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云社读书频道】读书:《武夫当国 上》

每日读书计划。
一来是为自己做个读书笔记自我监督,二来也是和大家交流,三来呢,顺便也是为这个书做个义务宣传吧
整理我过去一段时间在书上做的笔记
这套书的原名就是武夫当国,但是由于这个书名发不出来,就只好写武夫当国了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3:13:00 +0800 CST  
这套书是民国老报人,历史的亲历者陶菊隐写的。
感觉有种新闻写作的意思,和《光荣与梦想》有一拼。
作者写这个书的时候第一版是五十年代末,你懂的
阶级斗争为主要意识形态的年代,书里总有些地方有点补丁,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掩盖不了,这是本良心的书籍,作者以老报人那种严谨的精神,清晰生动的描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说当作入门书绝对可以的。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3:21:00 +0800 CST  
作者先用了一大段篇幅描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前的中国,作第一部,前传,袁世凯的发家史和风雨飘摇的清政府,介绍了袁世凯发迹和北洋军的建立发展的历史(1895-1911)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3:23:00 +0800 CST  
袁世凯父亲死得早,在他父亲的朋友,官至提督,会办山东军务的吴长庆的帮助下,投奔了吴长庆的庆军,跟着一个叫张謇的幕僚读书,但是袁世凯”他做出来的文章东拉西扯,漫无条理;但他办起事来却又头头是道,加上善于逢迎拍马,居然得到了不少人的赞扬“


不久虵就升官了,最开始任”帮办营务处“,后来1882年,吴长庆领命去朝鲜镇压壬午政变,由于事情太忙了,难以兼顾,虵就升任”了前敌营务处“
自此,袁世凯在朝鲜待了12年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3:46:00 +0800 CST  
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里“参与镇压了壬午zheng变,帮助朝鲜政府编练了新军,支持朝鲜政府中的保守派,并出兵镇压了亲日的“开化党”,他逐渐受到了淮军首脑李鸿章的赏识,虽然他犯有贪腐,卖鸦片等等肮脏的交易的事情,还独断专行,擅自发兵,让人参了一本。但是有了李鸿章这个靠山,不见罢斥,反而超升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3:56:00 +0800 CST  
接下来作者有点黑袁世凯的意思了,我感觉到了满满的恶意


袁世凯到了朝鲜后,渐渐不把吴长庆放在眼里,他直接和李鸿章打通了关系。
李鸿章上道了,这不人才啊!“希望培养他在朝鲜做个忠实的代理人”
袁世凯“经常越级言事,乘机向李鸿章表现自己,贬低吴长庆”
中法战争后,庆军部分被调去东北驻防,剩下的留在朝鲜,袁世凯在吴长庆走后
“安排私人,排斥异己,搞的该军面目全非”吴长庆气的病死了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4:06:00 +0800 CST  
1884-1885,日本开化党人金玉均要搞政变,在平息政变中,袁世凯结识了忠于职守的唐绍仪。
平息政变后,袁世凯夸大自己的战功,进一步受到重视

有点黑。
袁世凯的第一张照片是1895年与驻朝鲜各国使节的合影
前排右二正襟危坐者为袁世凯,前排右四是清朝同袁驻朝鲜的唐绍仪。


在和朝鲜官方打交道的时候,他妄自尊大,不把顶头上司放在眼里,
对于自己老师张謇的称谓也随着自己地位的升高不断改,让张謇很生气,张謇和他断交
在朝鲜的时候袁世凯和保守派领袖联姻,利用王妃和大院君的矛盾暗中操纵,并向李鸿章汇报,卖弄自己在朝鲜的威信。
回国后他拉拢权贵,天下没有不知到李鸿章手下有袁世凯这个后起之秀了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4:27:00 +0800 CST  
袁世凯闻到了甲午战争的味道,急忙跑路,离开是非之地,把手里的活给唐绍仪,自己说要回去养病。
一会去,听说了西太后派荣禄来参预督办军务处,袁世凯向荣禄献殷勤,荣禄也是缺这么一个军事人才
俩人一拍即合。
一到北京,他就把在朝鲜的情况和李鸿章的来往电报编排成册,给朝中亲贵。
上面大黑李鸿章,开脱自己罪责。然后他经常写信给督办军务处的大臣,报告军情,讨论战局
这些人也上道了,好感度蹭蹭向上升<( ̄︶ ̄)>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4:37:00 +0800 CST  
甲午战败后,国内有“整军经武以救危亡”的呼吁,清政府决定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新型新军
1894年,清政府派胡橘棻在天津小站练“定武军”,这是清政府用西法练军的嚆矢。
上面不说了么袁世凯和这些人搞好关系,到了1895年定武军的胡橘棻要调任的时候,缺人接任了。
那几个大臣就联名保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钦定了。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4:46:00 +0800 CST  
”袁先生接任
好不好啊"
"吼 啊“
”朝廷也资 瓷他嘛?"
"当然啦“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4:55:00 +0800 CST  
@牧鹿山人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7 14:55:00 +0800 CST  
1895年清廷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请了老朋友徐世昌当类似一个参谋长的一个职务,又请了上面说到的忠于职守的唐绍仪,当文案——秘书长兼外交处长
在北洋武备学堂,袁世凯物色到了三个懂军事的人才,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三人本无真才实学,其所以由此虚名“ 是胶澳总督叶世克所赐,他有天来观操,指着背影就说他们是龙虎苟……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8 22:00:00 +0800 CST  
袁世凯在用人上重用奴才不重视人才,他练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私人的武装
他除了在武备生中找了一些人,也提拔了好多旧军的人。
由于定武军是是淮军的一部分,新建陆军是定武军发展而来,这本身就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新建陆军是继淮军而起的封建军事集团”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8 22:05:00 +0800 CST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8 22:48:00 +0800 CST  
这个书漏洞还是蛮多的,@壮哉刘寄奴@temple11209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9 06:48:00 +0800 CST  

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与俄国驻华使节合影
庚子国变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时候他所练的兵不再称武卫右军,而是则称北洋新军了。
袁世凯给北洋三杰漏题,让他们得以通过新军高级将领选拔考试,当上了协统。
1902年,天津的洋鬼子兵经过交涉开始撤退,但是根据辛丑条约,这一带附近20里不能有中国兵,袁世凯想个鬼主意,他从北洋新军抽调3000改称巡警,让他干儿子段芝贵带,放到天津。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9 07:13:00 +0800 CST  
1903年袁世凯建议成立“中央练兵处”极力推荐庆亲王主办,自己当副手,这是既想扩充实力又想避免满清皇室猜忌的做法。庆亲王奕劻当上了督练新军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
练兵处下面三个司,基本都是袁世凯的人。
袁世凯重金收买贪腐昏庸的庆亲王,打下北洋军的基础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9 08:24:00 +0800 CST  
1902年,清政府对汉族人练兵有顾忌,同时训练了一支满族军“京旗常备军”来分他的势力。
1904年,清政府根据袁世凯的建议,在全国编练各镇新军。
至1905年,北洋六镇新军练成,原来那个京旗常备军为第一镇
北洋军扩充的时候,为了自己能够掌牢牢握这支武装,防止手下 自成体系,管理各个镇的统制调来调去。
段祺瑞就调来调去好几次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9 08:33:00 +0800 CST  
由于北洋军扩的太快,需要人才。同时全国弃文从武的风气大开,从日本士官学校和各个省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都是各个省份补充军事干部的来源,但是袁世凯不愿意吸收他们,因为这些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状况(万一是革命党怎么办),不好控制。他决心成立一个自己的军校。恢复了北洋武备学堂。
对于各个将士他尽可能一切的办法笼络,士兵们只知道有袁,不知道有大清朝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9 08:39:00 +0800 CST  
1905年吴樾壮炸五大臣案后,袁世凯乘机建议成立巡警部维稳,推荐了徐世昌当这个部的尚书,赵秉钧为右侍郎,左侍郎是肃亲王善耆。赵秉钧把北京警政大权抓在手里,清政府的警权也让袁世凯抓住了。
袁世凯权倾朝野,手下也随着他水涨船高,原来是李鸿章的人也来依附他,他又网罗了杨度等人,迅速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封建军事集团,当时的天津总督衙门有“第二政府”的称呼。

楼主 418152246  发布于 2017-05-09 08:46:00 +0800 CST  

楼主:418152246

字数:7442

发表时间:2017-05-07 21: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4 20:55:20 +0800 CST

评论数: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