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吧:学习吴夲文化

我们福德村老祖房“金钩堂”最中间就是保生大帝吴夲,从小就听奶奶讲,当时我只知道是帝君,每年元宵都会请出来游村。后来才知道是吴夲(公元979—1036年),字华基,北宋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人。曾任宋御医,后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著有《吴夲本草》一书。所建庙宇近千座,仅台湾就多达数百座。保生大帝为中国闽南、潮汕地区及台湾、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本名吴夲(“夲”音tao),字华基,别号云衷,道号悟真。
石门村“真人古地”这神奇的地方,很早就想去拜访。前不久给石门的宗亲打了电话,问了去石门“玉湖殿”怎么走。他说得很清楚,还可以给我们当向导,由于有别的原因比较急就没有去打扰宗亲了。那天有事先去了安溪县城,所以去石门村时,我们走的是剑斗后井的那条路。这条路比较窄,开了20多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石门村,看到路边的“真人古地”我们问了下路,就来到了大广场。这里的村民很热情,我们在广场边停车,他们就问我们要先吃吗?我们说不用了,先去祭拜保生大帝,他们看到我们一车的东西,说请我们放心,他们会帮我们看好的,放心上山。
走了十几分钟就来到了“玉湖殿”,看到了这些感觉很亲切,和村里的一样。这时有位道士过来帮我们,教了些礼节,我们拜完后,和道士聊了很久,更加了解了吴夲。回来时我们走霞春方向,这条路很好走,如果有朋友要去的话,建议走这条路。
下面介绍下各地的保生大帝庙宇:
白礁慈济宫,坐落在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内祀宋代民间名医、保生大帝吴夲开基神像。 白礁慈济宫始建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是宋高宗颁绍赐建的三进宫殿式庙宇,总面积1300平方公尺。整座殿宇依山递高,飞檐交错,富丽堂皇,雄伟壮观。殿内的盘龙石柱、斗拱朱漆、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的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称。 宫内原供奉的保生大帝开基祖神像共3尊,俗称“一大帝”、“二大帝”、“三大帝”。 一大帝仍供奉在白礁慈济宫正殿。 二大帝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随郑成功军队赴台,现供奉于台南县学甲慈济宫内; 三大帝供奉于厦门同安青礁慈济宫内; 宫内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题写的“慈济祖宫”横匾,还保存着拜坛石、国母狮及龙泉井等文物古迹。国母狮,是明成祖时吴氏子弟用吴夲传下的秘方治好了皇后的乳疾,皇帝追赐给吴夲的,石狮右掌还握着一个“夲”字印鉴。龙泉井,相传是吴夲生前为患者洗涤伤口的泉水,水质甘淳。建宫时垒石为井,久旱不涸。数百年来,无数信徒到此恭请“圣水”,祈求消灾灭病。来寻根谒祖的台湾同胞则称龙泉井为思源井、团圆井、平安井。 300多年前,许多白礁人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定居台湾。他们思念故土,在当地也建起类似的慈济宫,祀奉保生大帝,并把白礁慈济宫奉为“开基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在台南学甲镇慈济宫前,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活动,遥拜大陆故土。 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移居台湾的漳州人仿白礁慈济宫式样,先后在台湾建成200多座慈济宫,白礁宫遂成为祖宫。每年的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日前后,即三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台湾漳籍人都要遥拜大陆祖宫,或渡海到祖宫举行“上白礁”谒祖祭典,仪式隆重,场面壮观。
位于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61号,民间俗称“大道公庙”,香火鼎盛,每日迢迢来此上香祈求庇佑的信众与游客络绎不绝。传说乾隆七年,同安先民初至大龙峒开垦时,当地气候不稳,癔病四起,许多人因水土不服而身亡,于是有人回到故里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将他们昔日信仰的守护神保生大帝,乞灵分火至大龙峒奉祀。开始只是用草木架设简陋庙宇供奉。由于保生大帝时常显灵救济人民,因此当地居民为感念保生大帝的泽被,于乾隆二十年集资将其翻修为正式宫庙。 嘉庆十年(1805年),附近的士绅共同聚资兴建保安宫于现址,由于工程浩大,分成数期兴工,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正式完工。庙宇分前殿、正殿、后殿及东西护室,庄严巍蛾,终年香火绵延。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医神诞辰迎神赛会,同安人习惯从农历三月初五就行动。三月十五开始演戏,一直延续三月二十八,由各姓氏请戏班来演出酬神,献给保生大帝。其“放火狮”一俗成为最具特色的吸引游人的节目,全台仅此一处。另外,后殿正中祭祀着“五谷大帝”,即汉族最古老的农业之神“神农氏”。 台北大龙峒保安宫,最初只单祀道教神灵是保生大帝,后因民众信仰的需要,于是渐渐的加祀其他神灵,成为一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当然,而今的保安宫祭祀的主事神灵是保生大帝。保安宫、龙山寺与清水岩祖师庙(在台北县)并称为台北“三大庙门”。 台北保安宫占地三千多坪,主要建筑由前殿、正殿、后殿、东西护室、凌宵宝殿、大雄宝殿及粼圣苑等部分组成。在台北保安宫,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其精致的雕梁画栋、彩绘、泥塑等在建筑上颇有成就的装饰艺术。保安宫在建筑上成回字行,开间数及建筑皆因保生大帝在宋代被封为帝的缘故,所以其开间是数帝级,为十一开间。
清朝道光年间,闽南人到大田县桃源一带打工,种田、做生意,后来盖房建铺定居桃源,历经繁衍传承,逐渐兴旺起来。 清末在街道靠河边的地方建寺庙一座,因是永春、安溪人倡建,故各取一字定为春安庙,亦称闽南庙。桃源本地人称下府庙。 春安庙始建于清道光乙末年(183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春安庙原供观音、文昌、关帝、土地公、灵主公等。清末桃源一带赌花会盛行一时,每年二月,“众神佛下降”之吉日,大张旗鼓迎神拜佛,从外地请来保生大帝、张公圣君(俗称法主公)。会后保生大帝、张公圣君托梦给主事说我佛不回去,要镇住春安庙,所以保生大帝、张公圣君便成了春安庙的镇殿祖师。 据传张公圣君(法主公)原从事巫术,后拜吴夲为师,普济众生,被称为张真人。吴夲曾被皇上赐龙袍一件,后被张公借去不还,在吴夲二进皇宫时,皇后见他没披龙袍,问明原由后将自己的龙袍赐给吴夲。因此,在装塑时,保生大帝身穿的龙袍较小,须在前襟打结,而张公圣君穿的龙袍则较宽大。张公圣君为答谢吴夲的恩,凡他坐供的寺庙,正殿都让位给保生大帝。 春安庙的张公圣君是由漳平麦园南坑村虎符分香,保生大帝由南安分香,并可挂“威灵显赫”。现在庙中的张公圣君塑身,香炉和两对烛台、一把七星剑仍是清道光已末年保留下来的。
大卿宫位于龙浔镇丁墘村,始建于北宋末年。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德化县知县林及为该宫捐建石梁。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知县俞思冲为该宫题记。由此可见,大卿宫至少已有八百年以上历史,且很早就已影响遐迩,甚至官府也特加青睐。至今,该宫还保留有古代木刻漆金楹联及近代珍贵壁画等文物,是德化著名道教官观,被德化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宫“摆大龟”民俗,其由来说来话长。
大卿宫供奉有保生大帝吴本。保生大帝以慈济苍生、救苦救难义举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香火播薪海峡两岸乃至东南亚等处。其中厦门市杏林海沧青蘸官、龙海市青蘸宫供奉保生大帝,在旅外华侨中影响颇为广泛,乃省级文保单位。保生大帝吴本生前是类似“尝百草、悬壶济世”的神农氏一般的历史人物,因生前为民做了许多好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缅怀,奉为神明崇敬。但是,“摆大龟”敬奉却是大卿宫独有的,仪式之隆重,影响之广泛,历史之悠久,在闽南地区是独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即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用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蒸熟做模拟海龟,栩栩如生。每头寿龟有“八仙桌”面大,多至上十头寿龟,供奉神案前,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蔚为壮观。这种奇异民俗已沿袭几百年之久。
宋绍兴间建。神吴夲,宋时同安人,业医活人,景佑年间(1034--1037年)化,乡人肖像祀之。明永乐(1403--1424年)时,进封保生大帝。花侨真人庙即花桥慈济宫,民间简称“花桥宫”,址在今泉州市区中山南路西畔花桥亭。相传宋传宗明道二年(1033年),泉州流行瘟疫,死者相继,吴夲急率弟子,前来救治,活人无数。吴夲逝世后,人们感念他的功德,特地在他当年悬壶驻足之处---花桥亭的一所客栈,立庙崇奉,成为闽南地区兴建于绍兴年间的崇奉吴真人的三大名庙之一。吴真人为民间对吴夲的尊称,泉州人又尊称为“花桥公”。现存的花桥宫为单间悬山式木构斗拱举架,外门作牌楼式的砖石建筑,宫门上高悬着明末大书法家张瑞图(明代泉州府晋江县人)书写的“真人所居”匾额。据说原有神座除尊奉吴真人外,还附祀有相传是弃官从吴夲学道行医的江仙官和张圣者。花桥宫之左有“仙姑亭”,传系奉祀吴真人门徒鄞仙姑,但早已仅留房屋,除有独立门面外,内里已与花桥宫连城整体。据老人相传,花桥宫(花桥真人庙)建立后,就有善信者前来献药,交庙祝赠与需药的患者,或捐钱托庙祝购药送人,而很多患者或家属也闻风前来取讨。这样,赠药捐资与讨药治病,便成为花桥宫吴真人信仰活动的一大特色。但由于长期处于自发阶段,而前来赠药捐资与讨药治病的人越来越多,庙祝们感到头绪纷繁,应付不了。因此,花桥宫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创立泉郡施药局,两年后改称泉州府施药局,统一办理有关事务,并任用常住人员,担任各项具体工作,从而使花桥宫的慈善事业开始进入有组织的阶段。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泉州连年鼠疫流行,施药任务繁重,由泉州著名绅士黄搏扶、黄懋烈、吴桂生、陈仲瑾、曾振仲、杨家栋等人发起,筹建花桥善举公所,地址设在花桥宫内,扩大董事名额,把各种慈善事业划入这一机构统一管理。泉州府施药局即改名为花桥施药饲,为善举公所辖下的最大事业单位。花桥善举公所自创立至1949年解放前夕,主要从事下列善举:(1)施药。由花桥施药饲具体负责实施,药品来源主要靠归桥、侨属和本地绅士捐献、赞助,另于宫后旷地种植中草药,依照验方自制万药。(2)施诊。善举公所本无放诊,1930年晋江县中医公会成立,乃协助其兼办施诊,其后本市不少医德好、医术高的名老医师都曾来义诊。(3)施棺。即对贫困的死者施给棺木埋葬,有时连死者殓衣、做墓壳灰、抬棺夫工钱等,也一并施给。(4)度岁。即于除夕施给贫困民户粮米或银钱,以帮助他们过年。(5)平粜。花桥善举公所于1938年7月成立城厢平粜会,由华侨提供资金,自外地产粮区购粮来泉平粜,按粮数计口均摊供应,以缓解抗日战争时期泉州严重缺粮问题。(6)还有养生嗣(抚养孤儿)、敬节(按月施赠贞节寡妇)、烧字纸(雇人拣拾字纸,投入亭焚烧)等善举。1978年,为泉郡施药局创建100周年,爱国赠药处改名花桥赠药处,据1981年统计,共施赠中、西药达28033人次。1985年3月,花桥义诊所正式挂牌,使已中断多年的义诊得到恢复,并于1992年与花桥赠药处合称泉州花桥赠药义诊所义诊对象规定为没有享受公费医疗的群众,但由于医师医术高、医德好,且就诊手续简单、交通方便,故不少享有公费医疗的干部、职工也慕名前来求诊,医师均一律接诊。自恢复义诊以来,每年就诊者约7000人次。
学甲慈济宫草建于明永历15年(1661年),是台湾保生大帝的开基祖庙,庙内保存800馀年历史的开基神像、己失传的叶王交趾陶、何金龙剪黏艺术及众多珍贵的古文物,名列国家三级古迹;庙旁的慈济文化大楼内,长期展出叶王交趾陶、县境内珍贵史料、寺庙文物及先民器物等,深具历史与文化价值。 慈济宫占地千馀坪,庙体规模并不大,但庙前广场广达650坪,两侧竖立著一对雄冠全台的大旗竿,地下深9尺、地上高达63尺,为慈济宫救人济世的精神象征。保生有帝信仰于明郑时期随著泉州同安移民渡海登台,如今正殿内王祀的保生大帝神像,便是当年从福建省同安县白礁慈济宫分香而来,为宋代雕制的开基古祖庙神像,历史价值非凡。......


楼主 福德村小茶生  发布于 2014-06-26 15:31:00 +0800 CST  

楼主:福德村小茶生

字数:4760

发表时间:2014-06-26 23: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18 19:05:14 +0800 CST

评论数:3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