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實測和其他定強方法

個案分析9:颱風布拉萬 (08/26 12Z)

實測資料:
最高持續風速 - 沖永良部(海拔36.8m)於1451Z測得30.5m/s,換算作一分鐘持續的海平面風速為30.8m/s,風速曲線可參考附圖1
海平面氣壓 - 名護於1218Z測得934.3hPa

附圖2:
沖永良部測站附近的環境,可見東南面並沒有高山,亦沒有明顯的建築物。

附圖3:
布拉萬的1公里高度雷達風場,最大風速約為45m/s,換算作海平面風速為35.3m/s。

附圖4:
分析時間的KZC分析。烈風圈大小是基於本人對ASCAT掃描的主觀分析,緯度及移速數據取自JMA最佳路徑,最外圍閉合圈氣壓則是基於JMA的地面天氣圖。由於2012年JTWC最佳路徑的風圈數據並沒有經過品質驗證,因此其數據不予採用。

由雷達風場可見,布拉萬的最大風速集中在內眼牆北側,可見沖永良部或未受最大風速影響,實測數據的參考價值不大。然而,雷達風場亦可見布拉萬具多重眼牆結構,導致核心區域的風速較不理想。

KZC分析與雷達測風差距接近40節,兩者平均則為89節。考慮到KZC一般高估具多重眼牆結構的熱帶氣旋,因此最終定強為80-85節,但不確定性較高。

楼主 _新细明体_  发布于 2019-03-07 23:58:00 +0800 CST  
本帖介紹了不同定強方法,那各項方法實際上有多少權重呢?以下是本人的想法。
1. 飛機實測:最接近真相(ground truth)的方法
2. 直接地面實測:亦分為風速及氣壓實測;在檢驗風速數據的可靠性時,應配以雷達測風及KZC分析作參考
3. 間接地面實測:亦分為以DR法及Holland公式推估中心氣壓;就前者而言,可配合雷達測風及KZC分析進行較為準確的定強;後者的話,不確定性相應較大
如果沒有實測數據的話,則依次參考以下三項方法:
4. ASCAT及SMAP
5. AMSU、ATMS、SSMIS及SATCON
6. 德法分析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德法分析應該被視為最初判斷(first guess),若有其他更可靠的數據,定強偏離德法分析並無不可


楼主 _新细明体_  发布于 2019-03-08 00:56:00 +0800 CST  
本帖基本上覆蓋了目前大部分的定強方法,但要注意一點:數據雖是客觀,但數據的解讀是主觀的。

不少情況下,各項數據分析的差異會較為明顯,這個時候個人判斷就相當重要。我們認為你的分析結果不是最重要的,但在得出結論之前,應該先仔細了解不同定強方法的特性,認真判斷數據是否可靠。

這也是本人寫這個帖子的主因。斷斷續續更新了兩個月,現在大致到尾聲了,當然大家有其他疑問亦歡迎提出,本人有空的話會儘量解答。

楼主 _新细明体_  发布于 2019-03-08 01:00:00 +0800 CST  

楼主:_新细明体_

字数:8974

发表时间:2019-01-08 12: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01 18:38:16 +0800 CST

评论数:16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