而拿另一组不相容的定律去写小的呢。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7 22:56:00 +0800 CST  
“超弦理论”响亮地告诉我们,不是那样的。与令人仰止的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巨人相比,“超弦理论”不过是初生的牛犊。全世界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过去十年的研究发现,这种在最基本层次上描写事物的方法,缓解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间的紧张关系。实际上,“超弦”带来了更多的东西:在这个新框架下,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相互需要才使理论有意义。根据“超弦理论”,“大”定律与“小”定律的结合,不但是幸福的,也是注定了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7 22:58:00 +0800 CST  
这当然是好事情。而“超弦理论”——简单说,即“弦理论”。它能力证明,发生在宇宙间的一切奇妙的事情——从亚原子世界里夸克疯狂的舞蹈,到太空中飞旋双星高雅的华尔兹;从大爆炸的原初火球,到星河的壮丽旋涡——都体现着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原理,一个伟大的数学方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8 13:05:00 +0800 CST  
“弦理论”的这些特征要求我们极大地改变对空间、时间和物质的认识,所以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熟悉它,在一定水平上理解它。不过我们也会发现,从它本来的背景看,“弦理论”虽然来得突然,却是过去百年物理学革命性发现的自然产物。实际上,我们将看到,像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那样可怕的冲突不是第一次,而是我们在过去百年里遭遇的两次大冲突的结果,那每一次冲突的解决,都使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发生了奇妙的改变。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8 13:07:00 +0800 CST  
说了这么多,大家或许还不知道“弦理论”是什么?以及它的哲学意义?那么接下来,我将具体展开阐述……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08 13:11: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13638

发表时间:2016-07-05 10: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18 14:09:46 +0800 CST

评论数:13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