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世界第一城




最省钱的的办法是翻新。
翻新就是修修补补,墙体粉刷,挖沟埋管,硬化路面,外围扩建等等,就像现在,城市里整天挖沟修路,一天也不闲着,你挖完了我挖,大家各干各的,干的热火朝天。可新路刚开通5天就又被挖开,刚填平又来一家,没完没了,这么厚脸皮的事,有关部门干起来脸不红心不跳。每次路过,我都会想起一句话:不要脸这事,如果干的好,就叫心理素质过硬。
翻新属于治标不治本,杨坚同志打算重新盖。
位置还得选在关中地区,这倒不是杨坚念旧,不愿离开,而是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实在太棒了:地势险要、四塞之地,易守难攻,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又是产粮区,有王气,小吃琳琅,人还热情,实在是一块来了就不想走的风水宝地。
582年6月18日,隋朝营建新都项目正式上马。新都项目由宰相高颎出任总指挥,代表皇帝总领大纲。副总指挥宇文恺兼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大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规划、设计、报批、施工、验收等所有具体工作。
提起这个宇文恺,我不得不多说两句,因为他原本是个不该存在的人。
宇文恺他爹宇文贵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跟北周皇族是本家,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宇文恺直接生在别人一辈子的终点。可好景不长,宇文恺刚刚成年,北周亡了。杨坚登基前大肆清洗北周宇文家族,宇文恺也在清洗名单上。就在禁卫军拿着名单挨个抓人时,有人出面保住了宇文恺。只是保他的人当时没想到,他保住的不止是一个宇文恺,更是一个流传万世的大国工匠。
我对宇文恺评价是四个字:建筑天才。

出身武将世家的宇文恺不爱武装爱工装,打小在建筑方面天赋异禀,年纪轻轻就在建筑行业崭露头角,出任营建新都副总指挥那年,宇文恺刚刚27岁。
杨坚出席营建新都座谈会上并讲话,提出新都建设的8项总体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塑造大国城市风貌;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划分功能分区;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构筑先进城市安全体系;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最后,杨坚提出明确要求:鉴于长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都必须在一年内建成。临走,杨坚拍了拍宇文恺的肩膀:时间紧,任务重,你肩上的胆子不轻啊。
宇文恺真是才华横溢,堵都堵不住。在这么苛刻的条件下,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宇文恺不仅完成了,竟然还提前了,十个月就建成了这座足以让他名留青史的城市。杨坚非常高兴,根据自己的经历,亲自给这个新都取了个寓意十足的名字‘大兴城’。
对大兴城的评价,谦虚一点的话是:恢弘大气;
不谦虚的话就是:无与伦比;
通俗一点就是:真牛B。
大兴城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大到想低调都不行。
做个对比,能直观点。
古罗马城,公元300 年建,面积13.68 平方公里;
古拜占庭,公元447 年建,面积11.99 平方公里。
隋大兴城,公元583 年建,面积84.1 平方公里;
明南京,公元1366 年建,面积43 平方公里;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整天吹的飞上天的古罗马、古拜占庭,跟大兴城比,只能算一个大点的作坊。大兴城横空出世,震惊了全世界。在那时的老外眼里,大兴城大的不敢想象:中国这哪是建了一座城,这分明沿着国境线建了一圈围墙啊。
大兴城,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
从那时起,东方的中国开始成为世界人眼中的梦想之地。迎着一轮初升的朝阳,全世界都要朝着东方问候一声:
早安,大兴城。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07 20:49:00 +0800 CST  
283楼《和亲》这个章节,我这里显示被折叠了,大家能不能看到?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08 14:19:00 +0800 CST  
不满




人是闲不住的,没有外敌,必然内斗。
开国大典上对分封最不满就数刘昉了。杨坚给刘昉了个舒国公的爵位,没有任何实际职务,以实际行动告诉刘昉:脖子上套个大饼,吃完给你换新的,啥也不用你干,踏踏实实回家吃饼去吧。
别人的总是最好的。刘昉看着高颎、李德林、虞庆则这些丞相府的下属们天天去大隋公司上班,他很羡慕;下了班,高颎他们都拿着各自的饭卡去公司食堂吃饭,他有点嫉妒。刘昉也想去食堂吃饭,可杨坚没给他职位,也没给他饭卡。去不成,刘昉就开始恨,脖子上的大饼都咬碎了。
对于不给刘昉职位和饭卡,公司董事长杨坚是经过充分考虑的。
杨坚认为刘昉应该知足,他不仅给了刘昉一个舒国公的爵位,还给了一屋子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赛过活神仙。为了公司的发展和员工们能奔小康,他还得带着大家撅着屁股埋头苦干。刘昉啥事不用干,就能在家享清福,比他命都好,还有啥不满意的。
再说了,刘昉是个标准的小人,见便宜就上,无原则无底线,tan污受贿,营私舞弊,作奸犯科,除了好事,刘昉什么都干,整天忙的不行。刚创业那会,正值用人之际,郑译不管事,但起码还上班,刘昉连班都不上,天天就是吃喝玩乐,要不是高颎挺身而出,公司早倒闭了,这样的人留在公司干嘛?
杨坚刚说完,刘昉蹭就站起来,说杨坚这就是过河拆桥,没有他,就不会有大隋公司,谁也别想在食堂吃饭!
在北周,杨坚看着是国丈,其实就是个政治落魄户。谁不知道,杨坚能当上大丞相是‘刘昉牵前,郑译推后。’最初矫诏时,本来大家都说好了,推杨坚上位,事成之后,我刘昉出任小冢宰,郑译当大司马。是杨坚不讲诚信,听了李德林那个‘小人’的,让我当了个丞相府管家!我不是不愿意上班,是心里别扭导致没心思上班,在家‘借酒浇愁’。再说了,我吃喝玩乐其实也是在上班,宇文赞那个二货,杨坚嫌在丞相府碍眼,不还是我出面摆平的吗?这不叫吃喝玩乐,叫工作应酬!
刘昉咽了咽唾沫,接着说:“这些都还不算,最可恨的是脸面问题。开国大典上,杨坚让这个当宰相,那个当部长,把我当空气。李穆资格老、背景深,我就不说了。可高颎,李德林、虞庆则这些人在丞相府都是我的下级,现在个个都是宰相,地位高的让我仰望的脖子都快折了,这不是侮辱人嘛,我不要面子啊!
退一万步说,他们都是杨坚的亲信,我也不比。郑译,总得跟我一样吧。可杨坚给我的是柱国,给郑译的却是上柱国,郑译的儿子也跟着封了爵,最可气的是杨坚还给郑译了一个免死金牌,可以免死十次,我连个铜牌都没捞着。大家说说,搞了场政变,我不等于白忙活了嘛。早知道我还参加矫诏政变干什么,宇文赟死了,拿着以前tan污的钱,回家逍遥快活,几辈子花不完,还用杨坚在这假惺惺?
听着刘昉叨叨叨说个没完,杨坚感觉脑浆都沸腾。
论嘴碎,十个杨坚也不如刘昉,深深的无力感让杨坚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他会把你拉到和他一样的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杨坚决定不搭理他,爱咋咋地。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08 21:09:00 +0800 CST  
试探




不搭理也不行,刘昉有刘昉的办法。
刘昉在闹市区开了间酒吧,其实刘昉不缺钱,开不开这个酒吧无所谓。这个酒吧的唯一用处是表达自己的不满,试一试杨坚的态度。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杨坚刚刚颁布禁酒令,刘昉的酒吧就开业了。
史学家们常说杨坚运气好,这个说法对,但也不全对,其实杨坚也挺不容易的。自打大隋开国以来,从582年到586年,关中地区几乎年年大旱,尤其585年的大旱最严重,逼得杨坚带着文武百官和百姓去洛阳找吃的,史书上把这种行为称为“就食”。我觉得‘就食’这个词用的非常精妙,充分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
大旱没吃的,出去找吃的,叫什么?
叫要饭。
但是由皇帝带头就不能叫要饭。要饭是要别人的饭,天下都是皇上的,到处都是他家的食堂,他想上哪吃就上哪吃,去洛阳只是换个地方吃饭而已,就像咱们在家吃腻了,出去下馆子一样,换换口味而已,不能叫要饭,得叫‘就食’。
出去要饭都能说的既好听又文雅,顿时让我觉得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真是高深。
一开国连年大旱,被老天搞得狼狈不堪,杨坚觉得可能是自己干得不好,得罪了老天爷,赶快做检讨,又是亲自审理刑狱,又是忙着祭神求雨。不知道是杨坚检讨的不够深刻,还是老天爷心情不好不愿不帮忙,反正旱灾还在继续,杨坚只能自己想办法。为了缓解灾情,节约粮食,杨坚颁布了禁酒令。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刘昉的酒馆开张了。
刘昉怕杨坚不知道他是这酒吧的幕后老板,达不到试探效果,还让他的小妾亲自去酒吧当街卖酒,一副‘我是开国元勋,看你能怎么着我’的样子。
不出意外,御史梁毗上书弹劾刘昉。
梁毗继承了他一贯的风格,言辞激烈,要求法办刘昉:‘若不纠绳,何以肃厉!’。
杨坚看了看奏折,明白刘昉这是故意的。算了,何必跟小人一般见识,杨坚就把弹劾奏折压了下来,没有追究。
俗话说‘小人得志便猖狂’,杨坚的态度让刘昉错误地认为皇上不敢怎么着他,于是他决定下手。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09 21:22:00 +0800 CST  
大联盟


刘昉气坏了,‘倒高联盟’不但没搞倒高颎,竟然还便宜了苏威。
既然这样,那就连苏威一起收拾。
鉴于苏威的身份特殊,想搞倒苏威不容易。刘昉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开始四处活动,拉人入伙。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昉拉拢了出身北方七大家族的卢贲,卢贲又联系了张宾、元谐和李询,‘倒高联盟’变成了‘倒高苏联盟’,联盟的口号是‘搞倒高颎和苏威,大家谁都不吃亏’。
口号喊得再溜,没实力也白搭。在我看来,这个联盟本身特别无聊,这帮人五花八门,身份、地位、性格甚至爱好都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不满,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一个词:乌合之众。他们没想明白,就算搞掉高颎、苏威,杨坚就一定会用他们吗?谁能保证不会来个王颎,赵威?
对于这点,联盟成员深信不疑。
他们认为高颎、苏威是‘小人’,整天忽悠杨坚抢了原本属于他们的位子,只要‘清君侧’,搞掉这些奸佞小人,杨坚只能回头信任他们这些人‘正人君子’。
刘昉胖胖的身材,眼睛时常眯成一条缝,上来就是一击杀招。以刘昉多年的政治经验判断,他只要使出这一招,高颎、苏威必死。
刘昉写了一封匿名检举信,举报高颎、苏威结党。
告倒一个宰相,最好的罪名的是什么?
有人说谋反,有人说贪wu,其实不是,应该是结党。
三个理由,罪重、罪名极易成立,而且皇帝愿意相信。
罪重不用说,一旦被认定结党,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咱说说结党极易成立。
高颎、苏威都是宰相,宰相除了处理日常国家政务以外,还有个很重要的职责---发现人才,人才流失就是宰相失职。比如,唐朝武则天时期,写《咏鹅》那个少年天才骆宾王跟着徐敬业造反,起草了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写的武则天看了都很感动,尤其那句“一抔(pou)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看的武则天都想加入徐敬业,拿起大刀反对自己。读完檄文,武则天一个问题问的宰相直哆嗦:“宰相安得失此人?”
高颎工作干的出色,苏威、虞庆则,韩擒虎、贺若弼都是他举荐的,关系自然都不错。更何况‘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高颎有才,人缘又好,身边朋友同事一大堆。他们之间经常走动走动,私下串个门,吃顿饭,喝杯茶,聊聊天,这些原本都很正常。可要有人借此告高颎结党,他就是上下都是嘴,也解释不清。所以,结党的关键在于皇帝信不信。只要皇帝愿意信,说宰相结党一查一个准。
有意思的是,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信。
‘结党’这个词是历代帝王最脆弱的神经,皇帝一般都是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处理朋党案。刘昉一伙坚信,只要这封检举信一交上去,高颎、苏威死期就到了,就算侥幸不死,也得被贬官,他们就可以上位了。刘昉一伙交上检举信,就高高兴兴的回家等着升官的圣旨去了。
但事情再一次出乎他们的意料,这样的致命一击,高颎竟然毫发无损。
因为忠心对应的词是信任。
皇帝怕结党,是怕有人威胁自己的地位,但在杨坚心里他就是相信亲弟弟会造他的反,都不信高颎会谋反。 杨坚看完检举信,第一反应是把观德王杨雄叫来。杨雄是左将军,带着整个禁卫军,京城有点风吹草动,他肯定知道。
杨雄的答案很明确:诬告!
杨坚立刻下令彻查。
当然,不是彻查高颎,而是彻查都谁参与了诬陷高颎。
刘昉是个小人,他定位很准,绝对不会为朋友两肋插刀。他没有朋友,就算有,也是用来出卖的。刘昉理所当然的把所有事都推到了卢贲和张宾头上。卢贲、张宾也不傻,不愿当着替罪羊,就把都谁参与的,怎么分的工、怎么实施的,全招了。
调查结果一层层的汇报上去,杨坚一看头大了,这事竟然还牵扯了卢贲、元谐和李询。这样一来,案子就麻烦了。倒不是这些开国功臣有多大功劳,主要是他们背景复杂:卢贲是北方七大家族的范阳卢氏,还好说点,关键元谐和李询他俩出身关陇贵族军事集团,尤其李询还是李穆的亲侄子。
再往下查就得查李穆了。
杨坚摇摇头,不能继续查了,再查下去收不了场,就出面和稀泥,说这些人都是老交情,刘昉辅佐自己,元谐平吐谷浑,李询平尉迟迥,都是立了大功的。刘昉、元谐、李询查无实据,不做处理;卢贲、张宾诬告朝廷重臣,除名为民,结案!
杨坚给足了刘昉面子,诬告高颎两次都没处理他,再闹腾就是自己作死了。可有些人想死,拉都拉不住,刘昉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不怕死!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12 21:11:00 +0800 CST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12 21:59:00 +0800 CST  
两条大鱼


其实人是不会犯同样错误的,第一次错了,第二次还不改,那不是犯错了,那是他的选择。
刘昉在家闲的时候,爱给自己算命,拿自己的名字测测字:刘昉,这名字起的好。这个‘刘’字拆开就是“卯金刀”,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的祝文里说“卯金修德为天子”,意思是姓刘的能当皇帝;这个‘昉’字拆开就是“一万日”。这俩字意思合在一起,让刘昉非常激动:我能当一万日的皇帝。一万日就是二十来年,算算岁数,差不多了。
想到这里,刘昉喜不自胜。
得到老天爷的暗示之后,刘昉认真总结了上次‘倒高苏联盟’失败的原因:这些同伙能量不行,出身贵族但不够大牌,都是些贵族里的小鱼小虾,要找就得找大鱼。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刘昉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终于发现两条大鱼:实力派人物--粱士彦、宇文忻。
粱士彦和宇文忻都是正儿八经的北周名将。当年周齐决战时,粱士彦孤军守平阳,虽然被打哭了,但也是一战扬名天下。三总管叛乱时,梁士彦在河阳、草桥、邺城连破尉迟迥部,更是名声大噪。立下赫赫战功的梁士彦在北周军队威望极高,就连那个‘单挑王’史万岁起初都是他的跟班小弟,总的来说,梁士彦在北周军界差不多就是打八折的尉迟迥。
不过成也尉迟迥,败也尉迟迥,梁士彦立功是在尉迟迥叛乱,不满也得从尉迟迥叛乱说起。
当年两军隔沁水对峙,李询一个小报告‘行军总管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收了尉迟迥的钱,导致军心不稳’,把杨坚吓的慌了神。为了稳住大局,杨坚当时谁也没处理,但这并不代表杨坚认为他们没问题。正好相反,杨坚坚信梁士彦心里有鬼,收了尉迟迥的钱,脚踩两只船。因此,在开国大典上,尽管梁士彦平叛有功,杨坚依然夺了他的兵权,象征性给了个爵位,让梁士彦提前退休回家,种菜养花看孙子。
宇文忻的情况更复杂一点。
宇文忻是大国工匠宇文恺的二哥,当年就是他一手保下了宇文恺。宇文忻他爹宇文贵跟杨坚他爹杨忠一样,都是北周十二大将军,杨坚跟宇文忻俩人都是高干子弟,一个军区大院的孩子,关系相当不错,一直都是好哥们。杨坚矫诏当了大丞相,宇文忻也帮了不少忙,有拥戴之功。李询打的小报告,杨坚坚信梁士彦和崔弘度确实在跟尉迟迥搞暧昧,但是不相信宇文忻会跟尉迟迥有瓜葛。杨坚登基前夕大肆清洗北周宇文家族,不仅没牵连宇文忻,反而看宇文忻的面子,留下了宇文恺。
开国大典上,梁士彦、崔弘度都回家待业,唯独宇文忻很拉风,实职、虚职、勋官、爵位得了一箩筐,拿赏赐拿到手软。照理说,杨坚对宇文忻不薄,他不应该对隋朝不满才对。说来说去,还得再扯回尉迟迥叛乱。
说宇文忻跟尉迟迥有瓜葛,杨坚不信,可高颎信。
到底有没有瓜葛,史书没写,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倾向于高颎,毕竟高颎是前线监军,整天跟宇文忻待在一起,有点风吹草动,高颎应该都知道。反正从尉迟迥叛乱起,高颎就不信宇文忻。
隋朝开国后,高颎是宰相,宇文忻是右大将军,都是隋朝的核心人物。接触时间长了,高颎就看透了宇文忻的心思:我跟杨坚都是军区大院出来的孩子,他爸爸是军区司令,我爸爸也是军区司令,杨坚能当皇帝,我宇文忻为什么不能?
后来,隋朝跟突厥开战,杨坚把能打仗的全派到前线去,宇文忻有勇有谋,打仗很有两把刷子,杨坚就想调宇文忻去前线。
可战争中,只有最忠心的人才能上战场。高颎坚决反对:“(宇文)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
高颎的话点醒了杨坚,仔细琢磨一下,宇文忻确实不单纯,这家伙一直在刻意经营他在军界的人脉关系,明显是有想法,从此杨坚对宇文忻有了戒心,找了个理由也让宇文忻交出兵权,回家享清福去了。
就这样,宇文忻也带着不满情绪回了家,他跟杨坚的感情最深,不满也最深。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13 21:12:00 +0800 CST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13 21:27:00 +0800 CST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
敌人一旦变成朋友,会比朋友更可靠。可朋友一旦变成敌人,却比敌人更危险。秦末起义军的陈馀和张耳,俩人好的时候穿一条裤子,后来因为点误会俩人反目成仇,陈馀就用余生全部精力,一门心思要弄死张耳。
梁士彦一辈子领兵打仗,不会写诗画画,没有栽花种草的雅趣,也不用接孙子放学,在家赋闲就等于无数个无事可干的无聊日子。人不能闲,一闲就感情泛滥,容易胡思乱想,梁士彦觉得自己这么大功劳,却被杨坚这个小辈给夺了兵权,越想越憋屈,越想越生气。
宇文忻在家也没事干,天天往墙上划‘正’字,数着日子过。天天在家无聊,对宇文忻来说就是煎熬:自己像个笑话,日子像句废话。每每想到这一切都拜杨坚所赐,宇文忻就恨的牙痒痒。
俩人同命相连,就经常来往,组建了一个只有他俩人的‘牢骚协会’,梁士彦是会长,宇文忻是副会长。他俩时不时会组织个协会活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发发牢骚,回忆回忆当年的勇猛,骂骂杨坚的不仗义和过河拆桥。要是没有刘昉,他们俩也许就这样打发余生了。
刘昉真是个可怕的小人,因为他很勤奋,知道坚持,像只勤劳的苍蝇,专盯叮有逢的鸡蛋。
刘昉发现这两条大鱼后,就经常到会长梁士彦家去串门,拉拉关系。碰见‘牢骚协会’组织活动,刘昉也自费参加,喝酒的时候也跟着一起抒发一下被冷落的凄凉,陈述了一下自己的入会资格,三人越聊越投机。后经刘昉申请,会长梁士彦、副会长宇文忻一致同意,‘牢骚协会’正式批准刘昉入会。
鉴于刘昉没打过仗,也没立过军功,为了欢迎新成员加入,‘牢骚协会’正式更名为‘矫情协会’。会长梁士彦,副会长宇文忻,办公室主任刘昉,‘矫情协会’正式挂牌成立。
由于原‘牢骚协会’活动经常在会长梁士彦家里举行,刘昉惯于顺手牵羊,坚决贯彻‘贼不走空’原则,去跟会长梁士彦争取入会资格时,刘昉还顺道勾搭了会长粱士彦新娶的小妾。这样一来,刘昉去粱士彦家的次数更频繁了。
会长在家,刘昉得去,去开会;
会长不在家,刘昉更得去,去约会。
‘矫情协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成员之间经过无数次的失落心情的相互沟通,已经互相信任到无话不说。一次协会活动,宇文忻越想越不值,宇文忻越说越生气,刘昉在旁边一个劲的拱火。宇文忻骂完杨坚之后说:杨坚先不仁,不能怪咱们不义,我提议拥立会长做皇帝,咱们自己另立山头!
听宇文忻这么说,梁士彦感觉心脏有点受不了:以前算命的说他是天命,六十岁以后会当皇帝,今年72了,大师算的真准,看来是要顺应天命了。
梁士彦激动的直流口水,当即跟这两个‘好兄弟’歃血为盟,相约择机起事。
梁士彦打仗在行,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压根没看出来,这两位‘好兄弟’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明显是各怀鬼胎。别说造反不成,就算造反成了,肯定黑吃黑,梁士彦第一个会被干掉。
自从有了正事,‘矫情协会’的活动不再是吃饭、喝酒、骂杨坚了,三个人一碰头就关起门来,策划谋反大计。谋划出了好几套政变方案,像在祭祖仪式上刺杀皇帝搞政变、直接起兵叛乱、割据河北称王等等。最后,经过深思熟虑,三个人最终敲定了一套方案:由梁士彦在蒲州起兵,攻下黎阳关,守住河阳要道,抢劫朝廷军需,招募土匪,进而拿下晋阳,以晋阳为基地稳住阵脚,再图天下。
电视剧一般演到这里,屋外肯定要有人踩树枝或者‘无意间’打碎花瓶,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没那么树枝让人踩,也没那么多花瓶让人打,不过有一点相同:门外确实有人。
裴通。
本来听见也没事,裴通只是个旁观者,不关他的事,只要他不参与,假装没听见,扭头走人就是了。
可是不行。
因为裴通的身份特殊:他是梁士彦的亲外甥。
咱们用一个简单的推论证明一下这事跟裴通的关系。
A:裴通的舅舅梁士彦要造反。
B:造反失败是要灭九族的。
结论:梁士彦造反失败,裴通脑袋搬家。
裴通胆子小,心理素质不行,站在院子里,炎炎夏日感觉寒气逼人,冷的直打哆嗦,又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实在顶不住心里的压力,跑去告诉了杨坚。
586年闰8月28日,杨坚在朝堂上,当场拿下梁士彦、宇文忻、刘昉,三人被杀抄家,妻儿流放。
人不能想的太多,不该想的别想,不然不仅得不到想要的,恐怕连自己有的也会弄丢。其实,宇文忻和粱士彦完全可以学学梁睿,急流勇退,这叫上道。杨坚很喜欢情商高又上道的人。所以,梁睿把权力交出去,杨坚把富贵送他家,梁睿快乐善终,大家都好。实在不行,看看人家崔弘度也行啊,被收拾了啥也不说,老老实实在家待着,等待再次被召唤。
说到底,人心不足蛇吞象,终究是个心态问题。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14 21:23:00 +0800 CST  
好心




粉碎了一场阴谋政变,本该高兴的杨坚却感觉有些忧伤,尤其宇文忻这样的好朋友也惦记着他的皇位,这让杨坚很伤心,情感上有点接受不了。这场政变勾起了一些杨坚的伤心往事,恍惚间,杨坚又看到了王谊。
王谊跟杨坚是太学同学,他俩还有元谐都是同窗好友,上学时关系一直不错。三个人里,杨坚聪明但打仗最差劲,元谐够猛但脑子不太灵光,王谊脑子聪明又会打仗,一直是同学里混的最好的。三总管叛乱,王谊帮着杨坚吓跑了司马消难,稳定了湖北政局。元谐出兵帮杨坚打的吐谷浑鬼哭狼嚎,杨坚对他俩也不错,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还把女儿兰陵公主嫁给了王谊的儿子王奉孝,跟王谊做起了儿女亲家。没事的时候,他仨总要在一起坐坐,喝喝酒,聊聊天,怀念那些青葱的岁月,回忆一下那时年轻的脸庞。
本来一切都挺好,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的好哥们最后还是闹僵了。闹僵是因为撤职。元谐撤职是因为工作干的不好,这没啥说的,王谊就比较郁闷了,他撤职是因为好心。
这事要从兰陵公主下嫁说起。
被选为驸马,王奉孝高兴坏了,本来就有个当军区司令的爹,现在又来了个皇帝老丈人,生活轻松的让人嫉妒,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了,觉得不能让小王同学这么顺当下去。好事都让一个人占了,别人会有意见,他这老天爷的工作就没法干了。于是,老天爷就打算给小王同学一点教训,可谁知道手一抖,教训给大了,王奉孝归阎王爷管了。
按照规矩,驸马死了,兰陵公主为了表达自己痛不欲生,要服丧三年。这三年粗茶淡饭,不能有任何娱乐活动,不能走亲访友,不能穿金锣绸缎,只能麻布衣服,不能再婚等等,总之一句话老实跟家待着,啥都不能干。
王谊认为自己跟杨坚是好哥们,也没拿儿媳妇当外人,不但没怪兰陵公主克夫,相反,还打定主意不能让儿媳妇大好的青春被老王家给耽误了。转过年,王谊就上书杨坚,替儿媳妇求情,要求‘除丧服’。
王谊这全是一片好心,因为除了丧服意味着解禁了,兰陵公主该干嘛干嘛,再婚再嫁都可以。
上完书,王谊在家等着表扬,杨坚一定会说‘这才是我的好哥们’诸如此类,加深两人感情的话。一想到要得到皇上表扬了,王谊心里美滋滋的。
可没成想,好事让杨素给搅和了。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15 21:05:00 +0800 CST  
办坏事






杨素当时的官职是御史大夫。
中学那会,学校实行积分管理,在班级里设一名纪律委员。纪律委员上课可以不认真听课,坐在教室后面,用一双不大的眼睛窥伺着教室里的一切。纪律委员手里有一个象征着权力的小本子,在上面记录一切不遵守纪律的‘恶行’,并根据严重程度扣分,扣够一定分数会得到相应‘奖励’:警告、批评、叫家长。这个制度搞的大家人心惶惶,明明什么也没干,也总害怕被扣分,从那时起,当纪律委员就成了我学生时代的理想。
御史就属于纪律委员,工作就是嗑着瓜子,扣别人的分。
古人说:“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御史们通常会选择性的只看前一句,忽略后一句,虽然经常有御史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你还不能怎么着他,因为御史可以‘风闻奏事’。这个‘风闻奏事’很拉风,意思就是你尽管胡说八道,听见什么都可以汇报。比如御史路过城门的时候听人说某某要造反,正好这个人跟他有梁子,他立马跑回家连夜写密折上报。
皇帝正打算睡觉,一看密折,有人要造反,睡意全无,立即下令彻查,自己坐着等结果。一大帮人忙活了一宿,最后结果是诬告,没有的事。
皇帝带着黑眼圈问御史,那里来的消息?
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听城门口玩石子的小孩说的。
就这皇帝还不能怪你,一般还得表扬两句,让你回家,他回宫补觉。
有了这项权力,御史可以自由选择目标自由开火,想骂谁就骂谁。一旦被御史盯上,你扶老太太过马路都不行,因为你会让老太太的儿子变得不孝。只要看你不顺眼,可以全方位开骂,从国家大事到到你们家卫生搞得不好,想骂什么就骂什么,骂不死也恶心死你。所以,不要惹御史,在隋朝是个不成文的规矩。
缺什么补什么,杨素缺个好老婆。他是御史,就爱监督别人老婆都成好老婆。在杨素心里妻子为丈夫守孝天经地义,说好了守孝三年就是三年,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都不算好老婆。
杨素文采好,骂人不吐脏字,上书弹劾王谊,骂王谊伤风败俗,陷兰陵公主于不义、皇上于不仁,实在是不折不扣的***。
杨坚看了杨素的奏折,觉得王谊这马屁确实拍马蹄子上了。杨坚从开国就嚷嚷着要‘以孝治国’,王谊这么着,确实让杨坚很难堪:
不答应吧,那是自己亲闺女,显得为父不仁,当爹的心太狠;
可答应了,就等于自己扇自己嘴巴子,左右为难。
杨坚心想:看来王谊比我大一岁,还跟我是同学,也是有原因的。
杨坚知道王谊也是好意,没生气,就以“有伤教化”,说了王谊几句。
做了好事,满心欢喜等着表扬,却挨了批评,王谊很生气,觉得杨坚不知好歹,把好心当成驴肝肺!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心眼不大的王谊心情不好,就经常跟心情也不好的元谐在一起喝闷酒,话题也从回忆青春变成就骂杨坚不仗义。
于是,王谊又被弹劾,罪名是:在家画圈圈诅咒杨坚。
祸不单行,王谊遇人不淑,之前认识个西域来的和尚。外来的和尚会不会念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挺会落井下石。被诅咒的杨坚满腔怒火,这个和尚又填了一把柴,告发王谊还算过命,说自己有帝王之相,图谋造反。
人证物证都有,证据确凿。
既然王谊撕破了脸,杨坚也不再念同学情谊,让王谊跟儿子团聚去了。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18 20:22:00 +0800 CST  
矛盾






不让任何一个人完美,在这点上老天爷和上帝是一致的,他俩商量着给李德林打开智慧的大门,顺手把情商的窗户给关上了。
王谊、宇文忻的事让杨坚伤透了心,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杨坚觉得必须让这帮大臣们深挖思想根源,把心里那些小心机都拿出来拾掇拾掇,别一个个天天嘴上皇帝圣明,眼睛盯着杨坚屁股底下的龙椅心里直痒痒。尤其那些前北周同事,别以为知道两件杨坚过去的糗事就想当然地得到一个结论:我以前比杨坚强,他能当皇帝,我也能!
杨坚让李德林写一篇《天命论》,文章很长,佶屈聱牙的,其实就一个意思:老天爷当初、现在以及将来选的都是杨坚,凡是不服杨坚的都是要跟老天爷作对,不忠不孝的混账***!
杨坚拿着这篇《天命论》,虽然没全看懂,依然热泪盈眶,放眼整个大隋朝,这么好的文章,除了李德林,谁也写不出来。杨坚很满意,厚着脸皮跟李德林说,这确实是朕意思的准确表达。
看着李德林,杨坚心情很复杂。
都说智商决定能否选出对的道路,而情商则决定能在对的道路上走多远,按这个理论,李德林在对的道路上基本一步没迈过。论写文章、出奇谋,李德林天下第一,可论清高、固执,李德林也是天下第一。
大隋刚开国两年,李德林跟皇帝吵完,跟宰相吵。
《开皇律》刚颁布不久,宰相苏威提议修改部分条款,李德林不同意,俩人就吵了一架。客观的说,苏威的做法是有待商榷,“法立而弗敢废”,刚刚颁布的法律说改就改,确实影响法律在老百姓心中的神圣地位,不利于维护法律威严。可明明有无数种可以好好说话的方式,李德林总选择最令人讨厌的的那种。李德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猛怼苏威:“你早干嘛去了?征求意见时,你为什么不提?法律一旦开始实行,只要不是大害于民,绝不能朝令夕改!”
李德林一点情面不给留,气的苏威直哆嗦,要不是碍于身份,苏威非跟李德林打起来不可。
有人说,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这个人能达到的高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同样是收过路费,古代比较粗野,一般都是山大王的路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你看看现在说的就非常好听:前方500米收费站,请注意减速慢行.....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李德林来说,苏威就是另一个巴掌。
苏威这个人各方面都不错,出身好,能力强、情商高,活干的也漂亮,皇帝大臣都喜欢,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官居宰相又身兼五职,皇帝身边红得发紫的人物。可苏威有一点不太好:肚量不咋地,身为宰相,肚里只能放纸船。
堂堂一国宰相,让李德林骂的跟训孙子一样,苏威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扯着脖子跟李德林吵。跟高颎不一样,苏威就跟李德林一般见识,绝不惯着,李德林骂他,他就骂李德林,谁劝也白搭。俩人都是宰相,天天见,也天天吵。
刚没几天,苏威就发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他骂不过李德林。
李德林博古通今,口才又好,战斗力十分强悍,经常用‘会心一击’ko苏威,这让苏威非常恼火。几经思量,苏威决定用他最后的办法。
一个已经很久不用的绝招。
要说苏威这个绝招确实威力惊人,很久不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苏威地位比较高,一般人不敢造次,没什么机会用。二是这个绝招不太光彩,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用。现在碰上李德林这样的硬茬子,不用也不行了。
想到李德林窘迫的样子,苏威嘴角升起一抹微笑。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19 20:59:00 +0800 CST  
今天晚上暂停一下,我打算把之前写的整理一下,开个新帖继续更。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20 11:07:00 +0800 CST  
开新帖也违反规则?谁给答疑解惑一下。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21 13:07:00 +0800 CST  
绝招








很快,机会就来了。
朝堂大会上,苏威主动发言:为巩固大隋社会繁荣稳定,政府要进一步强调‘以孝治天下’,大力推行《孝经》,教教百姓如何孝顺父母。
古人逻辑很有趣,忠臣孝子只有在家听爹妈的,叫干家务就干家务,出门才会听皇上的,让死就死。为了培养这样的优秀臣子,历朝历代对孝道都是不遗余力,大讲特讲。毫无疑问,苏威出了个治国的好点子,很对皇上的心思,大臣们也跟着频频点头,独独李德林一脸的不屑。
李德林是个大孝子,他妈去世的时候,他伤心的差点跟过去,十几岁就以孝名闻天下。李德林继承了他一贯的风格,一点情面不给留,当众骂苏威纯粹脱了裤子放屁:孝是天性,还用人教?教出来的,那叫装孙子!
眼瞅着又要被KO,在这个关键时刻,苏威使出了他的绝招。
苏威的绝招是:打不过就提他爸爸。
苏威盯着李德林,眼神里满是骄傲:我爸爸活着的时候经常教育我说,只要学透一部《孝经》就足以治天下,不用多学!
苏威的爸爸苏绰是北朝第一名臣,治国才干举世无双,《六条诏书》是传世经典,从西魏到北周,再从北周到隋朝,只要苏威一提他爸爸,别说大臣,连皇帝都要给面子,再厉害的刺头也能当即搞定,无往不利。
果然,听苏威搬了他爸爸,杨坚连连点头,李德林也没再说话。苏威心花怒放,跟他预想的一样,只要一提他爸爸,才高八斗的李德林也得闭嘴。跟李德林骂了这么多次,总算扬眉吐气一次,苏威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突然,有人高喊了一句:臣不赞同!
苏威都提他爸爸了,还有人敢反对?
有。
因为这个人是南方人,江陵沦陷后才到的北周,不认识苏绰.....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22 21:29:00 +0800 CST  
斗嘴


苏威扭头看了看这个人,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说话的人叫何妥,官不大,只是个国学博士(相当于中央大学副校长)。何妥这个人总的来说就一个特点:辩才举世无双。
何妥是全国辩论大赛的冠军,那嘴皮子快的,开飞机都撵不上。一般的辩论赛都是你一句我一句,谁也说不过谁,有何妥参加的辩论赛就会完全不一样。何妥发问角度极其刁钻,经常一句话把人问的哑口无言,曾在‘礼仪之争’中击败过前北周最佳辩手辛彦之。
有人说,辛彦之不出名,何妥这个冠军含金量不高。
我必须澄清一下:恰恰相反,这个冠军绝对24K纯金的,因为辛彦之曾经在辩论赛上直接KO了蝉联数届大赛冠军的辩论大师沈重。
沈重这个人名头大的很,一生著作等身,南北朝文化界响当当的宗师级人物。沈重原本也是梁朝人,西梁投靠西魏谈条件时,宇文泰点名要沈重。北周时期,沈重曾受武帝宇文邕邀请,办过一场北周规模最大的学术演讲会,那是场面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臣、学生、和尚、道士去了两千多人,屋里坐不下,室内演讲不得不搬到了室外广场上。一场演讲持续了一天,沈重一个人讲,底下两千人一直点头称是。
有个事必要提一下。
这次听课的人群里有个年轻人,对大师沈重佩服的五体投地,听完课后主动拜沈重为师。这个年轻人学成后,用毕生所学帮了一个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遗憾的是走向了毁灭。这个年轻人叫张衡,他帮的人叫杨广。
辩论场上的何妥从不让人失望,一张嘴,苏威就出局了。
“苏大人官居宰相,知识渊博,学的肯定不止《孝经》这一本书。他爸爸苏绰要说过只读《孝经》这话,那苏大人就是不听父训,这叫不孝;要是苏绰没说过这话,那苏大人就是欺君,这叫不忠;孔子说过:‘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苏大人只读《孝经》就是公然冒犯圣人,这叫不敬!”
苏大人,您挑一个吧!
苏威直接被KO,当时的朝堂上,包括杨坚在内,满朝文武哄堂大笑。众人的笑声里,苏威面红耳赤,到处找地缝。后来大家再说什么,苏威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只感觉时间过得异常缓慢,脑瓜子一直嗡嗡的。下了班,苏威直接回了家,把自己反锁在书房,不许任何人打扰,晚饭都没吃。
苏威把自己关在书房,不是要反省,而是在琢磨反击。苏威是有仇必报的性格,堂堂一个宰相,遭遇这样的奇耻大辱,绝不善罢干休!
苏威认真分析了一下形势:何妥是国子博士,属于文化圈的人,掀不起大浪,事情因李德林而起,擒贼先擒王,苏威决定先放过何妥,集中火力收拾李德林。
打定主意跟李德林开战,苏威把所有手下都发动起来,寻找一切可以攻击李德林的机会,祖宗八辈给我翻,哪怕李德林上厕所不洗手,也不能放过!
一场有你没我的政斗大戏正式上演。只是苏威做梦也想不到,那个他认为掀不起大浪故意放掉的何妥竟然会比李德林更难对付,差点要了他的命。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23 21:05:00 +0800 CST  
反击



皇天不负有心人,苏威查到点事。
杨坚当大丞相时,李德林辅佐,屡出奇谋,杨坚打算赏给李德林一套别墅,以示嘉奖。文书都下了,可那阵子杨坚太忙了,三总管叛乱、五王鸿门宴、突厥和亲、陈朝开战等等乱七八糟的事太多,杨坚给忙忘了,把已经许给李德林的别墅赏给了别人。后来,经人提醒杨坚才又想起来这档子事,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就商量着让李德林再挑套更好的。李德林并没有埋怨,摆手说算了算了,杨坚坚持要给,推脱再三,李德林盛情难却收下了,不过他没另要别墅,而是按别墅价格折了80间店铺。
这就是隋朝建国前一件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可在苏威眼里这就是机会。
因为苏威查到这些店铺有问题。
原来,这80间店铺最早是北齐宰相高阿那肱的,店铺的地是抢北齐老百姓的,害的好几家人流离失所,高阿那肱抢了地,盖了店铺,然后往外租。占地没花钱,月月收租金,实在是一桩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可高阿那肱是宰相,这事没人敢管。后来高阿那肱跟着王谦叛乱被杀,这些店铺就让政府给没收了。辗转到了李德林手上,李德林也照样收租金。
高阿那肱抢地的事,李德林知道,不过他没当回事,他认为这都是老黄历了,而且高阿那肱怎么占的地跟他什么关系?
苏威说,有。
这80间店铺从一开始就是违法建筑,这叫贼赃,李德林明知道是贼赃还要,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本着‘有仇不等十年,有机会就报’的原则,苏威找到了当年的受害者,鼓励他们告御状。与此同时,苏威手下们一拥而上,纷纷上书弹劾李德林欺君瞒报,占国家便宜,嚷嚷着严惩李德林,以谢天下。
虽然是件小事,杨坚一听是有点生气:怪不得李德林当初死活不另要别墅,这是跟我藏着心眼呢!
杨坚把李德林叫来,劈头盖脸一顿痛骂。李德林想解释,杨坚根本不听,直接把店铺收了回去。
前景理论告诉我们:两件不好的事情分开说,带给人的不悦心情要比一起说大的多。其实苏威查到两件事,他决定一件一件告诉杨坚,让李德林尝尝惹他的滋味。
另一件事,也是一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当年李德林屡立奇功,杨坚一高兴,就打算追封李德林的父亲,按照生前官职给定个爵位,给李德林家人人脖子上都套个大饼,再不用为吃饭发愁。李德林说他爸爸生前是四品太尉府咨议参军,杨坚就按这个级别给了个爵位。
可苏威查到李德林的爸爸只是个九品校书郎,压根不是什么四品太尉府咨议参军。按说这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就是个人诚信问题,当往大了说可就是欺君,关键看怎么说。
这次,苏威亲自出马,实名举报李德林欺君骗赏。
杨坚知道苏威跟李德林有矛盾,嘴上也没说什么,但俩件事加起来,杨坚认定李德林人品有问题。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李德林跟苏威打的再热闹,都是同事之间的矛盾,只要不惹老板,一般不会被炒鱿鱼。但你要连老板也敢惹,饭碗肯定不保。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24 21:34:00 +0800 CST  
唱反调


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了个折子,用了个时髦的新词汇---“十羊九牧”,形象地告诉杨坚,大隋地方官制度上就是个烂摊子。地方官人浮于事,一共十只羊,就有九个放羊的在眼巴巴地等着薅羊毛,多出来的不仅仅是太守、县令这些当官的,还有他们后面乌压压的一群人,秘书,差役,幕僚、司机等等,这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
杨坚大笔一挥改革地方官制,施行了四百年的州、郡、县三级地方制度变成了州、县两级,一下子裁掉了几万公务员,替国家省了钱,减轻了老百姓负担,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可历史总是很有趣,这么好的一件事执行起来却出了问题。
郡太守没了,少了一级领导,县令很开心,手里的权力大了,好处多多。可权力义务不分家,权力大了,意味着活也多了。
比如,春天县令要到河边督建防汛工程,又得看看县城里新盖的大酒楼建筑质量合不合格,时不时还要迎接上级检查,这县衙里天天还有人要打官司,忙不过来。
忙不过来怎么办,先挑个轻重缓急吧。
防汛工程不能等,这关系着乌纱帽,一旦汛期发了水灾,上头怪罪下来,乌纱帽肯定不保,这个得干;县里新开的大酒店,是州刺史第十五房小妾的弟弟开的,虽然关系远了点,但毕竟顶头上司的小舅子,他着急开业,咱也不敢耽误,这个也不能等;过阵子大佬级人物虞庆则要来视察,保卫、接待工作千头万绪,明天还要去州里开会。县令感觉有点力不从心,跟师爷说,让那些打官司的等等吧。
打官司的一听,不干了:都等了一年半了,还让我们等?不给解决,就上访!
于是乎,中央信访局天天忙的不行。
杨坚知道后很重视,专门召开了一次政/治/ju扩大会议,大家一起商议一下,看看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
人手少了,工作照干,还得高效,对此大家一筹莫展,都没有好办法。苏威倒想了个点子:在地方上,每五百家设乡正一人,管民生也管基层诉讼,相当于乡长兼基层法官,管理起来一定方便快捷。
杨坚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很有信心地点了点头。
不出意外,这又将是一项惠政,让老百姓不再跑断腿、磨破嘴,结果一定是皆大欢喜。百姓齐夸皇上心系百姓,跟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一样一样的,是古今少有的名君。杨坚听了心满意足,深感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嘴上照例要客气一下,心里要给自己重重记上一笔。
可恶的是,有人反对,这些全泡汤了。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1-25 21:28:00 +0800 CST  
真正的麻烦




跟这个帖子一样,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跟自己不对付的人,我把他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对事不对人型的。
这类人聪明,知识渊博,是看出问题才说话,他们比一般人懂的多,看的远、想的全,虽然可能说话直接点,但这类人值得咱们尊重。(贴子里就有不少,在此特地表达一下敬意。)
第二类、对人不对事型的。
这类人不是坏人,他反对你,没别的意思,就是单纯看你不顺眼。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在他眼里都特别扭,解释也没用,就算地球上只剩俩人,你们都成不了朋友。
第三类、杠精。
这种人最讨厌,他们不讲原则,就为刷存在感,不管什么人什么事,也不管对不对,他都要反对,比如你说太阳太热登陆不了。他肯定要说:能,可以晚上去。有人说杠精们都该做一万篇阅读理解。要我说,做不做阅读理解,咱先放一边,遇上一般杠精,能不说话尽量别说,甭搭理丫的,毕竟咱们的精力是用来享受生活,不是改造杠精的。当然,如果遇上脏话连篇的杠精,咱也不要客气,能动手的就坚决别吵吵,直接大嘴巴子抽他,让他也知道知道什么叫文武双全!
满朝文武,苏威最烦两个人:一个是李德林,一个是何妥。李德林属于第一类,跟苏威主要是政见不同,对事不对人。何妥就比较有意思,他属于第二类,单纯看苏威不爽。
何妥是南方人,年纪轻轻就是西梁人尽皆知的青年才俊,当选过西梁十大杰出青年。同为‘杰出青年’,何妥跟其他人不一样,别人出名靠拼爹,何妥靠才华。当然了,何妥的爸爸对何妥帮助也很大,虽然何妥的爸爸不是当官的,手里没权,但何妥他爸有钱,而且非常有钱---西梁首富。尽管都是首富家的儿子,大家还是不要跟现在的类比,因为实在不具备可比性。
江陵沦陷后,何妥到了北周。西梁毕竟是个小地方,北周名士如云,何妥在北周一直不温不火,后来出名是因为一次‘礼仪之争’,一场辩论让何妥在北朝彻底扬名立万。
这事得扯回北周宇文赟时期。
宇文赟当皇帝不着调,打算同时册封五个皇后,这种荒唐事亘古未有,满朝文武大臣气的胡子都竖起来了,就连吃瓜群众都看不过去,连连摆手,可何妥觉得没什么不妥。何妥告诉宇文赟:你自己找老婆,爱找几个就找几个,你爸爸都不在了,谁也管不着!
北周礼仪专家辛彦之态度鲜明,坚决反对:不能立!
何妥说:能立!
辛彦之说:皇后跟皇上都是天下至尊,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五个!
何妥反驳道:“谁说皇后只能有一个?‘三皇五帝’是名君典范,历代皇帝学习的楷模,帝喾ku娶了四个老婆,尧舜禹的‘舜’也有两个皇后!”
辛彦之哑口无言,宇文赟高兴得都想亲何妥一口,理直气壮的立了五个皇后。
礼仪之争说明两件事。
第一、何妥知识渊博、口才好。
第二、何妥率性而为、没原则。
从以上两点就能发现:苏威惹上何妥,麻烦大了!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2-04 21:22:00 +0800 CST  
停更声明



最近这两个月非常忙碌,公事私事一大堆,周末也没休息过,忙的跟陈军打仗一样。说心里话,更新我是勉力为之,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虽然写的很慢,但是我从未停过。中间有很多次我都想放弃,是大家的鼓励让我一次次坚持了下来,真的很感激大家,帖子里的每一个谢谢都是真诚的。
下午忙完加班工作,我打算写晚上更新的部分。无意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原来这史万岁不是吹牛,是真牛啊》的文章,这题目看着很眼熟,我就点了进去。紧接着就是我离奇的愤怒,他竟然全篇抄袭了我的《单挑》章节,甚至里面的错别字都没改!仅仅配了几个插图,作者一栏赫然写着‘小野史’。更为讽刺的是,百度还在最后加了一行小字“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说实话,看到这篇文章,我愤怒的情绪不能自已!
写隋朝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熟知这段历史,所以我才会在网上一直发,甚至于没经过我同意的转载,我也没细究过,但这绝不是抄袭的借口!
这篇抄袭文章发于几个月前,只是刚刚被我发现。我明白这只是我无意中发现的而已,没发现的肯定更多。很早之前,有人就曾提醒过我要注意保护著作权,我当时并未太在意,一门心思要先写完隋朝。
好吧,我承认我错了,暂停更新!

楼主 salorking  发布于 2018-12-09 20:51:00 +0800 CST  

楼主:salorking

字数:200387

发表时间:2018-03-27 23: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7 23:31:08 +0800 CST

评论数:300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