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释】秦郡界址新考(二)

上承《秦郡界址新考(一)》
8、太原郡 汉承秦制
东界:太行山为太原、恒山天然地理分界线,另据属县位置,二郡亦应以此为界,大致同今晋冀分界。
南界:据《汉书·地理志》太原辖地南至界休县,太原郡南界至此。《中国历史地图集》界休县有一伸向沁水流域的辖地,此地不仅与界休有霍太之隔,且与《水经·汾水注》:“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矛盾,恐误。
西界:西汉武帝封代王子侯国有离石、蔺、临河、隰成、土军、皋狼、干章七县见于《汉志》西河郡,皆当原属太原。七县地望可考者均处河东,故太原郡与上郡或当界河。
北界:《汉书·地理志》:“汾阳,北山,汾水所出。”可见汾水源头汉属太原郡汾阳县。《海内东经附篇》:“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颇疑上窳即汉汾阳。另《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夏屋与句注山相接,盖北方之险,亦天下之阻路,所以分别内外也”,可见句注、夏屋为当时一处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太原北界或止于此。


9、上党郡汉承秦制

东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武安、涉”,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上党。
南界:太行山为上党、河内之天然地理分界线,另据属县位置,二郡亦应以此为界,大致同今晋豫分界。唯淇水源头,据《汉书·地理志》:“共,故国,北山,淇水所出”当属河内郡共县,在今晋豫分界之北。
西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端氏、阿氏(陭氏)”,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上党。
北界:《水经·清漳水》:“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要谷”,知上党北界至清漳水源头。
10、河东郡汉承秦制
东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濩泽”,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河东,与《汉志》同。
南界:据《汉书·地理志》河东属县均在河水之北,故河东郡南界应以河为界。
西界:河东顾名思义为河水之东,《汉书·地理志》河东属县均在河水以东,故河东郡东界应以河为界。
北界:详见本篇太原。


11、雁门郡汉承秦制
东界:《水经·?水注》引《山海经》:“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综合相关文献描述,雁门水为今山西省阳高县之黄水河,雁门山为其源头所在,雁门郡当得名于雁门山,而非今雁门关,故雁门郡之东界当至雁门山一带。
南界:与太原界句注山,详见本篇太原。
西界:《汉书地理志》:“沃阳,盐泽在东北”盐泽为今岱海,可知岱海一带属雁门郡。
北界:《史记·匈奴列传》:“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据此,赵长城东起代郡,西至高阙,雁门郡北界或即赵北长城。
12、代郡 汉承秦制
东界:《汉书·地理志》:“马城,东部都尉治”,代郡东界至此。
南界:《汉书·地理志》:“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即今紫荆关、倒马关,代郡南界至此。
西界:《汉书·地理志》:“班氏,秦地图书班氏。”可证班氏为秦县,据《汉志》属代,或秦时亦属代。
北界:当以赵北长城为界。
13、云中郡 秦云中于汉析置为云中、定襄二郡。
东界:详见本篇雁门。
南界:《水经·河水》:“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可知沙南县位于河南,沙南《汉志》属云中,疑承秦制。据考,沙南故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东南。
西界:《汉书·地理志》云中辖有咸阳县,为云中郡最西县,云中郡西界至此。
北界:当以赵北长城为界。
14、九原郡 秦九原于汉更名五原
东界:《汉书·地理志》五原郡有南舆县,为五原最东县,秦九原东界至此,或应与云中、雁门界河。
南界:辛德勇《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一文中认为九原郡南有一道用来保护河阴、曼柏等地的塞垣,为赵武灵王长城的一部分。从之,则九原南界当至此。
西界:辛德勇《阴山高阙与阳山高阙辨析》一文中认为赵长城之高阙为今大青山的一处山口,而非《水经注》之高阙戍。从之,则九原西界不过今大青山。
北界:当以赵北长城为界。


楼主 锋舞若龙  发布于 2016-11-11 20:42:00 +0800 CST  
补充一点:谭图谭原郡界休县小尾巴的依据可能是隋开皇十六年分介休县南界置绵上县,此地为隋绵上县地。但《太平寰宇记》载:“(绵上县)本谷远之地,晋省谷远,以其地属介休。”故此地晋前属谷远管辖,谭图恐非。

楼主 锋舞若龙  发布于 2016-11-14 23:17:00 +0800 CST  

楼主:锋舞若龙

字数:1668

发表时间:2016-11-12 04: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1-03 11:28:10 +0800 CST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