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通过与其他作品比较赏析《哈利波特》的人物塑造

我第一次接触《哈利波特》,应该是2001年。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小学生,对于《哈利波特》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它奇妙的想象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晃15年过去了,书,多读了那么几本,事,也见识了那么少些。作为一个成人,此时再读《哈利波特》,又有了新的见解。最大的感慨,应该说是《哈利波特》作为“儿童文学”乃至“青少年读物”实在是有些屈才。书中有许多关于道德、政治乃至宗教的见解,对于成人来说也大有裨益。而罗琳除了构筑故事情节以外,其塑造人物的能力,在当代作家中亦属罕见。很多主角以外的人物,笔墨不多便能塑造得动人饱满。从这两点来看,《哈利波特》相较于诸如《暮光之城》、《饥饿游戏》等青少年文学,窃以为水平是要高出那么一截的。

自从成为哈吧吧务后,在吧内素来愧无只字之文。此番便斗胆用“赏析”二字,通过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对比,来探讨一下罗琳出色的人物塑造。腹中墨水有限,但求抛砖引玉而已,还望轻拍。

楼主 国士wushuang  发布于 2016-08-05 09:46:00 +0800 CST  
一、哈利 vs. 基督

每当在吧里看到“哈利没有特殊才能”之类的论调,我就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哈利实际上是整系列里最特殊,品质最珍贵的人物。我认为,哈利这个人物的原型,很大程度上自于基督教最重要的圣人,耶稣基督。

这里说一下:虽说耶稣严格来讲不算是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但尽管耶稣其人应当是存在,但根据你信仰的不同,圣经里的故事完全可以被视为是虚构和夸大。

言归正传。虽然教皇抨击了《哈利波特》系列的巫术设定,但据罗琳自己所言,基督教其实是系列成书的一大启发。实际上,哈利与耶稣的相似性真的是相当明显。第五部的预言与第六部的救世主就已经有了耶稣的影子,而在第七部后,哈利的经历与耶稣可谓如出一辙。

现在就来枚举下这一系列相似之处:

有预言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出生:特里劳妮的预言描述了哈利出生的情况。而耶稣的出生则满足了六大旧约预言。

他们的身体都有他们牺牲所留下的疤痕:哈利有额头的闪电形伤疤和手上的伤疤,而根据《约翰福音》,耶稣在复活后仍然保有在十字架上的钉伤。

他们都受邪恶的觊觎:伏地魔迫不及待地要毁灭哈利波特,而圣经中也有多处记载,撒旦也同样迫不及待地要毁灭耶稣。

他们都被视作独一无二的救世主:哈利是“救世主”,theChosen One. 而在圣经中也多次提到耶稣是被提前选中的上帝之子来拯救人类。

他们都有虔诚的追随者。耶稣有他的十二使徒,而哈利也有他的……迷妹。从迷妹气质十足的迪达勒斯·迪歌和海斯佳·琼斯,到金斯莱与卢平,例子比比皆是,乃至最后赫敏与罗恩都是用赞美崇敬的眼神看着他。

他们都拥有爱的力量。哈利拥有黑魔王所没有的爱的力量,而基督教的一条最基本的教义就是“耶稣爱我。所以他为我的罪而死”。

他们都为了拯救别人而赴死:哈利为了保护朋友,打败黑魔王而慷慨赴死;耶稣同样也是为了众生赎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他们都在死前经历过焦虑:在《死亡圣器》第三十四章中,罗琳详尽地描述了哈利在前往禁林时的心情,写得尤为出色的几个细节,包括描写他“想要回家,想要被拉回去”的心情,以及问卢平“疼不疼”这看似幼稚的问题。而圣经中也描写过耶稣在受刑前的焦虑,比如《路加福音》中记载耶稣在克西马尼花园里的经历:Andbeing in anguish, He prayed more earnestly, and His sweat was like drops ofblood falling to the ground.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在死后复活。

他们都征服了死亡:哈利成为了死亡圣器真正的主人,成为了Masterof Death;而圣经中也多次提到耶稣打败了死亡。

楼主 国士wushuang  发布于 2016-08-05 09:46:00 +0800 CST  
哈利与耶稣间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并不奇怪。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基督教的理念早已深入西方文明的潜意识,罗琳也绝非第一个在自己的主角身上烙上基督之印的作家。这里更有意义的问题是: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死亡圣器》中卢平说的一段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在波特瞭望站广播时,对哈利隔空喊话,他说了一句:AndI’d tell him to follow his instincts, which are good and nearly always right.

此话大有玩味之处。这可以说是罗琳给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指出哈利与卢平交集时,哈利本能的反应大有意义。罗琳还怕读者不明白,紧接下来靠罗恩之口,明确指明了二人在格里莫广场的争吵。当卢平用苍白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脆弱,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抛妻弃子时,哈利的反应是尤为激烈的。而且,在这里罗琳着重强调:哈利的愤怒反应不是理性的,而是自发的、天然的、未经大脑的:

“Harry did not know where his rage was coming from,but it had propelled him to his feet too.” (《死亡圣器》第十一章)

我们再往前追溯。上一次卢平与哈利的交集,是在女贞路出逃之后,卢平对哈利在战斗中使用缴械咒而暴露身份极为恼火。上一章中,哈利遇到被摄魂咒控制的斯坦·桑帕克时,他本能的反应是用缴械咒,留了他一命。注意这里,罗琳也着重描写,看到斯坦后,哈利使用缴械咒的决定是瞬间的、自发的、无暇经过大脑的。

这两次哈利的本能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一言以蔽之,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一个决定的对错并不受结果的影响。

而卢平的看法,则更注重于决定的结果。哈利不杀斯坦,卢平的反驳是哈利的决定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卢平在试图解释自己离家出走的决定时,用到的也是“唐克斯和孩子没有我更好”这样更注重结果的论调。

的确,使用缴械咒会暴露身份,招致伏地魔亲自赶来九死一生。可就算如此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哈利本能的反应仍是不杀无辜之人。卢平质问他时,他的回答掷地有声:

“I won’t blast people out of my way just becausethey’re there,” said Harry. “That’s Voldemort’s job.”

面对卢平那苍白的“没有我更好”解释,哈利的回应同样斩钉截铁:

“Parents,” said Harry, “shouldn’t leave their kidsunless —unless they’ve got to.”

不管结果怎样,杀无辜之人就是错的。不管结果怎样,抛弃妻子就是错的。这就是哈利在这两次与卢平的接触中,其本能反应所传递的信息。熟悉道德理论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哈利的本能,代表的就是所谓的道德绝对主义,即凡事有绝对对错,与结果无关。而卢平跟他意见相左时,代表的就是道德结果主义,即衡量一件事道德与否靠的是判断它的结果。

楼主 国士wushuang  发布于 2016-08-05 09:46:00 +0800 CST  
道德结果主义对行为对错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就是看结果。比如功利主义,认为最道德的行为是给最多数人带来最大福利的行为。但是道德绝对主义就没那么简单。毕竟你怎么单从行为本身去评判呢?都说杀人是不道德的,可不看结果的话,这又是怎么来的呢?

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规范起源于基督教。很多现在约定俗成的道德与价值观,都是受到基督教条的影响。这就给了道德绝对主义一个评判行为的一个标准。为什么杀人是不道德的?因为神灵说这是不道德的。当然这并非道德绝对主义的唯一标准,但确为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

而基督教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当然它有一系列很具体的要求(比如不准谋杀,不准通奸等等),但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我们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等同于耶稣其本人的所作所为和谆谆教诲。考虑到哈利在书中与耶稣的平行性,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理论:哈利的所作所为,更确切地来讲,我们上面所说的他本能未经思量的选择,就是罗琳想要表达的道德观。所以我们不妨去再仔细看看哈利作出的这些选择。

11岁的哈利听说黑巫师大多数都是斯莱特林出身后,他在分院时一直在想的便是“哪里都好,就是不要斯莱特林”。15年前读到此处时还不觉得怎样,可如今再看,这很简单的一个选择却是如此难得。这样一个孤儿,从小饱受虐待,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难道不是很容易长成心里阴暗的不良少年吗?可是从小没有什么能自己做主的哈利,一旦有了选择,他的第一反应仍旧是拒绝黑暗,拒绝权力、地位、荣誉的诱惑。

在厄里斯魔镜前,哈利最迫切的愿望是家人团聚,是得到魔法石但不使用它。魔法石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它代表了财富与长寿,这两样世俗中人最渴求的东西。可哈利仍旧不为所动。在他心中,意义更重大的是阻止伏地魔靠魔法石东山再起,而不是为自己带来收益。

面对强大的伏地魔,被迫进行一场毫无胜算的决斗,与死亡间不容发……《火焰杯》里这一节的描述尤为震撼人心:
“And as he heard Voldemort drawing nearer still, heknew one thing only, and it was beyond fear or reason: he was not going to die…kneeling at Voldemort’s feet… he was going to die upright like this father, andhe was going to die trying to defend himself, even if no defense was possible…”(《火焰杯》第三十四章)

不管结果如何,死也要死得有尊严。就算结果都是一死,如同懦夫一般在求饶中死去,还是像一个战士一样在战斗中牺牲,这两种死法大为不同。

最后不要忘了哈利在《死亡圣器》里的选择。当他听到自己需要迎接死亡才能打败伏地魔,才能不让自己的朋友再为自己流血,他没有犹豫,没有质疑,没有抱怨,而是坦然、勇敢地走向了禁林。

综合来看,哈利本能中做出的选择,不管结果看上去是不是一样,不管有多么艰险,都是选择了无私与勇气。这是他在骨子里所认准的正确,也是他的过人之处。

正如同耶稣行为里的虔诚与博爱在基督徒中广为传播,哈利所选择的无私与勇气,也散播到了他的追随者中,成为了他们坚持的动力与信奉的准则。我们看到霍格沃茨之战中,就算是纯血的巫师,完全可以加入伏地魔而保命(比如纳威),却仍旧为了自己的朋友而无私战斗。就算敌人是令人难以直呼其名的恐怖存在,可仍有那么多从未经历过战斗的普通人敢于去面对。他们都是以哈利为领袖与榜样,就好比基督徒把耶稣看作是领袖与榜样一般。

所以说,罗琳通过哈利所表达的绝对主义道德观,认为决定行为对错的,是行为本身的无私与勇气。这不但与其结果无关,而更重要的是与其执行的难易无关。有太多太多的困难会阻碍我们做正确的决定:财富地位权力的诱惑、对死亡的恐惧、对胜利的渴求、他人的误解、权贵的迫害、生活的苦难、对爱人的眷恋、内心的自卑与怀疑……而哈利的经历给我们展现的,正是通过自己内在的爱的力量,战胜这些困难,始终做出正确的选择。

(哈利篇完)

楼主 国士wushuang  发布于 2016-08-05 09:48:00 +0800 CST  

楼主:国士wushuang

字数:4396

发表时间:2016-08-05 17: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6-27 10:57:51 +0800 CST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