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买卖。只是把我自己收藏的发出来。大家可以看看。顺便自己也

燕氏方足布
战国中晚期燕国所铸,两足成方型,档平,文字、形制与中原方足布有别,常见“左”、“右”等背文,种类也少于中原方足布。已发现的面文有“安阳(陶阳)”、“坪阴”、“襄坪”、“益昌”、“封化”、“右明新冶”、“宜平”等7种。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01:00 +0800 CST  
方足布——安阳(本枚为赵国安阳)
安阳 古邑名(非今日之安阳)
1.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临城县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
2. 战国赵地。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三年(前296),“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即此。西汉置东安阳县。
3. 邑名。本战国魏宁新中,秦改名。在今河南安阳市南。《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年(前257),“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后改为县。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04:00 +0800 CST  
方足布--平阳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06:00 +0800 CST  
王莽货布
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时铸,与货泉并行,一布当货泉二十五,亦当暂行留用的大泉五十钱二十五枚。货布制作较“十布”厚实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竖线止于穿下,“货布”二字作垂针篆列于两侧,书体潇洒俊逸。通长5.6厘米左右,平均重约16.5克。货布自天风元年至新莽灭亡(公元23年)铸行十年之久,与“大泉五十”、 “货泉”合为王莽三大“长命钱”,故传世较丰。世传合背货币,有泉家疑为赝品。
历史影响
许多家银行、金融机构都用“货布”的图案作为行业的标记,在我国人民币水印底纹中也能看到此种币的造型。因此,人们都将“货布”称为中国钱币的形象大使。
追溯货布的历史,货布的造型与古代最普通的生产工具锄、铲相似,在古币中有尖足布、平足布、空首布、桥足布等等。到了明代,在“博古图”中将货布这枚钱,列为象征财运的吉祥钱。
形制
货布的造型古朴,书法独特。被称为悬针体的篆书“货布”二字充满币面,在长达30毫米的笔划中,笔线仅宽0.36毫米。可以说,币面上的“货布”二字,准确地把汉代时的物质生产与商品交换,高度地概括了。在汉代王莽时期,其统治时间虽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统治者却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把当时的造币工艺推向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从铜的冶炼到制模,都有不少的发明创造,也使今天王莽钱的收藏价值不断上涨。像金错刀、契刀、壮布、幼布、空首布、第布等,是万元或几千元一枚都难以求得的。
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常常用货布作为祝寿时的挂杖钱,或结婚大礼上的撒帐钱,或出嫁用的压箱钱,一些文人用它来作记扇坠,一些老人爱将它挂在烟荷包上。还有的一些地区的民俗是,在建房、建墓时,选上几枚货布埋在地下,祈祷能为后人带来好运。
系列
王莽在位十三年,共进行了四次币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先后有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六泉为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为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以及货泉、布泉、货布共二十一品。一朝铸行的货币种类如此之多,为历代仅有。在新莽货币中除小泉直一、货泉、布泉、大泉五十、货布、大布黄千较多外,其余诸品都很少见,尤以中泉三十、壮泉四十更为稀少。要集全以上“二刀”、“六泉”、“十布”者,那可谓真正的藏泉大家也。
悬针篆
所谓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也叫垂针篆。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08:00 +0800 CST  
大泉当千
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三国吴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238—246年)所铸大钱。
三国吴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238—246年)所铸大钱。径3.6厘米,重14.5克,后铸轻小者径2.5厘米,重3.5克左右。篆书“大泉当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钱一千,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
《通志·食货·注》载:赤乌元年(238年)春,铸一当千大钱,径一寸四分,重十六铢。故吕蒙定荆州,孙权赐钱一亿,钱既太贵,但有空名,人间患之,后权令曰:“往日铸大钱,云以广货,故听之,今闻人意不以为便,其省之。铸为器物,官勿复出也,私家有者,并以输藏,平畀其直,勿有所枉。”这些记载说明三国吴政权对货币的重视,并利用货币的职能,以利于巩固政权,发展商品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并从实践效果中择善而从之,急令“官勿复出”此钱,并作价收回所铸大钱。因有利可图,致使此钱仍有部分流入社会用行,这是此种钱币入其它三国铸币的主要因素。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12:00 +0800 CST  
大泉五百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造,面文“大泉五百”,旋读,面背均有内外阔。有合背钱,且形制大小不一,面文书体有别于新莽大泉,泉字中竖不断,一般直径为2.9厘米,大者重为12克,越后铸造分量越轻。另铸有“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孙权称帝后,吴国于公元236年春铸造了“大泉五百”,重十二铢,与当时的五百个五铢钱等值,该钱币比王莽的“大泉五十”又大幅度减重。随后吴国又相继铸造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钱币面额越铸越大,物价则越贵,人民深受其害,纷纷起来反对和抵制使用大钱。孙吴不得不于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回收大钱。实际上,这种“大泉五百”钱只流通了10年,就“香消玉殒”了。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13:00 +0800 CST  
汉兴钱
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来历
据崔鸿《十六国春秋.蜀录.李寿》载,李寿于成都南郊称帝并首铸“汉兴”年号钱。此钱径约1.67厘米至1.7厘米,重0.7克至1.1克,钱文隶书,或在穿上下,或在穿右左,两字皆顺读,近于其他蜀地铸钱形制,另有钱背刻有阴文者。1976年湖北长阳东晋窖藏古钱中曾发现一枚背穿下有“王”字的汉兴钱。汉兴钱主要见于四川,其他地区不多见。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几个最重要的民族混战时期。氐族李寿入主巴蜀于成都称王,为便于辖区货币流通管理,废除旧钱制,又统一货币与纪年同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稳固新政,汉兴钱见证了当时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历史。
出土时间及介绍
1985年11月上旬,成都市电视台和计生委在人民公园后面的小南街转角处修建宿舍时发现一些文物,该工地西侧为近年发掘的方池街古代遗址。成都市博物馆随即作抢救性发掘,从11月5日至次年元月4日。遗址内出土一批历代钱币,其中有11枚直书汉兴钱和与此相关的减重直百我较有价值。
形成编辑
汉兴钱为两晋十六国成汉政权所铸。西晋末东晋初年,成汉政权建立。301年李特占四川广汉,304年其子李雄打下成都,于306年称帝,国号大成。316年西晋亡后,大成国改称为汉,史称成汉。其后李寿于汉兴年(338-342)铸汉兴钱。此钱薄小,重约1克;按钱文排列可分为直书汉兴与横收汉兴两种;为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考察
三国末年蜀国,约在建兴十三年(235),因诸葛亮对外战争不断,经济衰退,直百五铢减至3克以下,因此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铸行2克重的直百钱。此后有十四年没有战事,直百钱的重量得以维持。到延熙十二年(249)以后,因姜维屡次出战,开支加增,该钱开始减重。当时蜀汉仅以一州之力与魏吴十二州抗衡,自然力不从心。除了诸葛亮治蜀有方,也不得不靠货币贬值来维持,使得蜀中“虚用其众,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①。蜀汉经济遭重创,已无法加增租税,只能进一步将货币贬值,直百钱重量从2克相继减为1.4克、1克、0.6克,直至0.4克②。
在蜀汉亡后27年,李特自北方入马蜀,为争霸蜀中连年与晋室争战,经济衰弱无异于蜀汉末年;又据《晋书?载记第二十一李寿》,李寿夺位后不久,便施暴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同时“修宫室,引水入城,务于奢侈,又广太学,起讌殿,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思乱者十室而九矣。”类似的经济政治状况使李寿只能采取蜀汉末年铸小型钱的办法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因此笔者认为,李寿所铸1克重的小型汉兴钱,承袭了蜀汉末年减重直百钱的衣钵。
不但如上所说,汉兴钱的形制与减重直百钱也有承袭关系。对照小南街出土的汉兴与直百钱,除了钱语言书体不同外,钱的重量和钱径基本相同,也同为广穿,并均有内外郭,两者的钱形特征基本相同:直百钱径13-19、穿广6-8.5、外郭厚0.8-1.2毫米,重0.5-1.8克;汉兴钱径17、穿广6-7、外郭厚0.8-1毫米,重0.8-1.3克。钱文书体,直百钱为小篆,汉兴钱为横书隶楷,但也不乏相同点,钱文均纤细秀美。此外,两者的面北郭均细且浅,钱型均小,都重1克左右。
汉兴钱的意义
汉兴钱是中国最早的年号钱,开创年号钱之先河,是中国古代钱币从重量记名到年号词句的转折点。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18:00 +0800 CST  
南齐五铢
又名永明五铢,铸造于南北朝时期南齐武帝永明八年,文风粗犷,字较细.南齐五铢,南北朝时期南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始铸。钱文和形制仿汉五铢,文字和钱郭略不同,又称永明五铢,仅为四川一带所铸造,多出土于四川绵阳。
这里说下,好多永明五铢都给当做东汉郡国五铢了。。。唉。。。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22:00 +0800 CST  
五行大布
“五行大布”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造,初以一当(布泉)十,与布泉、五铢并行。面文“五行大布”玉箸篆,钱文及制作均极为精美,币质为青铜。

北周铸“五行大布”钱,与当时的文化、经济、政治斗争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佛教势力控制的和尚有三百万之多,这使的国家的土地和户口受到威胁,赋税得不到保证。加上当时的战事、蝗灾、旱灾等因素,最后罢佛、道两教势力,但对道教不敌视,意味深长地铸了“五行大布”钱。

“五行大布”有大、中、小型三种。初期大样钱径27mm左右,后期减重铸造的小样直径只有21mm左右。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25:00 +0800 CST  
建中通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中原地区极少发现,在新疆库车一带却屡有出土,钱体薄小,文字晦漫,铸工草率。“建中通宝”四字隶书旋读。版式有大小两式。如今存世量不多,好品难求。
关于建中通宝钱
张台记叙的比较详细:“张台曰:按此钱未施用,今民间往往有之,轻小于开元钱,径一分,重二铢以下,文曰建中通宝,文字漫暗,铜色纯赤,肉好薄小,殊乖白铜大钱之义”。应该说张台对钱币本身的描述是准确的,但是因为找不到史料依据,把它系于白铜大钱就错了,这一错误也正说明唐末五代时期人们也并不清楚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钱币的来历。自宋代以后,人们为了对其有准确的认识,试图发掘新的史料,于是洪遵就把这两种钱币与大历四年正月第五琦在绛州、建中元年九月韩洄在商州铸钱的事联系起来了,认为“岂非当时铸此耶”,后世学者多据此认为当时铸造的就是大历元宝、建中通宝。
这种推测缺乏根据,首先因为新、旧《唐书·食货志》都没有明确说明第五琦和韩洄铸的是什么钱;建中元年所设铸钱炉比大历四年设炉多一倍,但出土发现的建中通宝却比大历元宝更为稀少;不同时间、不同地区铸造的这两种不同的钱币,每次又都相互伴随,同时出土。
另外,更难以解释的是这两种钱币到目前为止在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商州(今陕西省商县)等中原地区的唐宋窖藏中还从未见有发现,而已知的出土发现却几乎全部都集中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以库车为中心的地区。
虽也有人因此推测它们可能是在新疆地区铸造的,但又提不出充分依据。彭信威先生则认为更可能是私铸,但又说“论理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牟利者只有销钱为器,岂肯溶器铸钱?……唐钱的钱文应当直读,乾封时一度违制,改为环读,旋经更正,论理不应再犯。大历钱(建中钱)却是环读,似乎不是官铸。然而私铸的人多是仿铸旧钱,不应当创铸一种新钱,所以这是一个还有待解决的问题”。遂使这两种钱币的来源成为钱币学、货币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解之谜。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28:00 +0800 CST  
至此,我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终于配对了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28:00 +0800 CST  
突骑施钱
突骑施的最大贡献除了作为唐朝的屏障之外,还有其独特的货币。
突骑施汗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又处于丝绸之路的中段,因此,作为经济交流中介手段的钱币,对其有着很大的重要性。突骑施汗有自己制造的铜钱。虽然突骑施汗国地处西域的西部,自古流行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的打压式圆饼无孔钱币,突骑施铜钱却与之完全不同。因为突骑施汗国自始至终是唐朝的属国,突骑施钱完全依照唐式的标准币——开元通宝,采用浇铸方法制造圆形方孔钱。早期制作的突骑施钱,甚至大小和重量也与开元通宝相同;晚期因社会混乱和经济衰退,才有轻小的异版钱出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突骑施汗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最早制造钱币的地方政权。最早发现和收藏突骑施钱的是沙皇俄国和苏联的考古工作者和钱币学家,这些铜钱大多出土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玛克一带,而且数量较多。这与历史事实完全相符,因为该地是突骑施汗国牙帐(相当于定居民族国家的首都)所在,是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在我国境内,外国探险家斯坦因曾经收集到突骑施钱数枚。
最早发现突骑施钱的中国学者则是著名的考古学家黄文弼,1928年,他在新疆库车收集到一枚突骑施钱,其图版和研究文字皆收集在他的著作《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考古工作者也曾收集和发现过此币,具体数字不详。近二十年来,突骑施钱不断涌现,乌鲁木齐市古董市场的突骑施钱真品应不少于20枚。
正版突骑施大钱,青铜质,圆形方孔,外缘内孔皆有廓。钱径24mm,穿宽7mm,重5.5克左右,正面为一圈粟特字母的突厥文,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图案。发现的突骑施钱以此类大钱较多。异版突骑施中钱,青铜质,圆形方孔,外缘内孔有不很整齐的廓。钱径26mm,穿宽5mm,厚约2mm,重4.6克(含锈)。我一次即购得2枚。另在市场见过两三枚,据售钱者说发现于新疆吉木萨尔县的北庭古城。总的来说,此类钱币出土最少。
异版突骑施小钱,青铜质,钱径17—20mm,穿宽6—7mm,厚1—1.2mm,重2.2—2.6克。外缘和内穿的轮廓线较细,正面除一圈粟特字母的突厥文外,往往还夹有“Ψ”形的部落印记,背面平素无纹。此类铜币主要发现于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玛克,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市的 怛逻斯古城遗址也有出土,我国新疆殊为少见。
关于突骑施钱文的释读不相统一,德国学者F.W.缪勒将钱文释读为“突骑施可汗匐莫贺”,俄国学者W.W.拉德洛夫将钱文识读为 “突骑施一文。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1:31:00 +0800 CST  
天福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五代十国后晋石敬瑭天福年间铸造。当时所铸造既有官铸也有私铸。官铸精美,私铸粗劣。天福元宝存世不多,官铸更稀少。
流通古币中使用带“福”字的货币,所知最早的是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铸造的“天福元宝”铜钱,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1] 。这一铜钱的铸造,还有一段历史原由:五代十国后唐末年,天平节度使石敬瑭投靠契丹,献中原16州,拜小他12岁的契丹王为义父,娶契丹贵族女为妻。契丹帮他夺得后唐江山,做了儿皇帝,立国为晋(史称后晋),称“高祖”。他认为自己得天下是上天赐福,于是取国号为“天福”,下旨铸造“天福元宝”铜钱。
“天福元宝”,后晋时所铸。史载“天福三年(公元939年),诏许天下民人自铸,文曰“天福元宝” [2] 。今天所见的天福元宝,版式参差不一,轻重不一,有直径2.5-2.1厘米的,也有直径2.1厘米以下的,钱文隶书,旋读,书法平平。大钱应是官制的,铸工尚可,小型的可能是民间自铸的,铜质较差,文字粗糙,因为当时的铜价较高,铸钱无利可图,而且铜材不易得,民间往往把古钱销毁,改铸铜器,哪里会多铸铜钱呢?所以天福钱颇稀少难得。当时各处藩镇割据,不理会中央政府,只是逢年过节,才向皇帝进贡,以表示君臣关系未断。
历史来历
该钱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之际,石敬瑭曾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遂成为李嗣源的心腹。后唐同光四年(926),庄宗李存勖被叛军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当时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均拥兵自重。不久,李从珂杀后唐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即后唐末帝。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其让位于许王李从益(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将兵三万围攻太原。
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进行策反活动,一面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并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张敬达。后唐清泰三年(936)十一月,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省太原市东南)。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天福二年(937年),后晋迁都汴梁。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2:11:00 +0800 CST  
唐国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钱面文有真书、篆书、隶书等体。其中有真、篆体配对铸造的唐国通宝,是中国最早的对钱。钱背多光素无文,也有背面铸有星纹的。 唐国通宝尚有隶书体的小铁钱传世。 “唐国通宝” 为国号钱。
李璟继承了他父亲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于治理。当时南唐需要一个富有阅历、能审势度势、具有军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
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元宗李璟铸,以一当开元 钱二。传世的唐国通宝钱文直读,有篆、真、隶三书体。篆书钱直径2.5厘米,重4.2 克。真书钱2.5厘米,重3.6克,与篆书钱可配成对钱。
相关历史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李璟继承了他父亲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于治理。当时南唐需要一个富
唐国通宝有阅历、能审势度势、具有军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他发动了对闽国的战争,还讨伐过湖南的楚国。都因措施不当,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劳民伤财,国力也渐渐衰弱。而这时北方的后周在柴荣的领导下渐渐强大起来,南唐经过与后周的较量,屡战屡败,不得不放弃长江以北的土地,割地赔款,向后周屈服,还废了帝号。唐国通宝是在战争需要经费、战败需要赔款的背景下铸造的。“唐国通宝”版本极多,仅钱文书体就有篆、真、隶三种,篆书以初铸时的当二钱制作最为精美,但所见不多。其中以大字、细缘小平钱最少见。篆书“国”字呈方形的称为“方国”,有一种方国的“唐”字篆法独特,笔法秀丽,与普通品迥异,是“唐国通宝”钱中的佼佼者,也不多见。这几种“唐国通宝”篆书钱,应仔细辨认,否则,很可能把它们当成普通品,而不觉其珍稀。
“唐国通宝”钱是在南唐战败改为后周显得年号之后铸的,可钱文仍称“唐国”,从中可见李璟此时的心境,可能是处于“既内心纷扰,又心犹未甘”的状态。而像《虞美人》等那些著名的颓废、伤感的词句,就是南唐君臣们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唐国通宝由来
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大唐帝国被朱温所灭,至宋初建隆以前(907年
唐国通宝至959年),中国分裂为五代十国,延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偏安于富庶江南的南唐,没有遭到五代的兵祸,他们的统治阶层和宫廷贵族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
相比之下,当时后周的世宗柴荣(又名郭荣)倒是一位文治武动,雄才大略,为后世所称颂的帝王。他看到其他统治者奢侈豪华、残虐百姓,结果招致灭亡,因此下令提倡节俭,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2:14:00 +0800 CST  
大唐通宝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钱币。南唐元宗李璟所铸。《十国春秋》“元宗又铸大唐通宝,与唐国通宝通用”。数年之后,盗铸蜂起、渐次轻小。钱文隶书对读,有光背及背上仰月纹者。以大、小区为二种。
有文献载,大唐通宝亦铸于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 [1] 钱文隶书,直读,铸工稍 粗,大小不一,光背。一般径约2.4厘米,重约3克。公元937年,徐知诰废吴,自称唐室后裔,改姓名为李昪,建国号唐,史称南唐,都金陵(今南京)。其子李璟即位后,于显德六年铸国号钱隶书“大唐通宝”钱。其后铸“开元通宝”。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2:15:00 +0800 CST  
闽铸“开元通宝”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纷纷扩充军队和地盘,从朱温废唐自立,建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中国历史进入最为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闽国的开创者叫王审知,字信通,唐朝末年跟随他兄长王潮率军从河南进入闽地,乾宁五年(898年)。王潮去世后,王审知继任武威军节度使,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开平三年(909年),后梁太祖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为应付财政和军事上的需要,王审知决定自行铸钱,钱文仍沿用唐代“开元通宝”名称,由于福建境内铜材资源匮乏,最先铸造铅钱,以后才又铸造过铜钱和铁钱。
王审知在冶理闽国的29年中,福建耕地面积大增,他曾拨出大笔库银支持农民造田,为福建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笃信佛教,广建寺庙,耗资过大,造成财政赤字,通货膨胀。
据《十国纪年·闽史》载:“王审知为国王,梁贞明元年(915年)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二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王审知贞明二年所铸铅钱,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铸造的流通货币。
以前曾认为南汉刘龚乾亨元年(917年)所铸的“乾亨重宝”是最早铸造使用的流通铅钱,王审知铸造的铅开元钱比其还早一年,可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官铸流通铝钱。王审知死后,继任的王氏子孙仍继续铸造使用铅质开元钱。史料只记载铸铅钱,而没有提到书体和钱形大小,更没有提到钱背文字和星月纹饰。据《续文献通考·祥异考》载,早在南宋时期福建仙游县南桥溪中就出土过背“福”、背“闽”开元铅钱,从1957年以来,已经先后在福建的福州,晋江,福安,长乐,南平,沙县,南安,安溪等市、县出土了闽开元小平铅钱。 1987年3月初,长乐县城关福州火电厂基建工地出土数百枚小平铅钱,经考证系闽王延政在位时所铸。
1995年3月,沙县镇头村,偶然发现出土了一个五代龙凤纹青陶罐,内装闽开元通宝小平铅钱重约百余斤,这是沙县首次出土的五代闽国铅钱。
1996年8月,闽北建瓯市房道乡一户农民建房挖地基时,获得一小瓷罐,内贮开元通宝小平铅钱300余枚,剔除残缺者,已清理出背“福”者200余枚,背“闽”者38枚,背“殷”者7枚,背“建”者2枚,都有流通痕迹。
这些不断出土的旧钱,每一枚都有着掩藏了一千多年的故事,今天它们注定将开始流传新的故事。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2:17:00 +0800 CST  
皇建元宝
古西夏国钱币。西夏襄宗皇建年间铸造,楷书旋读 。属于较珍惜的品种。
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西夏襄宗皇帝李安全,皇建年间(公元1210-1211)铸造。铸量较前期钱稍多,但小字大样者少见。今存世皆已不多。
币质:青铜
特征:小平,钱文楷书旋读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2:19:00 +0800 CST  
光定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西夏神宗李遵顼,光定年间(公元1212-1223)铸造,钱文一般为楷书。另有篆书钱孤品,珍罕无定价。该钱普通品今已比较少见。是品篆书体 光定元宝小平钱,1984年出土于银夏贺兰山一代,钱径24.3毫米,厚1.5毫米,纯正的西北坑口,请大家欣赏。
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西夏神宗李遵顼,光定年间(公元1212-1223)铸造,钱文一般为楷书。另有篆书钱孤品,珍罕无定价。该钱普通品今已比较少见。是品篆书体 光定元宝小平钱,1984年出土于银夏贺兰山一代,钱径24.3毫米,厚1.5毫米,纯正的西北坑口,请大家欣赏。
相关介绍
传世原见楷书钱,数量颇丰,“光定元宝”四字俊逸潇洒,微含行书气韵。铜赤而纯,制艺精湛,边廓峻深优美,颇可与平钱佼佼者大定通宝媲美。径2.4厘米,重3.6克左右。历代泉谱唯此楷书钱一种,1984年宁夏银川出土一枚篆书光定元宝,实属钱币史上之最新发现。此钱形制、大小与楷书钱相类,然面文为优美娴熟之玉筋篆,仅“宝”字已作隶化、楷二体完全匹配,当可视为对钱,与乾祐元宝对钱相为呼应。光定元宝精美对钱之出观,既标志西夏铸钱工艺已达顶峰,同时亦宣告夏之消亡,遂成西夏最末一代钱币。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2:21:00 +0800 CST  
至正通宝
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品类繁多,但规律划一,钱文端庄秀丽的汉字楷书,背穿上记年或记数用蒙文,以背穿下有无汉字记数可将至正钱分为三大类,地支记年钱,穿下无汉字,穿上蒙文为寅、卯、已,午五个地支记处字。
相关介绍
内外都有郭,外郭宽平,内郭略细,“至正通宝”四汉文为直读,笔划粗壮厚实。所记为至正十至十四年。
每一记年均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俗称五年三等十五品。小平于折五径2.5--4厘米,重3.6--21克。至正通宝至正通宝种类较多,面文“至正”的钱币,有部分背穿上分别铸有寅、卯、辰、巳、午五种八思巴文地支纪年;有的背穿上、下分别为八思巴文和汉文纪值数字。此十五品为元钱中最佳美者,另有蒙文穿上记值为折三,折五,折十,三种。并且部分钱币背面铸有八思巴文。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在元代以纸钞作为主要货币,铸币不多。并且除八思巴文货币外,其它汉文铸币量有限。有些年号仅有寺观钱传世,这种寺观小钱当时不作货币流通,只作信徒对寺观的香火钱,故亦称“供养钱”。元钱铜色以深红及浅红者居多,供养钱也有偏黄色的。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2:23:00 +0800 CST  
好了!!!!最后一个小珍开始啦!!!!!!!!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2:23:00 +0800 CST  

楼主:唐宋封建

字数:101768

发表时间:2019-11-12 18: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1 09:57:21 +0800 CST

评论数:37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