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买卖。只是把我自己收藏的发出来。大家可以看看。顺便自己也

关于这个帖子,有点自己想说的。
哈哈,首先我是个玩币一年的小D丝,我呢,没有到玩版的深度,也没有到可以出手即大珍的大神,而且我还是个盒子怪。
我的币,大家也都看到了,都是些常见品种,按照华谱分级,我最高的也就7级了。
然后呢,还有些所谓的大珍,也基本都是标本(例如隆庆,应该可以挑战全网最次了。)
但是呢,我爱币,也爱历史。以前总感觉呢,历史虚无缥缈,捉摸不透。可是现在呢,看着收藏册里那一枚枚的铜币,就感觉中华上下五千年,尽在其中。

有些吧友也都说,与其这么杂,什么都玩不精,还不如玩一个品种玩精玩透。
但是呢。。。哈哈哈。。。我觉得,上下五千年,我要即要体会战国征伐,也要体会大唐的雍容,大宋的富庶,大元的辽阔,大明的铁血,大清的由盛而衰。
但是,我也是个小工薪。所以,我也只量力而行,我们玩币,才能快乐,被币玩了,那还玩个屁。
最后呢,还是那句话,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学习。爱泉爱吧爱你们。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26 21:47:00 +0800 CST  
预告!!!预告!!!明天民国系列开始了!!!
预告!!!预告!!!明天民国系列开始了!!!
预告!!!预告!!!明天民国系列开始了!!!
预告!!!预告!!!明天民国系列开始了!!!
预告!!!预告!!!明天民国系列开始了!!!
预告!!!预告!!!明天民国系列开始了!!!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28 17:01:00 +0800 CST  
民国通宝
是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钱币之一。民国时期仅云南等省铸造过民国通宝,成为通宝币制的余响。民国通宝方孔钱为黄铜材质,铸于民国初年(1912年—1916年)的云南、福建、天津、甘肃等部分地区,有小平和当十两种。民国通宝小平钱径约1.8cm、当十钱径约2.7-2.8cm、钱文楷书对读;当十钱背“当十”二字直读。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小平钱背有“东川”二字,俗称“猫尿钱”。天津铸造者背有“一文”字样横列。“民国通宝”是中国流通货币中最后的方孔圆钱。
流传历史
民国四年(1915年),全国只有云南宝东局铸过(宝东局就在本地县城---云南会泽县(民国时期称东川府)),在当时民国通宝当十钱为辅币,铸量少,加上民国时期纸币泛滥,所以几乎未流通出去,又由于文革时期当地老百姓也不敢保存这些东西,有一点也从家外面乱丢,所以现在传世的很少。
文物研究
民国{重}通宝,中国方孔钱的收官之作,所铸体式无多。见过一些,也划拉些材料做了些研究。这里着重说一下通宝当十钱,版式有二:1、国字从民者,既国字的写法是口中一个“民”字,且民字的写法是最后一笔“直达天庭”,穿过第一、二笔与“口”字第二笔相接,寓意“国民出头”。此版存世极罕,我也仅在一泉家手上见过一次。2、既1、2楼这版,分大、小字,如一手所书,但也有区别,主要在“民”字的写法上。此版钱都是竖笔肥而横笔瘦,民字第一笔与第三笔、国字第一笔与第二笔起笔处不相连接,寓意“国民开口”,有了说话的权力。“民”字的第四笔约略呈20°的夹角往右上斜,此笔有与第三笔相连者,笔道细而右端不往上挑,且右端超出第一笔拐折较少。还有一种此笔与第三笔不相连者,笔道右端往上挑,且右端超出第一笔拐折较多。另外还见过或“国”字、或“民”字略做封口状者,一般字口较浅,细审之下,疑为母钱磨损严重或操作不当所致。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4:29:00 +0800 CST  
双旗币
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
1911年12月29 日,经辛亥革命后,已光复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清朝灭亡,在中国持续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随之结束。民国成立时,由于币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铸大汉银币,福建改铸中华元宝外,主要的造币厂,大都仍沿用前清钢模铸造银币,以供流通需要。由于币制混乱,临时政府财政部长陈锦涛,于民国元年3月11日呈文大总统孙中山,鼓铸10万元纪念银币以为整顿。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在颁布的“临时大总统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随后武昌和南京两处造币厂率先铸行了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元辅币,以十文面值的为主,在全国大量发行以取代清朝铜元。这就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铜元的由来。 无庸置疑,这种铜元的币名很明确,就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根据钱币收藏界的一般共识,对一种钱币,应该把可以明确币名或显示钱币最主要特征的一面称为“面”,而把其相对的另一面称为“背”,据此我们应该把此币最能区别于前朝铜元,并具有鲜明的划时代革命和进步意义的有“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以下简称开国纪念币)字样的一面称为面,而把其对应记值的另一面称为背。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4:33:00 +0800 CST  
民国时期镍币
1914年2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发行1种5分镍币。民国24年时又发行了5分、10分、20分3种。当时,省内市场流通使用镍币较少,直到1936年时,中央银行才运来了第一批镍币1万元。因数量不多,不够分配。后运到的第二批镍币有5万元,币值有5分、10分、20分3种。其中,5分币有2万元,10分币和20分币各1.5万元。中央银行通知各银行、钱庄挂牌代换镍币。就在这年7月,中央银行转达了财政部的决定:在新辅币(镍币)未普及流通前,旧银角仍可按市价流通使用,如要求收兑银角的,应估定成色、规定兑换标准,委托中央、中国、交通三个银行及分支机构代兑。新辅币的使用规定,按十进制单位计算:法币1元可以兑5分镍币20枚、10分镍币10枚、20分镍币5枚。这些镍币的成色是镍18%,铜55%,锌27%。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4:35:00 +0800 CST  
四川铜币
民国时期,四川铜币种类之多、数量之巨,甲于全国。1937年成都造币厂历年铸造铜币数量的统计数据可谓震惊国人,最开始本以银币为主币、铜币为辅币,后来银币铸造渐少、铜币激增且面值变大,民国十二年以后尤甚。成都铸币厂历年所铸铜币种类及数目统计如下:当5文:556 121枚;当10文:749 516 903枚;当20文:178 826 526枚;当50文:373 646 326枚;当100文:404 295 260枚;当200文:746 923 353枚。这些还只是成都造币厂的数据,至于渝版、遂版、川北版、捶版等,还没有计入。 [2] 四川铜币本是辅助货币,用于零星交易,但当一百文、当二百文的铜币大行其道,已不适合于社会生活之情形,卖者无较低面值货币找回,乃给予其他货物,竟退回物物交换的时代。且“劣币驱逐良币”,当50文、20文、10文的铜币早已绝迹于川省,或者流出省外 [3] 。银价、物价飞涨,严重影响中下层人民生活,例如1934年宜宾市面银价涨至每元二十五六串 [4] 。停铸大面值四川铜币的声音一直都有,整理川省币制的文章也常见于报载。例如1915年《成都造币分厂详请停铸当五十铜币以防流弊》一文中直指“厂中铸本亏折太甚,又不得不多铸当五十铜元,以资接济,明知多铸铜元为饮鸩止渴之谋,而维持现状,实一时权宜之计” [5] 。1925年《四川铜币之整理问题》一文中作者提出铸造新铜币、销毁旧铜币、限制流通额、发行铜元票、监管铜元局五条建议 [3] 。1925年四川公民骆身斋等通电请求政府停铸大额铜币 [6] 。国民政府于1930年代后期开始整理四川金融秩序,推行法币,此举遭到地方利益集团的阻碍,他们囤积铜币致使市面铜币顿感缺乏、法币兑换价值忽告跌落,对此国民政府出台专门政策保护法币的推行。
规格形制
铜币成色,按照清朝及北京民国政府的规定,当5文、当10文、当20文的铜币,都是铜占95%,锡铅占5%。但是由于铜矿缺乏,军阀混战,遂致铜币质量越发糟糕 [2] 。清末四川铜币的三种铜币正面正中为“光绪元宝”4 字,上眉 为“四 川局官造 ”,下为币值字样,脊面均为龙纹 。光绪三十年改仿湖北式样,上眉改为“ 四 川省造”。光绪三十一年七月,清政府通令各省,所铸铜 币名称一律改 “ 大清铜 币”左右留纪铭“户部 ”二字。并在币面正中加 铸阴或阳文的省别简称。次年,四 川铜元局在铜币面上加铸阳文 “川”字。光绪三十二年九月,清政府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各省铜元局所铸铜币币面纪铭一直沿用 “ 户部 ” 字样,唯四川铜元局于宣统元年(1909年) 所铸铜币的纪铭改为“度支部”字样。晚清四川铜币样式民初四川铜币。币面正中“四川铜币”4字,中间为海棠花图案,上眉有“军政府造”字样,下部为币值,背面中间有个圈,圈内有篆阳文“汉”字,大圈外环18个小圈,象征独立的18行省,上部为“中华民国元年”字样,共当十、二十、五十3种。民国二年十文铜币样式民国二年,添铸当一百和当二百文的铜币,前者规格与当五十相同,仅仅版面略大;后者则不同,币面正中一个圈,圈内为嘉禾两穗环绕,中为大写汉字币值,上眉“中华民国二年”,下为“四川造币厂造”,背面也有一圈,圈内两面交叉的五色旗,上眉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字样,下部为英文面值。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4:38:00 +0800 CST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分铜币
民国后期铜币,主要指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民国中期后几年,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进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元辅币逐渐被镍币所代替。发行的铜元主要有党徽布图分币等。解放前夕,贵州、绥远还发行了地方铜元,但只是昙花一现。至此,铜元走完了其短暂的历程,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4:40:00 +0800 CST  
伪满洲国钱币
从1933年到1944年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期间铸造了大量的金属硬币,按材质分有白铜币、青铜币、铝币及镁币4类,按面额分有5厘币、1分币、5分币、1角币。
一、 伪满洲国白铜币
1933年5月开始陆续发行5分、1角白铜币,5分有大同二年、三年,康德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六年7种年号;一角有大同二年、三年,康德元年、二年、五年、六年6种年号,共13种。白铜币正面中央铸有牡丹花图案,上下分别铸有“大满洲国'国号及满洲年号,左右各铸有一颗五角星;背面铸有面额及二龙戏珠图。
二、伪满洲国白铜一角币
在1940年铸造了新版白铜1角币,此币只铸康德七年一种年号,正面中央铸有飞马图,上下分别铸有“大满洲国”国号及“康德七年”年号,左右各铸有一圆点;背面中间铸有面值,周边铸有云海日出图,上方铸有伪满洲国兰花纹章“国徽”。
三、伪满洲国青铜币
1933年8月开始陆续发行5厘、1分青铜币,5厘有大同二年、三年,康德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六年7种年号;1分有大同二年、三年,康德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8种年号,共15种。正面中央铸有伪满洲国的“国旗”、“国名”及满洲年号,左右各铸有一颗五角星;背面铸有面额和牡丹花。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4:46:00 +0800 CST  
甘丹颇章章嘎
地方银币。
1929年底造币厂铸造了章嘎。
其形制为八幅轮,周边八瓣莲。
背面八瓣莲中央日月、聚宝盆 宝伞盖、双鱼、宝瓶、莲花、右旋白法螺、吉祥结、法幢、。
面背縁饰星星纹。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5:02:00 +0800 CST  
西藏铜币
是指旧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在藏区流通的铜质货币,是藏银币的辅币,采用的铜材为紫铜材质,也就是常说的红铜。西藏铜币始铸于公元1909年,1953年停铸。笔者有幸得到一批(共十一枚)品相较为精美的藏铜币,按发行年代分为1927年版“雪冈”、1936年版“新雪冈”和1949年版“雪阿”三个版别。先后历经扎什厂时期、多厂共存时期和扎西电厂时期。藏铜币的制作和流通在维护祖国统一、稳定和促进西藏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简介
1928年时多带造币厂采用电力机器冲压制造出一种新版的“雪阿”铜币,这一年可作为水力制币和电力冲床冲压制币的分水岭。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梅吉、罗堆、夺底三个造币厂合并为“扎什电力机器厂”,这也是西藏造币技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扎什造币厂成立以后,引进印度的制币机,采用电力冲床冲压的方式制造铜币,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制币规模扩大,铜币的制造能力也大大高于水力制币时代。从年代上看,这批藏铜币都是机械化制币时代的产物。ZB-3和ZB-4的“雪冈”属1927版,推测采用了水力制动机器和粗糙的铜模制币,由于冲压力强不够,加之当时“雕刻汉字铜模亦未能精工”,因此纹饰刻画浅且不够清晰、线条模糊、纹饰部分容易被磨损。而1936版的ZB-2“新雪冈”和1949版的ZB-1“雪阿”纹饰精美、清晰,线条均匀、细腻,并且纹饰和字体深峻,极具立体感。应该是采用大功率的电力冲床和雕刻精美的模具制成。
版本
1927版的藏铜币由于采用落后的水力制动机器和粗糙的铜模制得,其微观组织较疏松,容易发生腐蚀,从显微镜观察、XRD和XRF分析结果来看,已经有锈蚀产生,所以对这几枚钱币进行切实可行的保护处理迫在眉睫。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5:05:00 +0800 CST  
清代连中三元铜镜
没啥简介
愿自己造价师考试全过!!!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5:11:00 +0800 CST  
定的的得得得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1-30 18:09:00 +0800 CST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2-03 18:11:00 +0800 CST  
这几天爷爷住院,我也没时间没心情更新。过几天吧。等爷爷出院。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19-12-07 08:27:00 +0800 CST  
啦啦啦,我肥来了!!!今晚开更!!!预告预告!!!有小珍!!!
啦啦啦,我肥来了!!!今晚开更!!!预告预告!!!有小珍!!!
啦啦啦,我肥来了!!!今晚开更!!!预告预告!!!有小珍!!!
啦啦啦,我肥来了!!!今晚开更!!!预告预告!!!有小珍!!!
啦啦啦,我肥来了!!!今晚开更!!!预告预告!!!有小珍!!!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0 17:21:00 +0800 CST  
来啦,来啦。我来啦!!!在这新年之际我来了!!!!
来啦,来啦。我来啦!!!在这新年之际我来了!!!!
来啦,来啦。我来啦!!!在这新年之际我来了!!!!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0:47:00 +0800 CST  
我 还是按照年代顺序更新我新入手的~哈哈哈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0:48:00 +0800 CST  
铜贝
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商周时期贝币的种类有海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考古发现主要有无文铜贝、保德铜贝、包金铜贝、蚁鼻钱等几种。商晚期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此时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青铜铸币应运而生。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
铜贝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约为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铸币。它比西方金属铸币的发明者小亚细亚的吕底人开始铸币年代(公元前7世纪),要早几个世纪。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据考古材料分析,铜仿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仿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仿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铜贝的由来
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是钱币的始祖。商周时期贝币的种类有海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贝币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祖先生活物资的交换和流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不断的增加,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人们对贝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货贝产地遥远南海 ,中国北方及中原地区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只有通过贸易交换和贡赋等渠道才能传到内地。所以出现了真贝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我们的祖先开始寻找各种代用品,就以其他材料仿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等。到商代晚期,随着青铜冶炼技术逐步成熟,又出现了用青铜铸造成仿铜贝。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其贝面凸起,还模铸一道贝齿。由于没有文字,古钱学家称为“无文铜贝”。
到春秋战国时北方地区的金属贝还有“金贝”、“银贝”、“鎏金铜贝”等,“仿铜贝”的出现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把我国货币发展历程大大地往前推进了一步,并以其大小、重量、价值比较统一,而且能够大量的就地铸造等优点,与其他“货贝”和“仿贝”无法相比的优势进入了流通领域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0:52:00 +0800 CST  
賹四化
旧称“宝四货”,误。战国后期齐铸环钱,时约在襄王复国后(前279年)。賹四化制作较賹化小钱工整;方孔,可见内外廓,背平素。径3厘米左右,重5~7克。据面文“四化’示值,有释值“齐法化”刀币四枚;又有释值“賹化”小钱四枚,因环为小币、刀为大币,“賹化”虽与“齐法化”并行然并不等值。
战国时期由齐国铸行的,圆形方孔的青铜货币,背平素。 文字为“益化,”益化钱分为三等,即益化、益四化、益六化。益六化直径长3.5厘米,重8.25克左右;益四化直径3厘米,重5.45克左右;益化直径一般为2厘米,重1.30—2克。益化是我国币史上最早出现的方孔圆钱之一。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0:56:00 +0800 CST  
方足布
是指“布币”的裤足较为平直方正,所以被称为“方足布”。历史渊源编辑
当“尖足布”盛行于晋地的时候,郑、卫、宋诸国也开始铸造新币,它们以方足大布为基础,取长补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抛弃了容易折损的尖足,改为抗击力较强的方足。二、加宽颈部并在头部添加了两个突出的小耳朵,故称为“锐角布”或“有耳布”。这种钱币大约长4.5—6.5厘米,重13克。
样式变革
“方足布”郑国铸的较重较大,时间可能较早,宋、卫两国铸造的较小这些“布币”与“尖足布”同时流行,但其文字、轮廓、铸工、铜料都比较好,其中卢氏一个地方就曾出过“空首布”、“尖足布”、“方足布”等,其制造精美,是当时重要的铸币地区。稍晚的还有韩、隰氏、皮氏、阴氏、大阴、平周等,也相继铸造了新币。它们一方面采用宋、卫轻型有耳布(锐角布)的重量与形制,但却去掉了“空首布”的耳朵,另一方面也保留了许多“尖足布”的形制,创造出了典型的“方足布”。此时正是三家分晋,战国时代的开始。
战国时代虽然战争频繁,但工商业却比较繁荣。许多士大夫退而经商,也有很多人挟财入仕,可能是他们教给那些士大夫们铸钱牟利的方法,虽不能说完全出于商人之手,但也无法判定是出于政府之手。因为当时政府虽然已开始铸钱,却还未禁止民间私铸。总之,越晚官钱就越多,民间铸的钱就越少。
分类
战国初期,燕国的涿、益邑、纕坪、陶阳、渔阳、右明等地均铸有“方足布”,它们保有“尖足布”的特征,但体形略小。其中有光背的,有背面纪数的,也有背面纪“左”“右”“大”等文字的。燕国行用“方足布”,有史文记载,就其实物而观,铸造时间较早,流通的地区也很广,大多都是出自官炉。
在“方足布”中,较重的还是三晋所出的,计有北屈、大阴、汝阳、子阳、中邑、屯留、尹阳、平阳、平周、平留、平原、皮氏、宅阳、猗氏、梁邑、高都、襄垣、鲁阳、宜阳等等。这些地方所出的钱币,数量很多,也较为规律,大约长5厘米左右,重7—8克左右,最小的也有5克以上,铜质也很好,不易折损,使用收藏都很便利。但在流通期间购买力如何,单枚代表的价值是多少,无法考证。当时魏、赵两国都有当寽布或釿币流通,而赵也有“刀币”,魏国还有“圜钱”,彼此间该如何兑换,也不能确知。
三晋外,齐、鲁、宋、魏等国也曾铸行过“方足布”,如齐国的齐氏、齐阳、齐贝等,鲁国的邾邑、成邑,宋国的商城,魏国的母丘等,均有出土,数量也很多。

楼主 唐宋封建  发布于 2020-01-21 10:59:00 +0800 CST  

楼主:唐宋封建

字数:101768

发表时间:2019-11-12 18: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1 09:57:21 +0800 CST

评论数:37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