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云社读书频道】读书:《武夫当国 上》

袁世凯升的太快,受到了满族亲贵的猜忌,1906年

彰德秋操的时候,校阅大臣满汉皆有,满族里的铁良和良弼,是袁世凯的死对头,总是排斥他,在立宪运动新官制的问题上和袁世凯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分歧,他们的争论因彰德秋操停火,不久政府否定袁世凯成立内阁的主张,采取了铁良的集中兵权的意见,把兵部改成陆军部,统帅全国军队,中央练兵处并入陆军部,铁良为陆军部尚书


袁世凯闻到这个政治空气不对啊,于是急流勇退,请求辞去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以外的所以官职,主动交出部分军权,清政府批准了,给袁世凯留了两镇兵权,但是朝廷还不放心,后来在1907年把袁世凯明升暗降,调任他为军机大臣和外务部尚书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1:27:00 +0800 CST  
接下来作者提了北洋附属军的情况。
东北和两广的旧军


东北旧军
东三省没有进行官制改革,在奉天的盛京将军赵尔巽相当于后来的东三省总督的位置。
他成立两个军事领导机构,一个是主持训练新军的督练公所,名义上自己兼职,而实际负责的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蒋方震,一个是整顿旧军的巡防营务处,老将张锡鉴为总办


张作霖为官的第一张照片
张锡鉴手里招募了两个著名的“胡子(土匪,绿林好汉)”,一个是冯德麟,一个是张作霖
张作霖接受“招安”,拜张锡鉴为义父,自告奋勇“剿匪”,对于投诚受抚的胡子,必须有保人来担保,给张作霖当担保的就是段芝贵的老爹。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1:39:00 +0800 CST  
关外另外一支旧军,是庚子年护驾有功升任淮军翼长的张勋。
赵尔巽、张锡鉴把奉天旧军整编成40营,统称“奉军”,按防地分成八路,张作霖是前路统领
徐世昌外放东三省总督、唐绍仪也做了奉天巡抚、吉林朱家宝也和袁世凯关系密切
徐世昌借口国防重要把曹锟统制的北洋第三镇调出关,把最北洋最精锐的一镇抓在手里。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1:46:00 +0800 CST  
徐世昌把奉军改成五路巡防队,张作霖是前路统领,冯德麟为后路帮统。
1909年徐世昌内调邮传部尚书,继任东三省总督的是原来的云贵总督蒙古族人锡良
锡良把他的幕僚陈宧也调到奉天
这个时候关外的北洋新军调来调去,锡良仿照袁世凯的方法,从北洋第五六镇抽出一部分,加上协巡队和一部分奉军,合编成第二十镇
第一统制是陈宧,他和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都是湖北人,被称作关外“湖北三杰”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1:54:00 +0800 CST  
1911年,锡良因病免职,赵尔巽从四川总督调过来复任东三省总督。
陈宧去德国考察军事,20镇统制让日本士官毕业生张绍曽担任,在德国实习军事的蒋百里担任督练所总参议。
蒋百里、吴禄贞、张绍曽、蓝天蔚都是老同学,关外新军势力加强,新旧军的矛盾加剧,但是省城掌握于新军手里,和张作霖素有嫌隙,被视为旧军眼中钉的蒋百里就不怕张作霖来找他拼命了。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1:59:00 +0800 CST  
两广旧军
广西绿林大学的陆荣廷,受抚于广西提督苏元春,后来自己做了广西提督。他和张勋一起在他手下当管带,他们结拜为异姓兄弟。后来张勋去了北方,陆荣廷则成为了地方军阀。
1907年的龙济光、陆荣廷镇压革命党起义,受到了两广总督岑春煊的重视
龙济光是云南蒙自县土司龙觐光的弟弟,后来龙济光继承土司地位,龙觐光去别的地方做更大的官
龙济光后来逐渐升任到广西右江道,和陆荣廷等人成为朋友和亲戚,龙济光和广西藩司张鸣岐的交情也很深
张鸣岐当了两广总督后,龙济光就调任为广东总督来牵制水师提督李准,龙济光取得了在广东发展势力的机会。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2:14:00 +0800 CST  
张勋和张作霖后来都被列为北洋派,甚至龙济光也是。
所谓北洋派应当指袁世凯任内编的新军,不是包括北方所有新军,也不包括南方的任何军队。
后来凡是依附袁世凯的北方军队就被列入北洋派,甚至南方和袁世凯一伙的军队也被列入,这个北洋派和非北洋派的界限逐渐混淆不清了
这些旧军,直到袁世凯复辟时期,仍然存在,袁世凯后来专心对付南方,就没有兵力巩固后方,他就对后方采取拉拢手段,对于两广鞭长莫及,他又不得不拉拢龙济光这些旧军。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2:25:00 +0800 CST  
日本士官派
日本士官派是不属于北洋的另一个军事派别,1901年后,中国留日学习军事的留学生日益增多,日本还成立了专门的学校接收中国学生
当时日本东京俨然成为中国革命的海外据点,清政府很怕派送的留学生都做了革命的嫁衣,日本政府为了配合清政府用了各种方式限制,加以规定。但是规定并不能限制思想,仍然有好多反骨仔
留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吴禄贞、蒋百里、蔡锷、李根源、李烈钧、程潜、赵恒惕等。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2:34:00 +0800 CST  
蔡锷回国后被云贵总督吸收,四川总督锡良吸收了徐孝刚,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吸收了蒋百里等人。
中央的禁卫军里的领导人良弼也是士官生。
袁世凯的北洋军只吸收北洋保的士官生,不是北洋保荐的就很难进去。
这里说的日本士官生就是非北洋保荐的。
活动范围在长江南,很多人倾向革命,不少都是革命党。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0 22:39:00 +0800 CST  
此时又说了一下从1895年就开始搞事情的孙文等革命党人。
兴中会1895、1900,广州惠州起义失败。
孙文在1905年和黄兴等领导的华兴会、吸纳蔡元培陶成章领导的光复会等在庚子国变后新兴的革命组织组建中国同盟会。
1905.8.20,在东京赤坂区的桧町的黑龙会会所,成立中国同盟会,孙黄分别为总理协理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1 16:37:00 +0800 CST  
同盟会以机关报《民报》为阵地,与以《新民丛报》为阵地的梁启超保皇党展开了大论战,其中民报的主编就是著名的章疯子章太炎,论战多年后,章太炎突然在民报上大谈玄学,黄兴等人很不满。民报后来一度被日本政府查禁,复刊后改由汪精卫主笔,章太炎怒了,和孙黄闹翻。
1902-1903,东京留学生创办了好多以地名为刊名的刊物,介绍当代学术思想。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1 16:37:00 +0800 CST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发动了一系列起义,以1908年安庆马炮营起义前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主要依靠会党,第二阶段主要依靠新军。
起义地点多在南方、边陲地区,为的是能够方便武器补给接济,失败的时候也方便跑路。


1906年底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发动的第一次起义。
这次起义后,清政府在长江一带大兴党狱,应清政府要求,孙中山被日本驱逐出境,到了越南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1 17:05:00 +0800 CST  
同盟会总部移往越南。
1907-1908年可谓风起云涌的起义之年,在1907年里,同盟会领导下发动了潮州、惠州(七女湖)、钦(州)廉(州)、广西镇南关起义,都以失败告终。
同时光复会也发动了浙皖起义,失败后,徐锡麟秋瑾先后就义。
清政府要求法国驱逐同盟会,孙文就去了南洋,黄兴留在中越边境活动。
1908年同盟会发动的河口起义,安庆马炮营起义也相继失败。
起义相继失败,同时革命党内部出现分裂,倒孙风潮迭起,革命一时陷入低潮
1909年孙中山赴美活动。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1 17:06:00 +0800 CST  
在革命党起义闹得风起云涌的同时,国内的立宪派也开始鼓吹君主立宪。
立宪运动开始,在1905年派五大臣考察宪政,1906年预备立宪,1907年设宪政编察馆,1908年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公布立宪期为9年
清政府受到压力后宣布预备立宪,此时对汉族的疑忌更重,把最有权势的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都明升暗降,内调为军机大臣。
袁世凯想了,西太后时日不多,他死了满族少壮派的亲贵对自己更加不利,他和立宪派还有血海深仇。不如这个时候假装同情立宪,多与杨度立宪派人士交游,来缓解这种危局。
满族少壮派的亲贵根本不资瓷立宪,因为这会削弱君主权力。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1 17:16:00 +0800 CST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
溥仪登基,光绪弟弟载沣为摄政王,隆裕为太后。
袁世凯大惊,出走天津,躲在亲戚家里。
载沣想杀袁世凯报戊戌告密之仇,除掉这个位高权重的隐患,但是由于张之洞和北洋军的一些将领的反对,未能实现
1909年让袁世凯回籍养疴,即使这样,袁世凯的势力仍在,只是短暂退出政坛,他不仅在军事上有潜实力,还得到了外交上的资瓷,英国公使朱尔典就十分看好他,对袁世凯个人安全考虑的很周到,也是因为他载沣想在路上下手很难做到,走之前把之前买的一个住宅送给了段祺瑞。

袁世凯“钓鱼”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1 17:24:00 +0800 CST  
袁世凯下野后,载沣集中兵权,把军权分给满族贵族手里,一个是管海军的载洵,一个是管陆军的载涛,载洵是个贪腐分子,载涛则是个胆小的纨绔子弟,只有实际领导禁卫军的良弼(之前说过是士官派的)是个有胆识的角色。
老太后一死,载沣当国,立宪和民主革命的呼声都越来越大。
立宪派在1909年被迫缩至9年为期限实行立宪,并成立了地方民意机关咨议局,咨议局里基本是立宪派的士绅。
各省咨议局、立宪派士绅在1910年闹了四次请开国会请愿运动,清政府先是说我们先成立个中央咨询机关的资政院,又缩立宪期限为5年为缓兵之计。清政府认为5年缩期是极大的让步了,这之后清政府严饬请愿代表回家。
不久又镇压了第四次请愿运动,清政府四拒民意,丧尽民心。
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让立宪派看清了清政府立宪运动的欺骗性,立纷纷转投革命。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1 17:37:00 +0800 CST  
为了向列强借款,清政府决定土地国有,把铁路抵押给四国银行团,这遭到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人民反对,四川爆发保路运动,赵尔丰屠杀请愿民众酿成成都惨案,四川的荣县旋即独立,这是辛亥年第一个独立的地区。武昌新军被派往四川镇压,这打乱了新军革命党的起义计划,分散了革命力量 ,同时造成了武昌城空虚。
为武昌起义造成契机。
1911.10.10晚八点,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独立。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2 17:12:00 +0800 CST  
宋教仁曾提出了革命三策,上策为中央革命,从中央占领北京。中策为在长江各个省份并举,先成立革命政府,然后北伐。下策为在边地起义,这个实践证明行不通
而似乎辛亥革命的发展就是按着这个中策开始的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2 17:15:00 +0800 CST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2 17:17:00 +0800 CST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13 14:06:00 +0800 CST  

楼主:418152246

字数:7442

发表时间:2017-05-07 21: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4 20:55:20 +0800 CST

评论数: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